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融入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双语课程的探索——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双语课程为例

和苗苗,朱维琴,王 繁,丁 颖

(杭州师范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大学教育是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大学阶段专业知识学习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可形成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发掘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日常课程教学,进而在价值引领过程中完成知识传达[2-4]。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5]。作为工学重要分支的环境工程专业,多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不仅要突出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进行实践,在其相关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极大。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相关工作奠定必要基础。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体系存在重理论、轻思想政治的情况。因此,从思想政治角度出发进行课程建设,发掘“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素材的结合点,希望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6-12]。本文以杭州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双语教学课程为例,探讨双语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期在理论知识传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正能量,拓展课程的宽度和高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与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

环境工程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前沿性的国际化学科,熟练掌握英语可以加强与世界各高校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技术发展动态,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示良好的中国形象,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环境工程学科中,有很多课程都蕴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及生态文明价值观,在宣传和贯彻环境保护、绿色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型经济等理念上具有无法替代的教学优势[10-1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作为环境工程的核心课程,许多知识点都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素材。首先,要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双语教学中突出中国环保工作者在该领域的重要贡献。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起步早,相关知识体系也较完整。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讲解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与工程实施案例,而国内外相关教材都较少涉及中国的创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学生的认知。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以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为例,我国垃圾焚烧大规模建设从2009年开启,到2020年,垃圾焚烧处理率已达到50%。同时,近两年我国关于固体废弃物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为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由发展阶段向完善阶段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没有我国科学家和环保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辛苦付出,就没有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其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学习中能够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知识延伸,了解国内环保相关的杰出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提升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其次,各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原理均揭示了不同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内在本质及相互关联,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科学观的体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最后,固体废物被认为是“三废”中最难解决的废弃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环境危机意识,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尚存在很多空白,有待环保工作者去填补,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意识。

基于课程思政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双语教学设计,是在国内外已有经典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搜集整理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绿色、共享、生态、环保”纪录片、新闻话题、图片、身边故事等思想政治案例,搜集能够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团队意识及责任意识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分类和归纳。按照“每四个学时至少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要点”的要求,探寻德育和智育有机衔接的方式和恰当的融合点。

利用BOPPPS教学设计法[4],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讲授知识内容的导入、前测、学习目标、学生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等环节,结合超星学习通App,采用视频、图片、讨论等多种形式,积极运用翻转课堂、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一些教学设计和实践案例见表1。

表1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双语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课程设计

目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双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已实施一轮次。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以纪录片、新闻事件、环保案例等形式融入各教学环节,使课程内容更丰富、更生动,通过教师上课所讲的案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上课抬头率、主动举手发言率均有所提高,体现了环境工程专业课的育人价值。

该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在平时成绩、翻转课堂、期末考试3个部分的基础上,加入思想价值观念考核环节。其中,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同时,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考核也纳入平时成绩。翻转课堂占10%,学生通过阅读英文教材、文献,制作汇报英文PPT并指定学生上台用英文汇报整个过程,其他学生可进行提问,主讲人现场作答互动,教师和各组长组成评价小组,根据学生PPT的制作质量和汇报情况评分,其平均分数为该组最后得分。期末考试占50%,试卷中10%为英文题目。

通过本次教改,促进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做坚定的环保者,使学生深入体会并理解“全面节约战略”的目标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形成精益求精、坚守专注、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培养切实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自己贡献的专业型人才。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作为一门典型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映射点。在今后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案例,探讨并完善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切入及融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协同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环境工程双语专业课程装备环境工程装备环境工程(2021年10期)2021-11-04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19年2期)2019-07-10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年8期)2018-09-08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4期)2018-01-22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8期)2016-05-20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15年3期)2015-12-01快乐双语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快乐双语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推荐访问:双语 课程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