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视角的区域碳达峰影响指数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张天佑 王 诚 王 一 黄 炜 张 航 吴发彬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预警和战略目标管理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碳排放量持续攀升,不仅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压力[1-2]。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浙江省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同时也是投资活力最为旺盛的地区之一,“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投资项目投资额增长约45%,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投资项目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能源消费的主体,相应地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对地区能耗“双控”考核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从项目视角开展项目碳效水平分析,量化项目对碳达峰目标的影响,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平衡发展与减排的重要举措。

后疫情时代,为稳住经济大盘,浙江省大力实施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全面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确保投资项目落地。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工业等部门能耗和碳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强度反弹可能性增加。虽然投资项目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但是不同项目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参差不齐,项目整体对碳达峰目标的影响差异明显。为统筹处理好经济增长和“双碳”目标的要求,有必要对资项目开展碳效评价,分析项目碳排放对区域碳达峰的影响,为地区项目审批、统筹资源要素、优化碳达峰实现路径提供参考。

目前,针对企业和区域的碳效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多,主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数开展。对于企业碳效评价,一般通过投入产出、平衡计分卡、低碳转型等视角构建碳绩效指标体系来进行[3-5]。在实践应用中,浙江省率先开展工业企业碳效综合评价并推出“工业碳效码”,从区域和行业维度共同评价企业碳效水平,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6]。对于区域低碳评价,往往通过构建评价指数来实现[7-8]。郑林昌等[9]构建了低碳环保发展综合指数,并发现我国城市低碳指数、环保指数和发展指数在不同空间和城市类型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发布了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围绕气候雄心、低碳状态和减排趋势3个方面,对全国110个城市开展了碳达峰碳中和指数评价。

综上所述,目前在碳效评价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企业层面及以上开展,评价对象偏向宏观,而项目作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载体,从项目视角开展碳效评价的研究较少,同时围绕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对区域碳达峰影响的研究也较少,导致新上或淘汰项目对区域碳达峰进程的影响难以衡量。针对上述问题,借鉴企业和区域碳效评价和碳达峰碳中和指数分析方法,本研究基于项目视角开展区域碳达峰影响指数研究,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例研究,为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1 碳效评价模型

1.2 项目的区域碳达峰影响指数构建

1.2.1 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有关文件要求,围绕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4个方面,构建项目对区域碳达峰的影响指标体系,见表1。

1.2.2 指数构建

首先根据表1构建的指标体系,以2020年为基准年,利用碳排放空间余额、能耗空间余额、碳排放强度比、能耗强度比4个指标对区域碳达峰现状进行评分,计算公式见式(1):

Pt=m×Ct+m×Et+n/CIt+n/EIt

(1)

式中:Pt为t时间的碳达峰现状评分;m为碳排放空间余额和能耗空间余额的赋分权重,设为20;Ct、Et分别为t时间的碳排放空间余额、能耗空间余额;n为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的赋分权重,设为30;CIt、EIt分别为t时间的碳排放强度比、能耗强度比。

表1 项目的区域碳达峰影响指数指标体系Table 1 Indicator system of regional carbon dioxide peaking impact index of projects

投资项目投产后,区域碳排放空间余额、能耗空间余额、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均有改变,参考式(1)计算项目投产后的区域碳达峰评分,记为Ptp。

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以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很快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以及血液动力学异常(泵衰竭和循环衰竭),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点的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早期病死率极高[1]。所幸若治疗及时,度过急性危险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几乎可以完全恢复[2]。国外有研究显示,暴发性心肌炎生存率为93%,远高于生存率为45%的普通急性心肌炎[3]。因此,医护人员一旦发现有疑似本病的可能,需早识别早处理并加强护理。本文对我院35例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根据投资项目投产前后区域碳达峰评分,得到投资项目的碳达峰影响指数(见式(2)):

pci=Ptp-Pt

(2)

式中:pci为项目的碳达峰影响指数,当pci<0时,则项目对区域碳达峰目标实现产生负向影响,即项目投产可能导致实际能源消费或碳排放超过预计值,或者强度未达到预定目标,难以实现碳达峰目标;pci=0时,则项目对当前的碳达峰实现情况没有影响;pci>0,则项目对实现碳达峰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这种情况得益于项目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低于整体水平,使区域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

2.1 数据来源

浙江省11个地市“十四五”阶段能耗和碳排放增量空间、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目标数据来源于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浙江省下达给各地市的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并综合考虑能源结构优化等因素,设置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值。浙江各地市2025年碳达峰阶段性能耗和碳排放空间根据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及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计算,项目数据参考浙江省投资管理平台中的项目情况进行模拟设置,项目碳排放强度参考项目用能结构及能耗强度计算得出。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区域“十四五”增量目标设计

