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统计学作业题(复习资料)

  1.简述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结合自己体会谈谈统计学的作用?

 答:我国统计学的社会统计研究始于80年代初,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一)自80年代初至1983年。这一阶段以“引进”为主,以介绍国外的社会指标运动、介绍国外流行的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评价指标为主,直到1983年包含1000多个指标的第一套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统计学研究的理论务虚阶段已经结束。

 (二)自1983年至90年代初,它是我国统计学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阶段,首次收集、出版了较为齐全的社会统计资料,出版了一批《社会统计学》教材。

 (三)自90年代起,我国社会统计的研究向着综合评价的方向发展,体现了社会统计学研究的实用性特点。

 在我们生活中,统计无处不在,比如统计一个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收入状况,了解自己每个月的收支状况,评价一项指标的差异,都需要运用到统计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完成,统计与我们息息相关。

 2.国际上常用的离婚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计算离婚率常犯的错误有哪些?

 答:目前国内外离婚率的统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离婚数与周期结婚数之比。

 (二)离婚次数与总之口之比。

 (三)一般离婚率,即1000对夫妇的年离婚数。

 据《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03》统计,中国2003年离婚率从20年前的0.7%到现在5%,其中离婚率最高的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厦门。中国的离婚率不及日本、韩国的二分之一,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在统计中,常会把离婚次数误为离婚人数计算,结果便会无形增加一倍。现在徐安琪研究员提出了“粗离婚率”,即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某地区离婚数与年平均人口之比,通常以千分率表示。这里的离婚数仍指离婚对数,而非人数。

 3.CPI.恩格尔系数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分析方法?

 答: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一般说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CPI=(一组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反之系数越大,说明这个家庭越困难。

 食品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100% 或 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100%

 我国2005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7%和45.5%。通常在国际上,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4.教育经济效益统计具体有哪些方法?

 答:(一)舒尔茨分析法

 1.计算国民收入增加额与劳动力对国民收入增加额的贡献。

 2.计算平均每一劳动力对国民收入的贡献。

 3.计算实际教育资本总额。

 4.按基年人均教育资本推算报告期教育资本总额。

 5.计算各级教育收益率和平均教育收益率。

 6.计算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收入增加额所作的贡献。

 (二)丹尼逊法

 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因素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单位投入量产量的增长。

 1.计算收入系数。

 2.计算调整收入系数。

 3.计算收入系数增长率。

 4.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额的贡献?

 (三)劳动简化法

 它是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把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力按一定尺度简化成基准劳动力或标准劳动力,建立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之间的系数关系。

 1.确立劳动力简化系数。

 2.确定全体劳动者平均劳动力简化系数。

 3.根据各年平均劳动力简化系数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

 (四)修正的劳动力简化法

 根据我国生产发展水平和教育政策,将小学毕业者作为“基准”劳动力,根据受不同教育劳动者创造的净产值,把初中、高中和大学毕业的劳动者,换算为“基准”劳动者,然后推算教育的经济收益。

 (五)多因素分析法

 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具有间接性,同时要考虑一其滞后性与长效性,而且经济效益只是估算值,其结果不是唯一的。

 5.查看我国基尼系数的历史统计数据,分析、评价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的演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答:基尼系数是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即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其实际值介于0—1之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的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达到30.47%。中国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总额的4.7%,而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50%,突出表现为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其原因分析:

 (一)税制结构不合理限制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并存在强化收入不均等的趋势。

 (二)税收调节体系不健全,各税种之间缺乏整合力,影响了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发挥。

 (三)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不规范,制约了功能发挥。

 在解决贫富悬殊、化解基尼系数“越警”方面,税收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必须和政府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6.社会结构统计包含哪些内容?

 答:(一)家庭结构统计。

 (1)按家庭成员的身份与代际层次划分。

 (2)按家庭成员构成的完整程度划分。

 (3)按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的数量划分。

 (4)按夫妻配偶数量划分。

 (5)按居住方式划分。

 (6)反常家庭。

 (二)经济组织构成统计。

 (1)按所有制成分划分。

 (2)按企业、事业、机关划分。

 (3)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分组。

 (三)政治组织构成统计。

 (1)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数与机构构成统计。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状况统计。

 (3)行政区划及其构成统计。

 (4)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构成统计。

 (四)群众组织构成统计

 (1)人民团体及其构成。

 (2)其他社会团体及其构成统计。

 (五)宗教团体及其构成统计

 (1)按社区功能分类。

 (2)按社区内部组织形式分类。

 (3)按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人口聚集规模多元标准分类。

 7.消费率、储蓄率、恩格尔系数三者有什么关系?

 答: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国际可支配总收入

 储蓄率=储蓄总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

 目前,中国消费率处于低水平并持续走低,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扩大内需、保持可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阻碍。低消费率必然导致高储蓄率,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存在着预防性储蓄动机,达39%,而世界上超过25%储蓄率的国家即为高储蓄国家,消费率与储蓄率为负相关。

 不同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水平增加而递减,伴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不同步的高速增长,社会恩格尔系数也逐年下降,但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显着高于城市家庭合宜地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和社会保障对于中国消费恶化状况的扭转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的不利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享结构(包括居民与政府之间、居民与企业之间,以及居民之间的收入分享结构)造成。

 8.如果你要介绍某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以收入为例,列举继续使用的统计指标?

