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略规划-宏观环境和汽车行业分析

  司 广汽集团零部件公司 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

 (第一分册)

 析 宏观环境和汽车行业分析

 司 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公司

  2004 年 年 6 月 月 28 日

  1

 目 目

 录

 论 主要结论 ................................................................................................................... 1 、 一、 宏观经济环境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机 ........................................... 1 、 二、 加入 WTO 给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带来的变化 ................................................... 2 2.1、

 汽车关税和非关税的调整 .......................................................................... 2 2.2、

 执行与贸易相关的投资协议 ...................................................................... 2 2.3、

 对服务贸易的协议 ..................................................................................... 2 2.4、

 中国加入 WTO 的具体承诺 ....................................................................... 3 、 三、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响 影响 ....................................... 3 3.1、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要点 .................................................................. 3 3.2、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影响 ................................. 4 、 四、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将促进汽费 车消费 ................................... 6 4.1、

 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表明了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 ............................. 6 4.2、

 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极大促进汽车的消费 ........................................ 7 、 五、 汽车消费环境对汽车消费的抑制作用 ............................................................. 8 5.1、

 高昂的汽车购置和使用费用是汽车消费的主要障碍之一 .......................... 8 5.2、

 个人信贷购车环境不能满足汽车市场发展的要求 ..................................... 9 、 六、 中国汽车测 需求预测 .......................................................................................... 11 6.1、

 中国轿车的消费前景可观 ......................................................................... 11 6.2、

 2003 年~2010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趋势预测 .............................. 15 6.3、

 2003 年~2010 年中国轿车需求量和保有量趋势预测 .............................. 16 、 七、 汽车价格下降趋势及其影响 ........................................................................... 19 7.1、

 汽车价格下降是必然的趋势 ..................................................................... 19 7.2、

 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加剧 ......................................................................... 22 7.3、

 竞争加剧将导致行业规模整合 ................................................................. 22 、 八、 汽车制造商竞争策略的调整及对零部件产业的响 影响 ...................................... 23 8.1、

 汽车制造企业竞争策略的改变 ................................................................. 24 8.2、

 对零部件行业的影响 ................................................................................ 25

  2

 录 图表目录

 图

 1 中国 GDP 增长率 ....................................................................................... 1 图

 2

 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率 ....................................................... 6 图

 3

 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6 图

 4

 中国历年人均 GDP(美元)

 ..................................................................... 7 图

 5

 2003 年北京、上海、广州城市人均 GDP ................................................... 7 图

 6

 中国建制镇个数与乡个数对比 .................................................................. 8 图

 7

 中国不同档次轿车的使用费用 .................................................................. 9 图

 8

 城市居民家庭户均金融资产分布 ............................................................. 12 图

 9

 2003 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比例分布 ........................................... 12 图

 10

 2003 年中国不同收入家庭购车比率 ........................................................ 13 图

 11

 2003 年各收入等级已购车的家庭数量(万户)

 ...................................... 13 图

 12

 2003 年中国与发达国家轿车保有率比较(单位:辆/百户)

 .................. 14 图

 13

 主要发达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每百户汽车保有量 ..................................... 14 图

 14

 中国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预测(辆)

 ................................................. 15 图

 15

 2003 年~2010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增长的趋势 ........................................ 16 图

 16

 2003 年~2010 年中国汽车需求量增长的趋势 ........................................ 16 图

 17

 世界轿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比重 .................................................... 17 图

 18

 各国轿车销量占汽车销量的比例变化 .................................................... 17 图

 19

 2003 年中国各类汽车销售结构 ............................................................... 18 图

 20

 轿车销量占汽车销量比重的变化 ............................................................ 18 图

 21

 2003 年~2010 年中国轿车保有量趋势 ................................................... 19 图

 22

 2003 年~2010 年中国轿车需求量预测 ................................................... 19 图

 23

 关税降低及取消配额对进口车价格的影响 ............................................. 20 图

 24

 2003 年中国各类汽车市场产销过剩对比 ................................................ 21 图

 25

 上海大众桑塔纳 GLS 的降价历程 .......................................................... 21 图

 26

 各种车型降价幅度预测 .......................................................................... 22 图

 27

 无车家庭购车计划调查 .......................................................................... 22 图

 28

 各类车型销量前五名占本类销量的比重 ................................................. 23

  表

 1

 汽车行业位次(按销售收入)

 .................................................................. 2 表

 2

 2006 年后进口车型的平均关税 .................................................................. 3 表

 3

 中国加入 WTO 的具体承诺 ....................................................................... 3 表

 4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部分要点 ........................................................... 4 表

 5

 汽车行业结构调整趋势 ............................................................................ 23 表

