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就业导向型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龙翔*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0)

阿拉伯国家横跨亚非两大洲,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对周围国家及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而阿拉伯语现为18个国家及多个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国内也有学者提出将“丝绸之路”沿线经济辐射带的相关国家及地区的官方语言列为新“关键外语”,并通过“关键外语”战略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家话语能力,阿拉伯语就是其中之一。[1]因此,培养懂阿拉伯语,了解阿拉伯文化的人才对我国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目前我国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数量在不断攀升,如何培养合格的阿语人才,使其能够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孙宜学教授于2021年4月在《中国教育报》发文指出“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且越发复杂。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人才需求不尽相同,如非洲和拉美更需要建筑行业人才,亚洲更需要交通运输人才等。但实际上,我们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一带一路’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落差。”[2]

从孙宜学教授的描述里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其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具体到阿拉伯语专业来说,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工作的预期和社会对其的需求之间也存在着脱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朱亮老师在《阿拉伯语专业的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文中就曾指出,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错误,往往对工作有过高的预期,但与此同时,在平时的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上却投入不够。[3]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分析目前社会对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点,将社会需求、社会的发展方向作为导向指导教学。

每个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大学老师不应该仅仅是教授课本,也要关注社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笔者以“阿拉伯语+全职”为关键词在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上进行搜索,排除重复以及相关度较低的招聘信息,共选取了117个有效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去除几乎所有工作都会要求的如有进取心、有沟通能力、懂电脑office软件基本操作等素质能力以外,目前就业市场对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1 语言能力

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是所有招聘阿拉伯语专业人才的企业所共有的,这些企业大多要求应聘者具有阿拉伯语专四证书,并且能够流利地与阿拉伯母语者进行交流。同时,鉴于目前阿拉伯语专业尚未设置专业八级考试,因此有一些公司还会要求应聘人员具有CATTI翻译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这几年国内不少游戏公司在阿拉伯国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这些公司要求阿拉伯语人才能够在线与阿拉伯玩家交流沟通,回复问题,管理游戏论坛。而由于阿拉伯语母语者在非正式场合更习惯使用当地方言进行交流,并且不少地区的方言与标准语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应聘者对对象国方言具有一定的熟悉度。同时,我们从上海外国语大学邓世平、王雪梅对“一带一路”沿线中方企业及其员工的关键土著语言需求所进行的调查报告中也可以看到,超过半数(50.66%)的企业对员工的关键土著语言能力提出了直接要求,并且超过20%的企业会在生产之余对其员工进行相关语言培训。[4]

因此,对于阿拉伯语专业来说,如果说获得阿拉伯语专业四级证书或CATTI翻译证书是对阿拉伯语从业者的基本要求,那么当前的出海企业还对员工的方言能力即“关键土著语言能力”提出了要求。

1.2 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

了解对象国文化不仅是学习一门外语的要求,同样也是企业招聘的常见要求。大部分阿拉伯语人才需求企业都期望应聘者能够胜任与阿拉伯语母语者进行对接的工作。鉴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与我国文化有较大差异,所以公司要求阿拉伯语专业人才了解阿拉伯文化是必然的。

1.3 运用社交媒体的能力

虽然我国经济在近三四十年高速增长,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民众仍然对我国知之甚少,而且大多是从西方媒体上了解的我国,而西方则利用其媒体优势掌控国际舆论,选择性地对我国施加话语压力,这些媒体对我国的报道中存在着大量与事实不符的内容,这些歪曲事实的报道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升级与普及,我国也出现了大量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主要运营内容的互联网企业,如Tik Tok、MeMe直播、火山小视频等。这些企业在发展成熟之后出海中东北非,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这些企业也大量需要阿拉伯语复合型人才,除了阿拉伯语语言能力以外,这些企业最看重的就是应聘者对社交媒体的熟悉程度,例如熟知中东地区热门社交媒体,有相关短视频制作经验,熟悉各类短视频平台规则等。

1.4 财务能力

国内企业在出海中东,设立工厂、办事处时,如果把所有的财务工作都交给当地人处理,必然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很多公司非常需要懂财务的阿拉伯语人才,这些公司在招聘此类岗位时大多要求应聘人员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能够熟练使用财务管理系统,有财务数字敏感度,有分析能力和风险控制意识。

