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概论大纲合并版

 绪论

 1. . 林业: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农产品其它林产品、利用树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等多种效益的社会生产部门。

 2. 林学:林学是研究与林业生产有关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

 第一章 1.概念:

 森林是指一定面积的地理空间中,以树木为主体,有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生存,与气候、土壤等外界环境相互影响的生物地理群落。

 林分是指内部特征一致,与周围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地段。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包括:林木、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

 2. 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

 ①林分起源 : 指森林发生形成的原因。一般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②林龄: 指林分的年龄。通常以林木的平均年龄表示。林分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林龄按龄级统计。

 ③树木胸径 :指距地面 1.3m 高处树干的直径。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胸高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④林分平均高 :说明林分平均高度的标志。

 ⑤林分密度/株数密度:

 单位面积林木株数 ;疏密度:

 林分中林木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标准林分 :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有空间的林分。

 郁闭度:

 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⑥树种组成:

 指乔木树种在林分中所占的比例,以十分法表示。

 ⑦林相:

 也称林层,指林分中由所有林木的树冠所形成的层次。一般分为:单层林、复层林、连层林。在复

 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为次林层。

 ⑧林型:

 是森林中树种组成,其它植物、动物区系、微生物、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植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更新过程和演替方向都类似,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的森林地段。

 ⑨立地质量 : 又称地位质量,是综合评价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的数量化值。一般以一定年龄时的林分平均高作为评定立地质量的高低。

 ⑩材积和蓄积量

 材积:任何形式木材,如:立木、原条、原木、方材、板材等的体积,单位:m³。蓄积量:简称蓄积,指林分中一定面积森林的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和。

 3. 植被分布规律:

 (地带性分布、地域性分布)

 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1)纬度地带性 森林类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顺序依次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

 (2)经度地带性 森林植被类型由沿海的湿润区、经半湿润区到内陆的半干旱区、干旱区,依次为森林区、草原区和荒漠区。

 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 (1)在一定纬度地区的山地,森林类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更替的现象称为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 (2)山地森林垂直带依次出现的具体顺序,称为森林垂直带谱。

 森林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关系的一般规律

  (3)森林垂直带由下向上的变化规律,与森林水平带由赤道向极地的变化规律一致。

  (4)森林垂直带谱愈近赤道愈完整,愈向极地愈少。

  (5)森林垂直带的变化以水平带为基础,森林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山体所在纬度的水平地带性森林一致。

  (6)森林垂直带幅窄,而水平带幅宽。

 4. 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特征:

 (1) 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相应的植被变化也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依次出现 3 大植被区域: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2) 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于地形的复杂,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东西两部分各不相同。我国东部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温带针叶林针叶落叶林 、温带针阔混交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 、 热带季雨林、雨林。

 我国西部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影响, 降水较少,且从北向南出现了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大型山系,(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割断纬度渐变的影响)。因此,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为: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林区、南方集体林区、北方林区。

 5 5. 森林的多功能属性和效益的涵义及其现实意义

 【作用( 生态~ ~ 、经济~ ~ 、社会公益~ ~ )+ + 拓展】

  (1)森林在生态方面的作用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生态平衡的调节中枢。主要表现在:(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通过固碳释氧,维持空气组成成分的稳定(2)涵养水源、净化水质(3)保持水土、控制风蚀、防风固沙(4)调节气候、减灾防灾(5)保护生物多样性(6)净化大气、防治污染 森林的生态作用影响空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作用强,效益显著。森林是生物多样性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也是生物种重要的基因库和地球生命系统的能源。

  (2)森林在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 森林为人类提供大量生存所需的生物质产品和再生能源,可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

  (3)森林在社会公益方面的作用

 森林的社会公益作用是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服务并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文化、健康保健、社会发展保障等方面。

 6. 三大效益含义和现实意义

 (一 1)在生态方面 森林的生态作用影响空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作用强,效益显著,也是生物多样性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也是生物种重要的基因库和地球生命系统的能源库。

 (二 2)在经济价值方面 森林为人类提供大量生存所需的生物质产品和再生能源,可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

 (三 3)在社会公益方面 森林的社会公益作用是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服务并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文化、健康保健、社会发展保障等方面。

 (1)a.森林的教育文化功能  森林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

  森林是人们增长知识,进行科普教育的最直接的场所。

  森林除了为文学家、艺术家提供安静、舒适、优美的创作环境外,还为他们的创作灵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对象。

 b.(2)森林能产生有益于健康的物质,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 森林产生的芬多精即精气、香气,有天然杀菌作用,可净化人体、预防百病。

