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视域下“旅游认知”课程思政的探究

刘 迪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旅游认知”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需要在目标的引领下,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旅游认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精准掌握扩招生源学情,明确高校思政教育要求,深化课程思政的内涵,充分挖掘“旅游认知”课程的思政因子,通过提升教学策略和方法、整合各类旅游教学与实践资源,真正发挥“旅游认知”课程的育人功能。根据“旅游认知”课程教学要求,从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方面构建三维循环的教学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高职扩招的背景,全面搭建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体系,依据课程特点,深入发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并根据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特点,探索其教育耦合点,使其互通互助发展,让人才培养更有效。“旅游认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内容为基准点、以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为起点”的原则,结合教育规律以及思政教育实践经验,以专业课程思政总目标为主,并将总教学目标具体细化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让教学目标看得见、行得通。同时,在教学实施中,需依据教材内容、课程特点、学生特征等,综合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设计,对教学目标进行灵活修改[1]。

“旅游认知”课程主要讲解与旅游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旅游的概念、生产、发展、资源、营销等内容,每个内容模块中都能够提炼出相应的思政因子,这也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切入点。在“旅游认知”课程思政理论教学中,教授学生旅游工作的基本知识、掌握旅游工作的流程、清晰旅游工作的特点;
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实践的锻炼,让学生深入了解旅游知识与相关技能,提升学生旅游方面的核心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中,厚植爱国情怀。

针对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结合行业热点,构建课程教学资源库,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全面加强本课程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内涵建设。

(一) 融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在传统的“旅游认知”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观念、能力等原因,导致专业课程中思政教学的渗透力不足。为改变这一现状,专业课程教师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汲取教学经验,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寻找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如表1所示),让课程思政真正有效实施。

表1 “旅游认知”思政元素挖掘

1.优秀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促进民族发展的根基。中国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在“旅游认知”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与文化相关的旅游景点、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中国历史等,将旅游发展与优秀文化元素充分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旅游知识中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树立文化自信[2]。

2.核心价值观传递,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精神品质。“旅游认知”课程中关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都蕴含着重要的核心价值理念,将社会责任感、环保精神等融入其中,能有效促进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育。

3.理论联系实践,培养职业素养

“旅游认知”课程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用行动践行思政理论,培养学生理性面对自己的职业,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培养综合素养。

(二)结合行业热点,丰富教学案例

“旅游认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需要构建教学案例库,选择与建构契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案例,通过案例的真实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课程内容的思政内涵,提升教学效果。思政元素具有多样性,需要在多个知识点中体现出来,尤其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契合点的基础上,以“深入”“深刻”为突破点,体现学校特色、地域特色和专业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案例库的构建需要立足行业发展,注重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重视学生爱国精神、创新精神、职业精神的培养,让课程思政更“入心”。

高职扩招的生源复杂,很多学生都来自社会,他们对行业发展、热点新闻有着密切的关注,通过行业热点来构建教学案例库,对课程思政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给传统旅游业造成严重打击,“云游”“旅游直播”随后诞生,这是互联网时代旅游行业的新发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地域性有效控制后,“周边游”“乡村游”成为时下旅游热点;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冰雪运动”与“冰雪旅游”推上热搜,龙江绿色“冰雪旅游”打造出一条旅游行业的新生态。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随着行业热点接踵而来,部分扩招学生都来自与旅游相关的行业,他们渴望在专业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三)打通三级脉络,构建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需要打破专业课程的壁垒,做到向内深化内涵发展,向外扩展延伸发展,实现完美转身。传统教学中,课程思政过于形式化。为改善这一现状,通过打通思政课程、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三级的脉络[3],使其互联互通,构建“旅游认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协同育人(如图2所示)。思政课程主要包含一些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性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旅游认知”课程思政是在“旅游认知”课程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旅游方面的核心素养;
教学实践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实训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深化旅游文明素养。

“旅游认知”课程思政需要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及课程特色,深入挖掘思政因子,做到“旅游认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三者融合发展,让课程思政更全面、系统,培养新时代旅游人才,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高职扩招视域下“旅游认知”课程思政教学应用,要掌握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紧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转变教师认知、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教学实践、细化评价机制四方面,探索适合扩招生源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 转变教师认知,让课程思政更具“执行力”

