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提升策略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 焱

高校在“大思政”背景下加大 “课程思政”的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教育中,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课堂外的时间更多,但缺乏系统的政治引领。大学辅导员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接触最多的教师,如果其能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领的教师。研究表明,高校辅导员提高政治引领力,对于大学生理念信念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提升具有以下意义。

1.1 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情怀培养是大学生发奋图强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措施。大学教育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辅导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做好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1.2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

大学生的政治素养需要日常的思政学习教育来提升。通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通过课堂来实现,还要结合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平台,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是部分大学生政治理论掌握不好,导致其缺乏较好的政治素养。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责任者,对于学生政治素养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应不断思考如何提升政治引领力,促进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知识。

1.3 有利于增强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认同感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来源于自身的职业理想和满意度。辅导员即是教师又是干部,部分辅导员的日常琐事较多。日常繁琐工作造成了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降低,因此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突出自身作用,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发挥自身价值。

1.4 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奉献担当精神

大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来自其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需要培养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服务社会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目前,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足,过分追究个人利益,缺乏责任担当。同时,部分大学生群体情感较弱,缺乏价值观的认识。高校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辅导员需要积极与家庭与学校联合,创新教育思路,树立大学生担当奉献精神。

2.1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体系化

普遍存在辅导员配比不到位的问题,辅导员日常事务较多,工作的重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度低,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心理和思想进行引导。学校没有建立思政教育相关的制度和体系。辅导员受到事务性工作的拖累,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和交流,抽空花费精力来提高专业素质,将各项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引领。

2.2 高校对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

目前,部分高校对于辅导员工作特殊性认识不足,没有进行准确的定位,岗位职责模糊。虽然辅导员要求是研究生和党员干部,但是高校对于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缺乏重视,给予的定位主要是学生的管理者,负责学生生活、安全和卫生等事物,学校的各个部门工作都需要辅导员进行安排。与专业教师不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较为繁琐,工作成果难以凸显,虽然也是教师干部,但是其缺乏认同感,导致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2.3 辅导员自身职业化能力不足

在大思政背景下,辅导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提高思政政治引领力。当前部分高校招聘辅导员时对于专业背景要求较低,存在很多非专业辅导员。同时,大思政背景下,辅导员需要掌握网络操作技术,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要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但部分辅导员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参与热情较低,不能满足大思政的要求。

3.1 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增加知识储备

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但是对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大思政背景下,辅导员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因此,辅导员需要综合知识,提高自身的“内功”。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首先需要提升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学懂弄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想的良好发展;
其次,辅导员还要学习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增强职业相关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将自身所学用于大学生思政政治引领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意识形态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随着高校生源的地域差异越来越大,学生思想形态和价值观更加多样化,因此辅导员需要了解不同地区学生的风俗习惯,不同年龄层学生的爱好,从而更好地与学生拉近距离。同时,辅导员还需要尊重个体差异,在学生中建立自身的威信,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提高政治引导的实效性。辅导员还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要运用生活常用的语言,将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地讲授给学生。一方面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思政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充分依据时代特点来讲授思政理论,用实践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在政治理论的引导下,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辅导员需要充分运用网络阵地,将思政政治教育融入到网络中,通过融媒体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提高理论知识的可接受度,让教育内容入脑入心。

3.2 高校应完善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需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思政教育需要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角色,职业化要求较高。高校辅导员应强化管理,发挥好行政职能,从制度上保障辅导员团队的认同感,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高校辅导员招聘要求在硕士学历以上,但与专业教师相比,部分高校辅导员不是正式编制。高校需要加强辅导员入编工作,按照1:200比例安排辅导员岗位。通过相关的政策来促进辅导员团队的建设,提高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职业认同感,使其更好地致力于学生的教育。同时,学生工作内容较为繁杂,高校也应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辅导员职业权限和身份,理清工作边界,避免从事管理学生之外的工作。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简化辅导员日常工作,保证辅导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动态的把控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引导学生意识形态上。辅导员位于高校工作一线,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只有解决好辅导员实际困难,才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提高其工作津贴,职称评定也需要适当倾斜,提升辅导员的整体待遇,让辅导员从内心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意义,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3 掌握群体特征,构建符合群体特征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对大学生特征进行认真研究,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方式更加科学。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包括:独立性。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群体是更加独立的,不仅是行为上的独立,更是思想的独立,可以在生活中进行自主决策;
多元化。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成长经历也各不相同,从而造成其兴趣爱好和价值观都是多元化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开放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结合大学生思维开放的特点,要建立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在高校辅导员提高政治引领作用的同时,需要结合大学生群体优势,建立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力。

大思政背景下,辅导员职业化的要求也更高,需要更强的政治引领力。高校和辅导员需要共同努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化技能。高校需要做好相关的制度保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思政政治教育和学生动态的掌握中,将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辅导员还需要始终加强自身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高对学生的政治引领力。

猜你喜欢大思辅导员思政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2年6期)2022-11-16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少先队活动(2020年11期)2020-12-28“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好辅导员这样炼成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16年9期)2016-02-28

推荐访问:辅导员 引领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