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畜牧业改革开放42年来发展历程调研情况

唐喜奎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农业农村局,青海 西宁 811600)

1.1 调整产业结构,现代规模发展如火如荼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农户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尤其是2015年以来湟中县畜禽养殖比重和总量迅速上升,畜牧业生产逐步进入了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时期。畜牧业实现了由传统副业、分散小规模饲养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畜牧业的转变,规模化程度全市领先。

1.1.1产业规模稳步扩张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湟中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全县肉蛋奶总产量和畜禽饲养总量多年稳居全市首位。2018年底,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6.62亿元,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14.23万头、15.72万头、37.17万只和40.81万只,出栏分别达到22.17万头、8.75万头、31.08万只和44.98万只;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3 149 t、3 351 t、85 325 t。与十二五末相比,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增加2.77亿元,猪存栏量基本持平;
牛存栏量增加2.91万头;
羊存栏量基本持平;
鸡存栏量增加0.5万只;
猪出栏量基本持平,牛出栏量增加0.82万头,羊出栏量增加2.82万只,鸡出栏量增加1.02万只;
肉、蛋、奶产量分别增加2 449 t、73 t和8 282 t。

1.1.2园区建设再上台阶 在养殖园区建设中强化管理和指导,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按照西宁市提出的养殖业“出川上山”的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打造建设规模养殖场,累计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基地126个,基地数量全市排名第一,实现了从传统分散小规模饲养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畜牧业的转变。与十二五末相比,新建规模养殖场数量增加了15个;
园区内建设生猪屠宰加工场2处,日屠宰量达200头以上;
乳品加工基地1处,年生产乳品4 t以上;
年生产3万t有机肥加工厂1处并正式投入生产。同时,积极推广沼气配套、有机肥利用、生物发酵零排放等先进清洁养殖技术,推进了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现养殖业粪污等无害化处理和减量排放。

1.1.3畜牧业投资显著增长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吸引了建筑、生物科技、网络等行业投资畜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投资发展养殖业,拓宽了养殖业融资渠道,加之政策倾斜,湟中县项目建设已成为农牧业发展和增强畜牧业后劲的最主要抓手,实施国家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省级切块资金扶持规模养殖建设项目、市级牲畜暖棚建设项目等畜牧业项目8项,累计投资达96 770万元,其中专项资金64 252万元,自筹资金32 518万元。与十二五末相比:专项资金增加10 327万元,自筹资金增加7 256万元。

1.1.4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 近年来,湟中县畜牧业坚持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化水平上寻求新突破,重点培育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累计共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3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市级12家,县级18家。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139家,规模养殖户4 500户,家庭农牧场1 672家。与十二五末相比,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5家,县级3家。养殖专业合作社36家,各类规模养殖户1 214户,家庭农牧场245户。初步形成了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1.1.5现代畜牧业初出成效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养殖园区和饲养数量的不断增加,现代化设备、设施、养殖技术逐步应用于养殖业发展,提高养殖化水平,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全县126家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累计共建成堆粪场124处、化粪池49处、沼气池12处;
购置安装TMR饲料混合机12台套、饲料混合搅拌机82台套、自动刮粪系统13台套、自动化挤奶设备6台套、饲草加工处理设备180多台套、喷雾消毒设备21台套;
安装监控设备45台套,大数据营运平台5台套,配套粪污加工处理设备13台套,购置清粪污车12辆。与十二五末相比,堆粪场、化粪池、沼气池等养殖设施分别增加了46处、19处、5处;
TMR饲料混合机、饲草加工设备、监控设备、大数据营运平台等现代设备分别增加了27台套、76台套、24台套、5台套。现代化设备、设施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完善了养殖环保设施,规范了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畜牧业养殖化水平。

1.1.6种养结构逐步转变 依托湟中县可利用天然草场集中发展特色养殖业,全力推动种植结构改变,由原来二元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向三元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种植)改变。规模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饲草种植业的大力发展,饲草种植面积达到全县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向“饲养生态化、种养多元化”的畜牧业现代化方向稳步迈进。