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在专业课程内容的具体知识点讲解中渗透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认知行业文明,进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应重视自身对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内涵的认知提升,树立“大思政”教学观念,真正从内心接受、认同课程思政,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研讨会、学术论坛、相关政策宣讲会、多学科集体备课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的认知和共识;
积极加入学校的科研团队,与科研团队成员互相学习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如,加强与思政教师、各专业课程教师的沟通交流,针对教学、科研项目进行深入探讨、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团队成员的新思想、教学亮点等,有效弥补自身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教学的发展规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与需求,通过网络搜寻、资料查找等方式,寻找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4];
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用幽默的语言、高尚的品格、严谨的态度、规范的行为影响学生。因此,“旅游认知”课程教师要充分做到以上方面,才能够将课程思政的内涵完全展现出来,让“旅游认知”课程思政更加具有“执行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让课程思政更具“灵活性”

首先,高职扩招的专业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对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与系统化的思政课程相差很大,因此,在课程思政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及人才培养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处理,注重思政课程的创新性和个性化。其次,高职扩招的生源较为复杂多样,他们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各个行业,其文化基础、实践经验等具有多样化的差异,根据扩招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加贴合其发展的教学方式,如网络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都具有其教学优势,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课程思政灵活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代大学生对网络充满依赖感和新奇感。教师可以将网络技术融入到课程思政中,将线下的传统讲解优势与线上的灵活展示优势相融合,增加课程思政的时代性,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旅游产品的概念与营销的内容教学中,将本行业知名旅游企业的优秀旅游营销案例制作成短视频,并将教材知识点与视频中案例做法相结合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旅游的认知更加清晰化。同时,重点突出旅游营销中的文明销售和暗箱操作的内容,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让学生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各种销售行为,培养其树立正确的销售观。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如学生热衷于网络中的潮流元素、热点元素等,可以在课程讲解中加入网络热点事件,并运用幽默的语言体现热点事件的严肃性和思想性,运用亲和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相贴合,做到“理、情、意”在教学中的交融互动,提升教学质量[5]。

(三)重视教学实践,让课程思政更具“实效能”

“旅游认知”课程思政能够提升学生专业旅游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优化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玩、做、研”中体验思政教学的“趣、实、深”,提升其学习效果。教学实践的开展要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根据专业课堂的理论内容,开展相适应的政治性、学术性、公益性、娱乐性等多元的实践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课程标准,坚决防止“ 形式化”实践,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旅游认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根据高职扩招学生的特点、需求等,针对课程“内设”内容中所体现的思政元素,如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文明礼仪等,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融入到教学实践环节中,让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实现无缝衔接。同时,专业课程“外设”的育人内容,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也要渗透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互补。如,在国家大力提倡环保的背景下,专业教师引导学生传承支援祖国建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组织学生开展以“保护森林,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旅游专业课程学习中也能投身于祖国的环保事业,提升学生的环保生态意识、安全意识等,引导其用行动践行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学校组织开展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旅游礼仪大赛、旅游知识大赛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旅游服务意识、实践素养,增强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职业的责任感。通过这种内外兼修、显隐结合、学做融合的实践开展,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大化实现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四)细化评价机制,让课程思政更具“量化性”

“旅游认知”课程教学评价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素养培养的提升、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注重质量评价,注重学生旅游素养、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的评价,同时,让多元评价代替单一评价,让评价覆盖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能够从自身的细节出发,清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提升评价的实效性。“旅游认知”课程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政教育的要求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包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课堂整体表现、实践参与情况、服务意识提升等方面的指标,在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上,保证其知识能力与行为相统一发展。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方面的考核,评价标准、内容及形式需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动态调整。由于高职扩招生源的影响,学生的表现大相径庭,其道德评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科学的量化指标,构建综合化的思政评价体系。如:高中统招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堂秩序保持良好,但他们比较保守,参加实践活动、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差,在考核评价中可以重点针对这方面的评价进行细化指标,促进学生实践素养的提升;
而社会扩招的学生不容易被学校约束,喜欢具有创新性、挑战性的实践活动,但他们课堂表现不是很好,在考核评价中可以针对课堂表现细化评价指标,增强对学生的约束力,提升其理论素养。通过多元化、个性化评价体系的构建,让评价的维度站在不同学生的视角,既能实现评价的量化性,还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专业课程思政旅游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年8期)2018-09-08旅游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年24期)2017-02-07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8期)2016-05-20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15年3期)2015-12-01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3期)2014-03-01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推荐访问:视域 扩招 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