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的前提、反思及路径探析

胡东晓

(临沂职业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基础课程,它在引导学生培养与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政治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思政”并非特指某一门课程,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意指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贯穿于各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顺应时代与教育发展要求,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理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从各类课程中挖掘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元素,帮助其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让学生能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在未来能够承担起建设祖国的伟大重任,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绵薄之力。

(一)教育目标统一

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化,让生命体尽快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立德树人”则是对教育本质最好的总结,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其教育目标都是为了“立德树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青年学生的思想信念容易受到侵袭,价值观念容易受到冲击,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坚定思想信念与政治方向,以此抵挡不良文化对青年学生思想的侵蚀,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由此,高校想要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应将“立德树人”作为统一的教育目标,坚持把“立德”做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二)两者协同并重

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没有主次之分,两者同等重要,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应同等看待、同时开展,这是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的又一前提。具体而言,高校需要对思政课程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求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根本上提高思政课程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应增强专业教师的育人意识,积极推动课程思政的开展,从专业课程着眼,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因子,并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因子进行融合,以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思想得到洗礼、精神得到滋养。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并重,两者才能实现同频共振,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作用与价值,思政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价值引领相同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有助于学生端正思想、坚守初心以及树立理想,还有助于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让青年学生对国家制度、政治理念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知。而这些伟大的思想理论,正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故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具有同一性。因此,高校应当积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责任,在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积极整合资源、分工合作、共同发力,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成效。

(一)两者应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两者应当同向同行,即便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存在些许不同,但最终还是殊途同归,这也就要求无论是思政教师还是专业教师,都应当对思政教育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并形成共建、共治以及共享的教学意识,在明确各自教育责任的基础上,共同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行与努力,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方能实现两者的同频共振。

(二)应理清两者关系

在思政教育大举推进的背景下,要想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则需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较高的交互性,应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故而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专业培养全过程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两者紧密联系、互为支撑,共同构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机整体。

(一)秉承同频共振的理念

“同频共振”一词来源于物理学科,意指声波在遇到另一处频率相同的声波时,声波振荡幅度将会提升。在人文学科领域内,“同频共振”主要是指思想、意识以及行为等具有协同性与统一性。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之后,便会涉及到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问题,而人的行为是由意识来指导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作用于社会发展、国家繁荣,关键在于其思想政治意识,故而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包括“教学”与“育人”两方面的内容,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重教学轻育人的情况,很多专业课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育人应该是思政教师的职责,与专业教师无关,这也就导致“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干扰”的情况,由此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模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过:“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价值引导为核心。”思想价值教育需要以知识为载体,只有实现价值引导与知识教育同频共振,协同育人的目标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由此,高校需要将“同频共振”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要重视“思政课程”的高效开展,要求思政教师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育人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领学生端正思想、提高觉悟,让其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又要重视“课程思政”的开展,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与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挖掘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使得教育目标得到全面、充分的实现。掌握知识与技能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在于将知识与技能运用到位,为国家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智力支持。由此可见,在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均应秉持着课堂教学与课堂育人相结合的理念,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上,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思政教育,通过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来最大限度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使得学生在认识与理解客观世界的同时,懂得运用所学技能去实现个人价值、改造客观世界。

(二)提高思政育人队伍的教育效果

教师是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最终教育成果,想要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需要打造思政育人的教学队伍,以教师为媒介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通过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发力来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具体而言,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过程中,想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与价值,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交流,协同备课。专业课教师并没有思政教育方面的教学经历,故而不知道如何开展课程思政,高校积极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理念、方式以及内容上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互通有无、相互学习,从而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将思政理念融入进各个学科,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味道。二是树立典型,模范引导。在推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过程中,高校对于在思政教育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应及时予以物质与精神鼓励,并将优秀的思政教育课堂打造成本校的公开课,号召全体教师研究学习,以此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与能力。三是创新绩效考核,落实育人主体。学校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上,要充分发挥好“指挥棒”作用,记好“军工簿”。对部门、教师的绩效考核方式进行创新,让各部门与教师都要树立起系统思维和协同意识,加强综合考核与校内各级各类考核结果的互补、互认、互用。增进全校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向心性,共同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高效开展贡献力量,为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教师队伍基础,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最大化——“全员”育人。

(三)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实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要在协同育人模式上下功夫。具体而言,学校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建立相关制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推进开展教育教学。开发出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思政教学名师和优秀团队,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交流,灵活运用于课堂。

要明确育人主体的各自职责,构建课上与课下、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思政课与日常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模式。课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活学活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双讲互动式教学法、视频载体实践教学法等等教学法,让理论知识不再枯燥乏味,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课下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走进思政教育基地、走进企业、走进生活,在实践中去观察、感受、感悟。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布置作业、任务的形式,让学生从身边的凡人小事中去观察、去感受普通人身上的道德品质,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专业课教师要将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巧妙融入理论知识的讲授中,让学生思想得到升华、行动更加有力,真正让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总而言之,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改革,意味着高校必须要对思政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不仅要推动思政课程的高效开展,还应当跳出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积极推行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全过程,在解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先决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同频共振,通过秉承教育相结合理念、打造思政育人教学队伍以及创新思政教学模式等方式来最大限度增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幅度,从根本上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让青年学生对我国的思想政治理念有一个深刻、全面的理解与认同,从而促进其思想健康发展,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共振育人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5期)2022-11-03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2017天猫双十一成交额1682亿元 全球共振创造新高度消费导刊(2017年23期)2018-01-15凝心聚力 互促共进 实现机关党建与文明单位创建合拍共振人大建设(2017年6期)2017-09-26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商情(2017年3期)2017-03-20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年2期)2017-03-20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财税月刊(2016年4期)2016-07-04

推荐访问:课程 思政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