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绣活态传承策略研究

相祎阳,李冠群,陆杨承林,蔡江睿,李昀翰,李为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苗绣被称为“一部镌刻在布衣上的苗族史诗”,是苗族巫文化思想精髓的深刻表达,是苗族人民表达追求美好生活愿望及记录族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一针一线都包含了他们对于自然、宇宙最原始最朴素的认知与记忆,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瑰宝。遗憾的是,受制于地理条件、区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苗绣的传承与发展始终无法与当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不能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效推广,对新时代贵州苗绣创新发展与传承策略的研究势在必行。

首先,苗绣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具有很高的文化与美学价值,因其民族背后漫长的迁徙历史让其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内核。苗绣的有效传承可以强化地区文化意识,提升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有效抵御外来文化侵略,更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社会的美育层次,同时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其次,伴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明显,在精神层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苗绣自身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将其活态化传承,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多元化审美需求。

再次,贵州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点部署省份,发展地域性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苗绣作为当地重要的地域性文化遗产,探索基于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活态化传承创新模式,是贵州地区发展地域性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助力。

贵州复杂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当地“隔山不同语,隔村不同音”的封闭性文化特点,也是苗绣独特民族审美意象的重要内因。传统苗族文化的传承缺少文字记载,因此,苗绣成为了记录苗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不止如此,苗绣在世代传承过程中,构成人们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定势,在稳固封闭的传承中才保存了自己独特的族系特征[1]。

生活在贵州的苗族人民坚持对祖先神的崇拜,并将其体现在了苗绣的纹饰上。在苗绣众多的纹饰图案中,蝴蝶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被苗族人民称为“蝴蝶妈妈”,是最神圣的象征。贵州苗绣的纹饰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符图纹饰、动物纹饰和植物纹饰三大类,经常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段,具有其独特韵味和魅力。

苗绣在色彩构成上追求自然且有装饰性的画面效果,大多采用明亮的色彩,以形成富丽堂皇的视觉感。苗族盛装分为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蓝色调四个色调。青少年穿着的苗族盛装采用极为活泼鲜艳的颜色,而中老年穿着的则采用逐渐暗淡的色彩。苗绣服饰的色彩有一种艳丽稚拙的原始视觉感,色彩搭配轻重、软硬适中,色彩比例、面积、位置处理得当,采用苗绣针法营造色块,通过色块与色块的衔接营造装饰趣味浓厚的氛围以达到视觉上的多维空间效果(如图1,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1 苗绣纹饰中色块的衔接

苗绣的工艺技法主要体现在针的运用上,即“针法”,依据创作题材和审美情趣运用合适的针法可让作品展现出恰当的质感和视觉效果。主要的苗绣针法有挑花、平绣、锁绣、破线绣、锡绣、蚕丝绣等,其中,挑花绣被称为“经典绣法”,平绣是所有刺绣技法的基础。

3.1 当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导致传承意识淡薄

贵州黔东南等苗族聚居地的许多苗族青壮年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离开家乡外出务工,苗绣也不再是苗族女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再加上苗绣工作者收入偏低,学习它又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和很长的时间,导致更多苗族人放弃学习这项技艺,掌握和传承的人越来越少,很多精巧复杂的传统苗绣技艺也面临着慢慢衰落、消失的危险。

3.2 大众审美变化导致受众群体缩小

在国际化美学认知的冲击下,大众审美日益趋同,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便捷、开放且新潮的服饰,苗族传统服装遭到冷落,苗绣也因此成了无根之水。教育不完善,自身知识、创造力有限,融合利用新兴元素的意识不足等,都让我国现阶段非遗文创及品牌现状堪忧,存在着“缺少代表性品牌,用户群体小,产品‘文化’缺失,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品牌推广较少”等一系列问题[2]。苗绣、苗族服饰乃至苗族文化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缺乏新意,很难引起大众甚至本民族人的兴趣。