 6

 外资汽车制造企业竞争策略的调整 .......................................................... 24 表

 7

 中国自有汽车品牌 .................................................................................... 25 表

 8

 本土汽车制造企业竞争策略调整 ............................................................. 25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1 论 主要结论 我国宏观经济保持连续十几年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购买能力迅速增强,汽车产业发展有了良好基础。

 加入 WTO 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

 新汽车产业政策在遵守 WTO 承诺的前提下,为汽车工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必将对促进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规范汽车产业领域的市场行为、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同样存在,如汽车购置和使用费用过高和个人信贷购车环境不能满足汽车市场发展的要求等。

 中国汽车市场的保有量和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其中轿车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到 2010 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7708 万量,需求量将达到 1407 万量;其中轿车的保有量将达到 4995 万量,需求量将达到 1239 万量。

 随着 WTO 承诺的逐步兑现,进口汽车价格持续下降,整车成本的降低,国内汽车企业激烈的竞争以及消费者持币待购等因素导致汽车价格持续下降。竞争加剧还将导致行业规模性的整合。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整车制造企业也纷纷采取措施,增强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整车制造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零部件供应商必须面对成本、质量、供应方式等方面新的挑战。

 一、机 宏观经济环境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我国宏观经济保持连续十几年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1998 年到 2003 年 GDP 年增长率平均为 7.9%,2003 年的 GDP 增长率达到了 9.1%,见图 1。

 图 1 中国 GDP 增长率 与全球经济不景气相比,亚太是最具活力的地区,而中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引擎作用。截止 2003 年 12 月底,中国已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5014.71 亿美元,连续 10 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3 年中国实际吸收外资达到 535.05 亿美元,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GDP 增长率9.30%14.20%13.50%12.70%10.50%9.80%7.80%8.00%8.40%7.10%9.60%7.20%9.1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991年 年 1992年 年 1993年 年 1994年 年 1995年 年 1996年 年 1997年 年 1998年 年 1999年 年 2000年 年 2001年 年 2002年 年 2003年 年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2 居世界第一位。以石油、汽车、信息产业为代表的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项目明显增多。其中汽车制造业,2003 年1-11 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12 亿多美元。截至 2003年上半年,汽车产业首次成为中国第五大支柱行业。汽车工业销售收入总额占整个工业销售收入的份额从 1990 年的 2.2%上升到 2003 年上半年的 6.6%,利润总额的比重从 1990 年的 3.6%攀升到 2003 年上半年的 10.3%。汽车工业的行业排名从 2000年的第十位跃升至 2003 年的第五位,见表 1。

 表 1 汽车行业位次(按销售收入)

 号 序号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1 通信电子 通信电子 通信电子 通信电子 2 电力 电力 电力 电力 3 化工 化工 化工 冶金 4 冶金 冶金 冶金 化工 5 纺织 纺织 纺织 车 汽车 6 石油加工 电气机械 电气机械

 7 电气机械 石油加工 车 汽车

 8 食品加工 车 汽车

  9 建材

 10 车 汽车

  二、入 加入 WTO 给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带来的变化 随着过渡阶段的结束,WTO 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将开始加剧,WTO 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汽车关税和非关税的调整、执行与贸易相关的投资协议和对服务贸易的协议三个方面个方面。

 2.1 、 汽车关税和非关税的调整

 到 2006 年 7 月 1 日,整车关税平均降到 25%,零部件关税平均降到 10%。

 2005 年 1 月 1 日,取消进口配额,包括整车和零部件 这表明进口汽车和零部件的价格将大幅下降。

 2.2 、 执行与贸易相关的投资协议

 不再有国产化率的要求。意味着国内现有的国产化率、技术引进的基础要改变。

 政府不能强制合资企业的外方引进技术,不排除合资中方向外方提出的技术要求。这项协议的核心是国民待遇,非歧视原则,对中外投资者一视同仁。

 2.3 、 对服务贸易的协议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3 容许外资进入汽车零售、批发、金融服务、修配和运输等市场。执行这个协议对中国汽车服务贸易特别是处于弱势的销售环节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加入 WTO 具体承诺见表 2 和表 3。

 2.4 、入 中国加入 O WTO 的具体承诺

 加入 WTO 后,中国政府在发动机制造、合资企业审批权、进口配额、汽车分销、国民待遇和汽车消费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有巨大的改变。