1.2 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湟中县都把安全监管作为保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综合执法体系,确保湟中县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了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1.2.1疫病检测防控成效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湟中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重大疫病强制防疫制度,建立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不断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县各类养殖户每年实施冬春秋三次防疫,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四季防疫,实现全县疫病防控全覆盖,年累计注射各类疫苗121.01万头(只、羽)次,禽流感、口蹄疫、猪瘟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应注数的100%;
耳标佩戴率达100%。加强对产地、屠宰、运输等环节的检疫监督工作,累计完成产地检疫112次,检疫各类动物29.407万头(匹、只、羽),出栏动物产地报检率达到98%,检疫出证率达到100%;
屠宰检疫65次、报检率达到98%,检疫出证率达到100%;
运输环节检疫87次,出证率达到了98%。通过产地、屠宰、运输等环节的检疫工作减少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与十二五末相比,新增可追溯免疫耳标注射工作和包虫病防治工作。

1.2.2畜产品监管扎实有力 近年来,全县14个乡(镇)兽医站全部加挂了“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所”的牌子,建立了县、乡二级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和责任体系,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对规模养殖场(户及生产经营企业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要求,健全养殖场内部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规范养殖生产期间兽药、饲料、养殖、生鲜乳等生产经营行为和秩序,大力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使其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做到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做到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畜产品准入等环节的监管。

1.2.3产品自检工作从无到有 十二五期间,湟中县14个乡(镇)建立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成功创建质量安全示范县,填补了农畜产品检测从无到有的空白,完善了检测机构全县全覆盖,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检验、检测、监管工作措施,主要对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情况、屠宰生产设备规范使用情况、屠宰场“瘦肉精”监测、生猪购进和猪肉出场购销台账、检疫记录、肉品品质检验记录及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等记录进行详细检查,产地抽检600批次,抽检合格率达100%,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1.3 构筑科技体系,科技创新作用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局转变作风,强化服务,采取专家学者“请进来”传经授道、干部职工“派出去”考察学习、科技工作者下基层指导等方式,不断完善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畜牧业发展。

1.3.1狠抓科技推广体系 积极探索新形势、新阶段科技推广新路子,依托科技示范县建设项目,构建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大力推广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深入乡镇村、规模养殖场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积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配方等畜牧业实用技术,通过落实科技推广新模式,努力提升养殖水平和效益。同时,农牧业信息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农牧业信息网、农信通等农牧业信息网络工程基础建设已起步,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中介、政策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

1.3.2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近年来,在省、市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我市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每年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培养出一大批业务骨干和技术带头人。从2015年开始,连续3年举办全县官方兽医培训和技术入户指导,大大提升了基层官方兽医、基层兽医站人员、村级防疫员的能力素质。

1.3.3畜禽品种良种化 大力引进适宜本地发展的优良种畜。主要引进长白猪、杜洛克猪、西门塔尔、黑白花、无角陶赛特羊等生产性能强的种畜,建立29个畜种改良点,年引进5 000头只以上,同时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种改良网络,加强畜禽品种改良,提高了园区牲畜良种覆盖率。通过改良和引进,全县猪、牛、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61%和68%,肉鸡和蛋鸡良种率达到了100%。

1.4 坚持绿色导向,生态循环效益日渐显现

随着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行绿色发展方式,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于畜牧业发展全过程,推动形成畜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格局,是当下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的必走之路。

1.4.1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近几年,随着环保约束压力的加大,畜禽粪污治理工作日渐提上议事日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目标任务,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为主要推广模式,全面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累计全县建成堆粪场124处,23 635 m3,化粪池49处,10 660 m3,沼气池12处,4 760 m3,有机肥、生物质煤加工车间 8处,15 184 m2。大部分的粪污主要通过堆积发酵、有机肥加工等方式处理后还田,少部分的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铺垫于奶牛卧床。全县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85%以上。

1.4.2推进畜禽污染防治工作 结合湟水河沿岸环境整治、中央环保督查、交通沿线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按照养殖出川上山部署要求,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止工作,全力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化、标准化,实现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高效畜牧业。一是下大力气关停、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13家;
二是共办理中央环保群众举报养殖污染案件48起;
三是下大力气整治清理私设养殖点。积极与各部门协作,深入现场,通过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做思想动员工作,采取各项措施对私设养殖点进行整治清理。期间共清理私设养殖点232处,清理各类牲畜23 429头。

