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

陈芝曦

(浙江新创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41)

我国古代建筑多使用木质结构,充分利用木材特征,形成独特的建筑设计经验和理念。由于部分建筑环境不稳定,导致古建筑遭受破坏,部分传统建筑设计技术失传,加上古建筑所需木材量较大,日益匮乏的资源制约了木结构建筑发展,由此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兴起。在此过程中,设计师不能完全摒弃古建筑设计技巧,为传承、发扬传统建筑艺术,需将现代建筑和古建筑设计相融合,创新现代技术,体现文化特性,从而推动建筑行业实现新发展。

1.1 现代建筑设计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其已形成固化体系,更注重建筑功能的实用性,不再追求独特的建筑风格。

1)形式统一 现代建筑体系完整,城市建筑多以高层、超高层为主。为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减少用地面积,节省城市空间,多采取高层设计模式,配置相应电梯和安全通道,保证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安全出行[1]。现代建筑尽管相较古建筑更先进,却存在技术单一的情况,每栋楼套型相似,楼体外观雷同,导致人们产生视觉疲劳,不如古建筑形式丰富,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特别是现代设计普遍考虑节约资源和实用性,未能展现设计效果,表明现代设计仍有发展空间。

2)注重空间设计 现代设计理念更侧重土地资源节约,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以模型为中心开展设计,不仅画出设计图,还借鉴西方的纵向设计,构成完整社区,节省城市空间。

3)合理借鉴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较多,如欧美风、极简风、哥特式风等,尽管设计理念无国界,但应尊重中华传统文化,综合考虑当地人们生活习惯、居住地气候等因素,不能盲目模仿西方设计风格。

1.2 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风格较多,每种设计风格均蕴含自身理念价值,通过古代建筑可见设计者、居住者的哲学思想。古建筑设计技术虽不够先进,但建筑手法精湛,每个精心设计的古建筑均可看作艺术品。现代建筑和古建筑设计相融合,可赋予现代建筑独特魅力。古建筑设计手法独具匠心,审美思想富有哲理,外表颜色丰富,优化了整体设计效果[2]。①建筑材料,古建筑材料多为木材,一般由台基、园梁、山墙、廊壁构成,结构具有连续性,难以承载过多重量;
②平面设计,古建筑多为打木桩,将木桩打出后确定建筑面积,再开展室内设计。古代房间数量可代表建筑等级,且房间数为奇数;
③建筑群体,古建筑格局如同四合院,多为庭院的层层递进模式,颜色设计丰富多彩,建筑层次分明,确立中轴线后互相对称,保证两边风格一致。

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龙庆寺重建为例,项目地处龙湾城中心区,用地面积为13 394.82m2,呈不规则形状,用地高差平缓,依山而建,区域内拆迁量为零,植被茂密,无名木古树。该工程朝拜区由文化中心、僧舍、静修中心、闭关室、藏经阁构成,用地面积13 364.04m2,建筑总面积16 864.24m2。建筑设计包括外立面修改等,不含佛典内部佛事活动、佛像供奉及内装修。

2.1 总平面

龙庆寺总体层层递进、化直为曲,布局上通过纵横交错的方式划分各区域,将空间与景色观赏线化直为曲,从单一向多样转变。利用建筑与绿化,依托山体层层推进,呈现空间无限的感觉。园内乔木树梢和绿灌木丛相互交融,山谷视线和山体绿地互通,能够将游人视线引导至无限天地之间,还能通过住址开朗与闭锁、大与小、明与暗的对比,划分情趣不同的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景观[3]。利用景门、登山步道、主体建筑空间,从一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景物风光透视,加深景观层次,有意识开辟透视线,利用对景、框景、借景方式,增加景深、变化视点,通过建筑层高处理与地市改造,降低或提高视点变化。

