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意愿调查研究——以嘉兴学院为例

赵瑞军,温晓娣

(嘉兴学院:a.平湖师范学院;
b.发展规划处,浙江嘉兴 314001)

混合式教学结合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有效提升课堂互动和学习效率,[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3]这种教学模式与当前消灭“水课”,打造能够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的“金课”建设目标不谋而合。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4],提出全面建设充分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本科课程。因此,及时关注混合式教学的现状与进展,深入了解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困境并提出改进策略,对促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新时代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混合式教学”与“混合式学习”是一对非常相近的概念,虽侧重点不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者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内涵逐渐趋于一致。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将课堂面对面学习体验和在线学习体验慎重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5]只要是在线和面对面指导相结合的学习就是混合式学习,按照混合的目的可把它分为发生性混合、促进型混合和改变型混合。[6]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学习,它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7]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已有二十余年,历经了技术应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6年)、技术整合阶段(2007至2013年)及“互联网+”阶段(2013年至今),其关注的重点也从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交互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8]可见,早期对“混合式学习”强调得多,但时至今日,“混合式教学”的外延更适合当下的教育教学发展。

虽然混合式教学涉及的技术发展迅速,但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自混合式教学开展以来,教师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在线课程资源,甚至得自己重新录制视频,还要精心设计线下教学活动等等。相比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9]但学生却未同时付出相应的努力,[10]以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学校是否有相关的制度及服务支持,也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11]。本研究聚焦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持续改革)的意愿,深度解析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探讨相应的改进策略。

本研究与同类研究相比更加关注在技术普及应用时期和“金课”建设理念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现状,在面对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实困境和挑战时,教师们的改革意愿有何变化;
同时,将开展混合式教学所需要的研讨型教室、智慧教室等新型学习空间引入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混合式教学开展是否起到显著支撑作用。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模式新常态,混合式教学发展迅猛,但高校教师是否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师的准备情况如何、教学模式改革所需要的设备设施是否到位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意愿,现从混合式教学接受度、教师准备度及空间保障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一)混合式教学接受度

一种新技术是否可以快速推广应用,常常用技术接受度模型进行分析。虽然混合式教学不是单纯的新技术,但是作为一种涉及技术、教师、学校、学生在内的全新模式,仍然可以采用技术接受度模型来分析。路兴等以北京大学教学网为案例,在技术接受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接受度模型,包括技术功能、教师特点、课程特点、主观规范和服务品质这五个维度,认为这五个维度对认知有用性影响显著,对认知易用性影响不显著;
认知有用性对技术接受度影响显著,认知易用性对技术接受度影响不显著。[12]赵建民等从任务技术适配、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4个维度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接受度模型,结果显示:感知行为控制、态度、主观规范均对高校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接受意向有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态度次之;
任务技术适配对高校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接受意向无直接影响,但通过态度间接影响了教师的接受意向。[13]可见,混合式教学是否被教师接受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影响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不论前者的技术易用性,还是后者的任务技术适配,对混合式教学接受度影响都不显著,说明实践中教师是否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受技术易用性因素的影响较小。

(二)混合式教学准备度

在教师接受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如何有计划地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则更为重要。张倩苇等从认知、责任、心理、教学、技术、环境准备6个维度调查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准备度,研究得出:认知、心理、教学、环境会影响教师混合式教学的行为意向,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总体准备度情况一般,责任准备较高,环境准备偏低。[14]冯晓英等将混合式教学改革划分为意识期、探索期、深化期3个阶段,并从能力准备(教学理念、协作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混合式教学实施能力、混合式教学学科教学法知识)和态度准备(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易用性、兼容性、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教学准备度仍处于改革的意向期;
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通用能力准备度较好,正由改革意向期向探索期过渡;
教师混合式教学的专门能力准备度仍处于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意向期。[15]可见,教师虽然接受了混合式教学,但如何积极进行相关准备,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个过程中,学校提供混合式教学开展必要的设备设施及技术培训是不可或缺的。

