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三重”意蕴的小学习作价值解读及实践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 刘 莹

站在习作价值的立场看,小学生习作具有以下三点:一是舆情价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校与家庭的看法、思想倾向与情感态度,有利于为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家校共育的高效提供依据;
二是教学价值,即指导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有利于习作教学的精准与高效;
三是教育价值,指向“文心”,指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有利于学生精神底座的坚固。现实中,“三重”价值并未同时得到重视,凸显“第二”而忽视“一三”的情况大有存在。这样的“忽视”造成的习作价值解读不全面与实践环节缺席不应小觑,应进行必要的倾斜与凸显。

悉心观察,班级管理的优劣,学校制度的运行,家庭教育的成败,多多少少都体现在学生习作中。尽管有时学生以一种吐槽的口气表达出来,但其中的真情实感值得我们关注。牢骚、抱怨或不满,恰恰是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依据,而这对于改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大有好处。勇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舆情价值,能够对“班级的有效教学起到预警作用”[1],能够构建师生间、家校间的多重关系生态。

比如一个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英语老师:“为什么英语老师的心目中,就只有那么一两个优等生啊?回答问题是他们,表扬激励是他们,甚至去给老师拿水杯这样的小事都是他们。我也很优秀啊,为什么英语老师每每视我如空气,别说一些大事想不到我,就是课堂回答问题都没想到我。我真想问问英语老师:多一点公平好吗?可我不敢问。”学生习作中透露出这样的舆情。发现这样的舆情价值并用来改善师生关系,助力学科间老师的联手,那么,习作就增值了。

一个学生这样写自己的家庭:“我奶奶总是拿我和堂弟比来比去:堂弟春季学期的语文成绩比我高出了10分,堂弟又一次获得了‘五好少年’的荣誉称号……奶奶为什么总是比来比去啊,好烦啊,我有我自己的理想,我不想和堂弟比来比去……”教师应该留心这样的习作,注重习作中显示出的“家庭舆情”,依据其心理或思想轨迹,进一步跟家长沟通,助力家庭中亲子关系的改善。

长期以来,习作中的“舆情价值”未被教师充分解读,更妄谈据此去改善师生等关系。鉴于此,教师应挖掘舆情价值,改善师生、亲子与家校关系,真正发挥习作的多重作用,让习作舆情价值的整体效应充盈在更大的时空内。

习作表达中的“预写”与“改写”比较重要。夯实下水文的示范作用能够为预写奠定基础,使之“更快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努力”[2]。针对学生习作中的毛病进行精确改写,使之“比原文精彩了不少”,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1.注重下水文的学习,搭建写作基本支架

初学写作的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此时下水文的呈现不可或缺,而这也正是读写一体化的应有之义。引领学生反复揣摩借鉴下水文的表达方法,搭建写作的基本支架,学生就会有话可写,依据写作的路线图进行充分具体的表达。

以下是描写场景为主的下水文:语文课堂上,正当全体学生沉浸在绝对安静的默读之中时,只听“咕咚”一声,刘老师一下子睁大了眼睛,随后流露出愤怒的表情。坐在前排的一部分同学还不明真相,但随着大家的目光投向同一个地方,随着一个个想笑又不敢笑的捂嘴动作,所有人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吴同学坐空了凳子,仰面摔倒在地,正“哎呦哎呦”地叫唤呢。至于是否有人故意在他坐下的瞬间快速搬走了凳子,大家都来不及追问,只是“坐空”这一猝不及防的“剧情”已经打乱了正常的学习节奏。你瞧,语文老师脸上的“阴云”都快滴出水来了……

借助这篇场景下水文,我们就可以搭建清晰的写作支架。第一是“注重场面”,要求学生不是观察一个人,而是观察场面中的每一个人,既注重“点”的描写,也做到“面”的概括,真正做到点面结合。二是“定格细节”,就某一环节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尽可能深入。三是“放大夸张”,比如“‘阴云’都快滴出水来了”,以此达到形象生动的目的。抓住以上三点,相当于有了写作的路线图,解决了学生如何写的问题。

