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共富村经验对连云港市乡村建设的启示

□李珊珊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022 年,连云港市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提出九大方面需要大力攻坚,推进共同富裕是其中之一。当前,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但是最大的希望和潜力也同样在乡村。本文借鉴浙江近一年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经验,探索连云港市共同富裕的乡村发展路径。

1985 年,邓小平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 中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共同富裕” 一词第一次被正式提出。历经37 年,全国经济总量不断飞跃,连云港市经济总量也由1985 年的29.64 亿元,快速增长到2021 年的3727.92 亿元,让实现“共同富裕”有了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2021 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专题研究共同富裕问题,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
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不是仅仅物质上富裕而精神上空虚;
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同等富裕。共同富裕是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共同富裕” 的内涵要义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诠释。

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发布,支持鼓励浙江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凭借全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优势以及潜在的优化空间,浙江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被赋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四大战略定位,坚决扛起探路者责任,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体系和工作体系,重抓引才育才、乡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建设经验。

(一)“政策导向” 开辟引才育才新路径

人才是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必须深耕乡村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为乡村经济发展“充电蓄能”,政策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点,是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的金钥匙。浙江通过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乡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生产人才、乡村二三产业经营人才和乡村治理人才队伍。积极推行农民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注重乡村科技人才培育,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各类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发挥优势,柔性引进“三农” 领域顶尖人才。设立农创客发展产业基金,建立“农创客金融服务绿卡” 机制,激励引导有志青年“上山下乡”,投身农村创业创新。

(二)“硬招实招” 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村集体经济富不富、农民钱包鼓不鼓决定着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成色。浙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从村集体经济“削薄” 三年大作战,到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再三年行动,多渠道为村集体先“输血” 再增强自我“造血” 能力,鼓励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经营机制向市场化转变,推动集体产权制度和公司制治理结构有机融合,丰富了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拓宽了发展有效路子。村集体经济增强了,还可以发挥“扬长避短” 的作用,跳过竞争性领域和实体产业的劣势,发挥资产资源长处,为民营经济拓展空间、搭建平台,在优质服务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浙江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共舞。

(三)“触网蝶变” 盘活美丽乡村经济

随着移动互联网、电商平台、支付、交通等条件逐步完善,乡村地区的农产品正在变为电商“富矿区”,直播带货成为村民的“新农活”,乡村的“沉睡资源” 被唤醒,变成村民手中的真金白银。浙江白牛村是中国乡村电子商务第一村,注重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发展,大力发掘农、文、旅资源要素,积极探索平台模式、股份合作、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从最初几家农户开网店,发展到整个村都在做电商,再到乡村电商运营商这一创新经济体的发展范式,被验证为浙江省共同富裕进程中“有效的实践”。白牛村电商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当地客服、印刷、包装等行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促使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进一步提升销售半径和农产品价值。

(四)“飞地抱团” 飞出富民新通道

村集体经济一边承载着乡村各项设施建设,一边承载着村民的切身利益,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村与村之间存在着要素不对等、产业发展不协同等因素,容易导致强村越来越强,弱村越来越弱。为破解发展难题,“飞地” 理念运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实现“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浙江跨省、跨县域合力共建“飞地抱团” 强村产业园,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标准建设,集聚各地特色优势,实现互惠互利、共建共享。浙江区县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政策,规划落地分期建设,以股份合作形式运营,入驻项目享受统一的产业、人才等政策。“飞地抱团” 破解资源要素制约,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取得互利共赢新进展。

近年来,连云港市围绕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总目标,加大支农助农资金扶持,用好各项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大力发展乡村电商产业,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整体形势向好。同时,连云港市乡村发展建设中显现出了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下一步的提档升级。

(一)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021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28.03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3%(下同);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432.45 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农业增加值为227.60 亿元,同比增长3.5%;
林业增加值为5.58亿元,同比下降16.2%;
畜牧业增加值为47.47 亿元,同比增长5.1%;
渔业增加值为117.48 亿元,同比增长3.4%;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为34.32 亿元,同比增长5.1%,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21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373 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6 个百分点,来自于农业的经营性净收入为4455元,同比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从上年的1.91∶1 降低至2021 年的1.87∶1。

(二)乡村从业人员队伍增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诸多

2021 年,全市行政村和涉农居委会共计1498 个,乡村人口354.5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72.14 万人,乡村人口同比下降1.3%,而乡村从业人员同比上升0.9%,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66.70 万人,超三分之一的从业人员从事一产,植根于农业生产第一线,影响乡村经济发展。全市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出台有关政策,用好省“333 工程”、市“521工程” 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涉农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注重发现和培养乡村女性人才,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目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仍存在专业布局不够合理、缺少有效的载体和平台、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专业乡村电商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