 表 2 和表 3 分别列出了进口车关税和一些具体承诺。

 表 2 2006 年后进口车型的平均关税 进口车型

 客车

 轿车

 货车

 专用车

 汽车零部件

 2006 年 7 月 1 日起的平均关税

 25%

  25%

 20- - 25%

  9 9- - 12%

 10%

 表 3 中国加入 WTO 的具体承诺 三、响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影响 2004 年 6 月 1 日颁布的新汽车产业政策在遵守 WTO 承诺的前提下,志在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使中国汽车业在 2010年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1 、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要点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了具体的政策目标是 2010 年国内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发动机制造 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完全放开发动机合资企业的股比限制 省级政府的合资企业审批权 2002 年可审批 6000 万美元以下的,2003 年可审批 9000 万美元以下的,到2005 年可审批 1.5 亿美元以下 省级政府的合资企业审批权 从入世第三年起,内地将放开对汽车合资企业生产车型的限制。

 配额 2005 年 1 月 1 日,取消进口配额,包括整车和零部件。

 汽车分销 将全面开放汽车分销领域,外资可不通过中间代理商直接从事汽车及相关产品的进出口以及在国内市场的营销,将进入涉及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维护保养和运输等与分销相关的整个服务领域。

 国民待遇 允许外商设立独资企业经营;合营和独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

 汽车消费信贷 自加入 WTO 之日起,允许非银行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提供汽车贷款融资、保险等业务;2002 年后,外国银行可以将进入当地货币交易市场,在经济特区及部分特定地理区域内,享受与国内银行同等权利;5 年后,地域及客户限制将全面取消。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4 要跨入世界 500 强;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010 年汽车生产企业要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到 2010 年使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生产国;健全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市场行为。

 表 4 列出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部分要点。

 表 4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部分要点 整车制造

  提高行业门槛,加强投资控制,鼓励行业内兼并重组,促进自主产品开发。

  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 20 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 8 亿元人民币,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 5 亿元人民币。重型载货车 10000 辆;乘用车:装载 4 缸发动机 50000辆;装载 6 缸发动机 30000 辆。

  限制依赖散件组装方式生产汽车,进口散件装车构成整车特征要按整车纳税。

  跨产品类别生产其它类汽车整车产品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含利用原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不得低于 15 亿元人民币,企业资产负债率在50%之内,银行信用等级 AAA。

  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 汽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 15%以上的,或汽车整车年销售收入达到全行业整车销售收入 15%以上的,可作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单独编报集团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论证核准后实施。

 汽车零部件制造

  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要在结构调整中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将内部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单位逐步调整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

  制定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分类指导和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

 外商投资

  整车合资项目继续要求 50%的股份底线;  对于新来中国投资的外国汽车和发动机制造商,其在华直接投资额至少要达到 15 亿元人民币,在华注册资本最少也要 10 亿元人民币。

  外资在汽车和摩托车合资企业中只能持有 50%股权的规定不变,出口加工区项目可突破股比,但需专项批准;发动机项目可以独资;外资公司只允许建立两个合资企业; 汽车销售

  2005 年起,汽车生产企业自产乘用车均要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2006 年起,所有自产汽车产品均要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

 3.2 、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影响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将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汽车行业的散乱差局面;《政策》将限制依赖散件组装方式生产汽车,将推动汽车生产商本土采购,同时将使部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下降;有利于促进国内零部件企业与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5 外商合资,以及具有规模优势的零部件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将促进国内汽车企业加强自主研发。

 ( (1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整 鼓励汽车企业以重组方式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新《政策》首次明确了“大型汽车企业“的定义,即符合“统一规划、自主开发产品、独立的产品商标和品牌、销售服务体系管理一体化等特征的汽车企业集团,且其核心企业及所属全资子企业、控股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汽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 15%以上的,或汽车整车年销售收入达到全行业整车销售收入 15%以上”条件,才可作为大企业集团。

 ( (2)

 )

 有利于促进国内零部资 件企业与外商合资 由于对零部件企业的设立、合资和扩大规模实行备案制,没有政策限制,同时限制依赖散件组装方式生产汽车,鼓励零部件出口,这将促进外商在华扩大零部件投资,从而为国内具有汽车集团背景和规模优势的零部件企业扩大与外商合资提供更多机会;国内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在国家鼓励零部件出口政策的带动下,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可能受益的上市公司:一汽四环、万向钱潮等。

 ( (3)

 )

 现有的汽车制造企业值 将具有“壳资源”价值 汽车企业组建新厂和跨类生产门槛更高,而扩大产能和增加品种等只需备案,且国家发改委原则上不再批新的生产项目,这些规定将使目前具备汽车生产许可资格、产品种类较多和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的“壳资源”更加突出,从而成为被购并的对象,但这类企业多数业绩较差。“壳资源”价值已经开始显现,汽车行业外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收购汽车行业内的公司,如家电行业内的美的收购云南客车厂、格林科尔收购亚星客车等。可能被收购的上市公司:行业内业绩较差的一些上市公司,尤其是客车企业,如亚星、中通、安凯。