2.2 交通组织

1)对外交通 北区主要利用东南入口广场连接城市道路,南区则利用西南入口连接城市道路,对外交通设置宽敞的通道,保证车辆原路进出,便于有效、及时疏散人流和车辆。

2)内部交通 采取全游步道系统,全游步道分为二级。一级步道3~6m宽度,主要为登山礼佛的游道;
二级步道主要为内部景区园林景观道路。内部道路以直线为主,通过直线空间,可构成崇高、壮美、庄严、严整的景观,加上直线变化给人豁达、简洁的视觉效果,方向明确、对景单一,能加快游人行走速度。

2.3 修改内容

在重建龙庆寺时,主要修改文化中心、闭关室、僧舍、静修中心的屋顶和外立面,改其整体风格为新中式,原建筑高度、经济技术指标未变化。该方案实现了现代建筑和古建筑设计的融合,利用方木格栅和柱列,强调竖向建筑,凸显建筑禅意与情景;
主殿顶部则使用金刚座宝塔,色调以白色为主,灰色为辅。

3.1 设计理念融合

在古建筑设计中,受生活环境、地域文化及生活环境影响,设计理念存在差异,有的建筑注重人与自然,依山而建、依水而建;
有的注重植物、园林、建筑物协调性;
有的侧重于彰显身份和地位。在现代建筑中,可利用自然特征赋予建筑自然属性,通过二者理念融合,不仅为现代设计提供灵感,减少能源消耗与工程量,还能提高建设效率,符合人们追求自然的需求。本次工程中,立足于古印度宫殿建筑风格,以现代多功能寺院需求为原则,借鉴其他古印度建筑文献、历史资料、现代寺院案例,融合古典元素,设计为唐风殿堂式寺院建筑[4]。工程外观设计中,通过塔院、基座及错落的楼台布局,采取建筑中轴对称要素,凸显古印度宫殿四平八稳、雄伟壮丽的特征。同时,采取亭台楼阁、塔院、石柱、采光天井、高台基等元素,保证空间布局合理。建筑以白灰色为主,局部金饰装点,给人素雅澄净、恢宏大气之感。建筑风格能反映“佛教之源”文化符号,增强建筑外观的精致感。

3.2 建筑材料融合

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内容,是落实设计方案的关键环节。在现代建筑和古建筑中,建筑材料均十分重要。古建筑受限于施工技术、材料等因素,多选用木材,建筑物自然属性较强;
现代建筑则多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等,牢固性与稳定性较强。通过建筑材料融合,能够予以现代建筑自然属性,实现现代建筑和古建筑设计的深度融合,促进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5]。本次工程中,工程耐火等级需达到二级,建筑材料则根据情况选择恰当融合方式,具体如下:①墙身砌体,±0.00以下墙体使用混凝土实心砖,超过该范围使用页岩多孔砖;
②地面,20mm厚采用耐磨混凝土面,边振捣边抹平,150mm厚采用碎石压实,100mm厚采取C20混凝土垫层,素土夯实;
③楼面,5mm厚选用耐碱玻璃纤网格布,涂抹抗裂砂浆;
20mm厚选用无机浆料保温砂浆,12mm厚选用1∶2.5砂浆水泥浆底;
④屋面,40mm厚采取C20细石混凝土,内配置6@150钢丝网,屋脊至分隔缝每间在6 000mm,缝宽20mm和女儿墙60mm宽缝需填热沥青,选用油毡进行一层隔离;
⑤内墙面采取水泥青灰面,使用1∶1∶6混合砂浆;
⑥外墙面使用高级外墙涂层,选用35mm厚改性膨胀珍珠岩,外墙干挂花岗岩;
⑦外窗使用铝包木门窗,玻璃用低透光中空玻璃。

3.3 建筑结构融合

现代建筑以多层、高层建筑为主,设计过程中注重土地资源利用率,却忽视建筑结构特色,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类似结构,丧失灵性。古建筑结构多以庭院为主,根据中间主建筑进行横向涉及,占地面积大,周围建设多个亭台楼榭及房屋,建筑内部如同公园,却又适宜居住。因此,现代建筑需提高设计水平,将二者结构设计理念融合,关注空间结合的同时,增加垂直对称设计,提高建筑设计美感,体现建筑年代感。本次工程中,建筑采取自由多变、整期对称模式,通过自由式和对称式庭院布局,展现建筑结构特点,利用柱列和方木格栅,整体色调以白色为主、灰色为辅。建筑结构和木装修、装饰部件构成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借鉴印度金刚座宝塔的屋顶造型,将其用于主殿顶盖设计意向,古韵十足。施工阶段由于碾压、回填、开挖等活动可能引发风蚀,宜采取防尘网和洒水方式保持水土,尽量保持现有植被灌丛,以免破坏地表植被(见图1)。

