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大班幼小衔接教育活动

■文/彭家瑶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其成效会对幼儿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产生直接影响,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对大班幼儿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幼小衔接做得是否充分、是否恰当、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本文中探讨了如何开展大班幼小衔接活动,以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幼儿从幼儿园迈入小学的大门,面临着新的校园环境和陌生的人际关系,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没有经历幼小衔接,幼儿进入小学后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过大、情绪焦虑等问题,这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对大班幼儿开展幼小衔接是很有必要的。在幼小衔接中,教师通过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提高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除此之外,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小学教育以学科和年级段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通过幼小衔接,幼儿可以提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做好心理准备,这有助于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环境。

(一)幼小衔接工作不规范

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不清楚幼小衔接的开展原则,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也不规范,降低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首先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紧密协作,双方没有形成幼小衔接工作的合力,影响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效果。其次是部分教师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开展大班幼儿教育活动时,缺乏渗透幼小衔接的意识。最后是部分教师在幼小衔接中只看重幼儿是否识字、是否会算术,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存在误区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首先是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他们抱着“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对幼小衔接的理解便是超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知识,忽视了幼小衔接活动的内涵,忽视了对幼儿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更忽视了幼儿观察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其次,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精力有限,不愿参加教师所组织的相关主题活动,更不和幼儿聊任何有关幼小衔接的话题。这就使幼儿感受不到来自家长的重视与关怀,更谈不上主动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最后,有少数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不注重与幼儿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不关注幼儿在园期间的发展变化,不能有效缓解幼儿对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焦虑和害怕的情绪。有的家长甚至会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吓唬幼儿:“一天到晚就知道调皮捣蛋,我不管你,等到了小学老师会好好收拾你。”

(三)在幼小衔接中幼儿处于被动地位

幼小衔接活动的主体是幼儿,但部分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要求幼儿尽早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让幼儿提早学习小学的知识,以确保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尽快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如开展拼音教学、数字计算、识字教学等一些小学化的教学活动。这样的幼小衔接活动过于片面化,不仅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有违幼儿的成长规律,还容易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致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反感和抗拒等情绪。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揠苗助长”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会导致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出现“入学初期学习容易,后期学习困难”的现象,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一)深化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合作

幼儿自控力不足,心理处于发展阶段,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增强幼小衔接活动的效果,幼儿园和小学应强化合作,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达成一致,在生活管理和教学形式上互相借鉴,增强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比如,幼儿园可聘请幼小衔接工作经验丰富的教研员或教育专家开展讲座,指导教师科学进行幼小衔接活动。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又如,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合作设置幼小衔接基地,加强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幼儿教师对小学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宗旨等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小学环境的适应训练。

(二)注重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教师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来园的时间,集中在7:30-9:30,幼儿入园的时间比较随意,这会影响幼儿今后对小学作息时间的适应性。对此,教师可以制订计划,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如表扬按时到园的幼儿,通过开展“小闹钟”的教学活动指导幼儿学会看钟表,培养幼儿良好的时间观念。其次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练习独立穿衣服、系鞋带、吃饭、叠被子、自己收拾书包等,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规则,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如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排队喝水、排队如厕、排队玩滑梯等。此外,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如在教室内不可以随意跑跳,在教学楼内不可以大声喧哗,在操场上活动时要听从指挥,等等。

(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为了顺利开展幼小衔接,帮助幼儿顺利实现幼小之间的柔性过渡,教师可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育引导计划,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明确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通过情境创设、区角活动、游戏活动等方式,提高幼小衔接的针对性,帮助幼儿大致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其次,教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中出现分心、走神的情况。比如,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主动参与;
在课堂上要求幼儿学会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从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最后,教师要明确告知大班幼儿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区别,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学生守则等,从而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建设,减少幼儿进入小学后的紧张感。

(四)注重开展家园共育

在开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家园共育,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幼小衔接活动。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家长不太重视幼小衔接,认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就自然适应小学的生活了;
有部分家长则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认为幼儿在大班时就应该学会读书写字、数字计算、英语口语等这些小学化的课程内容。为了给家长灌输正确的幼小衔接理念,幼儿园与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宣讲幼小衔接的正确教育理念,与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合力,以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进展。其次,幼儿园可以在家园联系栏中设置“幼小衔接专题栏”,向家长普及“幼小衔接要点”等知识,促使家长更新自己关于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最后,幼儿园可以举办“幼小衔接座谈会”,邀请家长入园参加,在会上由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共同向家长宣讲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引起家长的重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家园合力,共同为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助力。

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制订合理的幼小衔接教学计划,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并争取家长的支持,以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园家长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教育家(2022年17期)2022-04-23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教育·校长参考(2021年7期)2021-10-27苦恼的“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幼教版)(2019年1期)2019-06-11家长错了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2018年19期)2018-10-27甜蜜欢颜时尚育儿(2018年4期)2018-05-14爱“上”幼儿园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18年9期)2018-05-14家长请吃药Ⅱ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犯错误找家长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5年7期)2015-09-23想念幼儿园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4年12期)2014-12-13幼儿园私家菜家庭·育儿(2009年4期)2009-04-17

推荐访问:教育活动 大班 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