  森林中丰富的阴离子,可使人增强健康活力,消除都市文明病。

  林中漫步能恢复身体韵律,有利于形成优美、健康的身体。

  森林的自然景色美,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清爽,是重要休憩场所和旅游目的地。

 第二章

 (详细内容与高中生物及林业资源概论相同)

 1.概念:

 双命名法 双 名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头一个字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名。在双名之后,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第一字母应大写)和命名年份。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l)

 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名(首字母小写)+人名 光周期: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

 春化作用指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是两年生植物和一年生冬性植物成花的常见生理现象。

 2.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通常将地球上的植物分成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6 大类群。

 3. 被子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种子的胚具有 2 至多个子子叶,不形成果实。(种类少 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种子的胚具有 1 或 2 个子叶,要形成果实。(多 4. 植物组织及功能:

 根据其担负的主要功能不同和形态结构的特点,植物组织可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功能:

 5. 叶和花的主要组成部分

 (1)叶的结构:

 双子叶植物叶:叶片、叶柄、托叶 单子叶植物叶:叶片、叶鞘 (2)花的结构 (裸子植物花穗:

 雄花穗:小孢子叶、小孢子囊、轴、长枝、短枝、针形叶 雌花穗/球果:苞鳞、种鳞/珠鳞、胚珠、轴、大孢子叶)

 6. 果实的类型:

 (1)根据位置:单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为真果。花的其他部分参与果实的发育而成为果实的一部分的果实称为假果。

 (2)根据果皮成熟时的质地和结构:,通常把果实分为肉质果和干果;裸子植物果实统称为球果。

 (3)根据果实形成的方式:,果实分为单果、聚花果、聚合果。

 第三章

 1.概念:

 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

 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也称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功能单位称为生态系统,简称生态系统。

 2. 森林植物的主要种间关系

 中性作用、竞争、偏害作用、捕食、寄生、偏利作用、互利作用、绞杀 3. 森林群落演替的概念

 在同一个地段上,一种森林群落为另一种森林群落更替的现象称为森林演替。

 (广义的森林演替是从裸地开始,由简单的先锋植物入侵、定居,逐渐改变环境条件,导致后继植物入侵、定居,形成新的群落,经过不同植物群落的更替、发展,最后形成复杂而稳定的森林群落的过程。)

 第四章

 1.概念 土壤: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土壤剖面是土壤发育的结果。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和淀积作用形成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发生层次,其特定的性质和组成反映在土壤剖面上。

 2. 典型的森林土壤剖面结构

 自然土壤

 (1)淋溶层(A 层):处于土体最上部,故又称为表土层,它包括有机质的积聚层和物质的淋溶层。

 (2)淀积层(B 层):它处于 A 层的下面,是物质淀积作用造成的。

 (3)母质层(C 层):处于土体最下部,没有产生明显的成土作用的土层,其组成物就是前面所述的母质。

 耕作土壤

 (1)表土层(耕作层、犁底层)(2)、心土层(3)、底土层 3. 五大成土因素:

 气候、、母质、、生物因素、、地形、成土、时间- 4. 林业常见的灾害性天气:

 (1)寒潮(2)“凝冻”和“冻雨”(3)霜冻(4)台风(5)龙卷风(6)雷暴(7)冰雹(8)干旱灾害(9)洪涝灾害(10)大风与干热风 5. 森林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规律 (答出相互作用 即可 )

 1、限制因子定律

  (1)什么是限制因子? 森林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2)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 任何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元素,在必需的元素中,供给量最少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2、耐性定律

 (1)什么是植物耐性范围? 森林植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只有处在这两个界限范围之间的植物才能生存,这个最小到最大的限度范围就是植物的耐性范围,即生态幅。

 (2)Shelford 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衍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过多或不足时,超过了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就不能生存甚至灭亡。

 (3)环境因子作用的基本特点 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环境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阶段性作用 大气成分对森林的作用(不是重点,原文件的错误)

 A A2 2 :(1)大气成分与森林 [1]①二氧化碳与森林  a.森林是大气 CO2 的贮存库,是大气 CO2 的吸收“汇”和缓冲器,能起到遏制现今气候变暖的作用。

  b.森林的采伐和利用过程是 CO2 的排放过程。当森林破坏后,森林植物和土壤中贮存的大量的碳将以CO2 的形式向大气排放。

 [2]②臭氧、氧气和森林 a.森林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制造者,森林植物是大气中氧气和 CO2 量平衡的主要调节器。

 b.大气中的臭氧层对森林植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③氮与森林

  a.氮通过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和分解过程对森林发生影响。

  b.有的氮氧化物如 NO、NO2,会激发光化学反应,对森林植物带来一定的危害。

 [4]④大气污染与森林  a.大气污染物会通过雨、雪和雾对森林造成灾害性影响。如酸雨。

  b.森林和森林植物,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浓度条件下,对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能起到过滤、吸收和吸附作用。许多森林植物都是监测大气污染的天然指示器。

