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思考

刘勤朝,冯红利,李建朝,乔虎子,马玉杰

(延安市果业研究发展中心,陕西 延安 727400)

发达国家苹果产量占世界41.4%,发展中国家苹果产量占世界58.6%,全世界富士苹果产量达1 232.73万t。近年来,由于生产物资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发达国家大力推广矮化密植集约化栽培,美国每户果农经营面积200 hm2,日本每户果农经营面积2~3 hm2,波兰每户果农经营面积200 hm2,各国产量水平达19.5~30.0 t·hm-2。日本经营1 hm2果园,劳动力耗时3 000 h,采收占1/2,修剪1/4。我国2010年苹果面积已达213.10万hm2,年均产量在3 100万~3 200万t,在稳定增长,但产量水平偏低,最高仅为16.47 t·hm-2,果园经济增收率低。因此,针对延安苹果产业经济增收下行的压力,作者分析苹果产业生产环节问题和瓶颈原因,提出推进延安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腹地,属黄土丘陵沟壑区,辖1市2区10县,土地总面积3.7万km2,总人口22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7.8万人。延安平均海拔1 200 m,年无霜期170 d,年均气温9.9 ℃,年降水量550 mm,年日照时数2 500 h,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2020年,全市苹果面积达到266 866.67 hm2,产量370.4万t,产值200.4亿元,苹果在全市农民经营性收入中的比重占到61%。如今,延安苹果产业已经成为陕西苹果的代表符号,延安果农“摇钱树、幸福树”,世界苹果的聚焦点。

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果品加工企业16家,年加工能力43.8万t;
有关联加工企业123家;
冷(气)库贮能147.3万t;
智能选果线103条,每小时选果能力达到350 t。市级以上果业龙头企业66家,专业合作社1 037家,产业大户4 394户,家庭农场1 178个;
建成品牌直销店359个;
建成产地集散交易市场60个;
组建冷运公司18家,冷运能力2 727 t。“延安苹果”“洛川苹果”两大区域公用品牌享誉国内外。“延安苹果”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0年品牌价值达73.6亿元;
“洛川苹果”为中国驰名商标,先后取得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专供苹果等29项冠名权和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2020年品牌价值687.27亿元,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之一。

延安苹果从1998—2020年,产值由5.93亿元增加到200.4亿元,增加194.5亿元,增长34倍,年均增加8.8亿元。特别是2011—2020年年均增加13.1亿元[1]。

2.1 自然灾害频发,单位面积比较效益低

2.1.1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延安现有果园面积近266 866.67 hm2,可灌溉面积仅有11 320 hm2,95.8%的苹果园只能靠自然降雨生长,导致土地产出率低。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霍学喜教授,根据对世界10个苹果生产强国与中国苹果生产的效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苹果生产环节的土地产出率只有果业发达国家的65%左右。苹果生产环节的资本回报率只有果业发达国家的19.2%。劳动投入回报率只有发达国家的9.5%,即高水平国家每投入一个劳动力的回报,相当于我国劳动力回报的11倍左右[2]。

2.1.2 果园单位面积效益下降

20世纪70年代,由于果园面积小,产量少,苹果价格普遍比较高;
20世纪90年代,果农平均667 m2收入1万元。2020年,苹果每kg平均售价5.2元,平均667 m2收入1万元。表1~2看出,相比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果农增收越来越困难[2-3]。洛川产区富士苹果历年收购价市场变化大,不稳定。80规格富士:2018年80富士10月9—17日7.6元·kg-1,10月25日至11月2日6.4元·kg-1;
2019年80富士10月9—17日5.6元·kg-1,10月23日至11月2日6.0元·kg-1;
2020年80富士10月9—23日6.0元·kg-1,10月25日至11月2日5.4元·kg-1;
2021年80富士10月15日至11月2日5.2元·kg-1。

表1 全国苹果历年667 m2成本、收入情况

表2 2017年主产区苹果每667 m2生产成本

2.1.3 自然灾害频发多发

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呈常态化趋势,严重影响果农收入,给苹果产业健康发展带来很大挑战(表3)。延安市苹果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富县、洛川、宜川以及黄陵。2013年4月15日全市12.7万hm2苹果树开花,其中有12万hm2遭受冻害,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2016年5月,全市13个县区遭受大风冰雹灾害,各类作物受灾面积10.71万hm2,绝收面积2.38万hm2。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0 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6.86 亿元。2018年全市早春冻害最为严重的洛川县、富县、甘泉县和子长市,花序冻害率达到80%以上,中心花达到90%以上;宜川县、安塞区花序冻害率超过50%[4]。2020年,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4月22日至24日,延安地区发生-4 ℃的极端低温霜冻天气,全市有6 166.67 hm2果园发生冻害,经济损失约11 543.54万元。5月15日,洛川县、黄陵县、富县、黄龙县、宝塔区、甘泉县出现大风、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导致苹果商品率降低。经核查洛川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1 532户果农情况,受灾面积538.53 hm2,其中成灾面积269.2 hm2,直接经济损失928.74万元。

