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辽阳市 0 2020 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有恒产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管子提出“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韩非子认为“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学者们意在强调 A. 国家应当保护人民私有财产 B. 君主克制私欲方能争取民心 C. 贫富差距悬殊影响统治秩序 D. 百姓富足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孟子主张民众要有恒产,管子认为民贫则容易“奸智生”,韩非子认为民众没有钱就容易争斗,这三者都强调要让民众有足够的财富,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故 D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对民众私产的保护,而是强调要让民众有私产,排除 A 项;材料与君主的行为无关,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各阶级的贫富差距,排除 C 项。

 2.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说:“怪当今居世之土,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踊权豪,孜孜极汲惟名利是务。”其体现的主旨是 A. 精研医术 B. 普同一等 C. 仁爱济世 D. 重义轻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体现的是治病救人,关爱健康的仁爱济世的理念,故 C 项正确;A 项不是其主旨,排除 A 顶;根据“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可以看出存在等级差别,不符合“普同一等”的理念,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医者仁心,而不是重义轻利,排除 D 项。

 3. 庆周天圣历三年(700 年),下令“断屠杀”,凤圆含人崔融上奏反对,江南诸州乃以鱼为命河西诸国以内为离。朝禁止信生劳弊。富者未革,贫者难堪,二不可也。这反映了 A. 民间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B. 南北方饮食习惯的差异 C. 抑商政策引发民生问题 D. 经济重心南移尚未完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政府下令不能捕捞河鱼,但有人反对,认为江南一带以捕鱼为生,下令“断屠杀”会影响他们的生活。由此反映出南北方饮食的差异性,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行为,而不是民间,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抑商政策,排除 C 项;材料与经济重心是否完成南移无关,排除 D 项。

 4. 明代《正德会典》载:“凡文职本身并族属有女为王妃或夫人,男为仪宾等项,俱各见在及有子孙者,不许升除京职。”这说明 A. 血缘政治存在的稳定性 B. 下层进入统治层的复杂性 C. 铲除地方势力的必要性 D. 法律对皇权政治的制约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有女为王妃或夫人”的人,其家属不得到京城任职,这是防止借与皇帝有亲戚关系而形成家庭势力,体现的是对皇权政治的制约性,故 D 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防止血缘政治的影响,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防止部分特殊人群进入京城任职,而不是所有人,因此不能体现出其复杂性,故排除 B 项;材料与地方势力无关,排除 C 项。

 5. 买办亦称“康白度”(葡 comprador),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用的当地管家。据统计,1862—1873 年买办为上海 6 家航运公司提供了 30%的资金,1863—1886 年为开采煤矿提供了62.79%的资金,18901910 年为中国 27 家大棉纺厂提供了 23.23%的资金。这说明 A. 买办资本与官僚资本紧密结合 B. 部分买办资本转化为民族资本 C. 民族资本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D. 近代民族经济具有半殖民地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买办向航运公司、开采煤矿、大棉纺厂提供大量资金,说明买办资本转化为民族资本,故选 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官僚资本,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没有涉及民族资本,排除 C;材料反映的是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 1911 年 5 月,行将溃灭的清廷颁布《内阁官制》,裁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即“皇族内阁")掌握行政权,设立强德院作为皇帝亲临顾问国务之所。改传统六部为学部农工商部民政部度支部陆军部法部外务部等十部。从政府组织架构看 A.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B. 三权分立基本实现 C. 行政决策趋向民主 D. 宪政体制初露端倪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政府组织架构看清末《内阁官制》,其规定设立皇帝顾问之所强德院,成立责任内阁掌握行政权,下设学部、农工商部等十个政府部门,体现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趋势,宪政体制已经初露端倪,D 项正确;《内阁官制》中关于政府组织架构的规定,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无关, A 项错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并没有实现“三权分立”,B 项错误;《内阁官制》中关于政府组织架构的规定,没有体现出“行政决策趋向民主”,C 项错误。

 7. ""抗币也称“边币”,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所发行的货币。1938 年 9 月党的六届六中会议强调:“要有计划地与敌人发行伪币及破坏本币政策作斗争,允许被割断区设立地方银行,发行纸币,并由国家办理低息借贷协助生产事业的发展和商品流通。”这说明“边币”发行的目的是

 A. 发展根据地工农业生产 B. 掌握全国的经济基础 C. 整顿沦陷区的金融秩序 D. 抵制法币政策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允许被割断区设立地方银行,发行纸币,并由国家办理低息借贷协助生产事业的发展和商品流通。”可知,中共发行“边币”主要是为了发展根据地工农业生产,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故 A 项正确;此时全国的合法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共产党不可能掌握全国的经济基础,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金融问题,且中共也不能整顿沦陷区的金融,排除 C 项;国共两党此时处于合作抗战时期,因此并不会抑制法币,故 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8. 建国七十年来,中国农业生产从人拉牛耕、肩扛手提升级到依靠农业机械、无人机等现代装备。截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8.3%,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达到

 6.4 亿亩,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 80%,良种实现全覆盖。这反映了 A. 科技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 B. 农业机械化推动良种全覆盖 C. 产业结构调整进人新阶段 D. 农业效益得益于劳动力投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依靠农业机械、无人机等现代装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达到 6.4 亿亩”等信息及材料中一系列数字说明科技进步助推了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新的进展,A 项正确;材料中推动良种全覆盖是科技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的表现之一,但不是材料主旨内容,B 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科技进步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没有强调产业结构调整,C 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科技进步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没有强调农业效益得益于劳动力投入的问题,D 项错误。

