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转型策略思考

金海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 100034)

1.1 “互联网+”背景

“互联网+”是伴随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传统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又称为互联网2.0时代。“互联网+”模式发展迅猛,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和新的生产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等先后出现,既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生活习惯,信息传递速率不断加快,和互联网有关的行业也获得了良好发展。特别是在2015年,相关部门对“互联网+”概念进行了明确,也对其未来发展制定了规划,更将其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提出将本土互联网企业发展为世界性企业。因此,传统电视媒体要加速转型,学会和“互联网+”融合,打造一种新型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媒体平台[1]。

1.2 “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的本质是完善、革新信息技术,其特征是跨界融合、重塑结构、连接一切等,具体表现如下。

1.2.1 跨界融合

“+”本身就是跨界、融合,只有勇于跨界,融合协同,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融合也是身份上的融合,可增强适应性,提高开放度。如果互联网能和各行业融合,无论是对互联网或传统行业,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企业对企业模式可促进协同、交叉营销;
腾讯公司开发平台,让很多机构、人、服务嵌入连接器,影响人们的生活、对话方式。简言之,“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的特征。

1.2.2 重塑结构

重塑结构是打破传统的社会形态,并重新进行塑造。在“互联网+”下,用户可参与内容创造、传播,用户对菜品、物流的评价实际是参与管理。基于个体研发“众”经济,众筹、众包等既是新的商业格局,又是经济新范式。

1.2.3 连接一切

连接一切是指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基础上,研发各种服务软件、通信软件,将人和服务、人和人连接起来,实现个人、商业、社会的连接。“互联网+”时代,除了要跨界、创新,还要打破制约发展的因素,将创新连接在一起,由单个转为大众,让每位创新者都有机会实现自身价值[2]。

作为三大传统媒体之一,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节目类型广泛、内容丰富,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等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助于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与拓展知识面。但是,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人们获取信息、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电视台节目转播量减少,观众严重流失,不利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分析发现,我国的传统电视媒体具有以下问题。

2.1 传播途径少

传统电视媒体主要利用卫星信号、有线网络向观众传播节目,存在空间、时间上的限制。虽然电视具有广播、报纸的特征,为观众提供直观感强的视听节目,但交互性较差,观众只能在既定时间和平台上获得新闻信息,不能自行选择所需内容。

2.2 缺少用户

对于“用户”一词,很多从业人员不够熟悉。受技术原因影响,传统电视媒体无法了解用户数据,而且部分传统媒体不了解用户的性质,更无法区分受众与用户。从本质上讲,传统媒体无用户。虽然传统电视媒体受众多,但能够留下来的受众比较少,且传统媒体也不够了解受众的喜好与需求;
在用户信息、数据的收集上,传统电视媒体也不如新媒体。

2.3 传播主题单一

电视台是党和政府开展宣传工作的平台,要及时将相关信息、政策传达给民众。但是在节目制作、管理中,电视台受到的限制较多。因此,其节目形式、内容比较单一,无法使观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3]。特别是娱乐节目,多数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大体相同,主要通过星光晕来吸引观众。目前,每个电视台都开播了爱情、真人秀等节目,但相同的节目内容会使观众审美疲劳,造成观众大量流失。

2.4 经济效益下降

资金是决定电视台能否扩大发展的主要因素,传统电视媒体采用官办体制,导致其运营融资受到极大限制。很多电视台采取自主经营模式,通过广告播放的方式营利。在新媒体冲击下,地方级电视台关注度降低,节目转播量减少,单纯地依靠广告收入已无法弥补电视台的成本支出。

3.1 市场层面

在产品的推出方面,传统电视媒体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产品设计和市场需求难以相符,尤其是个别电视节目存在拍摄时间长、跨度大等情况,实际播出后,影视市场发生改变,导致传统电视媒体面临一些风险,一旦节目内容脱离市场需求,就会出现投入难以收回的情况。在“互联网+”时代下,电视节目的制作朝着模式化方向发展,即节目制作方可依托当下的流动模式,实现节目的快速制作、生产并在网络上推广,如果观众反响不好,可及时停止拍摄,减少市场风险[4]。以腾讯视频为例,推出各种平台配合营销模式,在互联网上挖掘热门话题,同时在各大平台上发酵,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其中,《创造101》在当年播放量达17.0亿次,点赞量超2 134.2万次,为日后各大综艺的推出提供了助力。基于短视频优势,摆脱以往同质化的创作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创新节目形式与思路,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这也是当前电视领域的研究重点。

3.2 技术层面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电视节目创作相关的技术手段不断问世,并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例如,数字摄影在“互联网+”背景下,摄影人员依托相关软件就能完成摄影任务,常见如计算摄影,利用计算机处理图片,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图像作品。在传统电视节目制作中,摄影人员的拍摄水平决定了图像效果,一旦因拍摄光线、角度等原因导致图片或视频呈现效果不佳,就要重新拍摄,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而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既能利用图像制作技术节约资源,还能丰富图像内容,用软件图片展示不存在或消失的影像,提高节目内容的视觉冲击力和观众的观看欲望。

