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对于海宁发展重大问题情况汇报

  1

  关于海宁发展 重大 问题的情况汇报

 委 中共海宁市委 海宁市人民政府 2017 年 年 2 月 日

 家毫书记、达哲省长,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海宁的发展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去年 11 月 16 日,家毫书记参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海宁市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海宁要“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服务作用”“在国际上找准对照系和坐标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给海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天又专题研究海宁发展问题,让我们倍受鼓舞。下面,我就加快海宁发展汇报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战略目标: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宁坚持“稳住、进好、调优”总要求,在稳增长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促转型,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率先发展。2016 年 GDP 达 9323.7 亿元,增长9.4%;固投6693亿元,增长1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8.18亿元,增长 10.3%;规上工业增加值 3253 亿元,增长 7.9%;社零4117 亿元,增长 11.6%。

 经济质量持续提升。2005-2016 年,全

  2 市 GDP 增速居全国 33 个重点城市首位。规模工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台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30.8%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59.2%。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0 年的 4.4∶53.6∶42 调整为 4:48.4:47.6。

 系列改革稳步推进。440 多项改革统筹推进,20 多项“国字号”试点加快实施。出台“1+7”政策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城市品质大幅提质。建成区由2010 年的 316 平方公里拓展到 364 平方公里。建成地铁、磁浮、城铁、快速干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实施最严城市管理,推进大规模拆违控违行动,城市更加清爽。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

 城乡。

 融合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 74.38%,比 2010 年提高 6.7 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乡镇 30 分钟上高速,行政村、自然村 100%通水泥路。10 个乡镇入选国家重点镇,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

 民生保障坚强有力。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 73%以上,办好了系列民生实事。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4.33 万元、2.54 万元。连续 9 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创新驱动力、产业竞争力、对外开放度、城市辐射力和文化影响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海宁,加快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不断增强海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今后,我市将以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为目标,以国家中心城市的理念和标准来规划建设海宁,全力提升海宁的品质

  3 和功能,到 2021 年力争实现六大发展目标。

  一是综合实力稳居省会城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达140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0亿元;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2个以上“五千亿级”园区和1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

  。

 二是现代化大都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发展骨架进一步拉开,建成区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湘江新区、东部开放走廊“双引擎、双高地”空间格局加快构建,“三个中心”的影响力、辐射力更加彰显,城市更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

  三是创新中心地位倍加凸显。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服务更加完善、指数更加提升,基本建成知识产权强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左右。打造人力资源高地,创新驱动成为城市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四是内陆开放新高地逐 步建成。水、陆、空立体化“大通道”不断拓展,黄花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功能日益彰显;拓展一类口岸,基本建立“大通关”格局,实现最高通关效率,进出口总额超过200亿美元,海宁更好融入全球经济版图。

  五是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更加完善。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水运港、通信和管道运输等综合枢纽体系基本建成,黄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2900万人次以上,中欧班列(海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海宁港成为全国内河主枢纽港,公交都市建成。

 六是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明显壮大,文化实现跨界融合,海宁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体验

  4 中心。市民文明素养明显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湖湘文化特质更加鲜明。

 二、战略重点:打造“三个中心”,建设五大片区 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对标国际同类型城市,对标国内一线城市,对标行业产业通行国际规则与标准,以增强城市功能、提高辐射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创新、开放为引领,全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突出建设五大片区,加快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

 一是 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深入实施“智造强市”战略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建设“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积极培育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电工电器、航空航天装备等五大智能化成套设备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加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覆盖面,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把海宁建设成为引领中部、示范全国的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二是 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重点聚焦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大数据等领域,全面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加大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平台体系,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兴孵化基地、创新创意集聚区,打造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5 三是 打造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区位优势和“空铁一体”、多式联运的交通优势,按照“形成大路网、建设大枢纽、构建大交通”的思路,构筑快速便捷的“水、路、空、铁”开放通道,打造交通设施、产业发展、物流服务“三位一体”新格局,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打造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为加快打造“三个中心”,近期将重点推进五大片区建设:

 (一)着力建设以马栏山为重点的文化创意集聚区

  1:

 、功能定位:媒体创业孵化器、媒介技术集成器、传媒商业综合体、文化休闲体验区、影视游艺大本营、泛化社交生态圈。

 2:

 、产业布局:以数字传媒业为龙头,信息服务业、泛媒体业、主题娱乐业为支柱,文化金融、创意设计、版权交易为支撑,配套商务会展、演艺培训、衍生服务等业态,形成全产业链、全配套服务集聚发展的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一城、一心、一云、一轴、一带”的产业布局。

 ① “ 一城统揽 ” ,马栏山 “ 快乐海宁 ” 数字媒体艺术城。规划打造以数字传媒业、信息服务业、泛媒体业、主题文化服务业为主导的未来海宁经济新增长极。

 ② “ 一 心主导 ” ,辉映广电金鹰城的世界级数字传媒 “ 创意之心” ”。

 。建设马栏山数字音视频创意产业园,引进孵化关联企业,打造动漫卡通、综艺娱乐、明星人气三大传媒指数国家级发布平台和世界级数字化传媒创意生产和版权交易基地。

 ③ “ 一云支撑 ” ,强劲信息 “ 云动力 ” 的全链条媒体艺术 “ 快

  6 乐云谷 ” 。建设马栏山数字文创产业园,引进国防科大、国家超算中心等科研院所和腾讯、华为等高科技公司,建立全球性综艺节目、演艺明星、广播电视三大动态大数据库。

 ④ ④ “ 一 轴纵贯” ” ,贯穿业态全领域的衍生性产业演艺娱乐 “ 星光大道 ”。布局主题文化、媒体生产业态,沿省广电、月湖公园、浏阳河,打造“明星慢道”,形成星光演艺活力轴。

