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历史观研究——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彭芳,刘新玲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2021 年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1]2,并在《〈决议〉的说明》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1]79。大历史观,是指凭借历史视野、国际视野、知识视野,将现在发生的事同过去的历史事件相联系,把碎片化的历史情境置之于整个历史长河发展的总体进程中去审视,以此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特征、规律、趋势的一种史学研究视野和方法,是反驳历史虚无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历史观,侧重于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横向联系的洞悉和纵向变化的动态研究,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来把握研究对象,在历史与现实的过程中强调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并运用系统性思维和方法突出整体性理念。因此,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相关重要论述为支撑,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历史观,从而洞悉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历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历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运用大历史观的理性思维去研究和审视具体历史问题,需要关注历史发展中存在的历史人物、发生的历史事件和遗留的历史问题等这些历史细节,但又不能孤立地看待和不分主次地堆积这些历史细节,否则将割裂历史发展所应具有的连续性以及每一个历史阶段之间所具有的内在逻辑性,进而难以透过历史细节在总体史的视角下去整体把握真实的历史全貌,使其研究和分析缺乏整体性。

1.精辟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历史观,注重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细节但又跳出其历史发展的细枝末节,全程、全方位地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长时段出发来把握和分析历史与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118。这三个阶段的飞跃,不仅是时间上连续性的表现,也是在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逻辑上的承继与发展。中国一路走来实现的这三大历史性飞跃,在每个阶段尽管有其特定的历史任务和历史使命,但它们之间彼此不可分割,是一脉相承、递进发展的,这正体现出历史发展连续性的鲜明特征。“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这三次伟大飞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逐渐递进,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成功实践丰富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100 年来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百年历史发展内在连续性的深刻阐述。

2.科学划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四个阶段性历史时期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往往会呈现出具体的时代特征,这为人们追根溯源、重新审视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供了不同维度的视角。因此,运用大历史观也强调从不同时间尺度,即历史的阶段性来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中国共产党人总是坚持用大历史观的历史视野和知识视野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在每一阶段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对我国国情的总体判断,也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总体格局的清晰定位。尤其在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历经百年所创造的伟大成就,首次划分为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这四个标志性的历史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大历史观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每个阶段性历史时期的全面总结。

(二)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与主流本质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议〉的说明》中指出:“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1]79用大历史观的宏阔视野深度解读党在创建之日起就有的初心、宗旨以及党在百年来一路走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有利于全党、全民族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的主流与主线,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意识、历史责任,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1.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和高度评价党对全民族乃至全世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初心和使命,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4]他还在很多场合鲜明的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格局。可见,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清晰地知道自己“是什么”“要干什么”[5],准确定位自己的时代坐标和时代责任,始终坚定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日起就始终把人民放在首要的地位,想人民所想,急群众所急。因而中国共产党人不同于资产阶级,从来都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都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的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还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体现的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其宗旨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把中国的命运和全世界的命运紧紧相连在一起,形成紧密联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无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责任和“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担当。

2.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

毛泽东同志总是善于思考和总结历史规律并从中汲取历史力量,他深刻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6]邓小平同志总是站在时代要求和国家发展的高度去探索、审视社会前进和中国发展的步伐,科学地分析并指出:“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7]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认为这样可以鉴往知来,他指出:“我们不仅应该懂得中国的今天,而且还应该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8]胡锦涛同志以宽广的历史视野,站在国内和国际大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发展了唯物史观并明确提出了大历史观,他从宏阔的大历史观视角出发,强调:“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2,这是运用大历史观的视角看待中国社会发展的鲜明表现,为深刻认识、把握和建设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此外,这种宽广、深远的历史视野在他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也有着充分体现。

总之,上述这些重要论断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审视国家、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科学预判,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把党和人民事业、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去谋划的深谋远虑,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大历史观视野。中国共产党人也正是因为注重运用大历史观的全球视野、历史思维、历史方法,才收获一次次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更好地看清前进方向、走好前进道路,才能正确理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套路,不是“母版”、不是“模板”、也不是“再版”、更不是“翻版”[3]211。

(三)中国共产党人把审视历史问题与认清历史发展大势贯通起来的整体性理念和系统性思维

大历史观注重将研究对象置于全局,从整体上得出科学、客观、全面的结论。坚持大历史观,就是强调历史的整体性,运用系统性思维和方法,突出整体性理念。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大历史观”,洞悉和探究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客观规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站在更宏观的层面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全局性和系统性思考,我们才能不断开辟前进发展的新境界。

1.把党史上曾出现的曲折和失误用历史的、实践的观点去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的高度指出:“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3]57可见,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是直面史实、敢于和勇于修正错误并吸取教训,也坚决不允许他人肆意抹黑和歪曲我们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是党史学习的根本遵循。随意裁剪历史、歪曲历史,这些做法都严重背离历史的整体性。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过的曲折和失误,对于割裂、曲解、碎片化党史倾向的现象,我们必须学会用大历史观视野,勇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用历史的、实践的观点去正确看待,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维护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2.分清主流和支流,辩证看待党史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准确把握其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议〉的说明》中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1]79。认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特别是要运用历史思维辩证看待和审视问题,把相关历史问题纳入一定的历史时代和条件下去透析,探究其内在统一的辩证逻辑,把党的历史人物放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中客观、辩证地分析和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其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因此,针对打着“历史终结论”等旗号而虚无党史国史、侮辱英烈等不良现象,就要敢于运用大历史观去直面、分析、审视问题,用树立起的历史思维和唯物辩证法勇于同这些错误行为进行思想斗争,从而揭露谬误、澄清事实,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思想的腐蚀和侵害。