 ( (4)

 )购 推动汽车生产商本土采购 作为取消“国产化”政策后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补偿,对 KD 项目征收整车税率,将迫使更多的汽车厂商选择在中国国内生产和采购零部件。而目前比较流行的依靠进口散件组装生产将受到限制,散件进口关税将按照整车关税征收,从而提高产品的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这对中高档的轿车、SUV、越野车等车种影响较大。可能受到影响的上市公司:一汽轿车。

 ( (5)

 )升 国内汽车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将呈显著上升 新《政策》首次明确了自主开发的形式,即可采用自行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等方式;并对自主开发给予鲜明支持:对于符合国家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税收上的支持;对于凡符合国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规定的自主开发产科研设施建设投资,可在所得税前列支。国内汽车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将呈显著上升趋势!预计未来几年内,由于自主研发费及受让国外技术转让费支出的增加,国内汽车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将从 0.5%弱增至国际平均水平的 3%至 5%。

 ( (6)

 )

 汽车 行业的 散乱差善 局面将得到改善 新《政策》出台以后,新汽车项目的投资门槛被大大提高了。新《政策》规定,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 20 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 8 亿元人民币,同时要建立成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 5 亿元人民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6 币。

 四、费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将促进汽车消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数据表明中国的汽车消费时代已经到来。

 4.1 、 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表明了汽车 消费时代的到来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居民购买能力迅速增强,截止 2003 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8500 元(人民币),增长率达到 6.27%。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率5458588863166860737485007.88%7.27%8.61%7.49%15.27%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998年 年 1999年 年 2000年 年 2001年 年 2002年 年 2003年 年00.020.040.060.080.10.120.140.160.18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图 2 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率 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意味着消费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已经由关注温饱转向关注享受生活。图 3 显示了从 1990 年到 2002 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2.1%39.4%50.0%50.3%53.0%53.8%54.0%50.1%48.8%46.6%44.1%38.2%37.7%35.0%40.0%45.0%50.0%55.0%1990年 年 1991年 年 1992年 年 1993年 年 1994年 年 1995年 年 1996年 年 1997年 年 1998年 年 1999年 年 2000年 年 2001年 年 2002年 年

 图 3 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7 同时,2003 年我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000 美元。未来几年内,中国人均 GDP将保持稳步增长,据权威机构预计 2004-2010 年中国人均 GDP 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6%左右,那么到 2010 年中国人均 GDP 将达到 13544 元,折合汇率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预计人均 GDP 达到 1550 美元左右。这标志着我国的汽车消费时代已经到来,1000 美元是消费结构变化的节点,在这个节点上,消费结构从吃穿用为主转向住、行和文化消费(旅游、教育、娱乐),私人轿车的购买热潮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历年人均GDP(美元)762.64790.08852.96904.35963.971090.00750.00800.00850.00900.00950.001000.001050.001100.00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图 4 中国历年人均 GDP(美元)

 2003 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人均 GDP 已经超过 3000 美元(见图 5)。根据国际经验,人均 GDP 达到约 3000 美元的时候,汽车将快速进入家庭。

 2003年人均GDP(美元)381854925824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北京 上海 广州 图 5 2003 年北京、上海、广州城市人均 GDP

 4.2 、 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极大促进汽车的消费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8 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化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城镇化的速度十分显著。2002 年全国建制镇在数量上超过了乡的个数。

 83492444513846624068182877956113921728219692 19811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2年中国乡个数 中国建制镇个数

 图 6 中国建制镇个数与乡个数对比 中国城市化水平将逐步提高,根据中国社科院城市研究所的预测,城市化比率将由 2003 年的 39%提升到 2010 年的 47%。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使汽车的潜在消费者增加,这将对于汽车消费需求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五、用 汽车消费环境对汽车消费的抑制作用 中国的汽车消费环境不容乐观,汽车购置和使用费用高,主要表现在收费乱、税额重和税费设置不合理。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推出车贷险、商业银行对车贷采取保守政策,汽车金融公司短期内不能发挥作用。这些都将导致个人信贷购车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着汽车的消费。

 我们认为在中国的信用环境下,汽车贷款需求增长与供给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在 2-3 年内这将成为影响汽车销售的一个瓶颈。

 5.1 、 高昂的汽车购置和使用费用是汽车消费的主要障碍之一

 汽车购置和使用费用的问题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 收费乱 主要表现为各地区乱设收费项目,有的城市不仅收取城市增容费,还向车主征收教育基金费,而有的地方,过去五六十年代修的桥梁都在设卡收费,国家多次整顿但却收效甚微。