区域间因发展基础和设定目标导致能耗和碳排放增量空间差异较大(见图1)。嘉兴是能耗增量空间最大的地市,其“十四五”年均GDP增速在10%以上,对应的碳排放增量空间也高于其他地市。丽水是能耗和碳排放增量空间最小的城市,能耗和碳排放增量空间仅为嘉兴的15.7%、14.1%,主要是由于丽水自身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在浙江省内最低,使其能耗和碳排放增量空间有限。

图1 不同地市2025年阶段性碳达峰目标Fig.1 Carbon dioxide peaking targets of different cities by stage in 2025

2.2.2 项目情况

根据浙江省产业发展基础和碳排放现状,模拟了8个属于不同行业的典型项目,在项目所属的8个行业中,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是浙江省传统产业,其单位能耗(以标准煤计)的碳排放量(以二氧化碳排放量计)均在2 t/t及以上,相关数据见表2。根据2018—2020年浙江省重点行业平均碳排放强度(见图2),这4类行业的平均碳排放强度分别为2.48、4.42、3.29、3.43 t/万元,整体碳排放强度偏高,

表2 项目能耗和碳排放情况Table 2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data of projects

图2 浙江省重点行业平均碳排放强度Fig.2 Average carbon emissions of key industr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是项目投资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行业。依照《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是浙江省持续巩固升级的优势产业,其建成投产对产业强链补链有重要意义,但是该行业平均碳排放强度高达8.04 t/万元,此类项目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最高,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其对碳达峰的影响。除上述高碳行业项目外,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均属于浙江省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具有低碳高效的特点,其投资项目数量较多,带来的碳排放总量偏高,项目投产落地的时序对区域碳达峰有较大影响。

2.2.3 项目碳效评价

根据1.1节项目碳效划分标准,对模拟设定的8个项目进行碳效评价,结果见表3。尽管项目之间的碳排放强度差距较大,但是从行业维度上看,由于项目能效标准的提升和技术升级,项目的碳效水平整体较高,除项目E外,其他项目的碳排放强度均低于其所属行业,处于行业一档,项目E的碳效水平则处于行业二档。从项目落在不同区域的维度看,同一个项目的碳效评价结果则出现显著差异。以项目A为例,其区域碳效在杭州、温州和台州属于Ⅲ级,在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丽水属于Ⅱ级,而在衢州和舟山则达到Ⅰ级。而项目G、H则在所有地市碳效评价中均为Ⅰ级。

由于项目所属行业的固有碳排放强度偏高,部分行业项目可建设发展的区域较少。项目G、H整体碳排放强度非常低,在所有的地市都属于鼓励发展类项目,而项目C仅有衢州和舟山允许和鼓励该项目发展,项目所属的行业生产工艺和性质基本上决定了其碳排放强度水平及可以发展的区域。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地市对这类项目的引进也需要更加审慎。项目B、F分别属于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其碳排放强度已经处于行业领先,但是由于本身碳排放强度过高,仅在湖州、衢州和舟山三地允许和鼓励发展,其他地市均为约束发展类项目。项目A、D、E所属行业的碳排放强度相对低于项目B、F,在宁波、嘉兴、金华和丽水等地市则可以评价为允许发展类项目。

为推动碳排放强度下降,不同地市倾向于选择适合该地区发展的项目,既保证经济的增长又可以完成能耗强度下降目标。根据项目在地市的综合碳效评价,可以把不同地市划分为4类:第一类是杭州,杭州是浙江省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地市,绝大多数的高耗能、高碳项目在杭州均属于约束或限制发展类,只有一些低碳高效行业中的低碳项目,如项目G、H才有利于区域碳排放强度的持续降低;第二类是温州和台州,其地区碳排放强度均低于0.5 t/万元,碳效水平较高,同时其现有产业主要集中在电气、汽车、泵阀、医药健康等产业,均属于低碳行业,因此大部分属于高耗能和高碳行业的项目在温州和台州均为约束发展类,但是属于低碳行业中的高碳项目也可以发展,如项目E;第三类是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和丽水,除丽水外,其他地市本身的工业基础扎实,但产业结构较前两类地市偏重,传统行业占比较高;而丽水的工业基础较薄弱但钢铁等高耗能行业集中,产业结构导致这些地市碳排放强度偏高,因此对项目的容纳性较强,处于高碳行业的低碳项目(项目A、B、D、F)或者低碳行业的高碳项目(项目E)在这一类地市中均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第四类是舟山和衢州,舟山和衢州是浙江省碳排放强度位居前两位的地市,目前来看,大部分的项目在舟山和衢州的碳效评价中都属于鼓励或允许发展类,尤其是与项目C类似的石化类项目,对这两个地市的碳排放影响小于其他地市。

