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那么这篇文章会用怎样的手法去描写地球对人们的重要性呢?一起来看看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课时

 (一)复习。(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一部分。

 1、 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的美丽。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如:"纹痕相互交错"。

 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 6300 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什么是有限的?(有一定的限度。)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大屏幕。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结果: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什么是"节制"和"不加节制"呢?

 (节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不加节制就是没有限制,没有计划地随意进行。)

 2、,解决思考练习的第 2 题。

 指名读句子,注意黑体字的部分,再举个具体例子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要抓住这些关联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如:

 "但是......"后面说的是与前面恰恰相反的事实。紧接着的"不但......还......"表示这种恰恰相反的事实有两个方面。

 水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但是,因为众人随意破坏水资源,向江河里排放各种废水废物,特别是有毒的化学品,清洁的水源就不能再生了。我国每年可用的水量为 7000 亿立方米,受污染的水量为 3000 亿立方米,剩下的清洁可用的淡水就只有 4000 亿立方米了。不但如此,这样做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例如,使人害病(包括癌症),使鱼类灭绝......?

 (这段话说明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随意毁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本来"一词,说明水、森林、生物和大气这些资源不像矿产资源那样,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一句,充分地说明了人们带给地球的危害,使得可再生的资源不但不能再生了,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明确表明,如果人类不去爱护自己的地球,那么人类的生存都将会面临严重的威胁。)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板书:(自然资源有限)

推荐访问:预习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