2.1 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

不同职位对阿拉伯语应聘者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核心的要求仍然是语言能力要过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实事求是地解决学习难点,将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打扎实。

第一,做好学生心理建设。阿拉伯语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大部分学生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必然会存在刚入门时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因此,在入门阶段教师一定要协助学生做好心理建设,消除学生的畏惧、排斥心理,让学生对阿拉伯语及阿拉伯语专业培养方向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加强学生对该语言的兴趣及对该专业的信心。

第二,实现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学习一门外语仅仅学习课本是不够的,既无法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又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方言能力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本之外,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与视听材料。以英语学习为例,市面上存在着大量的配套读物,但阿拉伯语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丛书,影视作品也相对较少。因此,可以尝试给学生观看各地区阿拉伯语配音的动画片,或者使用合适的阿拉伯儿童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三,解决专业考试较少的问题。考试对学习具有引导和督促作用,学生既可以通过考试获取证书的方式督促自己学习,也可以通过考试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但是目前国内和阿拉伯语相关的考试只有两个,一是全国高校阿拉伯语专业四级,另一个是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相较于英语、日语、法语等语种具有的考试数量来说,阿拉伯语的考试是很少的,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考试,如月考、期中考试或是通过单词、语法、翻译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

2.2 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从笔者所统计的企业招聘需求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阿拉伯语人才,因此在学习好阿拉伯语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学习第二专业的机会对他们以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对学生的引导。

第一,不可本末倒置。阿拉伯语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阿拉伯语,而不在于第二专业,一定要在大一、大二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上,再进行第二专业的学习。

第二,根据社会需求、社会发展方向来指导学生选择第二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第二专业时要了解目前社会招聘阿语人才的需求,这样学生在学习第二专业之后才能形成1加1大于2的效果。但如果学生选择了如日语这样的专业作为第二专业,就体现不出很大的优势,很难有1加1大于2的效果,甚至会造成1加1小于1的结果。

第三,重视学生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根据企业招聘信息来看,求职者是否了解阿拉伯文化会对其录用结果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了解阿拉伯文化对阿拉伯语的学习也大有助益,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学,可以第一学年就开设阿拉伯文化相关课程,让有阿拉伯国家生活经验的老师轮流授课,不拘泥于形式。

2.3 激发学生的就业意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把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教师的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但是学生从高中迈入大学时,往往处于松懈期和迷茫期,对阿拉伯语学习难点、特点一无所知,学习两年后对未来毕业能从事的工作也知之甚少,这是一个关键时期,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开设学前导论课。教师应在学生正式开始学习阿拉伯语之前,向学生说明语言学习的特点及阿拉伯语自身的特点,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邀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校讲座。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和学生述说未来工作的情况,学生会产生距离感甚至是逆反心理,但是让本校毕业生回校做就业方面的讲座,由于年龄差距较小,在校生则不会有这方面的心理反应。

依托专业见习等课程让学生早做规划。人有了规划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课程带领学生在大二、大三就做好未来的规划,让学生对想做的工作,想去的城市或者是想考的学校提前有所了解,然后要求学生写出规划,而不是等到学生大四要找工作的时候再临时做准备。

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在进入社会时却往往手足无措,原因就在于这些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的训练。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踏入社会前能够积累一定的经验,必然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阿拉伯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迅速,在政治、经济、能源、金融和互联互通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因此,培养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了解中阿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阿拉伯语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出:“如何面向‘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大学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开放,打造适应并能提升‘一带一路’进程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5]

在“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阿拉伯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要求。而这一改革的成功需要师生共同的参与,教师不可闭门造车,埋头学术,要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在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就业选择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紧跟社会发展趋势,熟悉国家规划,有方向性的指导学生就业。同时,学生也需要发挥自身能动作用,积极和老师配合互动,努力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也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阿拉伯语阿拉伯一带一路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19年10期)2019-04-20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电影(2018年8期)2018-09-21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数学大王·趣味逻辑(2018年8期)2018-09-03浅析阿拉伯语语音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31期)2017-08-30阿拉伯文学选读课程“五读”教学模式初探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19期)2016-09-07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阿拉伯语对西班牙语的影响青年文学家(2016年23期)2016-08-01汉阿语气形式对比的探讨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8期)2015-10-13

推荐访问:阿拉伯语 初探 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