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夹闭T管 [T型管引流早期夹闭38例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84-02    胆总管探查后放置T型管引流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1,2],通常术后2周开始试夹T管,并经T管造影证实胆总管下段通畅后才予以拔除。这种方法可造成术后近期的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及消化道的菌群失调,对疾病的恢复不利[3]。鉴于此,我们探索对有条件的病人术后早期施行T型管夹闭治疗共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6例,年龄在36~60岁,平均45岁,单纯胆总管下段1~2枚结石23例,合并有轻度胆总管炎11例,胆蛔虫症2例,医源性胆总管损伤2例。胆总管内径均在1~2cm且壁无慢性炎症,肝功能异常者肝功能损害多为轻度。�
  1.2 术中处理 探查胆总管时,动作要轻柔,一定要取尽结石,探查胆总管开口时不能粗暴,尽量不用金属探子以防引起损伤,导致狭窄。术中选择合适的T管,缝合胆总管要致密,缝合后从T管内轻加压注水并回抽,证实胆总管开口通畅及胆总管缝合处无渗漏。�
  1.3 术后处理 术后除按常规抗感染治疗外,我们常加用山莨菪碱20mg,预防或缓解奥狄括约肌痉挛。术后3天左右患者胃肠功能完全恢复后,开始夹闭T管,在夹管后的24~48小时内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上腹部饱胀不适,腹痛,发烧等症状,一旦有上述症状立即放开T管。本组38例全部一次夹管成功,术后8天拆除切口缝线,患者带管出院,嘱患者于术后2周来院经造影证实无异常后拔管。 �
  2 讨论�
  胆总管切开后放置T型管引流的目的是:(1)引流胆汁减轻黄疸,避免肝功能的进一步损害;(2)控制胆管炎;(3)避免胆瘘的发生;(4)经T管对胆道疾病进行治疗等。但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传统的2周后夹闭T管有诸多弊病,对单纯型胆总管结石,轻度胆管炎,胆道蛔虫症等疾病,术后引流3天左右就可达到治疗目的,如引流时间过长势必导致术后近期的大量体液丧失,点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食欲降低及摄入量减少等缺点[4]。�
   我们选择性地对38例患者采用术后3天左右夹闭T型管治疗,避免了上述缺点的发生,其优点:(1)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可导致肠粘膜屏障的损害及肠道细菌移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胆汁缺乏,小肠细菌过度繁殖。早期夹管可使胆汁较早进入肠道,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有重要作用,减少肠源性感染;(2)胆汁大量进入肠道可使患者食欲增加,从而获得更好更全面的营养,也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术后的生活和护理很有利;(3)由于现在缝合技术的提高,配合使用缓解奥狄括约肌痉挛的药物,经临床细致观察,未曾见胆瘘发生。
   我们结合38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早期夹管的参考标准:(1)单纯性胆总管内结石或胆道蛔虫症;(2)轻度胆管炎;(3)胆总管探查阴性者;(4)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支架引流(但拔管时间要延长);(5)胆总管开口要通畅。但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重症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壁慢性炎症等应避免采用此方法,以免引起胆瘘。�
   除按上述标准选择病例外,术中探查胆总管手法要轻柔;切开,分离及及缝合胆总管时尽可能保护胆总管的血管网;术后应用山莨菪碱以缓解奥狄括约肌痉挛,有利于胆汁入肠道,降低胆道内压力。�
   总之,对胆总管T管引流后期夹闭治疗,我们认为合理的选择病例,进行细致的术后处理和术后处理可以实施。
  参考文献�
  [1] 黄礼枫, 黄慧选, 高丽红. 胆管手术后T管引流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7): 231.�
  [2] 蒋明霞. 51例胆管术后T型管引流的护理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 19(10): 217.�
  [3] 严雪群. 62例胆总管结石术后T型管引流的护理[J]. 当代医学, 2008, (3): 157.�
  [4] 孙秀东, 王毅. 胆总管术后T型管引流的护理体会[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 30(3): 69.�
  �
  作者单位:844000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推荐访问:引流 临床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