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困境及对策

肖 梅,陶再平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a.图书馆;
b.信息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学校要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目的是让行业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实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衔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有效对接、实际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实现“学生—准职业人(学徒)—职业人”的转变,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和优质就业。现代学徒制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但在校企合作共同推进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存在“协而不同、融而不合”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分析和研究如何努力协调各方,构建多方共赢共促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更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也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需要重点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强调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形成校企协同配合的办学模式。职业教育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建设相适应,另外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行业企业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对标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和人才培养[2]。产教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升综合职业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现代学徒制最早起源于英国,但大家耳熟能详的是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学徒制形式。德国双元制是德国制造业取得成功的教育基石,为德国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产业工人,其实质就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以就业和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工人,这种人才培养制度是校企深度合作、校企联合招生、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并进行联合培养的一种形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校企双向协同,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团队的组建和考核评价的共同参与。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学徒制,传统学徒制是在手工作坊或者店铺中,学徒在师傅的传帮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模仿师傅的技艺,掌握相应的职业技术和技能,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3-4]。

(一)政府主导和监督作用有待发挥

尽管从2014年开始,国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推进产教融合和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文件,对于产教融合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不可谓不重视,但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还没有制定与之匹配的完善的保障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还没有及时出台,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对该项工作进行督查和监管,相应的监督体系还没有建立。由此可见,在该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政府的主导和监督作用发挥不足,导致产教融合不落地、校企合作不深入、现代学徒制成效不理想等困境。

(二)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有待激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该项制度的实施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优质人才,从而帮助企业解决招人不易、留人更难的难题。但是在校企合作中存在学校主动性较高,而企业相对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及其他推进产教融合和现代学徒制的政策文件往往对职业院校有明确的说明和具体的要求,但是对于参与企业的权利义务没有清晰的界定,参与企业也没有相应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相反地,企业还要承担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并且还需要承担学徒制学生的安全风险。人才培养是长周期的过程,而企业更注重短期的投入产出比,更重视当前的效益,很难认识到现代学徒制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加之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校企交流沟通渠道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都相对滞后,从而导致校企双方沟通不足,很难形成良性的校企合作机制[5]。

(三)教学团队能力有待提升

现代学徒制实施离不开一支分工协作的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双导师教学团队应该包括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或者生产一线技术能手及学校专任教师。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确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按照对应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校企导师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并对学生(学徒)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提升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成效。

双导师教学团队组建的初衷是希望将专任教师丰富的专业和课程建设经验与企业导师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学校专任教师由于缺少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即便有的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挂职锻炼也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深入生产经营,对于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缺乏了解,故而很难主动将这些新要求融入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之中,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真实需求脱节。而企业导师虽然是技术能手或者技术专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往往缺乏相关的教育理论支持和较强的教学能力,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学徒制师傅带徒弟的做法,而是需要将生产一线涉及的知识技能素质经过教学化改造融入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之中。在实际实施时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企业导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的情况屡见不鲜[6-7]。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还有科研和社会服务、学生管理及学科技能竞赛辅导等工作;
而企业导师由于大多都是企业的骨干,往往也有大量的工作任务,因而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意愿去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知识。

(四)教学资源建设脱节有待解决

现代学徒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的优化,即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一定要匹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岗位需求。目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大多还是以职业院校为主体,由于合作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往往因缺少深入调研与校企充分沟通,导致对企业真实需求的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够深入。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主要以职业院校为主,很多课程资源或者实训项目没有根据现代学徒制的需求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很难满足未来岗位的实际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脱节。

(五)教学实施环节保障有待改进

现代学徒制中学生具有学徒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而教学实施过程也是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环境中开展,这对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关于学生(学徒)身份的权益保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企业和学生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学校一般会给学生(学徒)购买人身意外方面的保险,但保额往往比较低,一旦学生(学徒)在企业的实习中出现意外或人身伤害,校企对学生的保障力度明显不足,学生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现代学徒制要求校企双导师联合教学,但是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教学与企业导师实践指导之间脱节,企业导师对学生(学徒)的管理明显不足,企业环境下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一)健全保障体系,激发企业参与热情

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督作用,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规划和配套的保障体系建设,制定相应政策制度促进和支持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加强对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同时明确政校企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避免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产生矛盾导致内耗。确立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税收返还、财政补贴和直接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工作。现代学徒制涉及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多个利益相关方,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联动各方建立相应的协同管理机构、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

(二)依据企业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要定期走访企业,包括每年对顶岗实习毕业生的跟踪及一年期和三年期毕业生的调查,了解行业和企业最新的人才需求变化。校企深度合作,从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规格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计、考核评价机制的优化等方面制定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设计时,校企要从未来工作岗位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出发,通过分析对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岗位知识和技能进行解构与重构,确定现代学徒制所需的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双方共建课程建设协作小组,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反馈和修正。企业是现代学徒制课程开发的重要一环,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高职院校教师也要经常到企业调研和挂职锻炼,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技术,有助于其在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时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专业学习与就业的良性过渡[8]。

(三)科学安排现代学徒制各教学环节

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其培养过程中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工学交替。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学生(学徒)理实学习的分配,即在工学交替的模式下,学校和企业要进行充分的协调沟通,合理安排在学校的理论学习时间及在企业的实习时间,尤其要为学徒在企业的实践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包括企业工学交替的管理与考核办法等,明确学徒在企业需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由企业导师指导学徒在实践中提升胜任岗位的能力。另外,校企还需要建立专门的保障机制并签订相应的协议来保证学生的权益,通过制度规范学校、企业和学生(学徒)的责权利,对整个过程进行协同管理。

(四)建立激励机制,构建双元双优教学团队

现代学徒制必须依靠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分工协作,整个教学过程双方共同参与,教学任务共同承担,教学考核共同评价。一方面,针对当前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教学团队构建存在的诸多问题,校企双方要建立系列的激励机制,对于职业院校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予以政策保障,在提供相应资金支持的同时对专任教师加强企业锻炼的考核。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企业导师的选聘标准,在提高企业导师上岗条件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企业导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制定完善的企业导师教学管理考核制度,将企业导师的工作业绩评定与学徒的考核情况挂钩,以此提升企业导师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

(五)校企协作,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确保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对学生(学徒)的考核评价过程中既要重视过程性考核,也要重视结果性评价,二者相辅相成,做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统一。比如在具体的考核中,除了各课程的考核评价、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之外,还需要综合学生在企业的实训操作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及工作表现等,并且加大学生(学徒)企业考核结果的占比,发挥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有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学徒)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1+X证书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创新,1+X证书的引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在现代学徒制的考核评价中也可以积极引入1+X证书的考核评价。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需要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紧密协作,共同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保证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能够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也是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必然要求。为了切实提升现代学徒制的成效,校企双方应该从保障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双元双优教学团队组建和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及参与积极性,使现代学徒制真正取得实效,实现职业院校、合作企业与学生多方共赢,为行业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学徒产教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无机材料学报(2022年8期)2022-09-29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魔术师的学徒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0年2期)2020-06-16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V eraW an g疯狂英语·新读写(2018年2期)2018-09-07导师榜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1期)2018-01-31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世界教育信息(2017年5期)2017-04-15

推荐访问:学徒 困境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