3.3 内容生产层面

节目内容是传统电视媒体良性发展的基础,也是受互联网影响最严重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节目策划、编辑等发生变化,据不完全统计,相关变化分别为69.25%、76.95%。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媒介形态的变化,增加了传统媒体的竞争压力,也凸显了节目内容含金量的价值。传统媒体发展时间长,在节目内容的制作上具有先发优势,基于“互联网+”的要求,可以全方位地发挥出节目制作的特征及优势。调查发现,传统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节目内容更加多元,和以前相比变化高达66.10%,信息传播渠道也从单一媒介转为多元媒介,这些都为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帮助。

4.1 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节目生产理念

“互联网+”时代,资产信息严重过剩,观众易受到杂乱信息的干扰,因而对事件真实性、结果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在遭遇严峻问题和重大事件时,更愿意相信具有权威性的电视报道。调查显示,在媒体报道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有14.78%的公众信赖网络媒体,57.80%的民众信赖电视媒体。对此,必须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公信力,以强化观众看节目的欲望。而想要实现该目标,传统电视媒体就要对自身观念进行转变。

(1)转变节目制作理念,在保证社会舆论导向正确的同时,树立为市场和公众创造节目的理念[5]。新媒体的优势是信息量大、传播渠道多样,而权威性的节目内容、精良的制作等是电视媒体的强项。在实践中,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不断革新内容生产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受众建立联系,从节目前期策划时就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将节目的互动性作为指标下达给每个组部,从而形成完整的约束机制。

(2)加强节目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结合各种接收终端进行节目策划。传统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需要推广至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根据各平台的特征、观众需求,全面策划和改进节目时长、风格等,确保节目内容和观众需求相契合。

4.2 跨界整合,打通产业价值链

“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媒体融合转变的关键是跨界融合,连接所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完善,行业间的封闭状态被打破,媒体行业开始趋向于横向、纵向发展。在传统电视媒体融合过程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既要提高自身认识,转变观念,更要加速跨界融合的步伐,同时重视自身媒体形态的升级转型,确保自己更符合新时代的需求。目前,《人民日报》已从一张报纸发展为全媒体形式,包括客户端、微信、网站等,还包括二维码、手机网等载体。换言之,《人民日报》已覆盖了新媒体所有的传播形式[6]。当然,在“互联网+”时代,单一传统的媒体都在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形成价值上的联动。以某广播电视台为例,在2017年开发融媒微平台,整合了当地百余家媒体内容,后续将不断加快融合脚步,重新制定工作程序,进而提高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公信力。

4.3 明确定位,整合营销内容

传统电视媒体想要优化配置资源,必须对自身、受众进行精准定位,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自身定位。小众网站如哔哩哔哩,可以细分消费群,用专业化的内容吸引和留住固定的消费群体。传统电视媒体受社会责任、历史条件等方面影响,如果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定位,将很难吸引到受众。因此,传统电视媒体要基于现代媒体发展理论,对自身进行定位。如公共频道可主打健康养生板块,将资源投入到更多的健康节目中。二是受众定位。不同媒体的受众有所区别,在“互联网+”背景下,受众选择权利更大,对于符合需求和口味的媒体青睐度、依赖度也不断增加。因此,精准选择符合自身风格的受众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受众进行选择时,要加强受众、媒体间的交流,提高品牌黏性。以公共频道为例,想要突出健康板块,可将受众定为家庭妇女、中老年人,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免费推出医疗咨询,拉近品牌和观众的距离。此外,免费宣传还能引入广告商,不仅能在活动中宣传品牌,还能获得一定收益。

4.4 打造媒体融合转型平台,加强用户连接

“互联网+”时代的传统电视媒体融合,需要打造媒体融合转型平台来实现。平台是指对传统媒体的组织架构、体系进行完善,将其转为一种开放的平台体系,打破传统媒体行业工作的局限性,加强和外界资源的协作,从而形成一种相互融合、交叉的产业价值链[7]。基于传统媒体的经验、资源用户,依托该平台实现多元化的服务,为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转型打下基础,实现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某融媒体中心为例,围绕融媒体平台构建指挥中心,建立媒体数据库,搭建“新闻超市”,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融媒体中心,研发新产品,创新媒体传播业态,打通抖音、短视频等传播介质,促进节目信息视频化,既加强了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又推动了媒体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自“互联网+”战略在2012年正式推广后,已逐渐进入媒体领域,带动了媒体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想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就要充分了解现存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如转变观念、跨界整合、明确定位等,促进传统电视媒体融合转型,实现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跨界受众互联网+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跨界设计现代装饰(2017年12期)2017-05-22跨界通平台中国商界(2016年6期)2016-12-27用心感动受众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跨界之道汽车科技(2015年1期)2015-02-28

推荐访问:互联网 转型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