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主阅读教学版块解析

何占涛 张怡然

(1.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2.蒙古研究大学教育学院,蒙古乌兰巴托,14200)

自主阅读是指统编教材中以如下两种方式编排的阅读:一是附着于讲读课文或自读课文之后,以“积累拓展”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外对某些篇目自主阅读;
二是每册教材中以“自主阅读推荐”这一程式化的编排附于名著导读之后,向学生推荐某些特定的篇目阅读。这两类编排在教学中都体现出了“自主阅读”的特点。可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师生对自主阅读理解的偏差,教学价值大打折扣。

因在教材的编排中被冠以了“自主阅读”的名称,所以教材里的自主阅读内容经常会被师生们“自主”地选择放弃。其原因体现在对“自主”一词的理解上。当师生们把“自主”一词理解成“自我做主”的时候,“自主阅读”中的“阅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自主阅读”里的“自主”,应该是“自己主动”、在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阅读任务。

1.自主选择阅读时间

教材在编排过程中把自主阅读内容附于某一课文之后,需要学生根据教学的要求,自己主动选择时间完成阅读内容。例如,在《动物笑谈》之后的阅读提示:

透过课文风趣的文字,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科学研究不全是为了实用,追求真理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课文是从《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中节选的,课下不妨把这本书找来读一读。

《动物笑谈》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从《动物笑谈》到《所罗门王的指环》,课堂教学应该与课下阅读相匹配并同时完成。如果《所罗门王的指环》的阅读时间滞后于课文的讲解,那么自主阅读就失去部分应有的价值。

2.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为了兼顾师生拥有的自主阅读资源和阅读兴趣,教材的编者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为师生们设计了不同的阅读篇目。师生可以依据自己所掌握的教学资源,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三妹、张妈、李妈,是郑振铎《猫》中三个‘次要人物’。她们在第三只猫的悲剧中是无情的引路人、沉默的目击者和淡漠的旁观者,她们与第三只猫的关系隐含着人要关注爱、学会爱、表达爱的主题。”[1]这是郑振铎《猫》的教学重点,但如何使学生关注爱、学会爱、表达爱,显然一篇课文是不足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为此,编者在课后给出了如下的自主阅读建议:

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人们常通过写猫,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父亲的玳瑁》中的玳瑁,不仅是一只宠物猫,也是一种爱意的表达。如果说父亲对它的喜欢,代表的是一个人对宠物之爱,那么因母亲的建议而被放弃的玳瑁还代表儿女对父母的思念。王鲁彦在文中结尾处这样写道:玳瑁应该很健康着,它的小孩们也该是很活泼可爱了吧?作者担心玳瑁的健康,担心它的小孩子是否健康,这恐怕是与作者眼前时常浮现玳瑁卧居在父亲的膝盖上的画面有关,恐怕与其时常浮现玳瑁从餐桌下伸出脑袋的温馨画面相关。因此,对于把“玳瑁猫”作为宠物的师生而言,他们选择《父亲的玳瑁》作为阅读对象的几率就相对较高。对于没有养宠物经历的学生而言,或者说不知道“玳瑁”是一种宠物猫的时候,他们的阅读选择或许就更倾向夏丏尊的《猫》或靳以的《猫》。

3.自主选择阅读方法

“在名著导读的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明确名著的内容,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体系化构建,这才是编者安排名著导读的全部意图。”[2]与名著导读教学一样,自主阅读的编排同样也着眼于学生阅读方法体系的构建,且是以迁移的思路来完成的。《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的自主阅读推荐,编者给出了如下的理由:

作者就像一位充满悲悯情怀的智者,俯瞰着生活在俄国大地上的芸芸众生,感受着他们的痛苦与孤独,慨叹着他们的软弱与不幸。今天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也许还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能够清醒地观照自己的现实处境。

这段文字是对契诃夫小说魅力的概括性介绍。小说有对贵族官吏的描写,有对卑躬屈膝者的塑造,还有对彷徨、摇摆知识分子形象的再现。众多形象中,最能引发学生共鸣的莫过于知识分子形象。因而在阅读中是选择精读与略读结合的方法,还是采取专题探究的方法,教师不必多虑。凡是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影子且能够使其清醒地观照自己的现实处境的阅读方法,均可以尝试选择。