图1 正立面

3.4 建筑空间融合

建筑空间是与环境融合的产物,选择不同空间形式本质是满足人们改造空间环境的需求,具有主观性,它能将主观意向转化为客观现实并融入现代建筑和古建筑设计中。设计应明确建筑功能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影响空间设计的因素在于人们的心理感受和日常行为习惯,人们普遍倾向空间方正和居中为尊。在古建筑设计中,庭院空间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特征,空间为半私密,可满足人们日常特定活动。传统建筑会组合不同功能建筑构成庭院;
现代建筑因房屋高度密集和土地资源紧缺,故在设计中弱化空间必要性,逐渐减少了庭院,多采取围合空间设计模式,利用墙体、单体围合构成室外空间,此方式无需局限空间形状,对序列、轴线要求较低。中庭空间作为建筑的一种空间模式,多出现于公共建筑中,其具有集中性、复杂性特点,无法如古建筑一样无限平面延伸,不同层级可利用房间围合庭院,展现古建筑色彩。工程中设计中庭空间,处于居中位置,兼具传统意向和功能性,融合建筑风格,让空间更具层次感(见图2)。

图2 中庭空间

3.5 消防给水设计

在现代建筑和古建筑设计融合中,不仅应注重工程结构、空间及材料的融合,还应重视消防设计工作,按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国家其他规范要求,确定静修中心、文化中心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楼梯设置满足消防规范;
闭关室、僧舍、藏经阁设置疏散楼梯,场地贯穿消防车道,确保建筑人员疏散安全。在此过程中,需做好消防给水设计:①计算消防水量,在消防栓用水中,室内外均要设计消防栓系统,室内用水量是20L/s、室外为40L/s,延续2h的火灾室内消防用水为144t、室外消防用水为288t,室外使用消防管解决用水问题。在消防水炮设计中,文化中心设置水炮系统,利用常压给水系统跟踪定位灭火系统,设置高位消防水池,保证供水充足,满足最不利点灭火的最低流量和工作压力需求,中、轻危险场所管径>80mm。喷淋用水时,室内自动喷淋系统危险等级是二级中位线,延续火灾1h下,设计用水27.3L/s,用水量为98t。在消防储水量方面,工程火灾初期高位水池提供消防用水,地下水池存储能够用于室内消防水炮、喷淋的容积为250t。②在消防系统中,喷淋系统使用常高压系统,高位水池供水,地下室设置报警阀,地上设置喷淋水泵接合器。消火栓系统,采取单阀单出口消火栓,静水压最低<100m,系统不分区,室外消防管围绕建筑环状布置,引出2根进水管负责灭火;
室内设置干粉磷酸盐灭火器。

古建筑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建筑设计所蕴含的思想意蕴、特殊工艺是现代设计者取之不尽的文化财富。在当今建筑设计中,应将现代建筑和古建筑设计方法相融合,挖掘传统文化,合理利用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本文以龙庆寺重建为例,结合实际工程,从理念融合、材料融合、结构融合、空间融合及消防给水等方面出发,优化龙庆寺建筑设计,从而传承、发展古建筑设计文化。

猜你喜欢 古建筑消防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0期)2022-11-03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0期)2022-11-03小型商业建筑设计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2期)2022-08-19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2期)2022-08-19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6期)2022-05-27全国消防日11月9日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11期)2020-12-16漫画说消防消防界(2019年2期)2019-09-10中国古建筑视野(2018年18期)2018-09-26消防也幽默读者(2018年18期)2018-08-31

推荐访问:建筑设计 古建筑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