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人文关怀感知的质性研究

王容,李丽,周谊霞,李爽,杨艳

1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 550002;
2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云南楚雄 675005

自医养结合政策提出以来,医养结合日间照料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适合半失能老年人的白天入托接受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休闲娱乐等日间服务,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养老服务模式[1]。一方面,对于部分日间照料中心的从业人员来说,入托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尚可,加之认为老年人能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故而在工作中容易忽视给予其人文关怀;
另一方面,大部分家庭成员普遍认为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能收获很多来自医护人员及老人群体之间的关怀照顾,故而在回归家庭时对老人的关注不多,这也就共同造成了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这一群体人文关怀得不到重视和满足。因此,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探讨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人文关怀感知情况,为日间照料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人文关怀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1研究对象于2022年3—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贵州省3家日间照料中心(其中社区型日间照料中心2家、机构型日间照料中心1家)的15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受访者分别以编码A1~A15替代。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
②认知正常,能正常沟通交流;
③入托日间照料中心时间≥1个月;
④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n=15)

1.2 老年人人文关怀感知的调查方法

1.2.1 资料收集 研究者对受访者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样本量依据信息饱和原则决定,当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不能提炼出新的主题时停止收集资料[2]。访谈提纲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在文献查阅以及实地走访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的基础上自拟提纲,选取3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预访谈,结合预访谈结果对提纲进行修改和调整,确定正式的访谈提纲。内容如下:①您来到这里之后,总体上觉得这里怎么样?②您在这个地方有感受到尊重和关怀吗?具体举例谈一谈。③您在这个地方有感到郁闷和不满吗?具体举例谈一谈。④您希望从这里得到哪些方面的关怀帮助?⑤您对这里的老年人得到更多关怀有什么想法和建议?访谈前取得老年人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访谈内容不被泄露。访谈选择在安静房间进行,过程中由研究者采取手机同步录音,期间详细观察受访者的非语言信息,如:表情、动作、语气和情感等变化,每位老年人的访谈时间为30~50 min。

1.2.2 资料整理与分析 访谈结束后24 h内由2名研究者将录音转录成文字,逐字逐句核对录音内容,将所得信息结果反馈给访谈对象进行确认,注意感受受访者的语气和情感,保证资料的准确和完整。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主题提炼、内容分类和整理。当提炼主题意见不统一时,进行小组讨论,及时更改与确定主题。

2.1 老年人人文关怀感知较好的主题

2.1.1 环境及设施设备完善 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适老化改造能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能让老年人感受到关怀和安全。A3:“这里的环境设备很好,有一次我在家里的浴室不小心滑倒了,怎么爬也爬不起来,儿子出门上班了,家里没有人,我就一直在地上躺着直到他们下班回来,当时就觉得自己真的老了没用了(叹气),让我儿子担心。这里的床旁、厕所都有扶手和呼叫铃,我觉得安心多了。”A8:“我觉得这里的环境很不错,有棋牌室、活动室、影音房、康复室,每天都可以有很多活动,感觉比在家有趣多了。”

2.1.2 生活照料细致全面 大部分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都能感知到各种关怀,尤其是生活照料方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A1:“孩子们都不在家,家里就我一个人,来到这里之后吃得很好,饭菜种类很多,感觉比自己在家吃得更均衡一点。”A6:“我家儿子每天都忙着工作,没有时间照顾我,在家里感觉很无聊,来了这里发现护士护工都很关心我,特别是小刘护士,经常帮我端饭端菜,给我梳头按摩的,很细心,我都常开玩笑说她是我的干女儿(哈哈大笑)。”

2.1.3 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保健服务 大部分老年人对日间照料中心的医疗护理和康复保健服务表现出较好的关怀感知,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A1:“我有高血压,平时老是忘记吃药,这里的护士每天都会提醒我按时吃药,帮我监测血压,我现在的血压情况控制得好多了。”A2:“自从我骨折做完手术出院回家之后,我就来到这里,这里离家近,每天都有医生指导我做康复运动,他们很细心,对我很照顾。”A8:“我有时候颈椎疼,这里的护士会给我做药棒按摩,还有医生来扎针灸,每次做完我都会感觉好很多。”