4.自主评价阅读效果

相对于非自读作品而言,自主阅读效果的评价也多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自读作品的文本大多不会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参与到试题的命制中。查阅各地的中考试卷,很少有来自于自主阅读作品里的阅读材料。因此,阅读效果如何,很少有教师关注。如此的“自主”评价就会使原本有特殊意义的阅读过于随意化,以致产生“读”与“不读”一个样的表象。编者在推荐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时候曾这样说: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 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这些小说广泛而真实地展现了19世纪30 年代俄国外省城乡的社会生活,语言简洁优美,人物性格生动典型。从中,我们能看到俄国农民的淳朴聪明、天真友善、满怀理想和多才多艺,即使贫穷、压迫和侮辱也掩不住他们身上的光彩和个性。

据此提示,在《猎人笔记》的阅读评价中,应有自己是否记住了这25 篇小说的情节梗概,是否对其所再现的生活有了解,是否对俄国这些农民的淳朴、友善的价值观有所发现,是否被他们身上的光彩和个性所感动……如果在评价中忽视了其中的一点,或任意地选择其中的几点,都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1.拓展教材的知识容量

自主阅读的编排,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教材的容量。任何一册教材的容量均是有限的,如何使容量有限的教材成为最大教学内容的载体,自主阅读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阅读书目中有《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猎人笔记》等若干篇,从这些书目中可以看到教材内容的增加。而这种拓展,正是我们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3]教学要求的重要保证。

教材中的自主阅读都是以提供书目的方式来编排。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来获取。因此,教学中只要有科学的阅读计划,依托编者所提供的自主阅读书目,学生的阅读量就能够最大化地接近或完成课标的要求。

2.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语文的育人功能是在一定语境下实现的。只有重构阅读语境,才能使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得到彰显。《老山界》是一篇描写红军将士与敌人周旋的革命文学作品。它记述的事实是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后,陆定一所在的中央军委机关纵队开始在广西、湖南、贵州三省交界处的行军情况。为了加深学生对史实的了解,设置《老山界》的阅读语境,编者在此给出了如下的自主阅读建议:

作者说:“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课外阅读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如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进一步加深对这段伟大历史的认识。

同样作用的自主阅读建议,还出现于《藤野先生》一文之后:

“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中的大事,除了课文,还有一些文章对此也有记述,如《〈呐喊〉自序》。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读一读,加深对鲁迅这一人生选择的理解。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

“弃医从文”是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提到的一件大事。对这一事件具体原因的了解,不只是我们分析鲁迅人生选择的关键,更是我们理解其为何如此选择的关键。特别是后者,知晓鲁迅因何而选择“弃医从文”,更能使《藤野先生》文本的育人价值得到彰显。

3.再现自主阅读的教研价值

一直以来,教研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依照传统观点,自主阅读自然无法被师生重视。但自主阅读不应缺席语文教学。因为它不只是知识获取的过程,更是师生教学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文之后,几乎都有这类自主阅读的编排。如在《紫藤萝瀑布》一文后有:

宗璞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散文,如《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课外找来读一读并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朱德《我的母亲》一文后有:

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上述自主阅读设计着眼于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的自主阅读,侧重对写景状物方法的学习;
邹韬奋《我的母亲》和老舍《我的母亲》中对于母亲形象的分析,则侧重引导学生对不同作者艺术风格的把握。

学生综合素养的构成还应包括对学习内容的潜在思考。为此,在《创造宣言》一文之后,编者给出了如下的自主阅读提示: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目睹旧中国国贫民弱,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于1927 年创办南京晓庄乡村试验师范学校;
抗战时期,同文化救育人士组织国难教育社,提倡战时教育运动。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救育”,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个方面。课后可以读一读他的《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了解他的教育主张,更深层次地把握《创造宣言》中所提出的教育理想。

学生需要思考自己的学习,教师们更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语境里阅读《中国教育改造》一书,自主阅读的教研价值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实现。

1.进行随文阅读

随文编排的自主阅读,需要随文处理,这是教材编者提示的教学思路。比如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闻一多这位民主战士的精神追求,编者在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之后,给出了这样的自主阅读提示: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话的内涵,臧克家在文中用《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著作来表现闻一多的学术追求,用起草政治传单、参加游行等来展现闻一多的革命追求。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闻一多的精神追求,编者又把《太阳吟》《死水》《静夜》等篇目补充进来。因为这些作品能够诠释“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一个负有盛名的卓越诗人,而且还是一个拍案而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的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结论[4]。如果《太阳吟》《死水》《静夜》的阅读滞后于《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讲解,那么自主阅读就失去了因时而教的良机。

