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6琵琶行2教案

  琵琶行

 课

  题: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诵读背诵全诗,理解诗人的情怀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 了解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深远影响。

 3.德育目标 认识社会所造成的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和作者矢意谪居的社会根源

 重点:解读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提高鉴赏水平。

  难点:学习诗歌中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怀。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 ┃

 一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骚客,一位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

 ┃ ┃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寻常的夜晚,浔阳江头的悠悠江水,

 ┃ ┃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 ┃

 ,ⅡnBⅦ

  ┃ ┣━━━━━━━━━━━━━━━━━━━━━━━━━━━━━━━━━━━━┫ ┃

 、比 ESIJ∥。

 ┃ ┃二.设疑自探

 ┃ ┃

 在理解了诗歌大意后,结合诗歌学习的目标,从这首诗内容、情感、

 ┃ ┃结构、手法、主旨等方面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疑问。

 ┃ ┃

 问题预设

 ┃ ┃

 1.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

  ┃ ┃

 2.作者从哪些角度将难以捕捉的音乐写得如此精彩?

  补充 修改

  ┃ ┃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具体作用。

  ┃ ┃

 4.诗人为何泪湿青衫呢?

  ┃ ┃

 针对疑问独立探究,做出批注

 ┃ ┗━━━━━━━━━━━━━━━━━━━━━━━━━━━━━━━━━━━━┛ 2】4 三.解疑合探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自学成果,点评打分。

  1.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从一两个角度理山本诗 的叙事线索即可)

  明确: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人物感情丰富、性 格鲜明。可以从以 F 几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

  (l)故事情节。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 后是诗人的独白。这是叙事的主干,也是人物活动的依托。

  (2)音乐描写。音乐描写是贳穿全诗的,从开头的“无管弦”,到琵琶 女“转轴拨弦”,

 “四弦一声”,到“却坐促弦”,诗情随着音律而变。音 乐成为舣疗交流的媒介。

  (3)景物描写。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从送别之初“枫 叶蔹花秋瑟瑟一的萧瑟清秋,到“剐时茫茫江浸月”的别时情形,以静衬 动,“唯见江心秋月白”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绕船明月江水寒”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凄清的气氛。

  (4)情感描写。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 人相遇相知之情。如琵琶女初试才艺“未成曲调先有情”,

 感伤身世的悲 苦“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的“叹息”和“唧唧”,

 “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出了听乐的心领神会和昕言的深深感慨。情感如开闸之河水,一时俱出 a

  2.作者从哪些角度将难以捕捉的音乐写得如此精彩?

  (l)精彩的描摹,成功地将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 境的感觉:

  A.用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刻画不同的乐调。如“大弦噌噌如急雨” (急骤粗重),“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微婉转)。“噌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 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此时无声胜有声”(乐声 由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直至无声,感情由悲愤凄苦转而凄楚悲哀 至无声)、“银瓶乍破水浆迸,……回弦一声如裂帛”,(乐声雄壮激越,如 “裂帛”急迫煞尾,感情由激昂愤慨,进而凄凉无声,演奏在高潮中陡然 结束)。”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 联想。“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珠玉相击的声音摹拟琵琶这种弹拨乐 器的音响效果。珠玉,也给人以恻润之感,使人联想到乐曲的和谐。

  B.恰当地使用拟声词如“嘴嘈切切”、“幽咽”,把音乐的韵律和 节奏表现出来。

  (2)情感的传输,通过曲中带情乖 f 写听乐人的情绪反应传达出音乐本 身的魅力,从而强化了表达效果;

  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 有幽愁暗恨生”,“满座重闻皆掩泣”等等,都让人感到那琵琶声中有琵琶 女的形象,“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已叹息”,“重唧唧”, “青衫湿”也有听者的共鸣。

  (3)气氛的渲染,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 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是以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 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具体作用。

  《琵琶行》中穿插的景物描写对于烘托气氛、渲染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 作用。比如,诗一开头,诗人就以富于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萧索的秋景:

 江水之滨、红枫白获点染环境,描绘一幅萧瑟清秋之景,构成凄清悲凉的 意境。(营造情绪气氛,展开故事背景)茫茫秋江水,溶溶皎洁月,无不弥 漫着离愁别绪,情景交融,点染哀伤之情,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营造 氛围。

  再如,写琵琶女演奏结束,乐声戛然而止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渲染出沉寂、清冷的气氛,借以烘托人们因沉浸于 乐曲旋律而心神凝聚的情态,映衬乐曲余音绕梁的魅力。(以静衬动,烘托 人物心境)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写哀)

  诗人陈述自己谪居生活的苦闷,同样也穿插了生动形象的景 物描写,绕厘的黄芦苦竹、啼血的杜鹃、哀鸣的猿声构成了凄苦 的氛围,衬托了诗人悲凉的心境。

  (描绘地域风貌,借景抒情,以哀写哀)

  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起 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4.诗人为何泪湿青衫呢?(产生了共鸣)

  明确:A.都有着惊人的才华

  B.都有着失意的现在

  C.都有相似的心路历程

  (1)协人

  叹息一唧唧一心理共鸣,对琵琶女自诉身世产生深深怜悯。

  (2)伤己

  迁谪地僻无乐之地,内心凄苦,崩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泪水是对不幸女子的同情与尊重,办掣捌当慰社会的控诉。

 216

 诗人是通过两种途径来认识琵琶女的,即听她弹奏琵琶和昕她诉说身世。

 琵琶曲,可以说是一种音乐语言,诗人借助这一媒介,听出了琵琶女的“平

  生不得志”,感觉到了她心中的“无限事”,还从她弹奏的乐曲的不凡,

  举止容仪的端庄,隐约地猜到她的来历,所以有“我闻琵琶己叹息”之语;

  听琵琶女诉说身世,姗更是直接地了解到她昔日的风光和今天的落魄。琵

  琶女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说和诗人有共同点。诗人在长安期间,以极大

  的政治热情参与朝政,忧国忧民,尽心竭力,结果落得远谪僻地、无所事

  事的下场。在中国文学中,自屈原的《离骚》起,就有“香草美人以喻君

  子”的传统,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使人联想到男人的仕途穷达,

  所以诗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相逢何必曾相识”,不仅是诗人自己的感慨,而且已经越超时代、阶

  级的局限,成为所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具有深

  刻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

  四.质疑再探

  在诗歌赏析方面,大家还有哪些疑问?

  小序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

  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五.拓展运用

  请就本文的语言结构、思恕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设置一道练习题。

 课后反思:

推荐访问:必修 教案 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