 (2)辐射(光)与森林 [1]①辐射(光)对森林的作用  a.光是森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 b.太阳辐射影响森林植物的生长发育  c.光照显著影响树木的形态。

 [2]②森林对辐射(光)的影响 森林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影响到光质、光强、光量等多方面,使森林的净辐射方程各分量及森林能量平衡方程各分量都会发生改变,从而对地区及全球气象与气候产生影响 (3)气温与森林 [1]①气温对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a.温度通过对植物主要生理活动的影响而对植物的代谢过程发生作用。

  直接作用: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影响植物的内部生命活动和形态。

  间接作用:通过影响其它生态因子而对植物产生影响。

 b.极端温度对森林植物的灾害性影响:寒害、冻害、霜害、日灼等。

 ②极端温度对森林植物分布的影响: 温度随纬度、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而有明显变化。从赤道向极地随温度递减,可分成几个气候带,各气候带生有相应的树种和森林类型。

 (4 4 )风与森林

 [1]①风对森林的影响 a.风的有利作用:促进树木的蒸腾;风媒传粉。

 b.风的不利作用:大风或干旱风影响树木的生长;大风影响树木的结实;大风对树木具有机械破坏。

 [2]②森林对风的影响 森林具有减低风速、改变风向的作用。

  (5)大气水分与森林 [1]①水分对植物及森林的作用 A.水是植物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B.水是植物一切生命活动的重要介质,植物生命活动的一些生理生化活动需要水分的参与。

 C.水分影响森林植被的分布 D.水分影响植物的产量 [2]②森林对大气水分的影响 森林会增加水平降水,对垂直降水是否增加还存在争论。

 ③极端水分条件对植物的影响

  6. 地形因子的概念:

 地形即地表形态,指地表面分布的固定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其中,地表起伏的走向称地势;地表起伏的整体形态也称地貌。

 7. 地形因子 对森林 的间接作用:

 地形是间接的环境因子,它通过对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的重新分配而对地表植被的分布起作用。海拔、坡向、坡度…… 8.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生态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

 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最佳场所。

 9.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

  (1)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 (2)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每一种物种的灭绝,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消失。

  (3)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动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

 10.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

 ① (1)保护方式: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地保护  (2)离体保护 ②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 第五章

 1. 角规的概念:

 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2. 角规的用途: :

  利用角规可以测定以下因子:(1)林分单位面积总断面积,这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2)林分单位面积株数和蓄积量;(3)林分生长量;(4)林分平均高(垂直角规)

 3. 立木材积表的种类及用途: :

 (1)一元材积表

 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 a.一元材积表未考虑树高和干形对材积的影响。即胸径相同的立木,其材积则不同。所以,一元材积表适用于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一定局部地区,使用范围较小,故一元材积表又称作地方材积表。

  b.它不能用于查单株树木的材积,只适于计算林分蓄积。

  c.一元材积表只需测定胸径一个因子,利用比较方便,我国林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2)二元材积表 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称为二元材积表。

  a.因二元材积表的编表资料是同一树种取于较大的地域范围,其适用地域较大,故又称为一般材积表或标准材积表。

  b.它是最基本的立木材积表 。

 (3)树高级立木材积表

 按树种或树种组,分别树高级编制的一元材积表叫做树高级立木材积表。

 树高级材积表是介于二元和一元材积表之间的一种表。

 (根据直径与树高的关系,把相同林分平均直径对应的不同林分平均高分为若干等级称作树高级。一般分 3~7 级,用罗马数字表示。

 用树高级材积表测算林分蓄积首先根据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高确定该林分所属树高级,然后用该树高级的一元材积表计算该林分蓄积,计算程序同一元材积表。)

 第六章

 1. 引种 :引种是把树种从原有分布区扩展栽植到分布区外,或栽植外来树种。

 乡土树种 :当某一树种在该树种的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其为乡土树种。

 种源:

 :种源即种子的产地,指某一树种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采集地区。(在我国,通常种源以县为单位,繁殖材料或种子来自的县名即是种源名。国内人们有时也将某一种源的树木群体简称为种源)

 母树林 :母树林又叫种子林,是在现有优良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比较好的林分,经过采用恰当的经营管理措施,以专门生产品质优良的林木种子的林分;对生长比较快的速生树种也可选用优良苗木营造。

 种子 园: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采穗圃 :采穗圃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生理成熟 :种皮松软、含水率较高,内部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子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

 生理后熟 :种子外部形态虽已具有成熟特征,但种胚尚未发育完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逐渐达到生理成熟,称为生理后熟。