3.3 传统手工苗绣的商业竞争力弱

投资少、人手不足,导致无法批量生产耗时耗力的传统手工苗绣,而方便快捷的机械刺绣可获取高于传统刺绣几倍的利润,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手工苗绣,这是传统手工苗绣在商业市场发展的重要桎梏。除此之外,手工苗绣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受众群体,增大了商业化推广苗绣的难度,无法在商业市场与其他机械刺绣形成有力竞争。

传统手工苗绣制作工艺相对现代机械工艺而言,加工程序更加繁琐,肌理效果更明显,所形成的视觉冲击更强烈。如何将其融入现代艺术,使其既能向世人展现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社会美学修养,又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同时带动地域经济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手工苗绣的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苗绣不仅仅是产业资源,更是重要的战略性文化资源。借助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以文创产品产出的方式对苗绣进行推广和开发,让苗绣更富有活力,服务面更广,是使其活态传承的有效手段(图2)。

图2 苗绣多维度活态传承图示

4.1 保障地域民族性文化传承场域的稳定

苗绣是体现苗族精神内涵的艺术,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有苗族人才能真正地表达出苗绣艺术的深层次含义,苗绣也只有在苗族纯正的文化场域中才能健康稳定地传承,必须重视营造良好的本族文化传承氛围。受现代生产方式以及现代文化影响,苗族人传统的文化习惯已逐渐淡化,苗绣也不再是苗族女子的必备技艺。保障苗族民族性文化场域的稳定是扩大苗绣在族内传承的必备因素,让苗族人认可本族文化,看到学习苗绣以及从事苗绣工作的希望,才能稳固苗绣传承的基础人群。苗绣传承人刘英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绣”的推广、创新和发展,她以贵州省“锦绣计划”为契机,带动黔东南州各县市妇女以苗绣为手段脱贫。目前古苗疆公司的绣娘已经遍布了十三个县市。刘英将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为引以为豪的事业,为贵州苗绣的传承立下汗马功劳。

4.2 注重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4.2.1 对苗绣图案符号的提取

现代工艺品具有多元化特征,苗绣的符号化图案可作为其应用元素。从苗绣中提取出来的符号与意象,如常见的挑花图案具有象征意义,可以赋予服饰、箱包、围巾、手账本等当代艺术品新的文化意义和人文内涵。

4.2.2 对材质元素的借鉴

苗绣对材料有着严格的要求,是采用一种以锡为主的金属材料,基于色泽鲜艳的布料,经过反复的推敲制作而成的。近年来巴黎时装周上出现的许多色泽鲜艳的展品服饰包含刺绣元素,传统苗绣的配色、局部装饰以及刺绣针法等特色均具有与时装创新融合的潜质。

4.2.3 将实用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

传统苗绣之所以受众市场受限,很大程度源于其“生活化”特性模糊,缺少实用性。不能否认苗绣制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其生存环境已然发生改变,故步自封、缺少创新势必导致其在艺术市场愈加被边缘化。从设计角度而言,民族传统文化中所散发的质朴、自由、丰富的文化特质使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之间存在种种挥之不去的内在关联性[3]。苗绣之美只有与现代的、大众的实用性相结合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在当下国家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已有一些有志于苗绣推广的人士,与社会力量结合,尝试开发了融入苗绣元素的现代服饰、家居装饰等日用品,销往世界各地,将民族的艺术发扬光大。

4.2.4 利用国际“高端定制”理念

早在2014 年,由著名时装杂志《嘉人Marie Claire》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14 中国苗绣公益展”就落地世界时尚之都巴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借助高端国际平台引领世界时尚潮流的作用,苗绣可以凭借独特的艺术价值,逐渐从“高定”层次扩散到“大众”层次,增强其世界影响力。国内已有一些带有东方元素的服装品牌,与苗绣之间达成合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市场前景广泛,如原创设计品牌“花木深”与苗绣传承人杨阿妮合作,将苗绣的艺术精髓引入现代服装中。