 (2) 税额重 我国车辆购置时的税额比例是美国的 10 倍,日本的 5 倍,也大大高于德、法、英、韩等国的水平,买同样的车,人均 GDP 只有 1000 美元的中国人却比人均 GDP高达 30000 美元的美国人要花更多的钱。

 (3) 税费设置不合理,不同等级的轿车的税收差别小。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9 在美国,高档轿车要课以 10%的奢侈品税,对油耗越大的轿车收税越重,最高等级轿车税为最低等级轿车税的 15.4 倍,日本最高为最低的 94 倍,而我国却差别很小。

 尤其使中国轿车使用费名目繁多,费用高昂,其中汽油费、维修保养费和停车费所占比例较大,中国家用轿车年使用费占低端中产阶层(年收入 4-5 万)收入的1/3,而美国家用轿车年使用费只占低端中产阶层收入的 1/10。图 7 显示了中国不同档次轿车使用费的比较。

 4000 400050007000350040005000700035003500350035009601200120065065065065020020020020010010010012001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5万元 10万元 20万元 50万元汽油费用 维修 停车费等其他费用 养路费 第三者责任险 车船使用税 年审费

 图 7 中国不同档次轿车的使用费用 中国汽车报 2003 年全国汽车市场调研显示,有 74.3 的消费者认为税费过重,这表明税费与价格目前仍然是阻碍汽车消费的主要因素。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提出了比较有针对性汽车税费改革基本要点:(1)坚持税费分离原则、公平合理原则及利益兼顾原则。(2)降低汽车购置总税(3)提高地方税收比例,减少取消各种设卡收费的阻力。(4)坚决推行差别税。

 但真正落实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短期内购买及使用汽车的成本不会大幅度减少。

 尽管国家税务总局曾出台最低计税价格,最低计税价格却仍不能跟上车市的降价速度,就出现了购车者缴纳的车辆购置税率反大于 10%的怪现象. 5.2 、 个人信贷购车环境不能满足汽车市场发展的要求

 我国个人信贷购车的比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个人信贷购车途径单一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手续繁琐。而且目前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都对汽车信贷采取了保守的态度,这些因素直接堵塞了个人贷款购车的途径,严重影响着我国汽车的消费。

 ( (1 )我国个人信贷购车途径单一平 ,个人信贷购车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在美国,轿车信贷购车率为 85%,在其他发达国家为 60%,而在中国这个比率仅为 15%。我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呈猛增态势,但目前国内汽车销售只能从商业银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10 行贷款,国外则可以通过汽车金融公司贷款,比如通用在本国 43%的新车销售和经销商 72%的库存都是由通用汽车金融公司提供融资。

 ( (2 )我 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手续繁琐

 购车人必须先找到一个有稳定收入和当地常住户口的人作为担保人,然后带上双方的身份证、户口簿、收入和居住证明,才能到银行指定的汽车经销商处选车,交付首纳金后 3-5 个工作日,再由经销商带到税务部门交纳汽车购置税才能提车。而在德国,购买大众汽车的消费者,只须去大众信贷银行一次即可完结所有手续。

 ( (3 )汽车贷款贷款风险致使保险公司大规模退出汽车信贷市场,商业银行也。

 开始控制信贷规模。

 1998 年央行《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发放汽车消费贷款,5 年来贷款余额增加了约 500 倍,从 1998 年的 4 亿元上升到 2003 的 200 亿元。随着汽车贷款的大幅增加,贷款风险开始突然显露,2003 年保险公司大规模退出车贷险市场,包括车贷险业务量最大的人保在内的所有保险公司,都不同程度的收缩了各自的车贷险业务,过高的赔付率是保险公司对市场望而却步的原因。其中广东、江苏是重灾区,统计表明,广东车贷险的平均赔付率达到 135.57%,个别公司的赔付率竟达到了 400%。

 据银行业内估计汽车贷款的不良率有 30%。在央行和银监会的警示下,2003 年下半年各商业银行在自查的基础上开始自我检讨贷款增幅偏快的非正常因素,并自上而下收缩贷款规模,控制放贷进度。