 2 2. .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重要)

 (1)内在因素 ○ 1 种子内含物质的性质 ○ 2 种皮的机械构造 ○ 3 种子含水率(贮藏种子的含水量以安全含水率为度,种子安全含水率是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在贮藏期间保持其生命力的最适宜的水分含量。)

 ○ 4 种子的成熟度和损伤状况 (2)环境因素 ○ 1 温度○ 2 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 3 通气条件通气条件○ 4 生物因子生物因子 !!3. 种子贮藏的方法及其 适用 条件 (1)干藏法 是把种子贮藏在干燥的环境中,使种子在贮藏期间始终保持干燥状态的贮藏方法,含水率低的种子适于干藏。干藏法一般在可控制温湿度的种子库中进行。

 ○ 1 普通干藏法○ 2 密封干藏法 (2)湿藏法

 是将林木种子贮藏在湿润的环境中,在贮藏期间使种子经常保持湿润状态。适于安全含水率高的种子,如栎类、油桐、油茶等。湿藏法的温度应控制在 0℃

 左右,最高不超过 3℃为宜。

 ○ 1 露天埋藏○ 2 室内贮藏 (3)种子库 4 4 林木良种选育的途径

 1 外来树种的引进、2 种内变异的选择、3 杂交育种是林木良种选育的三个传统途径,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得到广泛应用。人工诱变育种、生物工程等是现代育种的新技术。

 5 5. . 树木遗传的品质和播种品质的内涵

 遗传品质指繁殖材料的遗传背景,例如:速生、丰产、优质、稳定性、抗逆性好等,以及对经济林来说的早实、优质、稳产等。主要通过:引种、选种、杂交育种来实现。

 播种品质是影响田间播种质量的因素,包括种子物理性状、发芽能力、生活力和优良度。

 第七章

 1. 实生苗 :直接由种子繁殖的苗木叫做实生苗。

 胚芽 :种子植物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位于胚轴的顶端,是能引起芽生长、休眠芽发育成枝(茎与叶)的原始体和种子发芽,或促使这些前发生的措施,均称为催芽。

 自根苗 :采用扦插、压条和分株方法等无性繁殖方法获得的苗木称为自根苗。

 假植 :假植是将苗木的根系用湿润的土壤上进行的暂时的埋植,分临时假值、越冬假值两种类型。

 2 2. . 苗圃 测试 设施育苗的类型

 现阶段林业苗圃的设施设备有以下类型:

 (1)苗木生长控制设施设备。如:育苗容器、育苗基质、育苗架等。

 (2)育苗环境控制设施。如:温室、大棚、带遮阳网的炼苗场、全光下温湿度调控设施设备。

 (3)试管育苗综合配套设施设备。

 3 3. . 容器育苗的优缺点

 容器育苗具有节省良种,育苗周期短,便于育苗全过程的机械化,所培育的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造林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但是容器育苗也存在育苗成本高,容器苗窝根等问题。

 但是容器育苗也存在育苗成本高,容器苗窝根等问题。(呼吸、吸水)

 4 4. . 设施育苗方式的种类及优缺点

 (1)种类 ○ 1 温室育苗○ 2 容器育苗○ 3 组织培养育苗○ 4 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 (2)优缺点 ○ 1 育苗材料萌发快,出苗率高; ○ 2 繁殖率和成苗率高,节省繁殖材料; ○ 3 苗木生长速度快,生长期延长,当年生长量大; ○ 4 幼苗免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 ○ 5 育苗可以不受树种生长的地域和时间限制; ○ 6 育苗经济与技术成本较大。

 5 5. . 营养繁殖苗的种类及主要方法

 (1)种类 根据所用育苗器官和育苗方式的不同,营养繁殖育苗方法可具体分为:插条育苗、埋条育苗、插根育苗、压条育苗、根蘖(nie 四声)育苗、嫁接育苗等。

 (2)主要方法 利用树木的茎、枝、芽、根等营养器官繁殖苗木。

 6 6. . 苗圃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自然条件 ○ 1 土壤条件:土壤质地、结构、肥力和酸碱度等。

 ○ 2 水文条件:水源、地下水位等。

 ○ 3 地形地势 ○ 4 植被状况 ○ 5 病虫及鸟兽为害情况 (2)社会经济条件 ○ 1 苗木供给地区和范围

 ○ 2 交通条件 ○ 3 周边地区劳动力状况 ○ 4 电力等能源供应条件 ○ 5 当地林业机构与造林与苗圃育苗的历史 10. 影响扦插成活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1)内因 ○ 1 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扦插母株的种类、品种不同、生根能力不同,根据生根难易程度不同,分为易生根类、较难生根类、极难生根类。