1.4.3建立病死畜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湟中县作为畜牧大县,畜禽饲养量多年名列全市第一,因此,有效解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问题刻不容缓。我局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探索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加大养殖环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力度,健全养殖业保险与无害化处理的联动机制,全面铺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确保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

1.4.4推进草畜联动发展模式 为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贯彻实施“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的发展战略,湟中县饲草种植面积达1.665 hm2,其中种植燕麦1.56 万hm2,种植玉米、黑麦0.1万hm2。与十二五末相比,饲草种植面积增加0.35 万hm2,优质饲草的种植有力地带动了湟中县走出一条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链式发展的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1.4.5着力推进“三品一标”建设 一是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创特色”的原则,重点培育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不断壮大经纪人队伍,提高组织化程度,以“三品一标”建设为抓手,成功申报注册商标、品牌,共注册养殖商标24个,认定绿色品牌1个,无公害品牌8个。

2022年畜牧业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资金依然不足。虽然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施的畜牧业项目规模小,专项资金少,难以满足养殖场(户)需求,畜牧业的融资环境较差,养殖户从金融部门贷款难度大。二是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整体带动能力弱。养殖基地虽已初具规模,但多数规模偏小,产业化水平不高,而且也缺少龙头企业和强势品牌带动,畜产品深度开发和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提升有限,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对农户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性不强。三是土地要素成为园区发展壮大的新“瓶颈”。由于受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限制,加之上新庄、甘河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多巴新城建设的影响,用于发展养殖业的土地越来越少,发展畜牧业产业园区,在建设养殖基地时土地审批难度大。四是人才力量越来越薄弱问题。自2000年以来,一直没有招收畜牧专业技术人员,造成畜牧业人才队伍年龄老化,人才断层问题突出,专业技术人才力量越来越薄弱,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服务跟不上。

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围绕湟中区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求,以加快发展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的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畜牧业为方向,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产业集中、功能齐全、规模生产、效益显著、带动农民增收的现代高效养殖园区,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供给,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3.1 抓好规模养殖基地建设

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要求,继续做大、规范已有养殖基地、新建养殖基地。计划重点改造升级养殖基地2个,新开工建设养殖基地8个,重点打造生态牧场5个,实现生态牧场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时,实施饲草料、肉品、乳品加工、牛粪综合利用等项目,重视养殖生态化,废弃物减量化,环保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3.2 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及检疫监督

一是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免疫率及耳标佩戴率达到100%,同时完善应急机制,提高突发疫情的处置能力。二是加大畜禽大量补栏时的补免工作,确保畜禽的整体防疫密度和质量,同时做好全年的免疫抗体检测和疫病监测工作。三是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活畜调运、加工、交易等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严厉打击拒检、逃检、无证经营、无证运输和销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四是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并按照奖罚措施,严格考核兑现,确保队伍的长期稳定。

3.3 以“品牌效应”推进畜牧业发展

通过项目及资金扶持,大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好、市场带动能力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企业。积极开展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畜产品品牌,并建立一套“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发展模式,通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全面提升当地畜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3.4 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充分发挥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检测网络体系,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检验、检测、监管工作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二是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各项制度和措施。三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治,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执法监督,严防疫病传入,严厉打击逃避检疫以及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防止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3.5 抓好规模场管理,规范养殖行为

规模养殖场在生产管理方面,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加强规模养殖场户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和整治工作,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坚决杜绝患有人畜共患病的人从事畜牧业生产。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完善养殖场(小区)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控制、质量管理、场内卫生环境管理等内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积极与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联系、配合,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技术人员在养殖生产技术、配合饲料应用、动物疫病防制、健康档案建立、规范养殖行为等方面给予指导,规范兽药、饲料、养殖、生鲜乳收购站等生产经营企业的行为。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标准要求,规范养殖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大力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做到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禽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11-17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映像畜牧业中国畜牧业(2022年4期)2022-04-02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当代水产(2021年9期)2021-12-02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推荐访问:湟中 西宁市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