小学三年级校本珍惜劳动成果教案设计

 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二、演示图片 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 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 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

  学生回答:当然要。

  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五、刚才大家找出了古诗《锄禾》,我们还没有看,下面我们一起跟着录像齐声背诵吧!

 播放:古诗《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

  一 珍惜劳动成果

  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探究活动

 举办一次“体验农村生活”的活动

  1、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可利用假期时间)去体验几天农村的生活。

  2、或家里有农村的亲戚,去亲戚家住几天。

 不浪费粮食 活动目标

  教育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懂得浪费粮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克服学生中存在的浪费粮食的一些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良好生活作风。

  活动途径与方法

  请懂得农业的长辈作报告,具体介绍粮食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有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开展"我和 XX 比童年"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自己的生活在"吃"方面的优越性,充分调动他们珍惜粮食的情感。

  将同学们日常浪费粮食的价值累计,算一算浪费粮食这笔账,用具体的数据教育学生。

 活动内容(主题队会)

 1.主持人朗诵古诗《悯农》导入活动?quot;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表演小品。

  ▲一同学放学回家后直奔餐桌,端起饭就往口里扒,很快就吃完了,然后把嘴巴一抹,扬长而去。父母过来一看,桌上尽是饭粒,摇摇头说:"唉,这孩子……"

 ▲另一同学早上在餐厅过早,拿起一个肉包子,用手掰开,很快将肉馅部分吃掉,把余下部分捏成一团,随手往桌上一丢,然后又照此吃法吃了几个肉包子。

 3.组织讨论:

 他们的举动是一种什么行为?这样做对不对?

 主持人小结:这是一种不爱惜粮食的行为,说明他们不珍惜农民叔叔的劳动果实,是不热爱劳动人民的表现。这种做法要不得,长期下去,必然会带来极大的浪费。

 4.听故事。

 请在"我和 XX 比童年"活动中收集好材料的同学上台讲述世界上受苦受难儿童的故事,着重介绍他们的饮食情况。

 5.请辅导员介绍粮食的生产过程:育苗-插秧-除草灭虫-收割-加工。让同学们了解粮食的来历,认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从而得出结论:粮食的确来之不易。

 6.要求同学们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今后的惜粮打算,主持人听后归纳:

 ▲吃饭应小心些,尽量不漏撒。

 ▲按量取食,争取不剩饭剩菜。

 ▲不能因为自己的偏好而丢弃一些食物。

 7.主持人组织大家根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评选出班级"节约粮食标兵"。

  8.辅导员总结这次队会。

 活动实践

 请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家时行吃饭习惯训练,做到不浪费一粒粮食。

 说一说:

  1、水稻从播种到收割,农民们付出了哪些劳动?

  2、你周围有哪些浪费粮食的现象?怎样做才能体现对农民劳动的尊重?

  习题精选

  算一算

 1、算一算,我们每人每天节约约 1 克米,全国约 13 亿人口,每天节约大米多少吨?

 2、算一算,我们每人每天节约 1 分钱,全国约 13 亿人口,每天节约多少钱,能帮助多少个失学儿童?

推荐访问:校本 小学三年级 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