 ○ 2 母株采穗年龄:插穗的生根能力随母株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 3 母株的着生位置及营养状况:一般阳面枝、侧枝、萌蘖枝比阴面枝、顶梢枝、树冠枝易生根。

 (2)外因 ○ 1 温度 多数花卉扦插温度在 20--25°C。嫩枝扦插宜在 20---25°C,热带植物可在 25--30°C 以上,耐寒性花卉可稍低些。土壤温度高于空气温度 3--5°C 有利于插穗生根,反之则利于插穗萌芽。

 ○ 2 湿度

  土壤湿度以 50%--6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 80--90%为宜。

 土壤湿度以 50%--6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 80--90%为宜。

 ○ 3 光照

  扦插需要一定的光照,但扦插初期应适当遮荫,光照太强不利于插穗成活。

 ○ 4 氧气

  扦插基质应能充分供氧。

 11. 一年生播种苗的生长规律

 (1)出苗期:从播种时开始,到幼苗地上部出现真叶,地下部出现侧根为止。生长特点:不能自行制造营养物质,营养来自种子贮藏物质。地上生长较慢,而根生长较快。需适宜的水分、温度和通透性较好的土壤条件。

 (2)幼苗期:从幼苗地上部出现真叶,地下部生出侧根,幼苗能自行制造营养物质时开始,到幼苗的高生长大幅度上升为止。生长特点:前期高生长缓慢,根系生长快,长出多层侧根;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数厘米至十余厘米;地上部分的叶子逐渐增多,叶面积逐渐增大;地上部分生长由缓慢加快。

 (3)速生期: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上升时到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为止。生长特点:苗木的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量均达最大;根系发达,枝叶逐渐增加,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营养器官,根系能吸收较多的水分和各种营养元素,地上部能制造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4)苗木硬化期:是苗木地上部和根系充分木质化,进入休眠的时期,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开始,到苗木根系生长停止时止。生长特点:高生长速度急剧下降,不久高生长停止,继而出现冬芽;前期直径和根系仍在生长。苗木体内含水量逐渐降低,干物质增加,营养物质转入贮藏状态;苗木地上和地下部逐渐达到完全木质化。苗木对低温和干旱抗性增强,落叶树种苗木的叶柄形成离层而脱落,进入休眠期。

 12. 主要的播种方法及其适用的种子类型

 微粒种子用撒播;小粒种子用的撒播或宽幅条播;中粒种子用条播;大粒种子用点播或条播。

 微粒①条播:是按一定行距将种子均匀地播在播种沟中,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尤其是中小粒种子。

 其特点是:a.便于苗期管理,如中耕、除草、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b.节省种子 c.苗木受光均匀,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d.便于机械化作业,尤其是起苗方便。

 ②点播:是按一定的株行距将种子用条播;播于播种沟中,一般只用于大粒种子用点播或条播,如核桃、板栗、山桃、山杏等。点播具有条播的所有优点,但单位面积产苗量少。

 ③撒播:是将种子均匀地撒于床面或垄面上的播种方法。多用于极小粒种子。

 其特点是:a.用种量大,苗木的产量高 b.不便于中耕、除草、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c.苗木生长易受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影响 第八章

 1. 立地 :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等)的综合。

 立地指数 :指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经营密度 :在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单位面积的活立木株数。

 郁闭度 :也称林冠层盖度,是描述乔木层树冠连接程度的指标,以林冠层的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

 2 2. . 适地适树 :

 (1) (概念)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2) (途径)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 3 3. . 树种选择原则:

 (1)

 基本原则:定向的原则 、适地适树的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

 (2 2 )辅助原则 :稳定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4 4. . 树种选择原理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

 (没找到答案,老师的解答是:)结合树种选择的原则和不同林种的树种选择作答,甚至可以举例说明。

 (参考)a 用材林树种选择: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力强、枝繁叶茂;树体高大、寿命长、生长稳定;根系具有深根性、侧根相对不发达;经济价值高。

 b 水土保持林:根系发达、根蘖性强:树冠浓密、落叶丰富、易分解:生长迅速,能够密植;适应性强:

 稳定性。

 c 经济林树种选择:优质性,丰产性,早实 d 防护林树种选择:a 农田防护林:抗风 c 防风固沙林:侧根发达、根蘖性强:耐干旱瘠薄和地表高温:耐沙割、沙埋:落叶丰富、易分解。

 e 薪炭林(能源林)树种选择:生长快、生物量大;木材密度大、热值高、易燃烧;能够萌蘖更新,短期轮伐收获;能适宜干旱贫瘠立地。

 5. . 主要林种:我国的林种被划分为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能源林)和特种用途林。