2.整合课标要求

自主阅读的教学需要整合课标的具体要求来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彰显自主阅读的教学价值。“部编语文教材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入选文章有限,选文存在一定的单一性,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而‘1+X’教学方式可以立足于语文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以教材为‘1’,依据教材进行课外‘X’拓展阅读,从而基本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提升学生阅读素养。”[5]按照这个理解,教材里的讲读课就是“1”,自主阅读就是“X”,自主阅读与讲读的整合即是“1+X”方式的拓展阅读。

科幻小说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课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你还读过其他科幻小说吗?课外可以阅读一些科幻小说名作,比如刘慈欣的《朝闻道》、阿瑟·克拉克的《星》、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等。

这是《带上她的眼睛》一文后的自主阅读建议。《朝闻道》与《带上她的眼睛》两篇科幻小说同为刘慈欣的作品。两篇文章同时阅读,更能使学生领略刘慈欣的创作特点与风格。同时,还能对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提供参考。特别是当这两篇文章与《星》和《真名实姓》整合到一起的时候,就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跨学科阅读的要求。

毛宁的《梦回繁华》是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但《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却不仅限于课文所言的事实。故而编者给出了如下的自主阅读提示:

《清明上河图》还有很多值得探究之处。例如,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有揭示社会问题、劝谏宋徽宗之意,表现了画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课外可以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解读〈清明上河图〉》《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等书,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这样的自主阅读提示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清明上河图》的其他价值并予以表述,这又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阅读诗话、文论、书画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欣赏、评析作品”这一要求的细化性教学实践。

3.拓展阅读内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对编者在每一个自主阅读版块里给出的所有书目或者大部分书目进行认真地阅读,那么就会达到拓展阅读容量的教学目的。

与本文相似的“书简”,作者写了三十多篇,不妨利用课余时间多读几篇(如《择善而从最重要》《跃出误区的艺术》),听听作者诚恳而睿智的建议,还可以搜集古今中外有关教养的名人名言,与课文中的观点互相比照,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这段文字是九年级上册《论教养》一文后的自主阅读提示,编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由利哈乔夫创作的其他“书简”的目的非常明确,即以《论教养》为依托,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要求学生另外阅读《择善而从最重要》《跃出误区的艺术》两篇文章。拓展阅读与知识积累是并行的教学实践,因而教学中提出学生进行比照观点的要求。阅读中的比照,既是读懂文本的前提,也是积累文中观点的实践。而在这种自主阅读中获取的观点,就有可能成为后续高中议论文写作中的论据材料。所以,编者在此还要求学生一是要明确利哈乔夫在其他“书简”里提出的观点,二是积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言。

在教学《回延安》一课之后,为了引导学生感悟延安精神,编者给出的阅读书目主要是莫耶的《延安颂》和祁念曾的《延安,我把你追寻》,以及曾靖华的《小米的回忆》、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等。从《回延安》到《延安颂》等四篇文章的阅读,不只为理解延安精神提供了可能,而且也在知识上拓展了教材的容量。

4.强化育人效果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自主阅读中《纪念白求恩》一课教学参考书的“素养提升”中,编者指出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学习白求恩的优秀品质,注重人文性的培养,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能力和阅读策略上有所提升。为了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教材的编者为之配备了如下的自主阅读习题:

除了毛泽东,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写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等。课外阅读这些文章,小组交流: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

通过对朱德、宋庆龄、聂荣臻等人作品的阅读,在强化学生了解白求恩优秀品质的同时,也为完成“准确理解《纪念白求恩》的思想内涵,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6]这样的教学任务,夯实了阅读的基础。

2022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进一步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注重阅读引导,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读书品位。

猜你喜欢 玳瑁编者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東南文化』2021년 제2기 주요 논문 제요东南文化(2021年2期)2021-11-26背课文的小偷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父亲的玳瑁幸福家庭(2019年4期)2019-04-15编者语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年4期)2019-04-04编者有话说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9年8期)2019-01-10父亲的玳瑁阅读(书香天地)(2018年11期)2018-05-14编者语制造技术与机床(2017年3期)2017-06-23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编者语制造技术与机床(2017年12期)2017-02-02

推荐访问:版块 阅读教学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