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西安邮电大学 常海浪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重点关注于创新创业,希望借此来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趋势,转型我国的经济结构,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现在社会不断发展,各类高科技技术也在逐步推进,经济背景朝着知识型的方向发展,因此人才市场上有关于用人的标准,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生们要想更好的就业或者创业,也随着用人标准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全面繁荣发展,各类商机不断涌现,大学生在创业就业的过程当中将追求金钱与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首要标准,抢占创业的先机,不断挖掘自身的创业潜能,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期在社会经济转型的浪潮中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国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发展策略,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教育学界的发展,都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现阶段市场上所需要的工作岗位依旧难以满足就业需求,而高校方面培养出的大学生却无法完全满足用人需求。市场的发展急需更多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要如何改变这一现象,给我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动力缓解就业矛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个时候人们的目光就放到了创业上来,希望通过自主就业带动市场发展,为大学生们解决就业难题,同样也是为我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所谓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指的就是在毕业以后的规定时间段内,取得一个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优质工作岗位,获得良好的就业体验,并且能够朝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前进,不论是对社会以及国家来说,都能做出相应的贡献。

高质量就业的具体要求有以下4点。首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就业。其次岗位用人需求与自身能力相符合。第3点,学生本人获得良好的就业体验。第4点,就业方向符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当然高质量就业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们很好地实现就业,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内容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由此可见,所有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在时代变革的新局势下,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按照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办学理念,培养高质量人才,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

全社会都共同关注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高校方面应该做出专业的课程来指导大学生如何就业,帮助他们创造就业机会,为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大学生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也应该提前规划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实践当中提升就业相应的能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此次研究对于大学生中存在的创新创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来帮助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最大化,给大学生们的高质量就业作出积极贡献。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

1.慢就业现象凸显

在过去的2021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了909万人次,史称最难毕业季。就业难问题突出,但同样的就业慢问题也值得人们关注,根据招聘网络平台智联招聘所统计的就业数据,截至2021年初,依旧有超过41.6万人次的2020届毕业生仍然处在待业状态。大学生们就业慢问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就业偏好,比如说单位性质或者就业城市等等。

在58同城所发布的2021年度高校生就业数据中来看,就业心态偏向稳定型的毕业生占据了调查人数的71%,这显示了当今大学生们的就业单位偏好。而从地域上来看,boss直聘所发布的2021年度就业趋势中,显示那些在大城市毕业的高校生们,有超过60%都希望能够在高校所在地实现就业,这为就业也增加了难度。

2.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与毕业生能力错配

根据2020年度所发表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研究报告指出,在实际的就业工作当中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大学生们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错位。根据现在市场的需求,企业更倾向于招聘一位已经具备工作经验的求职者。2021年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面对全国各地的576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6%的大学生们在就业难问题当中都选择了缺乏工作经验是困扰自己最多的事情。

3.初次就业满意度不高

就业质量的衡量标准取决于就业满意度。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取决于就业动机以及就业果断性。但是对于那些初次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没能给自己做好就业规划,再加上自身了解度不够,因此不能形成一套很明确的求职方向,就业情况比较被动,就很难发挥自己的天然优势,在竞争中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报酬,这是导致就业满意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4.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提升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选拔高精尖的创新人才,这也是高校教育未来的重要改革内容。但是在网络就业平台所发表的就业趋势报告中提出,学生们首选的就业因素依旧是就业单位,这占据了调查结果的56.9%。仅有少于5%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尤其是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们的就业心态更趋向于稳定。呈现出了较低的创业意愿。

(二)折射出的就业问题

1.缺乏个性化就业指导

个性就业指导的具体内容就是个人就业价值取向,随着各类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就业难题之所以频繁出现,是因为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念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他们的就业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大多数高校内所采取的就业教育依旧是非常传统的方式,不能很好的了解到学生们的就业偏向,因此也难以形成系统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们的就业价值取向,最终形成慢就业现象的频出。

2.就业与市场需求脱节

大学校园不单单提供了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还需要帮助学生们为将来的高质量就业进行提前演练,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都缺乏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就算有这类的课程也仅仅流于表面,严重脱离社会现实。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理论与践行方式,在进行指导的时候,问题单一,方式简单,更加注重于理论上的教学,与真正的就业实际不能很好的贴合。

3.忽视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的培养

在就业问题上,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大学生们的就业教育,一定要围绕他们来进行展开。就目前的就业教育工作现状来看,缺乏培养学生们的就业主体意识,没有帮助学生们做好职业规划,学生们欠缺这方面的主动意向与整体的职业发展规划,学生们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理论,而没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无法更好地进行自我提升与自我服务,因此在教育过程当中,一定要培养大学生们的主体责任意识。