 6 6. . 树种选择要求:

 (1)(基本原则)定向)经济学基础 所选树种要满足造林目的要求(木材、防护、风景

 等)

 进行成本核算、群众意愿 (2)林学基础 经营技术的原则、适地适树可行性 繁殖材料来源、繁殖的原则、难易程度 (3)生态学基础 所选树种要与立地条件相适应 充分利用地力,但不能衰竭

 生物多样性原则保护(物种、遗传)

 (2)(辅助原则)稳定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景观或斑块间关系)

  7 7. . 混交林

 (1) 意义:

 a、有利于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b、有利于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c、可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d、可增强防护效益 e、可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及稳定性

 (2) 特点:

 a、增加、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b、提高林分稳定性 c、对营养空间的利用 d、对立地条件的改善作用 e、森林综合效益的发挥

  8. 造林密度对树高、胸径、材质影响:

 答:

 (1 1 )造林密度对树木生长的作用

 ①密度对 树高生长的作用:

 1、主要结论为密度对于树高的影响较小。

 2、一些较耐阴树种以及顶端优势不旺的树种,可能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加大有促进高生长的作用。

 3、干旱立地条件下有一些影响。

 ②密度对 直径生长的作用:

 正常状态下纯林直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从树木间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始,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林分中小径阶林木的数量增大、而大中径阶的数量减少。

 ③密度对单株材积的作用:

 与直径生长相同,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而且较平均胸径降低的幅度要大得多。

 (2 2 )密度对林木干材质量的作用

 ①对干形的影响:适当密度,树干通直、饱满、节少,材质好。过密,树干纤细,不符合用材要求。

 ②对材质的影响:稀植幼年材比例增加,降低材质,如杉木。但落叶松影响不大。

 12 、 混交、纯林优缺点:

 答:

 (1 1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人工林称为 纯林。

  优点:营造纯林技术简单,施工容易;单位面积主要树种蓄积量大;营林成本低;有利于实施机械化造林、抚育、采伐;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常用。

  缺点:【课本、ppt 都没有,来自百度,信不信由你】大面积的单纯林易引起病虫害、森林火灾等的危害;生态效益低;一旦发生危害不易控制。(自行对比混交林)(自己发挥)

 (2 2 )混交林:

 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人工林称为 混交林。

  优点:【主要参考课本 p155-p156,ppt 上内容粗略(只提了生态和景观多方面优势)】

 优点:

 增加林产品种类数量、林分稳定性、对营养空间的利用、对立地条件的改善作用、森林综合效益的发挥等  缺点:培育和采伐利用技术复杂;施工较麻烦;同时目的树种的产量可能低。

 13 、 播种造林与植苗造林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答:

 (1 1 )播种造林:播种造林是把种子直接播于造林地,故又称直播造林  优点:免去育苗及移栽过程,不损伤根系省工也有利于提高树木的稳定性。

  缺点:用种量大,对立地条件特别是其中的水分条件要求较高,还要求较长时间的抚育管理。

  适用条件:适用于发芽能力较强的大、中粒种子树种,直根性树种及种子太昂贵的树种;适用于立地条件较好,特别是水分供应比较充足稳定、植被竞争及鸟兽危害又不太严重的造林地。

 (2 2 )植苗造林: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  优点:适用多种立地条件、幼苗初期生长迅速、节约种子。

  缺点:根系受损有缓苗期、造林成本偏高。

  适用条件:适用于绝大多数树种和各种立地条件,是应用最普遍的造林方法。

 第九章

 1.:

 城市森林:城市森林是指地处城市行政区域内或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有密切关系地区的森林,包括:城市及其周围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和其它相关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

 第十章

 1. 封山育林:

 (意思对即可)

 念 概念 1 1 :以封禁为基本手段, 促进森林形成的措施, 即把长有疏林- 灌丛或散生木的山地、滩地等封禁起

 来, 借助林木的天然下种或萌芽逐渐培育成森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林业卷)】

 概念 2 2 :一种群众性的恢复森林的措施。是在有条件的山区,定期封山,限制开荒、砍柴、放牧,禁止刀耕火种,利用森林天然更新的能力恢复森林,同时在封山区域开展育林活动。《简明林业词典》 概念 3 3 :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灌丛、采伐迹地以及荒山、荒地、沙荒地,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手段,使其成为森林或灌草植被的一项技术措施。【国家标准《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1995年)】

 概念 4 4 :遵循森林演替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树木的自然繁殖能力(林木天然更新能力),以封禁为主要手段,辅以人工促进措施,使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芽(萌蘖)更新能力的疏林、灌丛、采伐迹地、荒山荒地以及其他林地(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散生木林地、无立木林地、残林迹地或其他迹地、宜林地)恢复或发展为森林或灌草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森林培育学》2011 版】