 ⑤ “ 一带环绕 ” ,汇聚艺术新风尚的浏阳河文旅全息 “ 梦幻景观 ” 带。沿浏阳河第九湾及周边滨河、滩涂,实施梦幻影像水岸工程,建设“百年湖湘”梦幻影像博物馆,打造主题文化景观带。

 3、 、 实施路径 :

 ① 加快交通、信息网络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② 完善空间、技术、政策、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

 ③ 统筹推进项目开发。2017-2019 年推进一期开发,用地约 1200 亩,规划建设“创意之心”传媒大厦、音视频创客社区、影视主题商贸区、浏阳河滨水景观工程等项目。2018-2020 年推进二期开发,用地约 800 亩,规划建设“信云”文创科技大厦、“三艺”(文艺、演艺、工艺)创客空间、时尚生活社区、“湖湘百年”梦幻影像博物馆等。2019-2022 年推进三期开发,用地约 1000 亩,规划完成区域主体功能布局,建设“智慧云”智慧生活试验社区等。

 (二)着力打造以 岳麓山国家 大学科技城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集聚区 1 、功能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策源地、高端研发机构集聚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区、产城融合生态科技新城。

 2 、发展目标:以“七大创新工程”为抓手,打造立足海宁、

  7 引领湖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部创新中心。即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谋划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建设一批工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人才、搭建一批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一批“双创”示范平台、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3 、建设思路:风景环抱、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全域配套。

 ① 风景环抱:守住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三条绿楔,遵守《岳麓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控制开发强度、高度、密度,大力进行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保证城市建设与自然人文和谐共生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做融于风景中的大科城。

 ② 双核驱动:东核为 创新策源区,定位为知识策源地,集聚高端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增强海宁创新源动力。以环境整治、有机改造为主。西核为 创新产业区,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基地。双核之间为连接带,建设创新高端服务区。

 ③ 多点支撑:以高新区现有产业基地、望城经开区、岳麓科技产业园作为产业承载区,以高星组团、平埔组团、梅溪湖国际新城等其他区域作为产业辐射区,预留产业发展用地,在整体上多点联动、共同支撑大科城的健康发展。

 ④ 全域配套:大科城通过营造低成本、高交流、环境优、设施便的高品质科技创新氛围与条件,完善配套服务,创新科学管理,实现产业和校区、园区、社区、景区的融合。

 4、 、 实施路径 :

 ① 东核统筹推进好分类整治、交通改善、生态修复、产业导入“四大工程”。其中,2017 年重点抓好后湖、桃子湖、西湖的企业入驻,中南大学研发总部的建设。重点构建高

  8 效便捷综合交通体系,改扩建沿麓山南路创新创意街区,开展大学周边综合整治与提质改造,建设创新服务区,完善高端商务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宜居宜业的优良环境。② 西核重点打造“四园四镇一中心”。“四园”为海创园、科创园、协创园、创意园,“四镇”为军民融合小镇、金融(基金)小镇、总部花园小镇、创客小镇。“一中心”为科技服务中心。

  ( ( 三 )着力建设以临空经济示范区为核心的开放型经济高地 1:

 、战略定位:长江经济带重要空铁联运枢纽,中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高端临空产业聚集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增长极。

 2 、发展目标:培育壮大临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功能新区,构建优势明显、重点突出、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临空产业体系,带动内陆腹地区域发展。

 3 、总体布局:规划面积约 130 平方公里,以空铁联动为主轴,围绕空港、高铁枢纽双核心,规划空港枢纽组团、临铁新城组团、星马创新组团,形成“一轴两核三组团”格局。空港枢纽组团包括黄花机场及周边,形成航空运营、空港服务、航空物流、飞机维修、综合保税等主要功能;临铁新城组团包括海宁高铁站及周边,重点发展商贸会展、文化创意、跨境电商、新型物流等产业;星马创新组团位于中间地带,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科技。

 4、 、 实施路径:

 :

 ① 打造长江经济带空铁联运枢纽。加快黄花机场飞行区东扩及二、三跑道、T3 航站楼、机坪南扩等配套工程,建设黄花机场

  9 西交通中心。发展至欧美、澳洲、中亚、非洲等地客货航线,将磁浮机场站垂直接入黄花机场 T1、T2 航站楼间连廊,实现地铁、高铁、磁浮、机场无缝换乘。规划黄花机场区域货运快速交通网。

 ② 创新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推进黄花机场与黄花综合保税区联动,构建高效货运系统。创新海关及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形成电子口岸跨部门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③ 构建高端临空产业聚集区。发展临空临铁偏好型产业、临空现代服务业、临空高技术产业,构建高端临空产业聚集区。

 ④ 建设 “ 两型 ” 特色产城融合区。将两型理念贯穿到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航城建设。

  ( ( 四 )着力建设以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会展片区 1 、战略定位:形成海宁国际会展商贸复合中央区(ETBD)。

 2:

 、发展目标:建成国际展贸经济高地、商务科技集聚区、都市体验文娱中心和海宁东部活力生态人居新城。

 3 、功能分区:

 ① 会展区:规划用地约 800 亩,总建筑面积 44.5 万平方米,共 6 组 12 个单层展馆,投资概算近 60 亿元,分成两期建设。

 ② 展贸中央商务区:占地约 35 公顷,总建筑体量约 90 万平米。规划形成会展配套+办公+展贸 Mall+酒店+商业配套五大物业,并增加临江音乐厅、电影院等文化设施。

 ③ 文化创意体验区:占地约 11 公顷,建筑体量约 2...

推荐访问:海宁 重大问题 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