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现象与对策

高明霞 冯 春 李志豪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学术界内部的竞争愈加激烈,再加上对应的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缺陷等问题,导致学术界内部形成了一种浮躁、虚假的氛围,这一点在科技论文方面更是起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导致科技论文中学术不端问题频频出现,对于整体学术界的稳定发展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目前的出版业也逐渐向着数字化方向不断发展,这也使得各类科技期刊当中,大多都会采用一些具备现代化特征的办公手段,特别是各类全新检测系统的应用,使得学术界更是对学术不端现象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现象的重视程度,积极探寻预防学术不端现象的具体措施。

(一)虚假学术论文

在学术界目前的发展进程中,学术论文造假问题产生的影响十分严重,而在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明显看出,目前的学术论文造假现象主要就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中:首先为凭空捏造,部分作者为了提高自身论文的吸引力,进一步获取全新的选题,往往都会凭空捏造与论文内容相关的研究设计以及数据信息,期望能够达到预期中的目标,还会伪造对应的实验结果。举例说明,比如比较著名的造假干细胞事件,韩国的黄禹锡所作的造假论文,甚至在美国的《科学》杂志当中发表,这就引发了十分严重的社会影响。而在对部分科技论文进行审核的过程中也可以明显看出,部分论文当中会报道当前地区并不存在的病例,或采用作者单位当中,也并没有论文内容中所提到的先进设备,论文当中的病例资料内容也存在着极大的矛盾,还存在着篡改数据信息以及资料等不良现象;
其次,部分作者为了取得预期当中的目标,会对数据信息进行修改,比如部分研究性论文当中,其在进行研究过后所得出的为阴性结果,与其所预期的阳性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时作者就会随意更改实验数据,不仅违背了事实情况,还存在着擅自修改实验结果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论文的真实性;
最后为部分内容存在不真实问题,在部分科技期刊社当中,其对于基金论文以及专家投稿重视程度较高,并且对于论文的发表年限以及参考文献数量等方面都有着较高要求,但是一些作者为了能够更高效率地发表论文,会出现将那些知名专家进行挂名,或是虚拟基金项目等不良现象。

(二)雷同现象

在目前学术界的发展进程中,科技论文当中存在的论文雷同现象十分显著,而近年来部分科研机构开始采用由中国知网所研发出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这种具备现代化特征的检测系统当中,主要就是通过上传Word文档的方式,而后由系统自动进行对比以及检测,从而对论文以及那些已经发表文献的重合程度进行全面检测,还可以和原本的文献内容展开直接对比,而在应用这一系统过后,发现科技论文当中的部分文章存在着雷同现象,这部分雷同文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种就是全文抄袭,基本上文章重合率高于50%的文章都可以判断为全文抄袭,同时,由于整体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还存在着部分缺陷,其对于表格、图片以及英文内容的重合无法进行有效查询,这一点也是判断重合率高于50%的文章属于全文抄袭的主要依据;
其次为部分抄袭,部分抄袭所指的为重合率在40%左右的文章,其中大多段落抄袭,比如论文当中所提供的病历资料具备着较高准确性,但其他内容则都属于抄袭;
最后为参考文献引用不够规范,这种问题大多都出现在那些重合率在30%左右的文章,这些作者并没有根据规定引用文献原本,甚至连文献最基本的出处都没有注明,这些问题大多都会出现在文章的讨论以及前言部分中。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随意引用前人研究方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同样出于那些重合率在30%左右的作者当中,其中出现重合的文章内容大多都是在方法部分,虽然在科研工作当中允许采用前人的方式,但需要在文章中明确文献的具体出处,然而,一些作者却在论文内容当中重复描述那些公用的方式,导致雷同现象出现[1]。

