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生活满意感剖析 老年人幸福度满意调查

  心理学研究和生活实践表明,积极的情绪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而消极的情绪则对健康会带来不良影响。生活满意感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感受,是对现实生活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当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感情况怎样呢?我们曾在上海市区做了―次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采用国际先进的量表工具,上门询问,完成了三千名老人对晚年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城区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中等偏上。老人生活满意度受到心境、经济状况、身体健康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其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心境是各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中位居第一的因素;70岁以前还有听力对生活满意度有较大影响,70岁以后则主要是视力;日常生活功能对70~79岁组老人影响最大;是否有人同住对高龄老人更为重要。
  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感的因素虽多,但又不外乎物质的、有形的和精神(心理)的、无形的两大类,且二者相互作用,制约着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前者如经济条件、身体健康情况及视、听力的下降而带来的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等因素。心理因素则可以由心境来概括。心境主要是指目前心境的好坏,但它又需与过去一贯的心境作比较,如退休后的“失落感”、“生活每况愈下”等,对现实心境会产生压抑;而居住条件,是否有人帮助做杂事,经济状况等物质因素又都对心境直接带来影响。
  勿庸置疑,客观条件优良自然使老年人生活质量较好,易获得满意。但主观上的努力,创造条件,改善环境,改变看法,也同样能使生活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我们总结了老年人生活幸福的一些相关情况,大致是:1. 身无病痛,心无牵挂;2. 配偶健在,相互照应;3. 子女孝顺,天伦同乐;4. 居住宽敞,经济可以;5. 有所事事,不觉空虚;6. 与人来往,不断交流;7. 日动夜眠,生活有常;8. 清心寡欲,名利超脱。
  以上诸点,既涉及到物质条件,又包含了精神作用;既有客观条件,又有主观因素。在调查当中发现,一些家庭客观物质条件并不太好,但老年人还是感到自己毕生已尽心尽力地为社会做过奉献,而今得到的赡养就是社会的回报,对养老生活水平不做苛求,但求温饱。有的健康状况已开始不佳,但仍保持乐观豁达,身体衰而未老。有的孤独一人,缺少亲人照顾,住在养老院,找到乐趣,补家庭亲情温暖之不足。这些老年人都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好自己的心境。故心境在左右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诸因素中是位居第一的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老年人应该说都有条件创造一个安度晚年的良好环境,提高生活满意感。我国虽不如美国富裕,但由于国情不同,我见过许多美国老人,他们孤身一人,生活得并不幸福。而我国老年人不仅有子女照顾,还得到社会关爱,他们的幸福感、满足感,容易获得。
  当然,离退休后,身体条件能够继续工作,或参加社会活动,发挥余热,固然是好,但不是所有老年人都能如此。因此,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就要因人而异,因情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态度、对策和措施。我们看到有的进老年大学,参加社团活动,做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工作;许多老人都培养了一二项爱好,如种花、养鸟、养鱼、绘画、练书法、唱京戏、跳健身舞,既可陶冶性情,又可避免空闲无聊;有的则打太极拳,做保健操,坚持身体锻炼,有的人甚至身手不灵、耳目不聪,仍坚持活动,或做身体自我按摩、被动运动,延缓形体衰老。相反,有的人心情悲凉,认为已是风烛残年,“船到码头车到站”,“黄土埋了半截”,因而精神空虚,过一日算一日,成天无所事事,以酒解愁,以烟解闷,吃的是饥一顿饱一顿,不注意营养及饮食习惯,或是为找寄托,打发时光,麻将搓到半夜,身心受损,加速了衰老进程。
  我们认为,对于客观物质条件优越者,应珍惜条件,安享晚年;条件差些的,要创造改善,也要知足常乐,善待人生;经济和健康状况差些的,一方面力争改善,同时也要调整期望值,不能把十全十美、高标准作为追求的目标。要适应环境、顺应自然、以苦为乐、丢弃烦恼。基于正确的认识,有个积极的心态,每个老年人都能够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平安幸福,宁静致远,颐享天年。
  
  (作者每周三、四、五上午有专家门诊)

推荐访问:老年人 剖析 满意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