 ( (4 )汽车金融公司短期内不能解决个人信贷问题 2003 年 10 月、11 月银监会相继出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为汽车消费、销售贷款提供了新的平台。《办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将从此迈进多元化、专业化、金融与非金融公司并存竞争的新时代。汽车金融公司的诞生,将使车贷手续大大简化。在汽车消费链条上,汽车金融公司将成为联系各方的“润滑剂”,它使生产商掌握大量顾客信息,对消费者的需求作出迅速反应,既能满足消费者的贷款需求,还可以为经销商注入资金。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给汽车消费带来了希望,但《办法》和细则具有局限性:限制小规模汽车企业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允许的经营范围狭窄,对汽车金融公司和车商吸引力小;规定的汽车金融公司利率没有优越性。

 a 《办法》及细则限制了小规模汽车企业成立汽车金融公司 《办法》及细则限制小规模汽车企业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因此我国汽车金融机构与国际一样,将隶属于较大的汽车集团,其定位将是促进本集团汽车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只有购买这些大品牌汽车的消费者才能通过相应的汽车金融公司获得贷款,因此一些国内小型汽车企业还需要通过银行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

 b 海内外汽车金融公司和车商对《办法》及实施细则反应冷淡 《办法》将国外最赚钱的业务环节排除在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外,影响了跨国汽车金融公司进入的积极性。由汽车金融公司经营的汽车租赁业务平均利润在30%以上,但被排除在中国汽车金融服务的业务之外。具备在中国开业资格和能力的公司有福特信贷公司、大众金融公司、丰田财务公司、日产财务公司和通用财务公司。目前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他们最大的风险因素,也是其进入汽车金融服务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11 市场的最大顾虑。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以来,在中国的大部分市场,私车贷款已经有30%出现了违约还款,10%的汽车贷款难以收回,购车者骗贷案件也不断发生。

 而且准备涉足中国的汽车金融公司得不到进行风险评估的客观数据,难以建立有效的评分模型,信贷风险评估也就没有量化的依据。基于这样的信用环境,汽车金融公司3~5年内赢利的机会渺茫。所以,在《办法》及实施细则出台后,海内外汽车金融公司和车商反应冷淡,大多数选择了观望和等待。2003 年 12 月底,中国银监会批准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和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进行筹建。福特、日产等已经明显放缓了在中国申请开办汽车金融公司的步伐国内的大汽车集团如一汽、东风等的财务公司都已经明确表示暂不参与这项业务。

 c 汽车金融公司在利率上对消费者的吸引也是有限的 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在法定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 10%-30%,但从以往来看国内商业银行最多优惠 10%。《细则》中规定,汽车金融机构发放汽车贷款的利率被锁定在“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 10%-30%”。与商业银行相比拼并没有利率优势。

 因此,国内外大汽车集团组建的汽车金融公司 2-3 年内不会成为信贷主体。

 保险公司退出汽车贷款业务,银行贷款政策偏向稳健保守,汽车金融公司将成为未来汽车信贷的风险主体。但由于《办法》的限制,在未来社会信用机制没有完善以前,中国未来的汽车金融公司业短期那还难当此重任。

 六、测 中国汽车需求预测 根据中国城市家庭的购买能力和其他国家的发展趋势,我们预测,中国汽车市场的保有量和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到 2010 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7708 万量,需求量将达到 1407 万量;其中轿车的保有量将达到 4995 万量,需求量将达到 1239 万量。

 6.1 、 中国轿车的消费前景可观

 从中国居民家庭的储蓄状况来分析,目前中国具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大约有 1300万户,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每百户轿车拥有量差距十分显著,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轿车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空间。预计 2010 年左右,中国每百户家庭拥有轿车 15.4 辆,总数大约为 3378 万以上。

 ( (1 )中国目前具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大约有 1300 万户

 从消费者构成角度看,金融资产(主要是储蓄)超过 5 万元的城市居民家庭可以承受购车付款或购车按揭首付款,这部分家庭将成为购车的潜在群体。图 8 是中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分布情况。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12

 图 8 城市居民家庭户均金融资产分布 年收入超过 5 万元的城市居民家庭可以承受每年约 1-2 万元的汽车使用费用,结合家庭资产状况,2003 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收入的分布水平见图 9。从图中我们可以认为目前具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大约有 1300 万户。