(一)无法有效区分抄袭、借鉴与剽窃之间的关系

一些作者在专业论文的实际过程中,虽然其中采用了其他作者的语言内容,但却并没有适当的进行引用,甚至并没有标注好内容的主要来源,这就触犯到了基本的学术道德,形成剽窃、抄袭等不良行为。而在判断抄袭以及剽窃的主要依据,就在于文章套改、段落抄袭、语句抄袭以及文章结构部分抄袭等,科技论文作者引用他人文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自身论文内容中提出的某一项观点提供稳定支持,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尺度,做到点到为止,避免出现过度抄用的现象。一旦产生了过度抄用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判定为抄袭剽窃,科技论文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的实际过程中,也要对文章内容所引用的语句进行科学合理的标引,特别是那些引用量较大并且对文章贡献较多的文献,更要进行详细著录,而如果作者产生了引而不著的现象,就属于一种故意抄袭剽窃的行为,不仅会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也是对于知识产权所进行的侵犯[2]。

(二)科研工作人员急于求成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部分科研工作人员由于晋升职称或是工作岗位提出的基本需求,急需迅速地发表科技论文,这也使得这部分科研工作人员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切身利益,不仅抱有一种侥幸心理,甚至还会脱离道德的限制,出现一稿多发等较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同时,这种一稿多发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就是作者将自身的文章同时投入到多个编辑部当中,并且在已经明确某一个编辑部录用稿件的前提下,没有在第一时间告知其他的编辑部,导致同一篇内容在不同科技刊物当中发表;
第二种则是作者在完成一篇文章过后,其并没有对文章内部的数据信息或是结论进行修改,仅仅只是在更改了题目以及前言等内容过后,将其变为另一篇不同的文章进行投稿,引发文章重复发表的问题出现。

(三)缺乏基本的科研素养

一些科研工作人员,其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由于职称评审或是人情关系的需求,往往都会随意添加一些并没有对论文内容产生贡献的作者,出现滥用署名权等严重问题。而根据我国的《著作权法》,其中明确指出论文当中的署名作者,必须要为文章的整体内容负责,论文作者在进行署名时,也要根据创作人员对论文所作出的贡献进行科学合理的名次排列,保证论文当中所署名的作者,其对于论文内容都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同时,在部分科技论文当中,论文署名的第一作者并没有参与到相应的研究项目当中,但却将那些在业界中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专家添加到共同作者当中,希望能够以此来引起编辑的关注。然而,这种不当署名属于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果因随意署名引发法律纠纷出现,这篇论文当中所涉及到的全部作者都需要承担责任,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影响[3]。

(一)承担学术不端现象的处罚责任

为了进一步对科技论文中产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预防,相应的论文权属机构不仅需要对科技论文的作者展开全面的科研教育以及诚信教育,并且还要在产生学术不端问题后进行公开调查,进一步提高调查结构的透明性以及客观性,并积极承担由学术不端行为带来的处罚责任。而在具体的科研诚信当中,其不仅涉及到了各类科技研究人员,还应当包括与之对应的研究团体以及研究机构,具体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所形成的论文,以及其所获取的科技奖励也都同样属于对应的论文权属机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科技论文不仅属于对科技成果进行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对科技研究所以及高校内部科研实力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这也使得大学的排名依据当中,论文指标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并且根据何人受益何人负责的基本原则,论文权属机构必须要对科研论文所具备的学术性以及作者自身的诚信进行严格把关,特别是在学术不端问题方面,更要进行深入地追责问责,及时对作者进行处罚。而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通过对于那些可能存在问题的科技稿件进行深入调查后,如果确认其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除却作者需要被惩治之外,相应的论文权属机构以及内部的负责人员,也必须要承担责任。