 2. 低效林

 低效林也称低质低效林或低价值林分,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总称。

 3. 林分改造

 林分改造是为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对低效林采取的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播、封山育林、林分抚育、嫁接复壮等营林措施。

 4. 林分改造主对象

 (1)“小老头”人工林 (2)生长衰弱无培养前途的多代萌生林 (3)非目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4)郁闭度在 0.2 以下的疏林地 (5)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林分 (6)生产力过低的林分

 (7)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破近熟林 (8)大片灌丛 5. 低效人工林的成因及改造途径

 (1)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更换树种,重新造林或嫁接改造 (2)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加强林地抚育;更换树种或混交。

 (3)造林密度偏大或保存率太低→抚育采伐,平原带状抚育,山地群状抚育/在林隙中补植其他树种 (4)缺乏抚育或管理不当→深翻土壤,开沟埋青、施肥,平茬复壮,林地封禁 概念 6 6. . 自然稀疏 :在林业生产上,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7 7. . 林木分化 :是指林分内林木个体间在树高、胸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现象。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即使是同一树种、相同年龄的林木,都存在这种分化现象。

 8 8. . 森林抚育间伐

 (1)概念:抚育间伐,也称抚育采伐或中间利用采伐,是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前的期间,对密度较大的幼、中龄林实施的一种以调整林分组成或密度,改善林分生长环境,争取中间利用,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

 (2)目的:按经营目的调整树种组成,防止逆行演替;

 通过降低林分密度,达到改善生境,促进林木生长; 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生产质量; 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

  改变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的稳定性; 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3)种类: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卫生伐 (4)方法:透光伐:在幼龄林阶段进行。对纯林主要是间密留匀、去劣存优。对混交林主要是调整林分组成,同时伐去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

 透光伐的实施可视林分特征和交通、劳力等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分别采取全面抚育、团状抚育或带状抚育方式。

 疏伐(生长伐):在中龄林阶段进行。主要为促进林木的干形生长,培育优良木,伐除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

 疏伐的方法有上层疏伐、下层疏伐、综合疏伐、机械疏伐四种方法。

 卫生伐:去除枯立木、风倒木、机械损伤的濒死木,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减少病虫害与火灾的发生。

 9 9 .择伐

 (1)概念:在异龄复层林中,每次仅伐除一部分成熟的林木,始终保持异龄复层结构,并依靠天然更新的作业方式。

 择伐作业是在预定的森林里定期地、重复地、有选择性地采伐成熟的林木和树群。

 (2)特点:择伐作业是在预定的森林里定期地、重复地、有选择性地采伐成熟的林木和树群林地上始终保持着多龄级林木,森林的天然更新是连续进行的,择伐后更新的林分仍是异龄复层林。

 (3)适用条件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定:中幼龄树木多的复层异龄林,应当实行择伐。具体条件是:

 ① 由耐荫树种所形成的异龄林。

 ② 由耐荫性不同的树种所组成的复层林。

 ③ 天然次生混交林。

 ④ 环境脆弱地区的森林,如山地防护林。

 ⑤ 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特种用途森林。

 ⑥ 雪灾、风倒等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林分。

 10. 皆伐

 (1)概念:是指在一个采伐季节内,将伐区上的林木在短期内一次全部或几乎全部伐除的光,并于伐后采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恢复森林主伐方式的一种作业方式。

 (2)特点:在更新以前把林木全部伐去,更新地上空旷状况占绝对优势,林缘状况占最小比例。

 更新是在没有林缘树林的庇护下完成。

 (3)适用条件:

 可用于各类森林,尤其是人工单层林;全部是成过熟木的森林;中幼龄树木少的异龄林 (不适用于:陡坡、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森林、森林火灾危险性大的森林、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森林)

 6. 典型渐伐的作业步骤

 典型的渐伐一般可分 4 次进行,即: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后伐。

 7. 森林更新的主要方式:

 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 8 8. . 森林健康

 森林健康是表示森林生态系统在提供人类需求的同时又保持自身复杂性的一种状态。

 森林健康经营

 是以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通过统筹考虑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在确保主导功能健康的情况下兼顾多种功能和社会需求为目标,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实现使森林的综合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森林经营活动。

 森林健康是表示森林生态系统在提供人类需求的同时又保持自身复杂性的一种状态。

 森林健康就是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自然、社会和经济需求的一种状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途径。

 9 9. . 近自然 森林 经营

 1. 近自然森林 指以原生森林植被为参照而培育和经营的,主要由乡土树种组成且具有多树种混交、逐步向多层次空间结构和异龄林时间结构发展的森林。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天然更新按实施方法无性更新有性更新按树种起源伐中更新伐后更新伐前更新按实施时间森林更新方式