  图 9 2003 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比例分布 目前年收入 5 万元以上的家庭是中国轿车消费的主体,年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家庭中超过一半已经购买了轿车(见图 10)。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13 0.2%0.5%0.3%0.4%0.9%2.4%1.7%4.5%2.7%4.8%10.5%14.2%37.7%50.8%1 1 万元以下1.0- - 1.5 万元1.5- - 2.0 万元2.0- - 2.5 万元2.5- -3 3 万元3.0- - 3.5 万元3.5- - 4.0 万元4.0- - 4.5 万元4.5- -5 5 万元5.0- - 5.55.5- - 6.0 万元6.0- - 8.0 万元8.0- - 10.0 万元10 万元以上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50.8% 1.5% 10.8% 38.5% 10.0万元以上37.7% 0.0% 0.2% 37.5% 8.0-10.0万元14.2% 0.0% 0.1% 14.1% 6.0-8.0万元10.5% 0.0% 0.0% 10.5% 5.5-6.0万元4.8% % 0.0% 0.0% 4.8% 5.0-5.5万元2.7% 0.0% 0.0% 2.7% 4.5-5.0万元4.5% 0.0% 0.0% 4.5% 4.0-4.5万元1.7% 0.0% 0.0% 1.7% 3.5-4.0万元0.9% 0.0% 0.0% 2.4% 3.0-3.5万元0.6% 0.0% 0.0% 0.9% 2.5-3.0万元0.4% 0.0% 0.0% 0.4% 2.0-2.5万元0.3% 0.0% 0.0% 0.3% 1.5-2.0万元0.5% 0.0% 0.0% 0.5% 1.0-1.5万元0.2% 0.0% 0.0% 0.2% 1.0万以下购车家庭合计 购车家庭合计 购车 购车3辆以上 辆以上 购车 购车2辆 辆 购车 购车1辆 辆 户均年收入 户均年收入 图 10 2003 年中国不同收入家庭购车比率 ( (2 )与国外相比中国每百户轿车拥有量差距显著,表明中国轿车市场具有巨力 大的潜力 2003 年中国家庭已购车轿车数量约 419 万,约占当年轿车保有量的 48.5%,城市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超过 2.48 辆,具体的分布情况见图 11。

 0.2%0.5%0.3%0.4%0.9%2.4%1.7%4.5%2.7%4.8%10.5%14.2%37.7%50.8%1 1 万元以下1.0- - 1.5 万元1.5- - 2.0 万元2.0- - 2.5 万元2.5- -3 3 万元3.0- - 3.5 万元3.5- - 4.0 万元4.0- - 4.5 万元4.5- -5 5 万元5.0- - 5.55.5- - 6.0 万元6.0- - 8.0 万元8.0- - 10.0 万元10 万元以上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50.8% 1.5% 10.8% 38.5% 10.0万元以上37.7% 0.0% 0.2% 37.5% 8.0-10.0万元14.2% 0.0% 0.1% 14.1% 6.0-8.0万元10.5% 0.0% 0.0% 10.5% 5.5-6.0万元4.8% % 0.0% 0.0% 4.8% 5.0-5.5万元2.7% 0.0% 0.0% 2.7% 4.5-5.0万元4.5% 0.0% 0.0% 4.5% 4.0-4.5万元1.7% 0.0% 0.0% 1.7% 3.5-4.0万元0.9% 0.0% 0.0% 2.4% 3.0-3.5万元0.6% 0.0% 0.0% 0.9% 2.5-3.0万元0.4% 0.0% 0.0% 0.4% 2.0-2.5万元0.3% 0.0% 0.0% 0.3% 1.5-2.0万元0.5% 0.0% 0.0% 0.5% 1.0-1.5万元0.2% 0.0% 0.0% 0.2% 1.0万以下购车家庭合计 购车家庭合计 购车 购车3辆以上 辆以上 购车 购车2辆 辆 购车 购车1辆 辆 户均年收入 户均年收入 图 11 2003 年各收入等级已购车的家庭数量(万户)

 在图 12 中可以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每百户轿车拥有量差距十分显著,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轿车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空间。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14 18318017314511310610051392.480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澳大利亚 美国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韩国 俄罗斯 中国因为目前中国购车家庭主要集中在城市,因此以城市家庭购车比率代替全国家庭比率进行估计信息来源:新华信研究 图 12 2003 年中国与发达国家轿车保有率比较(单位:辆/百户)

 图 13 显示了主要发达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每百户汽车保有量。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统计摘要》,新华信研究88.38100.72125.4018.3342.5290.9071.7065.5533.7214.7332.5516.05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人均 GDP800 美元(辆/ / 百户)

 人均 GDP1500 美元(辆/ / 百户)

 人均 GDP3000 美元(辆/ / 百户)美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图 13 主要发达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每百户汽车保有量 ( (3计 )预计 2010 车 年左右,中国每百户家庭拥有轿车 15.4 为 辆,总数大约为 3378万 万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15 由此,我们预计 2010 年左右,中国每百户家庭拥有轿车 15.4 辆,总数大约为3378 万以上。预计百户汽车拥有量增长率在 2007-2008 年达到高峰,2009 年开始逐渐回落,2010 年中国人均 GDP 将达到 1550 美元,每百户拥有汽车 32 辆左右,其中轿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 70%,家庭轿车占轿车保有量的 70%,全国总人口14 亿人,城市化比率 47%,平均每户 3 人,约 2.19 亿户(见图 14)。