(二)做好诚信教育的责任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针对科技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所进行的曝光,大多都是对那些存在问题的论文进行公开撤稿,然而,学术不端行为并非只存在于科技论文投稿以及发表这一过程中,科研人员在提出研究课题直到后续的总结科研成果这一过程中,都必须要保持基本的道德态度以及诚信态度,在根本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出现。同时,具体的科技成果大多都是以论文、科技报告或是技术标准等多样化形式所呈现出来的,而科技期刊当中的论文则是总结科技成果并有效呈现出来的主要形式,作者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也属于在论文权属机构当中所展开的科研活动。因此,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几率,就必须要重点提高作者自身的科研意识以及诚信意识,论文权属机构也应当积极培养作者的科研诚信品质,并将科学实践与科研诚信有效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更加完善的标准制度[4]。

(一)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学术不端控制体系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当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学术不端控制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主要在传统三审制度的基础上,采用逐步排出的方式来准确把握好稿件质量,并在每一个审稿环节当中进行详细检查,以求更加准确地找寻出其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其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能够进一步降低后续审稿工作开展的工作量,进一步提升学术不端行为的排查深度,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整体工作时间。并且这种层层审查学术不端控制体系,还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效果,主要就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中:首先,在初审环节当中可以采用互联网、查抄系统以及编辑初审等多样化措施,在根本上降低稿件抄袭以及雷同等问题的出现几率,对学术不端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其次,在后续的专家审稿阶段中,可以利用专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审稿经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专家的主观能动性,严格打击那些数据信息造假以及擅自挪用他人科研成果等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再次,科技论文的终审阶段中,则要将编委会委员以及主编所具备的职业道德作为基础所在,筛选出学术挂名或是基金不匹配等学术造假行为,在根本上排除这些问题;
最后,在科技论文的编辑核查环节,则要利用互联网等具备着数字化特征的工具来进一步找寻出那些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并对重复发表或是一稿多投的稿件展开严肃处理[5]。

(二)提高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各类数字化工具能够进一步帮助编辑来对学术不端问题展开全面的监督管理,但这部分数字化工具却仍旧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原作者会将部分文字内容进行更改,或是改变文字顺序,从而避免查抄系统进行识别,还有一些作者会将原本的学术成果,进一步划分为多篇论文进行发表,从而获取更高的论文篇数。同时,在一些科技论文当中,其涉及到的基金项目与论文的实际情况不符,这部分学术不端行为很难利用计算机检测系统或是数据信息库进行准确区分,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编辑队伍的建设力度,严格把握好科技论文的质量关,相应的科技机构也要定期对编辑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培训,提高其对于翻译论文的鉴别性,并且通过培训工作,也能够有效提升编辑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确保其能够更好地辨别学术不端行为。

(三)形成完善的反馈机制

利用逐层排除法,可以将科技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稳定控制在小范围当中,而在稿件正式录用过后,并在发表前的一段时间内,作者很可能会将稿件内容进行重复发表。因此,这就需要在出刊或是印刷过后,编辑人员必须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查重处理,针对那些存在着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可以将其直接划入到黑名单当中,并依法追究其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法律责任。同时,出刊过后所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论文权属机构也要在第一时间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准确找寻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监督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完善[6]。

科技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现象,其仅仅只依靠某一个编辑部或是查抄系统是很难有效杜绝的。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现象的重视程度,在不同编辑部之间构建出统一的数据信息库,确保能够在这一信息库当中对所有科技论文进行数据比对,准确找寻出其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以此来优化整体学术界的发展风气。■

猜你喜欢 不端论文学术 端杯安徽文学(2021年11期)2021-11-09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考试与评价·高一版(2020年3期)2020-11-02期刊与当代学术研讨会暨《长江学术》发展论坛掠影长江学术(2019年1期)2019-06-24本期论文英文摘要鄱阳湖学刊(2018年3期)2018-07-28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可撤销学位江西教育A(2016年10期)2016-12-03本期论文英文摘要鄱阳湖学刊(2016年5期)2016-11-15本期论文英文摘要鄱阳湖学刊(2016年1期)2016-01-28学术出版创新:基于大数据的知识服务现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新闻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中国体育(2004年3期)2004-11-11

推荐访问:不端 对策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