(一)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人类社会宏观运动方向的科学研判

《决议》指出,全党要“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9]。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和践行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唯物史观的视角科学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大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秉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因此,始终坚持用大历史观的视角看待问题,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敏锐洞悉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大历史观,对其所处时代进行的深入洞悉和对中国共产党前进方向的整体把握,才得出一系列的科学结论,带领全民族一步步夺取胜利。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次次的飞跃。特别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和人民选择了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无疑是影响全体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3]22一方面,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大历史观对中国共产党随时代发展的深刻把握,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回顾和总结其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更是立足中华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以更宏阔和前瞻性的视角,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了党历经百年来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另一方面,这也直接证明了我们党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准确选择了走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四个自信”。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中国人民才能激发出内在的潜力和动力,焕发出蕴藏已久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式奇迹,彰显了东方大国的无穷魅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全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极大地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三)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伟大实践

建党开始,从毛泽东同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全局高度和历史高度,在我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和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拼搏,开展伟大实践。这无疑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也正是因为党的历代领导人在大历史观的广阔视野下,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伟大实践,才使得我国实现了从人民温饱不足、一穷二白的泱泱大国一跃成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东方强国;
才使得我国社会经济迈上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才使得我国成为用最短时间实现经济腾飞、打赢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确保社会经济长期繁荣稳定并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家,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一)理论角度:有利于研判世情、国情、党情,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总是善于运用“大历史观”的宏阔视野,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从中国共产党的浩瀚历史中寻找对现实问题的答案。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取得胜利的独特优势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时势所需,也是对立足当下的正确把握和着眼未来的清晰定位,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把握历史大势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中国共产党人还注重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养分,勇敢批驳和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的社会思潮,并带领全民族透过党在百年艰苦奋斗中所创造的“物质财产”和“精神宝库”,剖析党在百年建设历程中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国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以及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所贡献的无可取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使中华民族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乃至对全世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引领下,中国人民必然对历史虚无主义筑起坚固的意识形态防线,也必将同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作毫不妥协的、最坚决的斗争,对现实问题给予最有力的反击。

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历史观,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所选择的道路、理论,所推进的方针、政策都绝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凝聚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积极运用宽广的大历史观视野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规律,通过讲清历史事实,阐明内在逻辑,从而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

(二)实践角度:有利于秉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保持战略定力,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强大的历史依据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规律中掌握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在重大历史节点上运用大历史观全面总结党一路走过来的光辉历程,这不仅是我们党百年来在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征途上始终坚持的历史传统,也是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谱写辉煌新篇章的科学指引。这不仅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过去栉风沐雨历程的历史反思与历史铭记,更是对党牢记初心使命的坚定和对未来道路继往开来的历史自信和历史担当。现在我们正处在新的“赶考之路”的重大关头上,我们更需要思想的力量,尤其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的养分,需要用具有科学性的真理来武装头脑、解决现实问题、赢得历史主动,这样才能激发出红色基因的内在精神力量,在传承中提升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中国责任和担当。

这就要求全党全民族在面对一切破坏中华民族自信心的社会现象出现时,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审视和直面现实问题,即既要联系当下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又要具备历史发展的眼光。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所具备的大历史观,不仅是其走过纷繁复杂历史长河中依然对党拥有坚定信念的智慧体现,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饱经风雨后依然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和长期淬炼的经验财富。总之,大历史观的弘扬和发展,有利于全民族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四个自信”。

(三)时代角度:有利于科学定位历史方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富的思想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15可见,历史蕴藏着资政育人、鉴古知今的无穷力量和巨大作用。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历史观是辩证的、科学的唯物史观,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要求在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时,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原则。因为历史是客观的、具体的、动态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三者都不是分开或割裂的,而是相互融通,紧密联系的。只有坚持大历史观,才能全面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才能够准确洞悉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具体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从而制定出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战略策略。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民族在走向新的征程之路上,坚持并运用大历史观,还有利于认清历史方位,制定出一系列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性的行动指南。以史为鉴,善于运用大历史观是更好地汲取历史智慧,从中国共产党丰富的历史样本中获得思想的启迪、理论与实践的洗礼的重要法宝,如此可以更好地科学定位其历史方位;
鉴古知今,把握党的历史发展规律,吸取党的百年历史所带来的力量,使得全民族明白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的宝贵经验;
学史增信,在洞悉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与规律的同时又拥有继续走向辉煌未来的历史自信,进而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掌握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使中华民族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迈出更加坚定和自信的时代步伐。

猜你喜欢 历史观视野中国共产党 大历史观视域下“新四史”教育的逻辑向度、重大意义与优化路径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2022-11-21《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试论网络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可行性商情(2016年5期)2016-05-14视野科学家(2015年2期)2015-04-09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真相读者(2014年18期)2014-05-14

推荐访问:历史观 共产党人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