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脂肪抽吸技术962例报道|脂肪抽吸多少钱

  [摘要]目的:介绍振动脂肪抽吸技术的操作要点以及962例脂肪抽吸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利用肿胀麻醉技术进行手术部位浸润后,应用振动吸脂仪器进行脂肪抽吸和身体塑形。结果:962例就医者脂肪抽吸量为100-4500ml,其中4例就医者发生皮下血清肿,经局部穿刺排液,加压包扎后吸收;3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无1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全部就医者均获得较明显的吸脂塑形效果,吸脂后术区皮肤均有一定程度的回缩。结论:与传统的吸脂术相比,振动脂肪抽吸术安全可靠,易于掌握,尤其适用于大范围脂肪抽吸。
  [关键词]振动脂肪抽吸术;肿胀麻醉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7-0910-03
  
  目前关于脂肪抽吸手术的进展包括肿胀麻醉技术的应用,肿胀液的配置,吸脂设备和吸脂管的改进以及体外振动脂肪抽吸术的报道很多。2000年5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振动脂肪抽吸技术为962例就医者行不同部位的脂肪抽吸,取得较满意的术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就医者共962例,男性82例、女性880例,年龄18-61岁。脂肪抽吸部位:男性乳房发育46例,全腹部281例,全腹部加髂腰部260例,双下肢大腿部102例,双下肢大腿部加髂腰部55例,双上肢上臂部例59例,背部加双上肢上臂部25例,双上肢上臀部加双下肢大腿部32例,背部62例,小腿部30例。其他部位10例。
  
  2 仪器设备
  
  体外振动脂肪抽吸仪及负压吸引器,(丹麦生产)。频率50Hz,最大负压90kPa。附有加压输液泵,灌注速度可调节。各种规格的灌注针头、吸脂管一套。
  
  3 手术方法
  
  3.1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心电图和胸片检查;术前记录手术部位的周径,“抓捏试验”检测皮下脂肪厚度;站立位用“等高线法”标出吸脂范围;术前照相存档。依抽吸部位不同,切口设计在脐部、阴阜阴毛区、髂前上嵴附近、臀沟、胭窝等比较隐蔽处,长约0.5-1.0cm。 超过二个以上手术部位的病人术前注射杜非合剂(杜冷丁50mg,非那根25mg)。
  
  3.2 麻醉:全部采用局部肿胀麻醉。肿胀液配置:每1000ml牛理盐水中加2%利多卡因40-50ml,肾上腺素1mg和5%碳酸氢钠20ml。利多卡因总量不超过35mg/kg体重。以90-120ml/min速度在皮下脂肪深浅两层之间注射肿胀液直至局部皮肤苍白,组织肿胀、饱满出现“桔皮征”,拔出注射针后切口出现“喷泉征”。
  
  3.3 手术操作:采用频率为50Hz,抽吸负压为90kPa,直径为4-5mm吸管进行脂肪抽吸。常规消毒铺巾,按设计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口长0.5-1.0cm。皮下脂肪分深浅两层注入相应量的肿胀液,先注入深层,后注射浅层,注射范围超过标志线外1cm。注入肿胀麻醉液,注射量以切口出现“喷泉征”为宜。用振动脂肪抽吸仪器上配备的手柄震动拟抽吸范围,使注入的肿胀麻醉液迅速均匀的扩散侵入组织中。然后将吸管插入原切口行扇形隧道式抽吸,抽吸时在手柄上施加轻微的向前的压力,先抽吸深层脂肪再抽吸浅层脂肪。脂肪抽吸基本完成后做提捏试验检查皮下脂肪厚度以及是否均匀,并视抽吸的效果予以适当调整。
  
  3.4 术后处理:术毕排挤创腔积液,低位放置负压引流,并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腹带加压包扎。手臂、臀部及大腿穿弹力衣裤。术中及术后共补液2000-3000ml,根据生命体征、尿量及就医者进食进水情况调整,并于输液完毕后静推速尿20mg以加快利多卡因排泄。术后常规留院观察2-3大,并于24-48h后拔除引流管,7-10天拆线。弹性包扎持续2-3个月。指导手术区域按摩,促进皮肤和皮下组织软化、质地均匀、表面平坦。
  
  4 结果
  
  本组962例就医者脂肪抽吸量为100-4500ml。经1-12个月随访,除1例男性乳房增生就医者芹侧出现血清肿、3例双侧大腿吸脂就医者5侧出现血清肿、3例就医者切口延迟愈合外,均获得较满意的吸脂塑形效果。皮下血清肿多见于大腿上部弹力绷带难以包扎处,经局部穿刺排液,加压包扎后吸收;无1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或感染;无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5例就医者早期吸脂区轻度凹凸不平,经1-3个月按摩后逐渐变平。吸脂后术区皮肤均有一定程度的回缩。
  
