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农产品大荔冬枣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崔馨予 单俊杰

(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陕西 渭南 715100)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农产品生产于特定的区域,其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区命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1~2]。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质量标志,代表的是农产品的质量和声誉,为农产品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3~4]。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有6个产品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分别是大荔冬枣、大荔西瓜、大荔花生、高石脆瓜、沙苑红萝卜和沙底辣椒。其中,大荔冬枣种植面积达2.8万hm2,总产量50万t,年产值60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8.6%,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2011年,大荔冬枣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4年,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运用对大荔冬枣的产业发展、品牌建设、农民增收以及地方知名度的提高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5]。本文在总结大荔冬枣产业发展优势、主要做法以及小坡村冬枣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大荔冬枣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推进大荔冬枣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6]。

(一)历史渊源悠久大荔县枣树栽培历史已有2 100年之久。据《大荔县志》记载,西汉时,大荔县沙苑一带就栽植枣树。另据朝邑《五泉志》记载,清乾隆时,凿井灌田,已具规模,沙苑一带,桃、李、枣、杏、椿、榆、槐、柳遍地,尤以各类果树最多。大荔县红枣的原生珍贵品种就达42个,这在全国枣区十分罕见,加之近年来不断引进不同枣树品种,大荔县也被称为“红枣种质天然资源库”[7~8]。

(二)环境条件优越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大荔县的土壤、空气、灌溉条件给冬枣种植提供了先天的环境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气候,大荔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年光照时数2 385.2 h,全年≥10℃的有效积温4 312℃,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514 mm,无霜期212 d;
二是地形,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地势平坦、三面环山、三河穿境而过,降水少、温差大、通风好,尤其是大荔县黄河滩区,黄河冲积带来的肥沃沙土和盐碱环境,使得生长在这里的冬枣成熟期早、果皮薄、果核小、果肉脆、汁多味甜,富含维生素C、铁、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品质为枣中极品。该区域独一无二的产地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冬枣种植,属于冬枣最佳优生区。

(三)品牌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大荔冬枣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年,开始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同时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0年,入选陕西省乡村特色产业名录,荣获“最受欢迎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
2022年,入驻“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
且连续7年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品牌价值达53.68亿元,居全国鲜食枣类第1位;
连续6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100强”,大荔县因此也获得“中国枣乡”“冬枣名县”等称号[9]。

(一)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大荔县委、县政府将以冬枣为主导产业的百亿级设施农业作为发展重点,出台了《大荔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导引(试行)》等纲领性文件,每年召开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县、镇、村逐级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夯实主体责任;
县农业农村、林业、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组建成立了大荔冬枣联合执法大队,镇(街道)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队,冬枣产业各行业成立了大荔冬枣协会,同心协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维权保护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二)确保冬枣品质质量大荔县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县校合作,在中国枣文化博览园建立冬枣试验基地,开展冬枣新品种的研发、培育;
制定《冬枣》国家标准、《冬枣绿色生产标准综合体》地方标准等标准,引导农户按标操作;
各镇(街道)建立检测室,配备农残速测仪、测糖仪等硬件设施设备,开展各类农产品检测技能培训,加强检测人员再培训,强化硬实力,提升软实力,构筑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

(三)强化冬枣质量监管县域内形成“三级网格监管体系”的“监测网”。县有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和农检中心等监管单位,总揽全局、把稳方向;
镇(街道)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了监管员,齐心协力、各司其职;
村有协管员开展督导巡查、信息收集等工作,补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同时,探索实施农产品追溯模式。以合格证为重要抓手,印发《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的通告》等文件,建立了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对纳入追溯平台的115家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实行追溯二维码使用监管;
对全县其余生产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实行承诺达标合格证使用监管,对批量外运农产品实行“一车一证”使用监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合格证110余万张,实现了农产品追溯全覆盖。

(四)加强冬枣品牌建设以质量认证为突破口,推进品牌建设,鼓励冬枣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认证,全县已通过相关认证的冬枣企业达24家;
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为依托,引领品牌升级,聘请知名品牌设计机构为大荔冬枣设计了LOGO和“大荔冬枣脆甜早知道”的品牌口号;
先后开辟了长沙、沈阳等5个大荔冬枣直销市场,在北京、深圳等超大城市设立了6个大荔冬枣品牌直营店,拓宽大荔冬枣的销售渠道;
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冬枣不冬”的背后》《夏天吃冬枣的秘密》等多部专题宣传片,提高了大荔冬枣在全国的知名度。