表3 2020年延安苹果花受冻情况

2.2 品种单一,中早熟品种占比小

和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果树育种基础比较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较少,如瑞阳、瑞雪、瑞香红,秦脆等。就延安市而言,三分之二的苹果产量来自日本富士品种。据统计(表4),延安现有的种植新品种中,富士、嘎啦、秦冠、早熟富士、千秋、新红星、金冠、袖珍苹果、维纳斯黄金、成纪一号、瑞阳、瑞雪等品种占到261 941.8 hm2,产量349.799万t。其中富士230 211.27 hm2,产量313.007万t;
嘎啦16 617.73 hm2,产量21.164万t;
弘前富士3 506.667 hm2,产量4.838万t[4]。

表4 延安现有苹果新品种及生产现状

2.3 劳动力资源匮乏,生产成本高

劳动者文化素质低,年龄老化等问题成为制约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难题。陕西党校课题组[4]调査洛川县永乡乡、凤栖镇、交口河镇、杨舒乡、朱牛乡5个乡镇1 055户4 326个果农,55岁以上果农1 649人,占38.1%;
40~54岁果农2 309人,占53.4%;
39岁以下青壮年仅占8.5%。从学历上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60人,占15.3%;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85%左右(表5)。目前苹果种植户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20%。

表5 延安市果业技术人才

人工成本高。以洛川县为例,2020年果园工人每套1个苹果袋需支付0.07元,每个工人每天套4 000个袋,需支付280元工资。一个专业大户如果经营3.33 hm2果园,套袋60万个,需要支付工人工资42 000元。秋季果实卸袋2次,雇佣劳动力投入大约30 000元。3.33 hm2果园正常年份收入40万元,套卸袋人工工资占到总收入18%,每667 m2套袋劳动力工资投入增加1 440元。

2.4 科研能力弱,科技对产业支撑不够

就延安市而言,266 866.67 hm2的苹果产业仅有一家市级科研单位。以延安市果业研究发展中心为例,成立时间短(2008年),人员结构极不合理。2022年,50名科技人员平均年龄52岁,1980年以后出生的科研人员2人,第一学历本科专业技术人员2人,近10 a来没有省市级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结构和专业技术水平严重滞后,难以支撑现代果业发展需求[1,5]。

2.5 栽培模式落后,生产成本持续攀升

目前,延安市85%~90%是乔砧密植果园,小而分散的种植模式加上人工成本增加,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据测算,2020年以来苹果园劳动力成本年增长25%,矮化比乔化每667 m2平均增收5 820元,矮化比乔化少投入人工15个工。

以乔化果园667 m2产量2 000 kg为例做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1)果园生产投入分析。生产成本投入主要包括物化投入和用工投入。其中物化投入为1 840~1 960元,用工投入3 270~3 590元,人工投入30.0~31.5个,投入资金5 110~5 440元。(2)果园生产效益分析。按产量2 000 kg计,可生产苹果1.0万~1.2万个,按照5.4元·kg-1(2020年苹果平均售价)计算,667 m2产值1.08万元。除投入资金5 110~5 440元,果农每667 m2的实际收入5 690~5 360元。

以矮化苹果园667 m2产量3 000 kg 生产成本投入情况分析。

(1)果园生产投入分析。生产成本投入主要包括物化投入和用工投入。其中物化投入为2 663~2 798元,用工投入1 710~1 914元,人工投入15.1~16.8个,投入资金4 340~4 690元。(2)果园生产效益分析。按产量3 000 kg计,可生产苹果1.5万~1.8万个,按照5.4元·kg-1(2020年苹果平均售价)计算,667 m2产值1.62万元。除投入资金4 340~4 690元,果农每667 m2的实际收入11 510元。

2.6 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

采后保鲜供应链中,水果的损失和浪费比例高达20%~30%,发达国家在5%以下。美国采后值与采收自然产值比为3.7∶1;
日本为2.2∶1;
中国0.38∶1。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在生产端创造的价值仅占37%,在流通端的价值占63%[6-7]。苹果作为鲜食果,必须经保鲜储藏才能延长供应期,在国外苹果农场生产的苹果采摘后24 h就进入气调库,即使批发市场苹果先预冷后进入车间再包装上市,保证消费者吃到的水果是新鲜品质[5]。延安市贮藏能力约147.30万t,分别占水果产量的48.7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烟台市苹果产量仅为延安的1.85倍,贮藏能力却为延安的2.85倍。在陕西苹果产区没有一家企业能完全做到苹果采摘24~72 h能及时入库。果农将苹果采摘后堆放在田间地头等行情、等价格,未及时降低水果采摘后的田间热,加快了后熟速度,缩短了果品贮藏期,苹果失水率在5%以上,商品率下降10%~15%。