4.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缺失

要想更好的提升大学生们的就业质量,就需要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笔者看来,要想更好的提升这项能力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当中,主要采用的还是案例教学法,抑或者演绎法,来帮助学生们了解商业中的基本规律,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但是在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却很少使用到批判性思维,更加缺少这方面的训练。

5.就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在2021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的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先生就在采访中说道,通过多年的扩招政策,具备大学学历的人已经超过了2.18亿人次。同样的高校毕业生们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困难,这样的挑战都无法在临近就业的这段时间内得到解决。因此就业教育应该贯穿大学生涯的始终,系统全面地进行开展。

为了更好的实现大学生们的高质量就业,高校层面应该全面提升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按照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来改善现实中存在的那些问题,利用高效自身具备的优势,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创业机遇,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目标。

(一)明确创新创业目标,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作为大学生也应该提升自我创新创业意识,在学校内就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积极地寻求创业机会。大学生们普遍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想观念转化也比较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需要帮助学生们建立起一套正确的就业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尤其要挖掘身边的那些典型模型,帮助学生们在创业过程当中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营造出良好的就业氛围。比如说就可以以高校的发展作为案例,给学生们讲述学校发展中的那些艰苦故事以及创业史,激发学生们的创业精神,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学生。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校企合作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高校老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热情,使用多个渠道的方式搜集先进的教学素材,不断丰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大力推广校企合作运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也可以邀请那些知名的企业家来学校进行演讲,给学生们传授自己的创业经验,帮助学生了解一家企业的成长史。创业过程是艰难而复杂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磨难,学生们应该积极在创业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创业的成功率。而学校层面也可以创立起相应的创新创业服务指导机构,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完成创业,促进知识成果的转化。

(三)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就业岗位多元化

高校方面需要建立一起一套科学并且合理的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们的实践需求。而在创新创业课程当中需要包含多个环节的内容,比如说理论教育、学生实践、知识比赛等等。要让创新创业的内容渗透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作为学生应该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系统化地学习学科知识,提升自我创业创新能力,为以后的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社会发展以及经济进步,国家层面以及人才资源的优化等一系列问题,也和大学生的就业相关。因此高校毕业生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学校学到的知识,积极地实现就业。学校层面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改变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们灵活就业。比如说学生们就可以大力响应农村建设的号召深入基层,发挥自己的所学建设农村。同样优秀毕业生们也可以参军入伍,报效国家,又或者竞聘一些服务岗位,基层岗位等等,在社区等地发挥自己的服务作用。

(四)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高校方面要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各项社交网络平台帮助学生来进行创业演练,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园内讲授创业的相关知识,大力推广那些创业项目。而线下的平台主要是由高校搭建起来的实体,利用校友等资源来进行校企合作,推进产业与科研的共同作用,有效转化为实践机会,这样做不单单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与热点,也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创业热情。

(五)全局把握,建立“三全一长”就业学习工作体系

1.以功能为维度的全方位机制

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改善现有的教学体系。教学质量的高低,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毕业生们的实际就业情况,因此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一定要不断贴合社会需求,适当进行调整,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其次,高校方面还要推行各项激励体系,让老师的绩效与学生的就业情况相挂钩,进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激励,提升老师们的工作热情。最后相应的评价指标也需要不断完善,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2.以时间为维度的全程化机制

首先在职业规划的探索期,学校方面应该在基础课程之上创设一些相应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们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其次在职业的定向区,要大力鼓舞学生们参与那些专业相关的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要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于社会需求的了解以及明确个人的职业目标与就业方向。然后在职业的准备区,学校方面要帮助学生们大力夯实专业基础,训练他们通过职业技能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最后到了职业的适应期,应该引领学生们不断转化自己学到的知识为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们各方面的就业软实力,比如说责任意识等等,为了以后毕业所面临的工作挑战,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当然在整个的教育过程当中,都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们形成一套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

3.以空间为维度的全员化机制

要想实现最优的就业效果,需要社会各界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首先学校方面就应该打造一支教育团队来指引学生如何实现就业,其中包括专业的辅导老师,政治课老师,学院书记等等,学校共同努力来做好学生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其次家庭也要发挥自己的基础作用,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为孩子们做好自己的就业规划。而用人单位也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帮助在校大学生们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个过程也是为企业挖掘人才的过程,避免了时间和资源的双重浪费,是一种共赢的选择。最后政府层面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联合校企精准合作,帮助学生们去到优质单位进行就业提升。

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效发展的机制,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问题,改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们获得更多的岗位,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帮助高校大学生们实现人生目标。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学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发明与创新(2022年30期)2022-10-03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赶不走的学生作文世界(小学版)(2018年4期)2018-10-16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学生写话快乐作文·低年级(2016年12期)2017-01-03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聪明的学生等故事作文·低年级(2009年10期)2009-10-20

推荐访问:导向 路径 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