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路径研究

文/李丽阳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和新应用,坚持创新赋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的战略目标。在此大背景下,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其逐渐发展成稳定经济的关键动力,同时催生出以产业互联网、API(应用程序接口)经济等新业态模式为主的数字化商业。当前,数字化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急需数智化人才的支持,因此,推动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的数智化建设,保障数字经济专业人才供给,已经成为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逐渐成为全球技术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数字经济不仅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构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动力,并带动了各行各业向着数智化方向转变。另一方面,高校承担着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任,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力量,理应紧跟时代步伐,加快落实财会人才培养的数智化转型,以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当前,国内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开展数字生态建设,以及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升级和融会贯通。而这些措施的顺利落实均离不开数智化人才队伍的培育建设。也就是说,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为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1]

(1)挑战。第一,市场将逐渐淘汰“低端”会计人才。比如传统的以财务记账、算账、报账等核算工作为主的财务岗位,将逐渐被智能化财务工具、共享平台、数据分析程序等替代,因此,市场必然会缩减对基础会计人员的需求。第二,随着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出现,财会人员必须加快转型为具有数智化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此,财务人员不仅要同时掌握财务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还需熟练操作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专业财务软件,从而更高效地完成财务数据挖掘、整理分析等工作,充分发挥出财务人员的应有价值。

(2)机遇。第一,传统的财务会计记账核算工作普遍存在信息沟通不及时等弊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财务工作也实现了数据精准挖掘整理、智能化录入、实时查询、可视化分析等功能,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第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分析财务数据来辅助企业落实全方位管理[2],例如: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聚类、整理、分析,建立预测模型;
以及通过可视化工具实现财务信息的清洗、整合、分析,并生成专业报告,为企业优化管理提供依据,等等。

(一)课程体系亟待优化完善

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均在持续优化升级,进而对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部分高校仍处于数智化财会人才培养的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科学的大数据会计课程体系。同时,部分高校的课程结构仍沿用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在大数据基础、RPA 财务机器人等数智化财务课程的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过度强调财会课程的专业化建设,部分高校反而忽视了大数据信息技术等跨学科课程的协同建设。

(二)缺乏数智化财会专业教师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发生明显变化,进而促使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发生转变。现阶段,部分高校的师资队伍未能及时落实数智化财会融合升级的培训实践,专业教师大多缺乏大数据会计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专业教师对财务可视化分析应用、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大数据挖掘工具、云计算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中的应用理论、操作方法等掌握得不够充分,自然很难实现数字经济时代财会人才培养目标。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将财会专业知识与企业数智化商业模式需求相结合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更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然而就现状来看,仍有部分高校在这方面存在不足。首先,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收获有限,难以充分将课堂中学习到的大数据会计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
其次,高校在与企业协同育人过程中,通常难以完全把控实践过程与结果;
最后,部分校内外导师对实习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进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在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时,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

当前,财会人才面临机遇和挑战,意味着高校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科学调整。为此,高校应当在优化原有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智化多元协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新框架(见图1)。

(一)更新课程内容体系,开设财务与大数据技术融合交叉课程

在数字时代,市场更加需要兼具财会知识与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为此,高校应结合智能财务,更新教学体系,促进交叉学科融合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应进一步丰富大数据财务相关课程安排,比如增设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大数据应用、RPA 财务机器人、Python 基础等课程,进而培养专业学生的财务数据挖掘、整理、分析等智能财务技能。在教学形式上,高校可增设财务大数据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确保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理论课时,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此外,高校还可以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企业实践内容,以确保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真正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财务处理中。

(二)产学研协同育人,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应进一步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丰富教学资源,例如与资质深、实践条件良好的对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协同相关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多元主体共同培育数智化财务人才。为了确保多元化主体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友好互动,高校应与合作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协作搭建教育资源信息沟通平台、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从而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调研机会,为专业学生将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财务等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平台支持。对于高校和合作企业来说,此举既能实现高校数智化财务人才培养目标,又能为企业输送数智化财会人才,实现双赢。

(三)优化教育评价机制,通过课证融通完善考评体系

高校应摒弃传统较为单一的、仅凭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教育评价机制。当前,面对财会人才数智化转型需求,高校有必要在人才培育过程中优化教育评价机制,建立符合数智化财务人才培养目标的考评体系。一方面,高校应鼓励学生参加诸如“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并将产业、岗位当前的数智化需求融入技能考核中,通过检验学生对财务机器人、云业财一体化、智能财税等内容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加深对数智财务原理与技术的理解。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协同行业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多元主体共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获得指标层面的教育教学成果反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智化转型路径。

(四)进一步加强数智化财会师资队伍建设

财会人才培养的数智化转型,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高校可以吸纳和引进一批具有大数据专业背景且精通财务会计知识、具备智能财务企业实践经验的师资,夯实师资队伍中坚力量。其次,高校可深入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深入学习等方式,促使专业教师掌握前沿大数据技术,积累智能财务实践经验并为后续教学提供素材。最后,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专题培训、讲座、交流会等学术活动,比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大数据信息技术、智能财务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以指导专业教师如何开发、设计、应用财务数据分析工具。

综上所述,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财务人才数智化转型的步伐,并在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为此,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通过更新课程内容体系等方式,加快实现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智化财会财务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中国交通信息化(2022年3期)2022-12-08沙冒智化的诗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沙冒智化的诗香格里拉(2021年2期)2021-07-28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意林·全彩Color(2019年9期)2019-10-17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年10期)2018-10-12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水利财务河南水利年鉴(2017年0期)2017-05-19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财会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