2.7 果园土壤重茬障碍加重,土壤有机质低

延安苹果发展有70 a历史,南部县区果园土壤有机质低,板结、重茬及连作导致苹果节间变短、根尖坏死,生长受到显著抑制。2016年选取洛川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区域的70个不同类型的果园,20~40 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偏高的果园占11.43%;土壤pH大于7.5的果园占94.0%;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较低或很低水平的果园占67.19%;对洛川县400户果农调查,农家肥占17%,商品有机肥占83%。化肥用量逐年加大,肥料配比不合理,有的果农氮肥用量达269.5 kg·666.7 m-2;
P2O5用量达 103 kg·666.7 m-2;
K2O 用量达 103 kg·666.7 m-2,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矿质营养被固定流失消耗;
最主要是有机肥料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缓冲作用小,矿物元素合成转化利用率低。

3.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针对延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要抓住国家“十四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果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切实加大灌溉设施建设,提高水分利用率;
加强气象预警预报能力,加快防雹点建设,扩大防雹网面积,降低冰雹损失;
采取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延迟萌芽开花,减轻早期冻害;
鼓励政府出台支持苹果保险的支持政策,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险水平,确保大灾之年不减收。

3.2 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苹果生产经营水平

按照适度规模的原则,大力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果业。调查分析表明,农户经营果园面积以1.5~2.0 hm2为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3.5~7.0 hm2为宜,农业企业以20~34 hm2为宜,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选择适合的规模经营发展路径。对种植3.5 hm2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解决投入不足问题。主要抓三条。一是标准化生产到位。公司组建技术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果业经管人对基地果园采取统一技术、统一投入品、统一农事操作的生产管理模式监控。二是实现全过程可溯源。将托管农户生产数据逐条记录在册归档,为客户提供翔实的质量管控溯源。三是实现订单果业。托管户果园所生产苹果成熟后由公司统一收购,采收方法实行延迟采摘、分批采摘,增加收益。

3.3 建设苗木繁育体系,优化区域品种结构

苹果苗木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要以国家苹果产业体系为依托,以延安果业研究发展中心为中心,建立新品种、砧木无毒化砧穗圃和苗木检测中心。培育和选育具有延安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品种。强化政策引导,加强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苗木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3~5 a努力,发展3~5家苗木企业,建立5个14 hm2苗木基地,为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苗木。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果园,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苹果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3.4 推广省力化栽培模式,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我国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修剪整形、疏花疏果、开沟施肥、除草套袋、采摘运输等环节主要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无法满足现代果业发展的需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设施与装备研究所张美娜博士推荐的果园全程机械化装备与效益分析(中国苹果产业网),6.67 hm2果园配备动力机械、开沟施肥、灌溉、植保喷药、割草、枝条修剪及粉碎等7大作业环节的机械装备约需11.8万元,每年可减少劳动力投入8.2万元以上,其中施肥用工减少10 000元;
喷药用工减少15 000元;
割草用工减少15 000元;
修剪用工减少12 000元;
节省药10 000元;
节省肥料20 000元,2 a即可回本收益。同时要大力推广疏花、疏果、免套袋技术,降低劳动成本,增加生产效益。

3.5 整合技术力量,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整合科研资源,创建南北现代果业科技试验示范区,以延安果业研究发展中心为依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贵州大学合作,建立技术联盟,针对制约延安苹果生产技术瓶颈开展科研攻关,从区域化栽培模式、新品种、新技术、乔化节本增效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科技对果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果业技术队伍体系,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抓点示范、科技承包、技术入股、收益提成等有效措施,提高科技服务效益。建立健全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留得住”的长效机制。构建培训网络体系,加大对种植大户、营销大户以及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使他们成为现代果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苹果产业的发展。

3.6 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融合发展

目前延安市2 hm2以上的产业大户,仅占15.3%。培养发展认定一批具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推进现代苹果经营企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不能有效对接的问题。通过提升冷贮、分选、检测设备水平,完善企业质量安全管控体系,保证鲜果固有品质和周年供应,确保果品质量的高度一致。如洛川顶端果业公司自2020年以来,公司托管1 021户666.67 hm2果园,果农667 m2增收2 000元,实现农户和公司双赢;
宜川县云辛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基地+超市”的营销模式,合作社社员苹果增收0.30元·kg-1,增加就业岗位70~80人,实现人均年收入增3 500元以上。

3.7 加大有机质投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在秋季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可显著提高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改善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在苹果根际施入生物有机肥可促进根系生长,根际矿质元素及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施用海藻肥可促进连作苹果树生长,提高抗氧化酶以及土壤酶活性。再植果园插种豌豆、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时间要求在2 a以上,每年至少耕翻2次,保证土壤养分均衡和地力恢复,减少病源微生物,增加土壤抗病、净化能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7]。

猜你喜欢 果业富士果农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富士苹果价 将低于往年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田间地头“惠”果农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11-28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果业信息(2020年11期)2020-12-15富士苹果大小年树的修剪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2-09富士X-T100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临猗果业“三变”领唱增收致富曲今日农业(2017年12期)2018-01-24新疆天昆百果果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果菜(2015年2期)2015-03-11

推荐访问:延安 转型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