(三)混合式教学提出新的空间需求

混合式教学结合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双重优势,进一步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同时也对线上和线下教与学空间提出更高的要求。[16]线上学习空间的拓展可以依靠信息技术快速满足需求,但传统“秧田式”的教室空间已不能适应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的课程转变。[17]以智慧教室为代表的新型学习空间,以学生为中心,以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可为混合式教学提供很好的支持。一方面学习空间的灵活性以及小组布局会对教师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教与学的效果;
[18]另一方面,教师空间环境的适应水平及空间要素也会交叉影响教师的决策。[19]可见,新型学习空间对混合式教学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及时新建或改造教室空间,并给予教师空间应用的配套教学培训,以更好地服务于混合式教学的开展。

为了解高校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态度,深入探析实践中影响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因素,本研究以嘉兴学院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一)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聚焦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影响因素,提出教师开展(或持续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意愿的回归分析模型,并就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建议进行分析归纳。

(二)研究工具

依据研究问题及目标,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编制调查问卷。以路兴等提出的混合式教学接受度模型为依据,[12]在技术功能、教师特点、课程特点、服务支持、认知有用性和认知易用性等维度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空间维度;
每个维度设置3个题项,并就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意见与建议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题目。问卷包括混合式教学开展的基本情况、改革意愿影响因素及意见与建议3个部分,其中改革意愿影响因素部分如表1所示,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

表1 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意愿影响因素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采用网络方式发放,以嘉兴学院教师为研究对象,共收回179份问卷,经数据清洗,有效数据问卷为178份,有效率达99%。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式对问卷3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对调查的整体情况进行报告;
第二部分采用SPSS对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三部分采用NVivo软件对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文本编码与分析。

1.信度分析

依据吴明隆问卷内部一致性判别标准,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以上,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应在0.7以上。[20]245本次总量表信度系数为0.895,达到信度高的标准;
分量表中最高的为认知有用性信度系数0.946,达到信度非常好的标准,最低的为课程特点信度系数0.736,也达到信度高的标准,说明总量表和分量表都具有较高的信度,详见表2。

表2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2.效度分析

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统计量检验问卷的建构效度,[20]208本研究中KMO值为0.895,显著性为0.000,说明题项间的关系是良好的,

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以下从描述统计、混合式教学改革开展情况、不同教学经验教师的混合式教学差异及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意愿模型4个方面分析研究结果。

(一)描述统计

从性别来看,男性教师79人,女性教师99人;
从年龄来看,35至44岁的教师最多,有95人,占53.37%;
从教龄来看,11~20年的教师最多,有82人,占46.07%,从职称来看,中级职称教师最多,有110人,占61.80%;
从学历来看,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最多,有91人,占51.12%;
从学科分布来看,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其中工学教师62人,占34.83%,详细调查数据见表3所示。

表3 调查对象结构信息

(二)混合式教学改革开展情况

1.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经验

如图1所示,有37%的教师进行过1个学期的混合式教学,有21%的教师进行过2个学期,各有15%的教师进行过3个或4个学期,只有12%的教师没有进行过混合式教学。88%的教师都有至少1个学期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说明混合式教学作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正逐渐受到教师们的认可。

图1 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时长情况

2.线上线下教学比例

在进行过混合式教学的教师中,线上线下教学课时比例分布情况不一,纯线上教学(1人)和纯线下教学(5人)较少;
线下教学课时高于线上教学课时比例的课程较多;
有37位老师的课时比例为1∶1(即线上线下各占50%),详细比例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课时比例情况

3.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主要教学活动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在开展混合式教学中,线下排在前3位的教学活动依次为知识点讲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而线上排在前3位的教学活动分别为知识点讲授、测验、案例教学。其中,线下教学活动中测验最少,而线上测验活动较多;
线上个别指导活动较少,而线下个别指导活动较多。说明线上测验更易于开展,线下更适合进行个别指导活动,详见图3所示。