 答:(一)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国家统计局通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所获取。

 (二)农民人均所得,即人均经营性纯收入。是农村部门通过自下而上进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调查所得。

 (三)农村家庭全年总收入和全年均收入。

 (四)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即一年内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总额与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之比,反映农民家庭实际生活消费水平。

 (五)农民用电、家庭沼气使用率。

 (六)农民生活消费中货币性消费的比例。

 (七)恩格尔系数。即食物支出总额与消费支出总额比例。

 9.简述非市场服务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答:非市场服务指免费或按经济意义不显著的价格提供服务,从事非市场服务的机构一般有教育、卫生、行政管理、国防等部门,其特点:

 (一)服务价格的非市场性。非市场服务或是免费提供,或是远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

 (二)服务产出的公共性。

 (三)经济利益的非唯一目的性。它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

 其计算方法:

 (一)1997年5月《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一书对教育、文艺、广播、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保障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和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总产出的计算方法为:

 总产出=经常性业务支出+固定资产折旧

 (二)对国防等公共服务采用“投入替代法”进行计算。

 非服务产出的核算是个新课题,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

 10.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采用的方法步聚是什么?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领域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采用多极综合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一)设计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并设定权数。

 (二)将评价指标加工为单项指数。

 (三)根据单项指数计算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的指数。

 (四)根据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的指数计算总指数。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领域。

 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既要考虑人口数量,也要考虑人口质量;既要反映经济基础,也要反映人口、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规模和速度,更要考虑结构和效益,特别是社会效益。所以说,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面很广,包括与人息息相关的物质、文化、政治方方面面。

 11.结合实际,谈谈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答: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生活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但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还差异很大,除天然资源、政治历史因素外,城市自身原因也占据很重要的原因,生活环境越好的城市越能吸引人才的流入,人才越多则该城市便会越发达。通常我们会采用人均住宅面积、城市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每万人拥公交车辆、医院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职工工资、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市区人口密度等指标因素分析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综述为:

 (一)经济条件方面

 就经济基础而言,开放搞活以来,国家把投资重点向东部沿海转移,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意识,居民有着较高收入。

 (二)居住条件方面。

 (三)城市条件方面。城市设施是居民生活的硬件,城市设施是否完备则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水平。

 12.社会时间统计的分类有哪些?

 答:(一)单式活动时间与复式活动时间。

 单式活动指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从事一种活动,复式活动指人们在同一时间从事两种及两种以上活动。

 (二)8小时以内时间与8小时以外时间。

 这是按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划分的。

 (三)工作与上班路途时间,个人生活必须时间、家务劳动时间,自由支配时间。

 这是按社会成员从事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活动的内容与性质划分的。

 (四)工人生产与生活时间构成,农民生产与生活时间构成。这是按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主体划分的。

 (五)以天为周期的时间构成,以星期为周期的时间构成 ,以月为周期的时间构成、以年为周期的时间构成、以一生为周期的时间构成。

 这是按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周期划分的。

 13.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变化特点?

 答:人口受教学程度是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实力和潜力的体现,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其变化特点:

 (一)受教育人口中,文化层次越高提高幅度越大。

 (二)义务教育入学率高,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

 (三)成人受教育状况明显改善。广播电视、职工大学、函校、自考、夜大、岗位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男女受教育程度差距在缩小。

 (五)农村文盲越来越少,“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越来越深入人心。

 (六)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口行业分平不平衡。

 (七)外来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还有待提高。

 14.如何理解消费结构变动规律?

 答:消费结构发展变化,是指各种消费支出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的位次的排列。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消费序列是不同的。这种变动及其规律性既是微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又是研究市场供求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引导社会生产的重要依据。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必须适应人们的收入状况的规律,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经济发展,中国商品市场的经供应充足,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结构从以前的以食品、衣服为主逐步向以汽车、住宅、通讯等为主的新消费结构,恩格称系数逐步下降,这在城市居民尤其明显,仅我们这一个小城市,私家车的拥有量便达到八万多辆。伴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美容、旅游、奢侈品的消费也步入其中。农村的消费结构也从过去的大多自给自足转变为货币消费。这正是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恩格尔系数会越来越小,人们对精神方面的消费会更多,消费结构还会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多而改变。

 15.居民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指标概念与计算公式?

 答:1.居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获得的全部收入,包括初次分配收入与再分配收入。

 (一)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有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和全年纯收入。

 (二)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有城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和职工工资总额。

 居居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

 2.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在调查期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文艺节目 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如开小店、家庭作坊、私营企业的纯收入;家庭资产所获得的收入,如存款利息、出租房屋收入、保险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知识产权收入;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

 16.25岁生育子女百年是4代,20岁生育子女百年是5代,正好多了一代,这种“四代五代”论是许多同志在宣传晚婚晚育时常常提出的一种理论。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了30年,在这30年里,人口的过快增比得到了有效遏制,30年中国少生了30亿,实现了低生育水平。其中提但是晚婚晚育功不可没。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虽然国民生产总值遥遥在先,但被人口这个庞大的数字一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排在最后,列为第三世界国家。由于我国很好地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得到了有效遏制,这几年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GDP值都以9%以上的速度递增,最实惠地感觉是老百姓富了,手里有钱花了,孩子有学上了,就医不再是难题,旅行渐成时尚,汽车、珠宝等奢侈品也渐渐走入百姓家中。另一方面,百姓的思想改变了,通过“少生快富”、“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好”、“晚婚晚育”的宣传指导,很多群众自觉地响应国家号召,主动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生育年龄也有解放前的不足20岁改变为现在的25岁以后,大家都明白了等自己有了一定的积蓄,或心理成熟之后再生育孩子,少生只生一个孩子可以改善生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这是一种进步,人类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变象当初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要“人权”还是要“生存权”、“发展权”的问题?是墨守陈规还是破旧除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搞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国家要发展,要构建和谐社会,要实现大跨越,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高科技的人才去贡献,“少生晚生”恰恰可以让一个家庭集中精力去抚养现有的孩子,去享受国家所提供的有关就学、就医、就业、休闲等公共福利,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

推荐访问:复习资料 统计学 作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