  5 讨论
  
  吸脂术开展虽然已经20多年了,但吸脂专用器械的改进并不明显。最初吸头分为钝性和锐性,现在锐性吸头已经淘汰。20世纪90年代后,辅助吸脂器发展迅速。先后有体内、体外超声辅助吸脂器,电子辅助吸脂器和动力辅助吸脂器即振动吸脂器的问世。振动吸脂器抽吸脂肪与传统的脂肪抽吸技术或其他辅助吸脂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省力:吸脂管头部的jackhammer式高速往复运动能乳化脂肪组织,使脂肪易于抽吸,缩短了抽吸时间,减少了术者的劳动强度。特别适合于大范围吸脂的就医者;②有助于浅表脂肪的抽吸,利于皮肤回缩;③创伤小:相比于单纯负压吸引,振动吸脂通过高频振动,打碎脂肪组织而后吸出;采用管径为4-5mm的圆孔钝性吸管、负压为90kPa行振动吸脂,对纤维组织隔的损伤大为减少。所以可以在纤维组织丰富的部位抽吸。特别适用于吸脂术后复发再次吸脂的就医者。但振动吸脂也有其缺点:①多为进口设备,价格昂贵,手术费用高;②抽出的脂肪细胞已被破坏,不能用作干细胞来源或自体组织移植。
  振动吸脂术中应该注意脂肪抽吸的层次和方向。传统的吸脂手术因为担心局部凹凸不平而反对浅层脂肪抽吸,但随着振动吸脂的应用,我们认为对于局部脂肪堆积为主的肥胖就医者层次应该由深到浅,先用大直径(5-6mm)吸头抽吸深层脂肪,后改用小直径(2-3mm)的吸头吸浅层脂肪,但浅层脂肪抽吸以不损伤真皮下血管网为度,一般保留1-1.5cm的脂肪。对于皮肤松弛为主的就医者可单独使用浅层吸脂。皮肤松弛,吸脂层次越浅,越有利于皮肤回缩。不同部位抽吸层次要求不同。腹壁和脐旁区域血管位置较深,抽吸可于浅层进行,以免损伤血管;臂、臀部,大腿可全层进行;小腿大、小隐静脉,隐神经,腓肠神经位于内侧和后侧的皮下深层,故抽吸应该在浅层进行较为安全,效果也好。脂肪抽吸常规于直立位标出抽吸范围和扇形抽吸隧道线。抽吸时参照隧道线,一次在相应的隧道中来回抽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通过,应换另一隧道抽吸。遇到出血多时应变换方向或停止抽吸。在大、小腿和臂等处抽吸应注意抽吸和皮下浅静脉走行方向一致,以保障远端的静脉回流,避免肿胀。
  利多卡因使用不当会导致毒性反应甚至死亡。因此在肿胀麻醉吸脂手术中利多卡因的安全用量问题倍受重视。一般认为35mg/kg体重的用量是安全的,但我们在个别进行多部位抽吸的就医者身上用到60mg/kg体重也没有出现并发症。我们推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吸脂过程中往往是分部位注射肿胀液和脂肪抽吸交替进行,而不是一次性地将肿胀液注射入全部抽吸部位。因此有一部分肿胀液被“及时”抽出体外。这不仅减少了肿胀液在体内的滞留量,而且缩短了肿胀液作用时间。从而减少了利多卡因吸收入血液。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肿胀液和利多卡因用量越大,其危险性就越大,我们应该在保障麻醉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肿胀液的用量。在多部位的吸脂手术中术前注射杜非合剂(杜冷丁50mg,非那根25mg),可以起到镇静和镇痛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利多卡因的用量。
  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很重要。抽脂后皮下组织形成疏松网状结构层,弹力加压包扎使内外两层紧密贴合,起到止血、消肿、塑形、防渗出和促进愈合的作用。术后早期活动有利于促进组织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减轻水肿和促进恢复。由于弹力包扎压迫作用,游离的脂肪组织能够均匀地分布,减少术后皮肤表面凹凸不平,使皮肤平整;并可减少术后疼痛、出血和瘀斑的发生。本组4例就医者发生血清肿与就医者自觉弹力绷带或弹力裤压迫过紧,私自打开有关。
  尽管在肿胀麻醉下允许一次性成功吸出大量的人体脂肪,但我们必须注意吸脂手术可以导致死亡的危险性,国内外均有关于吸脂手术致死的报道。本组962例就医者吸脂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说明只要我们对就医者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掌握正确的肿胀技术,确保麻醉药用量在安全范围,术中熟练掌握吸脂的层次和方向,加上正确的术后处理,振动吸脂不失为一种安全、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体形雕塑技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推荐访问:振动 脂肪 报道 抽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