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9)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伯士初中

 张佩 【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4.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 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细读文章,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思想内涵;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后,谈学习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 课时安排】

 二课时 【 课前预习】

 1.搜集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资料。

 2.熟读文章,处理字词。

 3.试划分情节结构,找出人物描写的语句。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一课》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仅三千字左右,但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最后一课》,来消除心中的疑问。

 二、检查预习 (一)字词(课件展示)

 哽 赚 踱 捂 惩罚 祈祷 诧异 宛转 郝叟 懊悔 钥匙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诧异”“懊悔”“惩罚”三个词连词成段 (二)简介作者(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三)简介背景(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三、整体感知

  (一)生速读课文后,根据课件展示图片复述课文,师给予评价。

 (二)指生说课文结构,师生达成共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最后一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三)生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只要情节概括准确,语言简洁无误,教师就给予鼓励。)

 (四)生用“这是……的最后一课”句式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合作探究 (一)师: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生读文后详细回答,师生达成共识:气氛不同、学生不同、老师不同。

 (二)师: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韩麦尔老师、小弗郎士、全体学生和村里老人们的悲愤及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中。

 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一说这些变化是什么? 生思考后回答,师生达成共识: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三)师:在“最后一课”这特殊的氛围中,小弗郎士开始醒悟了,他感到“万分难过”。他动情了,他心中爱国的火种被点燃了,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小说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人物描写从侧面细致地表现小弗郎士的觉醒过程,表现了悲壮的爱国的主题。在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时,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细读文章,举例回答。

 生四人结组讨论后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的。作者没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只是借助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例如: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

 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5.然后他呆在那,头靠着其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6.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以上问题的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而定,更多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

 (四)师:文章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影响的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小说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与心理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请找出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作用。举例如下: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样就把景物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作为小学生的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而又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恋,又不敢再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

 2.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联想,表现出

 小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五)师: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请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

 师说归纳中心的方法,生独立思考,归纳:《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质疑问难(课件出示重点问题)

 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某些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问题举例:1.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安排组织的? 五、 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文章内容、中心、写作方法等方面谈。(生谈收获)

 2.你对我们的母语有哪些新的认识?(生谈对母语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感。)

 六、 布置作业

 1.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郎士写一则练笔。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以上两题,任选其一,课下完成。

 七、 总结(播放国际歌)

 师: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同样的,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的母语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推荐访问: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