2.1.4 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多姿多彩的娱乐生活让老年人身心愉快,从心里感受到日间照料中心对自己的精神文化关怀。A7:“每天早上都有护士护工带领我们练习八段锦,做手指操和口腔操,感觉很有锻炼的氛围。”A4:“这里有很多活动,像唱红歌、做手工、打麻将,每次我参加活动之后,感觉整个人都变年轻了(笑了)。”A5:“自从知道这里成立了书画社以后,我几乎每天都到这里来,以前练过硬笔书法,现在练习毛笔书法,不用再憋在家里,日子也不无聊了。”A13:“我比较喜欢这里的老年大学课,教我们使用智能手机,感觉自己一直在学习,没有被社会淘汰。”

2.1.5 志愿服务温暖有爱 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能让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感知到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与帮助。A6:“经常有很多年轻学生来看望我们,我喜欢看他们表演节目,和他们聊天,感觉他们很关心我,我也舍不得他们走。”A12:“经常会有社会义工过来教我们跳交谊舞、插花、用微信发语音和视频,他们都很有耐心,我现在已经学会了给我孙女发我跳舞的视频(边说边打开微信,露出满意的笑容),我觉得内心很温暖。”

2.1.6 老年人互助支持 老年群体间的互助支持有利于让老年人感受到心情愉悦,精神轻松。A7:“子女白天都要工作,我天天一个人在家带小孩也无聊,这里有老伙伴聊天,我愿意来,心情愉悦了,精神也好了。”A6:“我来这里遇到了一群老姐妹,像张奶奶、李阿姨,我们每天会一起唱歌、打麻将,他们还帮助我学跳舞,感觉很开心。”

2.2 人文关怀感知不足的主题

2.2.1 环境及设施设备缺乏 部分老年人认为日间照料中心的环境及设施设备还需要改进,希望可以更人性化一点。A13:“我觉得这里场地太小了,遇到开展活动或者人多的时候,就觉得地方很小,人很挤,活动不开。还有午休室离麻将房太近了,午休的时候还有人打麻将的话就完全没有办法睡觉。”A8:“我喜欢做运动,但康复室里只有两台活动车,而且经常都有其他人在使用,根本做不了运动。花园里很多的器材都生锈了,有的螺丝都掉了,感觉一点都不安全。”

2.2.2 未及时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部分老年人反映有时未能及时满足其需求,使其内心感知不到关怀。A9:“这里每周的菜单基本都是一样的,感觉有时候都吃腻了,还有来这里就是想找点活动打发时间,但是这里的活动只是唱歌、打扑克、打麻将,感觉开展的活动太少了,没有什么新意,我也给他们提过意见,但是没有什么改变。”A10:“我平时比较喜欢下象棋,但是这里的护士、护工大部分都不会,有两个会下象棋的又比较忙,没有时间陪我。”

2.2.3 医疗保障不足 部分老年人认为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的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专业医护人员缺乏,影响疾病康复。A11:“我有时候想去运动一下,这里虽然有很多的运动器材和设备,但是康复室就只有每天固定的那3个小时开门,其他时候都是锁着的,感觉不是很方便。”A8:“我有时候腰痛腿痛,他们帮我做理疗烤灯还有药棒按摩之后我感觉会舒服一点,但是每次做这些治疗都要钱,有些也不能走医保,感觉做一次还是有点贵,所以后边索性疼也不做了。”A3:“感觉日间照料中心的医生、护士太少了,很多身体的小毛病都解决不了,还是得去医院,希望能多一点专业的医生护士。”