 9. 梭伦改革后,贵族会议的权力仍较为稳定。直到伯里克利时代,贵族会议才“丧失了一切特权,只处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事务”。这反映了古希腊民主政治 A.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长期性 B. 维护奴隶主贵族 利益 C. 与宗教神权专制紧密联系 D.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梭伦改革后,贵族会议 权力仍较为稳定。直到伯里克利时代,贵族会议才‘丧失了一切特权,只处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事务’”反映了贵族会议经过很长时间权力才被剥夺,说明平民与贵族斗争的长期性。故答案为 A 项。B 项,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是雅典民主的实质,但与题干表述的贵族会议权力的变化无关,排除;C 项,题干不涉及宗教神权专制,排除;D 项,根据所学可知,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不是雅典民主政治,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

 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10. 有学者指出:启蒙运动在 17 世纪的英国表现为一种试图在上帝的羽翼下发展理性的审慎主张,在 18 世纪的法国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那么它在稍晚的德国则表现为一种努力调和理性与信仰的稳健立场。作者旨在强调启蒙运动 A. 对宗教的批判并不彻底 B. 理性内涵不断丰富发展 C. 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 D. 核心的价值理念未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内容可以概括为 17-18 世纪欧洲对待理性的历程为“审慎—激进—稳健”,作者目的是强调理性内涵不断的丰富发展,故答案为 B;AC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1.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 1840-1900 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的部门分配(%)(局部) 年份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农业 41 35 35 33 28 19 18 制造业、采矿业和手工业 17 22 22 24 25 30 31 政府和教育 2 2 2 2 2 3 3 救济 10 11 9 9 8 7 7

  A. 传统种植园劳动影响农业转型 B. 农业革命制约工业化发展进程 C. 产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经济结构 D. 城市化发展导致农业走向衰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840 年至 1900 年期间,美国农业比重大大下降,制造业、采矿

 业、手工业等大幅度上升,说明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促进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选 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对美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没有涉及种植园的影响,无法得出传统种植园劳动影响农业转型的结论,A 项错误;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这时期美国农业比重大大下降,无法体现农业革命对工业化发展的制约,B 项错误;这时期美国农业比重下降,但不代表农业走向退,D 项错误。

 12. 1945 年到 1960 年期间,至少 40 个国家和 8 亿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 1/4,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欧洲关系的改变,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最有力的表现。这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 A.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B. 标志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C. 为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前提 D. 说明化解民族冲突必须诉诸武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赢得了亚洲和非洲多个国家的独立,为这些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前提,故选 C;这时期通过民族解放运动独立的国家,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 A;1990 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排除 B;化解民族冲突可以通过外交协商的途径,并非必须诉诸武力,排除 D。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儒普遍站在“天地万物一体”的高度诠释儒家的仁学,把仁爱思想从早期的亲亲之道提升至爱及草木的大爱精神,正如南宋儒学家杨简所说:“诚心感通,四夷可使如一家。”宋儒特别反感汉族欺诈少数民族的行为,叶适要求无论““夷狄”是否守信,自己都应该以身作则,”外裔虽远,常以信义望中国。”杨简更是反对华夷之间无缘无放的战争:“中国伐夷狄,当出于不得已,如使长子杀季子也,为安天下之民,天使我伐之.锋刃之下有所杀伤如割已体。”这些主张进一步丰富了宋儒“仁及夷狄”思想的内涵。

 ——摘编自宋丽《宋儒民族思想研究》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和推行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同化、培植各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发展边疆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边疆政策。为了贯彻此一政策,实现边疆的内地化,国民政府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达到国家政治的一体化。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采取了在边地屯垦及移民实边,发展边疆地区的生产,建立边疆经济重心,来发展边疆地区经济。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通过统一语言文字运动、提倡通婚运动、

 统一服装运动等促进民族同化。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儒民族思想的内涵,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在民族及边疆治理上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内涵:坚信汉族文化至上性;以仁爱之心对待少数民族;民族间要诚实守信;汉族要以身作则;反对无缘无故 民族战争。

 原因:儒家仁爱、亲亲等思想的影响;传统夷夏观的影响;宋儒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保卫华夏族的使命感;宋代存在着严重的民族问题。

 (2)特点:实行有计划的边疆政策;将民族问题纳入国家政治的一体化;因地制宜治理边疆;多方面综合治理;目的实现民族同化。

 评价: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有利于民族平等;促进了边疆地区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和国家统一;为新中国的边疆治理提供了一定经验。民国时期边疆民族政策的重心是“同化”,是以消除各民族间的差别为代价的,是不可取的。(答正反两方面)

 【解析】

 【详解】(1)内涵:根据“诚心感通,四夷可使如一家。”得出坚信汉族文化至上性;根据“仁及夷狄”得出以仁爱之心对待少数民族;根据“反感汉族欺诈少数民族的行为”得出民族间要诚实守信;根据“自己都应该以身作则”得出汉族要以身作则;根据“反对华夷之间无缘无故的战争”得出反对无缘无故的民族战争。

 原因:根据“把仁爱思想从早期的亲亲之道提升至爱及草木的大爱精神”得出儒家仁爱、亲亲等思想的影响;根据“诚心感通,四夷可使如一家。”得出传统夷夏观的影响;根据所学,还可从宋儒强烈的...

推荐访问:辽阳市 辽宁省 下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