图3 教师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情况

4.混合式教学平台选用

从调查数据来看,有84位教师选用过超星学习通,54位选用过雨课堂,39位选用过智慧树教学平台,29位选用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16位选用过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此外,还有46位教师选择了其他平台,具体包括钉钉(9)、QQ(8)、微助教(7)、腾讯会议(5)、U校园(3)、建筑云课(2).当然,还有选用云班课、正保云课堂、微信公众号、荔枝、大学英语配套教学平台等,说明混合式教学技术平台呈现多元化发展模式,为教师灵活选用提供了技术支持,详见图4所示。

图4 教师混合式教学线上平台选择情况

5.混合式教学改革初衷

关于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初衷,数据显示,115位教师选择了“尝试应用新技术”,106位选择了“改进学生的学习”,100位选择了“提高自身教学技能”,76位选择了“学校要求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42位选择了“立项了相关的教学和课程改革项目”,说明大部分教师对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是非常积极的,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初衷

(三)不同教学经验教师的混合式教学差异

经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学科的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改革意愿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按照开展混合式教学时间长短进行分组分析时,不同教师存在差别。通过方差齐性检验,P都大于0.05,表示5个组别的方差是齐性的,满足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有不同时长混合式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课程特点(0.029)、认知有用性(0.019)和改革意愿(0.008)维度上都有显著区别,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混合式教学经验教师单因素方差分析

图6显示的是具有不同时长(分别为进行过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及以上、未进行过)混合式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技术功能(6-a)、教师特点(6-b)、课程特点(6-c)、学习空间(6-d)、认知有用性(6-e)、认知易用性(6-f)和改革意愿(6-g)方面的均值比较。其中,教师对技术功能、教师特点、课程特点、学习空间、认知有用性和改革意愿的均值趋势相似,说明教师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而在认知易用性维度(6-f)上则表现出相反的现象,即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对认知易用性不断降低,这与实践中教师越深入开展混合式教学,越发现其不容易相吻合。而尚未开展过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则在认知易用性方面表现出较高认同度,这可能是一种不了解情况的乐观判断。

6-a6-b6-c6-d6-e6-f6-g

(四)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意愿模型

以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意愿为应变量,以技术功能、教师特点、课程特点、服务支持、学习空间、认知有用性和认知易用性为自变量,构建解释型回归分析模型。由表5得到,7个变量与改革意愿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801,决定系数(R2)为0.642,表示7个变量共可解释64.2%的变异量。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中F值为43.458,显著性检验的P值为0.000,达到显著水平。

由表5中标准化系数得到,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持续改革)意愿=0.165×技术功能+0.043×教师特点+0.173×课程特点+0.151×服务支持+0.004×学习空间+0.396×认知有用性+0.021×认知易用性。从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中可以看出,7个变量的影响均为正向,其中技术功能、课程特点、服务支持、认知有用性有显著影响,表示对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意愿影响较大;
而教师特点、学习空间、认知易用性影响不显著,表示这3个维度对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意愿有较低解释力。其中,认知有用性维度影响最大,达到0.396,学习空间维度影响最小,只有0.004。

表5 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意愿复回归分析摘要

(五)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意见与建议分析

对于本问卷调查中设置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意见与建议”主观题目,有108位教师进行了作答,基于自身混合式教学开展经验提出了相关意见与建议。采用NVivo软件对作答情况进行编码和质性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和轴心式编码,共获参考点123个。其中,共得到34个开放式编码,共得到6个轴心式编码,详细情况如表6所示。

由表6分析发现,受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如下:一是学校应制订保障混合式教学开展的相关制度与政策(12,参考点个数,下同),混合式教学开展不能搞“一刀切”,而是需要上至校领导,下至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者等管理者提供制度层面的支持;
二是学校应该加大投入(14),尤其是在资金、技术支持系统方面,以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
三是学校要提供相关服务(40),保证混合式教学开展,包括提供教师培训、组建教师团队,提供课程资源、专家指导、技术支持、小组协作型的学习空间等;
四是关于混合式教学开展措施的改进(39),包括创新线下教学活动设计、改革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合理设置线上线下教学比例、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注重师德培养,还应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巧妙利用网络资源,依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好微视频资源,增强改革实效,探索实践课混合式教学等;
五是关于技术功能的建议(14),包括技术平台多样化、实用化,加大技术平台容量及网络带宽,简化技术平台操作,增加课堂录制及作业查重等功能;
六是关于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不利因素(4),包括备课时间增加、教师投入精力多、混合式教学效果不显著等。