表3 项目在不同地市投产的碳效评价1)Table 3 Carb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projects in different cities

2.2.4 项目碳排放对区域碳达峰的影响评价

以2020年为基准年,不同地市的碳达峰现状评分见图3。各地市的碳达峰现状评分在88.30~89.95,分数越高,实现碳达峰的难度越低,不同地市间主要分值差异在于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得分,这与强度下降目标设定有关。假设项目A~H均是在“十四五”期间投产,根据项目投产前后的碳达峰评分计算得到pci,结果见表4。项目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两个总量指标会占用区域能耗和碳排放空间,对区域实现碳达峰造成压力,而项目叠加到区域后对区域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则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增长,总量影响和强度影响累加后与2020年区域碳达峰现状对比反映了项目投产前后对区域碳达峰的影响。

图3 不同地市2020年碳达峰现状评分Fig. 3 The carbon dioxide peaking status score of different cities in 2020

从pci整体结果看,多数项目由于碳排放及能耗强度偏高或总量偏大导致区域碳达峰目标实现困难。pci最低的是项目C,该项目在丽水的pci达到了-81.72,对区域碳达峰目标实现产生显著干扰;尽管该项目在碳效评价中可以在衢州和舟山发展,但是结合地方增量空间来看,仍然难以承载高碳排放强度且总量巨大的项目。在各项目中,项目A属于高碳排放强度但是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相对较小的项目,对于多数地市来讲,考虑到项目碳排放总量较小,项目对各区域碳达峰的影响较小。而项目B、D、E、F,由于项目碳排放强度难以带动区域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均明显不利于区域碳达峰目标实现。

“低碳高效”是驱动碳达峰目标实现的关键。在碳效综合评价中均属于鼓励发展类的项目G、H,其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两项指标均有利于区域碳达峰目标实现,尤其是对于本身强度较高的衢州和舟山,项目G、H的投产可以显著降低区域碳排放和能耗强度,且影响程度高于对总量的影响,其pci均大于10,有利于区域碳达峰。而对于其他地市,如杭州,由于能耗和碳排放空间不足,使得最终的pci为负。碳达峰目标约束下,在各地市碳排放和能耗空间均有限的前提下,引入鼓励发展类项目,推动地区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显著降低,成为以项目发展促进碳达峰目标实现的关键路径。

表4 各项目在不同地市的pciTable 4 pci of projects in different cities

3.1 结 论

(1) 根据经济发展、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地市间能耗和碳排放增量空间差距较大,嘉兴和丽水分别是增量空间最大和最小的两个地市,能耗和碳排放增量空间的差距会对项目的区域碳达峰影响指数产生较大影响。

(2) 项目碳效评价中,相同项目在不同地市的碳效评价结果不同,依据可选择的项目,可以将11个地市分为4种类型,地市和项目需要根据地市发展现状和行业属性进行双向选择。

(3) 项目的pci由于地市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空间的差距而存在显著差异。由于项目会占用能耗和碳排放空间,空间较小则可容纳的项目较少且碳排放量需要控制。同时,对于大多数项目,由于碳排放强度仍然较高,不利于区域碳达峰目标实现。

3.2 建 议

以浙江为例建立的项目碳效评价方法和区域碳达峰影响指数可应用于全国各地区开展项目审批、项目管理等方面,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算法模型,具体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 挖掘地区能耗和碳排放空间,把握多目标平衡。将项目投资与高碳高能耗项目关停结合,以腾出土地、能耗等核心要素资源,并充分考虑环境和碳排放承载力,做好项目评价,在稳定经济大盘基础上,确保能耗和碳排放目标完成,推动各区域项目投资升级与碳达峰目标协同。

(2) 优化项目审核过程,开通低碳高效项目绿色通道。优化完善项目准入机制,持续完善区域能评制度,强化碳评制度落实,对碳效水平先进的项目审批提供绿色通道,并探索建立不同审批事项并行制度,减少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推动项目尽早落地。

(3) 加大项目服务力度,助力投资项目绿色升级。围绕项目能效和碳效提升需求,提供项目低碳咨询服务,协助企业开展项目节能技改,鼓励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和装备研发,精准提升项目绿色水平,统筹处理投资需求和碳达峰目标的关系。

猜你喜欢 达峰碳达峰能耗 碳中和·碳达峰区域治理(2022年40期)2022-11-27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昆钢科技(2022年2期)2022-07-08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新疆钢铁(2021年1期)2021-10-14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年9期)2021-10-14低碳生活,绿建未来廉政瞭望·下半月(2021年8期)2021-09-18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4期)2021-08-23迎接人口“达峰”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10期)2021-06-06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23期)2021-03-08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10期)2020-12-23

推荐访问:浙江省 为例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