2.2.4 缺乏个性化关怀 部分老年人认为日间照料中心护理人员少、工作忙、无法提供个性化护理。A11:“我感觉我每天白天来这里就是吃饭,然后看看电视就回家。有时候都觉得和自己一个人在家没啥区别,还每天都跑到这里来。”A5:“我其实很想有人陪我聊天,但感觉这里的护士、护工又少,工作也忙,平时也没有时间陪我聊天,了解我的想法和需求。”

2.2.5 未充分尊重老年人 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关系到老年人对日间照料中心的满意度,少部分护工因服务态度欠佳,让老年人的关怀感知较差。A15:“有个别护工的态度不好,说话很大声,就像在吼人一样,一点都不温柔。如果问她两句,她还特别敷衍不耐烦,感觉没有尊重我。”A12:“有些护理员感觉每天就是管我吃饭,有时候问候两句,有时候也不问,感觉没有真正地关心我,我也习惯了。”

3.1 加快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环境改造及设施设备升级 随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深入发展,养老环境的适老化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由于各日间照料中心的人力、财力、物力水平不一,环境改造及设施建设差异较大,老年人对环境及设施设备的关怀感知不一。通过访谈发现,本研究中部分老年人认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场地过小、区域划分不合理、设施设备数量不足以及老旧的情况,这与周瑞芳等[3]、LI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合理规范的养老环境空间布局及设施设备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身心需求,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幸福感[5]。因此,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应加快相关环境改造及设施设备升级,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合理科学、温暖有度的养老环境。

3.2 关注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不同老年人之间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故其服务需求也存在多样化的特征[6]。虽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倡全方位、深层次、个性化的开展医养服务,但由于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及管理体系,故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在落地时存在颇多问题。汤雨佳等[7]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养老机构的管理制度过于刻板,老年人生活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本访谈结果发现,部分老年人向从业人员反映其菜单及娱乐活动固定单一,想要更换却没有结果,从而造成老年人关怀感知不足的局面。因此,从业人员在对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时,应注重满足其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3.3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完善医养保障服务 研究结果显示,部分老年人对日间照料中心的医养保障关怀感知不足。如存在有老人想去康复室运动锻炼,但康复室只有固定3小时开放;
老年人在做一些理疗时发现其治疗项目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从而导致老年人经济压力加重等情况,与崔晓芳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医养结合是指通过整合社会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以达到医疗养老资源最优化配置的目的,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对养老医疗服务不同层次的需求[9]。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仍存在服务标准不统一、医养分工不明确、信息共享不及时、老年康复护理计划不全面[10]等问题。因此,要想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就必须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完善医养保障服务,提升其医养结合的能力和水平。

3.4 加大从业人员的人文关怀培训 研究表明,我国养老从业人员人文关怀水平普遍处于中低水平[11-12]。本访谈结果显示,日间照料中心从业人员的人文关怀素质良莠不齐,差异性较大。其中部分从业人员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较高,能较好满足老年人的人文关怀需求,然而还有部分人员人文关怀意识低下,存在对待老人言语粗暴、不尊重老年人需求等现象,这与王熔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多项研究表明,经过关怀照护培训后,相关从业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明显提升,关怀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14-15]。故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应加大对从业人员的人文关怀培训学习,可设置相应的人文关怀培训课程以及考核方式,督促从业人员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

综上可见,本研究对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进行深入访谈,发现老年人在环境及设施设备、多元化服务需求、医疗保障、个性化关怀等方面存在关怀感知不足的情况,提示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注重从业人员人文关怀素质培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关怀意识及关怀行为,提高老年人的关怀感知体验,进而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利益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王容: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完成文章撰写;
李丽,周谊霞:论文指导及审核;
李爽:资料收集与整理;
杨艳:参与撰写论文

猜你喜欢 照料医养关怀 医养当兴中国医院院长(2022年10期)2022-07-01——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老龄科学研究(2021年10期)2021-11-04学中文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1年3期)2021-07-28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南方人口(2021年1期)2021-02-28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中国火炬(2015年6期)2015-07-31医养结合 大有可为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推荐访问:日间 照料 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