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文化对初中生消极影响及其消除对策

  手机文化对初中生消极影响及其消除对策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会在对人类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给人类及社会的发展带来些许消极的影响。手机文化亦不能例外,它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特性,既有助于初中生提高自身的效率意识、强化自我意识、培养人文关怀,同时也有利于初中生扩大其交际范围、激发其创新意识等等。但也正因为手机文化对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如此强大的渗透能力,所以它对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尤其是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也必然会产生消极影响。既然如此,为了保障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及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我们就不得不在大力采取措施摒弃手机文化对初中生的消极影响之外,发动社会、学校及家庭携手联合起来充分利用手机文化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特性对初中生进行教育,帮助其正确对待手机文化,积极吸取其精华,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初中生也要积极提高自身修养,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

  

 一、手机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1 手机文化的?涵

 手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推动着人们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使得人们的生活内容瞬息万变。为此,人们对于获取信息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期望自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另一方面,期望可以随意、方便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还期望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多姿多彩的娱乐生活。于是,精彩纷呈的手机文化便应需而生了。

  手机文化是一种以手机为信息和文化传播、交流的工具,以网络为信息和文化传播、交流的平台,以信息、知识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创新、传播和文化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随着手机的普及而逐渐形成的大众化的流动文化生活空间和生活样式,它包括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文学、手机电影、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广告,还有手机报等多种形式。

  

 2 手机文化的基本特性

 笔者认为,从社会文化的层面上看,手机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跨越时空。手机文化是一种以无线互联为基础的流动文化,其传播者和受众、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动具有高度的随时随地随身等便捷的特征,这是手机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网络型产业的本质特征。

  (2)大众化与个性化相结合。一方面,手机文化基于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既包含高雅、时尚的文化信息,也存在大量的日常、通俗的甚至低俗的文化信息,具有明显的平民化性质。另一方面,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的进步,无论是手机形态本身,还是用户使用手机的方式都呈现出高度的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3)跨媒体。手机文化之所以能够满足社会大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正是因为它以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传播方式为核心,整合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等传统的传播形态;也正是由于通信、网络、文化等各个产业的融合,才为手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手机文化对初中生的消极影响

 1 淡化理想信念

 初中生开发手机的各项功能主要是期望获得娱乐的感受和体验,其中信息功能深受他们青睐,手机短信的调侃、幽默成为他们追求娱乐、追求享受的大众文化。在此冲击之下,初中生学习的动力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个体的生存不再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是更多地主张在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结合下实现人生理想,甚至有不少初中生把高收入、高地位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其次,手机文化使得初中生的社会价值观日趋现实化。初中生生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所以即使学校坚持对他们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但其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在不断地侵蚀着其意识形态的理性认识,使得他们的社会价值观日益呈现出更多的世俗性和现实化的色彩。

  

 2 消解学生意志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初中生本身学习压力就很大,再加上教师和家长不厌其烦的督促使其感到极其压抑,甚至苦闷彷徨,悲观失望。而手机短信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但手机短信的种类繁多复杂,有不少是过分宣扬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对官场倾轧、官僚腐朽生活津津乐道,对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影响啧啧称赞的短信,也有不少是打着幽默短信旗号的灰色或黄色短信。虽然这些短信能够给初中生带来一时的快乐,暂时缓解其学习压力,却在不知不觉间腐蚀了他们的思想,逐渐使之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此外,手机音乐中那些充斥着忧伤的或缠绵的爱情歌曲对初中生来讲也有不小的引导作用,致使初中生早恋状况不容乐观。

  

 3 产生盲目从众行为

 手机短信极强的隐蔽性使得那些自控力较差的初中生甚至在课堂上发送与接受短信。而这些短信很少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也没有任何哲理,它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娱乐。娱乐主义使初中生长期沉浸于身体和精神上的舒爽感觉,满足于对事物的感性认知,不屑对事情做深入地、理?地思考。与此同时,初中生内心的独立要求很强烈,渴求父母能够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但父母却仍然以过去那种十分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于是他们便热衷于把感情投入到虚拟的世界中追求感性,进而致使他们在手机消费上表现出盲目从众行为。而盲目从众使他们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失去对行为的判断能力,一味地去随“大流”,去追求自身的安全。长此以往,初中生将会失去主见和自信,极其不利于为社会培养坚强、有独立创新能力的人才。

  

 4 催生盲目攀比与炫耀性消费

 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消费不再是仅仅为了满足需要去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更是为了表达个体差异而去消费物品的符号价值。初中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消费群体,其消费呈现明显的非理性,具体体现为冲动、攀比及炫耀消费。如今,手机对于初中生而言已经成为一种追求时尚、张扬个性和相互炫耀的资本。在中学校园里,手机的盲目攀比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这不仅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三、对策构建

 1 加大监管及打击力度,力斩不法利益链条

 利益的驱动使手机运营商丧失了社会责任感。在利益和下一代的幸福两个抉择路口,手机运营商毅然选择了毒害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以满足私欲。这是手机文化对初中生产生消极影响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为此,各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坚决要求工信、工商、公安、新闻办、新闻出版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接入服务商、网络广告代理商等企业的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手机网站制作、传播低俗文化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追根溯源,严查彻究,斩断手机低俗文化传播的不法利益链条,坚决打击为手机低俗文化网站提供建站、网络接人、增值服务、广告推广、代收费服务的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只有这样做,才能堵住低俗文化传播的一切漏洞,才能切断一切低俗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渠道,才能真真切切地为初中生提供并创造使用手机的良好空间。也只有这样,才 能使初中生的身心免受手机文化当中低俗文化的腐蚀,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初中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价值观。

  

 2 学校应积极利用手机文化,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手机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学校应借助手机向初中生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人生哲理,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他们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帮助他们能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不断改善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实践能力。但是要注意的是初中生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加之正处于青春期,又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向他们发布的信息要简明扼要,态度要真诚,语气要亲和,这样更容易使他们感觉到学校的良苦用心,更容易接受和引起思考,避免产生反感。

  

 3 家长要积极引导子女正确使用手机,有效抵制低俗文化的侵蚀

 作为家长,关爱子女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也需要正确对待。在给子女配置手机的同时,必须肩负起教育子女如何正确使用和利用这种工具的责任。要引导子女正确使用手机,家长不妨多个心思留意孩子们的手机,并且找个有效的沟通方式让他们远离低俗文化的毒害,有效抵制低俗文化的侵蚀等等。总之,家长要做到时刻提醒子女以规范、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以有效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4 学生应积极提高自身修养,自觉抵制不良文化

 作为手机文化的接受主体,初中生要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人文精神和思考力的培养训练,提高对手机文化的自省、选择和鉴别能力,也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正确判断和理解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制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只有这样,初中生才能够对手机传播的内容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够有效克服和抵制手机文化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汉良,漫谈手机文化,今日浙江,2009(14)

 [2]于?生,手机亚文化特质和文化建构探析,科教文化,2009(5)

 [3]孙慧英,手机文化与社会区隔,兰州学刊,2008(11)

 [4]杨斌,王志,传播和谐手机文化营造绿色精神家园――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服务民生、助力服务业大发展系列报道之六,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8(9)

 (责任编辑 杨子)

推荐访问:带头消除宗教消极影响 初中生 消极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