(五)完善冬枣产业链条优化营商环境,健全与冬枣配套的产业集群,引进先进生产加工技术,开发高端市场和高端产品。镇村建立了冬枣交易中心,县上建成了水果保鲜冷库,培育了冬枣深加工企业6家,开发了脆冬枣、蒸冬枣、枣沫糊茶等特色小吃,成功进入高铁、航空等高端领域;
建立了以冬枣主产镇为中心的电商一条街,培育电商经营主体740个,汇集顺丰、圆通等数十家物流企业,线上销售额突破6个亿。孵化冬枣外贸企业12家,使大荔冬枣出口到迪拜、加拿大等国家。成立了大荔县冬枣协会、大荔电商协会、冬枣产业联盟等协会和联盟,发展会员1 100余个,从协会角度规范行业行为,为冬枣产业化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六)转变发展理念推行“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打造了以冬枣产业为重点的全域农业公园,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
修建大荔农展馆,举办中国冬枣节,以冬枣小镇项目为载体,建成了5.6 km观光火车环线和水上乐园等12处景观景点;
建成各类休闲冬枣采摘园5个,举办国际马拉松、国际大学生龙舟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发放冬枣卡通奖章和纪念品,吸引了各地消费者广泛参与;
举办冬枣采摘节、冬枣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25场次,加深了群众对冬枣质量安全的认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枣文旅产业发展;
在沿黄公路沿线建成以枣文化为主题的万亩冬枣园、中国枣文化博览园及枣文化长廊,集中展现适宜黄河流域种植的红枣优良品种,弘扬大荔2 100多年的枣文化历史。

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地处大荔县东部,黄河古道老崖边,是安区和库区的结合部。20多年前,小坡村被称为是大荔县的穷村,1995-1997年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450元,难以维持温饱。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塬上333.3 hm2耕地处在洛灌区末端,灌溉渠道年久失修,影响灌溉,致使农作物产量不高,收入减少,同时滩下666.7 hm2耕地排碱不畅,常年积水,大部分土地被弃耕荒芜;
二是该村以粮棉种植为主,没有致富产业,形成了贫困局面。

大荔冬枣自2011年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以来,小坡村作为大荔冬枣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着力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打造,以冬枣为支柱产业振兴小坡村产业。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大荔县绿源农庄冬枣专业合作社,村两委班子按照“抓产业、建基地、创品牌、争效益”的思路,带领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冬枣产业,建立了大荔县万亩冬枣科技示范园,种植面积达1 066.7 hm2,农业产值达3.75亿元,并在沿线建立了沿黄旅游观光区和休闲采摘园,建成了大型冬枣交易市场,逐步形成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市场交易一体化的产业园,实现了群众共同增收,小坡村也因此被称为 “冬枣亿元村”[10~11]。截至目前,小坡村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以上[12]。

(一)大荔冬枣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牌保护力度不够。每年大荔县政府都会成立冬枣联合执法巡查队,加强市场管理,全力保护“大荔冬枣”品牌形象,但不乏有外地枣农将次品枣倒卖给客商和群众,并冠以“大荔冬枣”之名滥竽充数,损坏大荔冬枣品牌形象。

2.标识授权使用率低。严格按照要求在全县范围内选择有实力、有影响力的生产企业进行标识授权使用。但由于部分企业的品牌意识差,没有充分发挥大荔冬枣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的作用。

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虽然大荔冬枣品牌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品牌价值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但县域内缺乏一个有规模、有号召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在销售上不占优势,没有掌握市场定价权,冬枣的生产和销售过度依赖外地客商。

(二)加快推进大荔冬枣产业发展的建议

1.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手段,加强枣农和客商的管理,严打严罚破坏冬枣交易市场秩序、损害大荔冬枣声誉的客商和枣农。

2.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宣传。借助农产品地理标志这一品牌,依托冬枣产业,正面宣传引导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更多的企业自发提出申请使用标识,增强市场对大荔冬枣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可度,提高标识授权使用率。

3.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冬枣产业化发展水平,鼓励支持具有规模和号召力的企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稳定当地市场价格,减少客商对冬枣的不正当压价行为,保证枣农的经济利益。

农业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知识产权的运用可以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因此,探索一条知识产权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能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经济增长动能,达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13]。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农业知识产权,无疑是农业产业良好发展的“助力剂”。多年来,大荔冬枣在运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过程中,已找到适合大荔冬枣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顶层设计”战略路线,并指引其成为大荔县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14]。但是,大荔冬枣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品牌保护力度不够、标识授权使用率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的问题,为能持续运用好农产品地理标志,还需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保护、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宣传、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使大荔冬枣产业得到长久发展[15]。

猜你喜欢 大荔大荔县冬枣 黄河流域需要更多“冬枣式”农业——关于大荔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当代陕西(2022年7期)2022-04-26陕西省大荔县: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 打造乡村便捷新生活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1-26陕西大荔县饶益寺历史初探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农产品市场周刊(2020年23期)2020-01-25A watchmaker father"s advice疯狂英语·新读写(2019年9期)2019-09-21“智耕牛”指尖“种”冬枣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电子制作(2019年10期)2019-06-17我的冬枣卖了13万!营销界(2015年25期)2015-08-21嬗变大荔西部大开发(2012年5期)2012-09-21迎接“十八大”系列报道之三 嬗变大荔西部大开发(2012年5期)2012-05-24

推荐访问:大荔 产业发展 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