 信息来源: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院《世界汽车工业道路-趋势-矛盾-对策》、新华信研究2.482.983.724.846.779.4812.3215.4020%25%30%40% 40%30%25%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0%5%10%15%20%25%30%35%40%45%每百户拥有汽车数量 年度增长率 图 14 中国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预测(辆)

 6.2 、3 2003 年~0 2010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趋势预测

 根据上述基础分析,我们对 2003 年~2010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进行了三种预测:悲观预测、乐观预测和理性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需求量做出了估计。其中悲观预测假定在 2004 年\2005 年因为消费者持币待购,增长率有所降低(事实上,2004 年前五个月的行情已经证明了这种假设);乐观预测假设则不考虑持币待购因素;理性预测假定,从 2003 到 2010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以及汽车需求量将呈加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在 2006 年完全履行 WTO 条款后 2-3 年达到增长高峰。

 预计到 2010 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7708 万台,需求量将达到 1407 万量。

 ( (1 )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增长趋势的预测和换算方法 以 2003 年的实际值为基数,假定新增汽车需求量与汽车保有量呈线性关系,即:新增汽车需求量=新增汽车保有量+汽车更新量 如果汽车更新量为汽车保有量的 6%,则 新增汽车需求量=(本年汽车保有量-上一年汽车保有量)+0.06×上 一年汽车保有量。

 下面是预测的结果:

 3 2003 年~0 2010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增长的趋势。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16 770868388670150025003500450055006500750085009500测 理性预测( 万台)1609 1802 2053 2421 2857 3371 4011 4814 5728 6702 7708 测 悲观预测( 万台)1609 1802 2053 2421 2808 3258 3812 4498 5262 6051 6838 测 乐观预测( 万台)1609 1802 2053 2421 2905 3486 4218 5146 6227 7410 8670 2000年 年 2001年 年 2002年 年 2003年 年 2004年 年 2005年 年 2006年 年 2007年 年 2008年 年 2009年 年 2010年 年 信息来源:新华信研究 图 15 2003 年~2010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增长的趋势

 2003 年~2010 年中国汽车需求量增长的趋势

 140711501704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理性预测 理性预测(万台 万台)233 325 444 581 686 843 1043 1203 1318 1407 悲观预测 悲观预测(万台 万台)233 325 444 533 618 749 915 1034 1105 1150 乐观预测 乐观预测(万台 万台)233 325 444 629 755 941 1181 1390 1557 1704 2001年 年 2002年 年 2003年 年 2004年 年 2005年 年 2006年 年 2007年 年 2008年 年 2009年 年 2010年 年 信息来源:新华信研究

 图 16 2003 年~2010 年中国汽车需求量增长的趋势 6.3 、3 2003 年~0 2010 年中国轿车需求量和保有量趋势预测

 同样根据上述方法,预计到 2010 年中国轿车需求量将达到 1239 万台,保有量将达到 4995 万台。

 ( (1 )在世界汽车市场上,轿车一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五十年来世界轿车占汽车保有量的比率始终稳定在 74-79%之间(图 17)。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17 世界轿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比重68971271624476413175791066584516698721925132183449554927374.90%77.63%78.65%77.89% 77.63%74.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1995年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汽车保有量(万辆)

 轿车保有量(万辆)

 轿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比重

 图 17 世界轿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比重 从历年各国汽车需求结构上看,轿车也是绝对的主力。图 18 给出了历年来各国轿车销量占汽车销量的比率变化。德国和法国轿车销量比率比较平稳,一直在 80%以上;巴西和韩国的轿车销量比率则呈上升趋势,到 1995 年分别达到 87.3%和73.6%;美国比较特殊,轿车销量比率呈下降趋势,这与其家庭购置第二辆汽车的品种有关。

  各国轿车销售量占汽车销售量的比率变化88.20%85.90%77.50%70%57.10%84.60%90.40%92.70%93.90%92.70%76%83.90%86.20%85.30%84.40%48.50%44.20%55.30%65.60%73.60%31.30%61.20%73.90%80.90%74.80%87.3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1955年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美国 德国 法国 韩国 巴西 图 18 各国轿车销量占汽车销量的比例变化 ( (2 )在我国,轿车、尤其是私人轿量 车也成为带动汽车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力量 2003 年,中国汽车市场轿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重达到 44.9%(见图 19),达到 1980 年韩国的水平,已经成为绝对主力。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报告 18 255755136378682078137200190035311744024069543419716015.82%3.11%15.53%3.12%0.43%1.21%10.03%15.84%44.9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重型载货汽车中型载货汽车轻型载货汽车微型载货汽车...

推荐访问:汽车行业 战略规划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