2.注重修改文的过程,养成作文良好习惯

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习作修改的过程,淡化了习作的修改价值。事实上,“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这种说法永不过时。重视“改”,重视“次品”变“优品”的过程,应该成为作文教学中凸显教学价值的一个基本视点。

如在《记一件小事》的作文教学中,先出示一篇不署名的学生习作中的片段:我和妹妹到了公园门口,一会儿,妈妈终于来了。然后,我们三个人进了公园,先坐了摩天轮,后玩蹦蹦床,一个小时后,我们回家了……

面对此文,教师不应简单提出“流水账”就不管不问,而是要引领学生进行大面积的修改。不妨分组进行交流和修改,如公园门口只有我和妹妹吗?热闹情况如何?周围的建筑如何,天气情况如何?应该都写一写,勾画出“面”上的情况。妈妈终于来了,那么,说了什么话,等的人心里急不急都应该写写。如此,让多种描写结合在一起。玩摩天轮和玩蹦蹦床时,心里怎么想,动作如何,都应该写出来……通过扎扎实实的交流、修改、二次作文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才是教学价值得以凸显的关键要素。

怎么写固然很重要,但写什么同样很重要。上文提到的舆情中能够充分体现习作内容。对此,教师应做好甄别与引领工作,“基于对学生的爱与关注”[3],引领学生通过习作表达孕育一颗“求真、向善、赏美”之心。

1.走向文心之真

上文中提到的“让英语老师多一点公平”就是真话。语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做真人,旗帜鲜明地杜绝假话、套话、空话。比如,为了作文中得高分,有学生言不由衷地写出“老师像妈妈”“我最喜欢语文课了”,只有空口号,没有具体事例,这样的“应景之作”要不得。再比如,为了表达高尚的情感与行为,杜撰一些“扶老奶奶过马路”“给老爷爷让座”等等,看起来主题“高大上”,但没有深刻的心灵划痕,空话假话连篇,无益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和道德生命的成长。

2.走向文心之善

求真的同时要向善。比如:“语文老师布置了两个小时的家庭作业,违背了‘双减’政策,我要投诉他,让他下岗。”前一句就是“求真”,但后一句“我要投诉他”就不是向善,“让他下岗”就缺乏宽容与同情之心。还比如:“这小子如此不识相,看来不用拳头解决问题是不行了。下次见到他,非打得他七窍流血不可……”这些心理描写可能做到了求真,但不是向善,而是对血腥和暴力的崇拜。向善的范围很广,引领学生对学生习作中的求真进行必要的甄别与干预,应该成为习作教学中凸显文心与教育价值的一个基本底线。

3.走向文心之美

求真向善的同时要赏美。比如,居住在广场周围的学生这样表达:“每天清晨与傍晚,我家楼下的广场上都有一群大妈在跳舞,音乐声特别大,吵得我无法安心睡觉与学习。这种严重扰民的行为应该坚决予以制止。”小作者所发的感慨不可谓不真,但对大妈们跳舞中对美的追求视而不见。再比如,因为求真,一个学生这样描写自己的数学老师:“老师对我们太严厉了,容不得一点儿错误,我们稍有粗心就大发雷霆,没有一点儿人情味……”这样的描写缺乏对老师的“美好”和“光亮”的探寻。因此,习作过程中的立意阶段就注重对多元审美的选择尤为重要。

指向“三重”意蕴的小学习作价值解读和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尤其是舆情价值与教育价值考验着教师。如何解读习作实践中的更多价值,如何重启注重多元化价值的习作实践之路,在今天看来尤为重要。但愿多重价值解读与实践中,小学生的习作愈来愈精彩,习作教学所带来的多边作用愈来愈正向。

猜你喜欢文心求真英语老师英语老师必须跨越的一座大山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2022年8期)2022-04-19张锦绣书香两岸(2020年3期)2020-06-29阎生德书香两岸(2020年3期)2020-06-29没意思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9年3期)2019-07-01冬天来啦学苑创造·A版(2018年12期)2018-03-04请不断修炼你的“文心”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雨学苑创造·A版(2017年6期)2017-06-23第一次见英语老师小学生作文选刊(2017年4期)2017-06-21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6期)2016-11-11

推荐访问:意蕴 习作 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