4.3 与“互联网+”的耦合

苗绣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关键词离不开“民族”和“传统”,这两个词虽能体现苗绣的意义和价值,但又是当代苗绣发展的桎梏。借助“互联网+”平台让苗绣作为一门提高美学修养的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是最直接有效的推广方式。近几年来,在线教育发展趋势向好,影响面大,利用MOOC 等在线教育平台建立苗绣专门在线课程,改变封闭单一的“师徒制”传承模式,为全国人民普及、鉴赏这一伟大的民族艺术成就,对于在国家美育建设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互联网+”的潜力是巨大的,近年来新兴了许多与之关联密切的行业,如: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等,这些行业利润丰厚,找到苗绣与之契合的关键点,可以有效推动苗绣发展为大众接受的艺术,淡化其曲高和寡的特性。将苗绣融入当下热门网游或电竞游戏的虚拟饰品中是扩大苗绣影响力的有效手段,既可创造不菲的经济利润,又可以让许多喜爱这些游戏的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苗绣,如:网易游戏《楚留香》中大量的虚拟服饰采用了苗绣元素;
2021 年9 月著名高定设计师劳伦斯·许携手热门手游《和平精英》,将苗绣从服装领域带出到游戏世界中。除此之外,还可以推广苗绣知识公众号、创立苗绣网络博物馆等,以轻松易懂的形式讲述苗族的诞生、迁徙、定居史以及一些动人的苗族民间故事,从侧面使人感受苗绣传承下来的深厚民族文化内涵,以扩大苗绣受众人群。

4.4 借助民族文化价值立足市场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扶持下,贵州借助地理人文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如:基于贵州丹砂文化的文旅开发,向世人展现了贵州丹砂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创建了独特的贵州丹砂文化品牌。这些成功的案例均可以成为苗绣文旅发展的借鉴。

对原生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利于“精神营造和信息传播”,可影响观者对于非遗文化的理解。贵州有很多极具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富有神秘色彩的建筑遗产,它们既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又可以为苗绣的展示提供空间。具体做法为:将某些地域性历史保护建筑进行功能化更新,利用色彩提取、运用合适的装饰材料以及有效利用室内陈设等方式[4],将其转设为苗绣手工艺品陈列馆,展出黔东南苗绣的成品服装等民族工艺品以及手工艺操作过程。还可邀请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现场向游客展示其苗绣的精湛技艺,让游客实际体验苗绣工艺品的制作,使更多的游客能够真实地感受苗绣的魅力。

寻找资金注入,创立文创园,培养青年苗绣文化传承人,以非遗文化展示体验为内容,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延伸和发展文化品牌,创设出集手工生产、文创开发、旅游研学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以之为发展途径,在保留苗绣制作传统的基础上,提质增效,扩大产能,形成可观的生产规模,再改变单一的销售模式,加强数字媒体在销售中的应用,将苗绣产品推向全国甚至海外市场,提高苗绣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

针对当代苗绣堪忧的传承问题,首先应重视维持民族文化场域的稳定性,保障其传承的基本环境;
在发展方面可基于传统手工苗绣本体,提炼出其中富有含义的纹饰图案元素,借鉴其极具民族特色、灿烂明快的色彩风格,采用其精妙的工艺技法,进行适应新时代的苗绣再创造;
以“互联网+”为着力点,尝试将苗绣元素融合于各类文创产品设计,在焕发苗绣魅力的同时,创造实际收益,振兴乡村文化产业,彰显民族精神,提升各族人民的爱国情怀。

猜你喜欢 苗绣苗族贵州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中国音乐(2022年3期)2022-06-10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美与时代·上(2022年3期)2022-04-26苗绣科教新报(2021年14期)2021-05-11苗绣产业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民生周刊(2021年6期)2021-03-24“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贵州,有多美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苗族老照片焦点(2015年12期)2016-01-26苗族芦笙制作师读者(乡土人文版)(2015年10期)2015-12-13漂亮的“银饰”小猕猴学习画刊(2015年5期)2015-05-26

推荐访问:贵州 传承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