(一)认知有用性是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共识

认知有用性是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价值判断,调查结果反映了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认可。在教师混合式(持续)改革意愿回归分析中,认知有用性系数最大(0.396),说明它对混合式教学改革意愿的影响最大,认知有用性已经成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共识,即使在教学实践中遇到诸如技术功能不完善、服务支持不到位、学习空间有限等困难,教师们依然认定混合式教学改革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并积极主动投入到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去。因此,学校在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时,要继续加强混合式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宣传,进一步增强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认同和理解,从而帮助教师树立和巩固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的理念。

(二)混合式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除具备认知有用性的教学改革创新理念外,教师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才能完成改革的前期积累。分析得出,有着不同时长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课程特点、认知有用性、改革意愿方面有显著区别,图6说明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认知也不断深入。而对于认知易用性(图6-f)则随着教学时间增加总体趋势在不断降低,恰恰说明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难度,特别是在进行教学创新时,很多技术功能的操作并不方便,许多功能无法满足教学设计需求,教师们越来越体会到混合式教学并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与相关研究结论是一致的。[12]对混合式教学的认知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对于混合式教学改革更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因此,学校应建立鼓励教师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混合式教学的机制,在工作量、教研项目、评奖评优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动力支持,同时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改革创新时间、容错机会和成长空间。

表6 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意见与建议编码分析

(三)混合式教学需要学校提供全方位配套支持与服务

混合式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创新的个人行为,更是需要学校提供全方位支持的教学模式系统性变革。[8]虽然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认知有用性有较高的认可度,但要顺利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还涉及许多超出教师可控范围的因素。通过分析问卷中的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意见与建议”得出,混合式教学改革不仅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学校提供改革所需要的全方位的配套支持与服务。因此,学校要从制度层面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和保障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主动性,从技术平台层面提供设备设施为教师改革实践提供便利,从组织层面提供专家指导、业务培训及组建教学团队等相关服务,为教师改革实践提供支持。

(四)新型学习空间为线下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空间保障

混合式教学重在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组合优势,当线上教学分担了部分讲授、练习、测验等教学内容时,线下教学就更加侧重小组协作、分享展示、个别指导等的优化设计,随之对学习空间提出更高的要求。智慧教室作为新技术应用、支持小组布局和深度互动的新型学习空间,为线下教学活动的创新提供了空间保障。[21]回归模型中学习空间虽然对教师改革意愿影响较小,但对教学活动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多位教师也建议学习空间要能辅助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学校应提供更多支持小组协作、技术操作便利、支持深度互动、功能丰富的灵活性强的多元化的学习空间,为混合式教学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当前大部分教师接受并认可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且对混合式教学实践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但由于混合式教学改革涉及的要素较多,因而混合式教学不应是教师个体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学校从制度、技术、空间及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的系统性变革。教师在坚定混合式教学改革理念同时,更要积极主动投身于混合式教学持续改进与不断创新的过程之中。

猜你喜欢易用性意愿空间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电子测试(2022年8期)2022-05-30空间是什么?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1期)2021-03-29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8期)2020-06-29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易用性评价调查问卷国际人才交流(2017年4期)2017-04-14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农村财务会计(2017年2期)2017-02-22移动应用界面动效易用性研究工业设计(2016年6期)2016-04-17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教育界·下旬(2014年5期)2014-06-30读者消费俱乐部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09年25期)2009-09-24QQ空间那点事学与玩(2009年6期)2009-07-03

推荐访问:嘉兴 教学改革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