 2. 近自然森林经营(2 种)

 指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森林经营活动,通过不断地调整优化森林结构,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的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

 第十一章

 1 1. . 病原

 引起林木病害的原因有生物的(侵染性的)和非生物的(非侵染性的)因素,总称为病原。遭受侵袭的植物称为感病植物,对寄生物来说是寄主。

 2 2. . 病害

 林木病害是指树木受到病原物或不适宜的环境因素的连续侵袭,使其正常的生理机能、解剖结构和外部形态发生一系列不正常的改变,导致其生长、发育或生存受到显著影响,并表现出异常状态(症状),最终造成树木生长量和收获物品质遭受损失的现象。

 3 3. . 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现象。

 主要危害树种及特性:( PPT 找不到)

 虫害

 包括食叶害虫、林木蛀干害虫、林木刺吸害虫、苗圃害虫,可以通过检疫措施、化学药物防控、物理防控(人工消灭卵块、潜所诱杀、人工扫除、灯光诱杀等)、生物防控(利用天敌)、综合防控。

 (分析虫害病害的主要危害树种 :知道对树造成什么伤害即可及特性:(PPT 找不到)

 4 4. .

 森林火灾的种类和等级

 种类:根据起因的不同,森林火灾分为自然火和人为火 2 种。人为火还可分为生产用火、生活用火和人为放火。

 根据火灾形成与发展的部位一般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 3 种。

 根据火灾蔓延的速度一般分为稳进火、急进火 2 种。

 等级: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 1 公顷的林地起火; 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 1~100 公顷; 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 100~1000 公顷; 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 1000 公顷以上。

 第十 二 章

 1. 森林成熟 :森林成熟是指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此时的年龄称为 森林成熟龄。森林成熟是确定采伐更新和经营周期所依赖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轮伐期:是同龄林的经营周期。是指林分的培育、采伐、更新全过程所用的时间。

 轮伐期的确定依据主要是森林成熟和更新期。

 3 3. . 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经营方案是在一定的林业生产条件和对森林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林业方针政策,为一个林业局或林场拟定的森林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具体经营措施。

 4 4. . 林班 :林班是在林场范围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成许多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

 (划分出的林班和林班线,主要用途是测算面积、清查资源、辨别方向、护林防火、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及森林资源的多种经营等。)

 5. . 小班 小班是为便于森林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经营活动,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的不同地段。小班是森林资源调查、统计、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的单位。

 (划出的小班,在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其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是相同的。

 小班面积:一般公益林起始面积 1 公顷,最大不超过 35 公顷;商品林 1:1 地形图为 0.4 公顷, 1:2.5 地形图为 1 公顷,最大不超过 20 公顷。)

 6. 自然保护区 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7. 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的体系 (1)一类调查 属于国家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是定期对同一地域上的森林资源进行重复性的调查。目的是从宏观上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变化。在一般情况下,不要求落实到小地块,也不进行森林区划。

 当前大都采用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的连续抽样方法。

 (2)二类调查

 属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或森林经营管理调查,是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位(如县)为对象,为制定森林经营计划、规划设计、林业区划和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动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小班调查、附属资源调查和专业调查。

 (3)三类调查 又称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单位为满足主伐设计、 抚育间伐、更新改造等具体的作业设计需要而进行的单项调查。调查结果为编制年度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根据调查对象面积的大小和林分的同质程度,可采用全林实测或标准地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有:树种、面积、年龄、直径、树高、蓄积量、出材量等。

 3. 森林区划的概念和单位

 (1)森林区划又称林地区划,是将林区在地域上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以便于合理经营。

 (2)单位:

 1)林业局 林业局是林区中一个独立的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企业单位。根据林业发展的需要而设定。

 2)林场 林场是林业局下属的一个具体实施林业生产的生产单位,有的林场是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

 林场区划一般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及永久性标志作为林场边界。其规模依据森林资源条件、经营管理的方便等而定。我国北方林场所属面积一般在 1~2 万公顷,最大不超过 3 万公顷。南方林区一般为几千公顷。

 3)营林区

 是在林场内,为合理地进行森林经营利用活动,开展多种经营以及考虑生产和职工生活方便,划分的有效经营活动范围。

 4)林班 林班是在林场范围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成许多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划分出的林班和林班线,主要用途是测算面积、清查资源、辨别方向、护林防火、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及森林资源的多种经营等。

 5)小班 小班是为便于森林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经营活动,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的

 不同地段。

 6)森林公园 7)自然保护区

推荐访问:林学 概论 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