(三)村集体收入有所改观,村集体经济发展参差不齐

2021 年,市财政争取上级资金4560 万元补助全市76 个扶持项目村,每村60 万元的补助资金,争取上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500 万元,重点支持65 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全市村集体收入同比增长3.5%,经营性收入有所提高,债务比上年大幅下降,全市有近五分之一的村集体收入过百万元,村集体收入有所改观。目前,全市各村集体资产资源不平衡,村集体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发展模式较单一,缺少系统性、连续性规划,总体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布。

(四)乡村电商发展不断壮大,乡村电商发展创新不足

市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乡村电商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以示范带动提升区域电商整体发展,实现国家级、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全覆盖,形成各县域独具地区特色的电商产业分布格局。2021 年,全市电商网络零售额达到714 亿元,同比增长30%,连续5 年增幅在30%以上,其中乡村电商网络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3.3%,行政村光纤宽带入户率超98%。目前,乡村电商模式仍是家庭式作坊占比高,乡村龙头型、规模型电商企业占比不高,缺乏管理型人才以及技能型人才,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不高,与本地区自有资源要素融合不够,产品展示、加工、储藏、物流等全链条服务还不充分,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难以创新与突破。

连云港市乡村发展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发展中的短板、弱项依然存在,需要对照浙江省共富村经验,同类问题寻求新解法,化短为长、化弱为强、化忧为喜,走出一条更实、更优的路径。

(一)继续大力培育乡村专业人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培养类型多样的乡村专业人才,重点培育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乡村产业发展、特色乡土、乡村治理、乡村公共服务、农业农村科技这六种类型人才队伍,培养与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相适配的人才。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素质农民学历,依托各大教育平台组织农业农机农技培训,举办技艺技能、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比赛。创新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园区人才集聚主阵地作用,制定实施农业农村领域“引才计划”。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机制,鼓励 “田秀才” “土专家”“乡创客” 在乡创业。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注重对网络直播、经营促销和品牌建设的培训,培育一批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建设工匠。同时,还需建立和完善各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支持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专家服务、兼职等多种形式到基层开展服务活动。

(二)继续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大型村集体可以依托自身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文特色等,深入挖掘村集体资产的综合价值,选择适应市场体制的经营方式,培植特色优势乡村产业,并以农业为基础,延伸现有项目的产业链和开发新的多元发展的产业链,激活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融合;
小而散的村集体可以构建“以强带弱” “多村捆绑”的乡村联合体模式,拉起协同发展的“朋友圈”,合理进行功能划分、要素配置,资源融合中挖特色,集聚效应中释放大动能,从而产生更大的连锁反应和溢出效应。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最终目的是用集体经济为民生领域托底,让广大村民从不同层次享受到发展成果。发展村集体经济要从保护最广大村民长远利益的高度考虑,要坚持“以民为本” 的发展思路,促进顶层政策设计与村民实践创造有机融合,规范运行机制、转化机制、分配机制、监管机制等,立足于村民利益平衡点,契合社会和谐公约数。

(三)继续推动乡村电商融合发展,赋能乡村经济振兴

加快5G 网络覆盖到所有乡镇和重点行政村,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向外延伸到经济发展比较快的行政村,持续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副产品做足开发挖掘,进一步整合各地区优势资源,全面推动农业、工业、生态旅游和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融合度和产品的开放度。进一步壮大县区特色电商产业园,培育发展电商直播、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全链条的服务能力,发挥产业园区引领示范作用,建造全市电商发展的核心载体。加快数字农业工厂建设,助推农牧产业信息化、数字化变革,构建符合当地需求的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农村服务站点。继续举办电商发展大会和518 网络购物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连云港市乡村电商产业影响力,宣传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四)继续借力“飞地经济” 通道,破解乡村经济难题

“飞地经济” 既是产业共建的主战场,也是创新区域合作的试验场。近年来,海州区通过大力发展村集体“飞地经济”,为不具备产业发展条件或者产业发展条件薄弱的村创造便利条件,异地置办经营性资产的方式给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一定程度上补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同时也为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全市各县区可以参照海州样板并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借鉴浙江省“飞地经济”在统筹规划、方案设计、地区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充分利用好江苏省新一轮“南北对口帮扶” 政策,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的“飞地经济”合作方案,大力发展县域内、跨县、跨市乡村“飞地经济”,从而实现优势互补,盘活资源,让“飞地经济”飞稳飞远飞出实效。

猜你喜欢 飞地共同富裕集体经济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5期)2022-07-23飞地是怎样形成的?环球时报(2022-06-22)2022-06-22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层层嵌套的飞地记者观察(2021年4期)2021-04-16守望“飞地”看世界(2021年4期)2021-03-25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

推荐访问:连云港市 浙江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