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价值

章倩

内容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声乐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它不但具有深刻的文学意蕴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以赵季平先生谱曲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为例,从审美角度分析该作品所独具的文辞美、音韵美和意境美,旨在传承并发扬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赵季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学价值 古诗词艺术歌曲 《幽兰操》

党十八大以来,不断强调文化自信对于一个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强大的渗透性,能够以无形化有形,不断更迭,从而推动文明的进步。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和生活感悟所形成的精神凝练,不仅为治国理政提供有效的启示,还为道德建设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启发,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生生不息。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诗词文化和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其立意含蓄,旋律优美,风格古朴隽秀,近年来颇受声乐爱好者的青睐。《幽兰操》是独具代表性的佳作,该作品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根据唐代诗人韩愈诗作所改编谱曲而成。笔者通过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界定与发展概况梳理,对歌曲《幽兰操》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进行探析,从而更好地挖掘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美。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界定与发展概况

1.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界定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包含两种类型:第一,中国古代的“琴歌”和唐宋的词调音乐;第二,近现代以来,在新音乐形态的影响下,运用欧洲和声体系及复调思维写作,并与中国民族调式和古典诗词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本文所讨论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近现代作曲家根据古人诗词谱曲而成的艺术歌曲。这种声乐艺术形式将中国诗词文学同西方艺术歌曲创作形式相互交融,在文化内涵方面极富中国传统文学特征,在音乐表现手法上特别注重词曲内在情绪和意境的刻画,同时强调了钢琴伴奏在作品呈现中的重要性,在文辞与音韵、意境的结合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符合并提高现代人的审美。

2.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

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中西音乐思想文化不断交流碰撞。不少海外音乐人才留学归国,投身于中国音乐创作事业。他们将西方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形式及其创作手法同中国诗词文学在融合上做了大胆的创新。1920年,我国著名音乐家青主借北宋诗人苏轼的诗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歌词,通过西方艺术歌曲作曲技法创作了一首《大江东去》,被誉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此外,他还创作有《我住长江头》《忆江南》《回乡偶书》等古诗词艺术歌曲。

自此,以萧友梅、赵元任、黄自、贺绿汀、谭小麟等为代表的作曲家们都纷纷以极大的音乐热情投入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如黄自的《点降唇·赋登楼》《花非花》《卜算子》,譚小麟的《自君之出矣》《清平调》等。当时动荡的时局使许多作曲家触物生情、借古抒怀,通过古诗词深厚的文学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或爱国思亲等情怀,既具有西洋艺术歌曲的结构特征和风格特点,又有中国传统音乐清雅高洁的艺术气质,由此迎来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建国后,由于特定社会环境和文化审美发生改变,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逐渐式微,同时也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唯一敢于大胆创作根据古代古诗词的艺术歌曲的作曲家是罗忠镕,即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三首诗谱写的《秋之歌——杜牧绝句三首》,在这些创作中他还大胆采用了新的技法与和声语言。文革以后,国内局势逐渐好转,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又进入了创作的新高峰,如黎英海的《唐诗三首》(《春晓》《枫桥夜泊》《登鹳雀楼》),戴于吾的《清明》,彭涛的《忆秦娥》,王建中的《李清照词五首》等,这些作品在技术和艺术方面日渐成熟,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近现代作曲家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探索多是运用西方现代创作技法来表达中国古典诗词所特有的神韵和意境的,展现了中国的民族气质、民族风格。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作曲家将目光投向这一为世人传颂千年的“文学宝藏”,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近年所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就将古典文学与音乐之美巧妙融合,独具高度的美学价值。

二.歌曲《幽兰操》的美学特质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鲜明的美学特质,使人们对美学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幽兰操》作为时下流传较广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它所独具的美学特质体现在文辞美、音乐美、意境美三个方面,为歌曲听赏者提供了全新的美感享受。

1.文辞美

《幽兰操》又曰《猗兰操》,最早相传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作古琴曲,其曲调似诉似泣,如怨如愤,深度刻画孔子内心。中国人历来把“兰”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表达纯洁的爱情。总之,“兰”就是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象征。汉代蔡邕在《琴操·猗兰操》中载:“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可见,孔圣人在“兰”身上深深寄托了内心的思想情感,其《猗兰操》序云:“孔子伤不逢时作。”相隔千年,唐代诗人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几次科举均以落第告终,虽后来踏入仕途,却又屡遭贬谪,亦感同身受,仿而作之,借孔子同名琴曲寄情兰芳,以表明自己的报国心志与高洁情操。因此,《幽兰操》既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经改编后歌曲诗词如下:

《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的歌词是根据韩愈的《猗兰操》改编而成,首两句写幽兰在众香拱卫之下,散放出幽幽的芳香。次两句写人不采兰,于兰无伤;借兰隐喻人不用我,我便行走四方。第三段引用文王与姜太公的典故,原意为周文王夜梦飞熊从而得到字号飞熊的姜尚(姜子牙)的辅佐,后指圣主得遇贤臣的征兆。“采而佩之,奕奕清芳”比喻幽兰终于成为王者之香。第四段写幽兰即便在严冬也要孕育蓓蕾,就像君子保持操守、固守信念一样,可以保佑子孙后代永远繁荣昌盛。

短短的六十四字,文辞大气,又韵味十足。该诗以兰起兴,寄托怀抱,饱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之苦闷心情以及生不逢时的遗憾,同时又抒发了自己希望像兰花般身处不利的环境下依然能保持内心的气节与操守。

2.音韵美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由赵季平先生谱曲改编,在音乐创作手法方面他运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为使歌曲更加民族化,旋律上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民族五声调式,这种“中西结合”的艺术形式,使歌曲独具民族风格和韵味,同时,在作品演唱的过程中也有一种古典诗词的吟诵感。

这首作品具有典型的古曲风格,不论曲调还是钢琴伴奏都非常得婉转动听又不失磅礴大气。作品在旋律曲调的谱写和伴奏的编配上,都融入了很多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作曲家把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曲调之美、韵律之美加以丰富和创新,使古曲民族韵味浓郁,旋律优美淡雅,极具线条感和流动感,同时也展现了作品所要表达的凌然洒脱的君子之风。

3.意境美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将古典诗词与多种音乐元素融合,从而达到歌曲与诗词意境的高度契合,营造出含蓄典雅的意境美。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本身带有诗词的格律美,平仄交错,句尾押韵。韵味体现诗词本身的韵律美,体现的是“象外之象”。而音乐是流动的听觉艺术,作曲家们通过美妙的旋律、恰当的和声织体、精巧的钢琴伴奏等音乐创作要素的合理安排与运用,将诗词与音乐两者相融合,不仅丰富了诗词本身的意境和韵味,而且使词曲的呈现效果愈发浓烈。古诗词艺术歌曲没有像咏叹调或者很多创作型歌曲那样有着音域宽广,旋律跌宕起伏的特点,大多作品的旋律集中在中低音区,因此,作品风格显得更内敛、含蓄,无论诗词意境还是音乐线条皆如中国传统水墨画般,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赵季平先生在为《幽兰操》谱曲的过程中,借用古典诗词本身所独具的文辞美,深入挖掘其文学内涵与意蕴。诗词上阕意在赞美兰香是众香之王,受到众花香的拱卫,下阕抒发的是作者的理想境界,借用“文王梦熊”的典故表达“兰”甘于寂寞和等待,甘于在逆境中生长,希望得到王者采佩,扬王者之品德从而繁荣家国,造福子孙,表达自己渴望贤遇明主的愿望。接着将文学语言转化成音乐语言,汇聚了最贴切的音乐元素,用美妙的音符创设出“兰”清新雅致之意境,真正做到词、曲、情三者相融合一,从而感染听众,符合当代审美。

从先秦的思想家孔子到唐代诗人韩愈,再到现代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的创编,“兰”之高洁品格被后世称颂两千多年,深深赞扬了君子坚忍豁达的气节以及对人生理想的坚守。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意义

1.汇聚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产生至今,作曲家们大多喜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流传较广、意味深远的诗词佳作进行谱曲。从诗词深邃的文学内涵中,获得音乐上的创作灵感,从而留下传唱不衰的经典作品。作曲家在创作中借鉴了西洋作曲技法的同时,不断设法融入民族音乐的元素。那些经久不衰的民歌,戏曲里的花音、滑音等唱法也都是当代作曲家热衷于吸纳和借鉴的。无论欧美作曲家,还是本土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他们始终进行着对民族风格的探索。如《幽兰操》的引子部分,右手九连音同音轮指的引入,有意在模仿古琴演奏技法,接着琶音进行,左手低音部分是分解和弦的流动,到最后柱式和弦收束,尽显中国古曲风格。作曲家们也尽可能在音乐创作中遵循诗词“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进行音乐的编排,使歌曲既具有民族五声调性风味,又极富连绵、悠远的诗意。

2.诗乐完美契合,营造诗化意蕴

中国是孕育诗歌的国度,“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既是诗之国,也是礼乐之邦。而诗与乐结合的经典早有《诗经》、《楚辞》、乐府民歌,接着到唐诗、宋词、元曲等,无不是诗、乐完美结合的典范。“艺术歌曲的诗化意境是有诗的语言符合与声乐、伴奏的音乐符合综合而成的,在这里,诗歌借助于音乐增强了它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感染力,音乐又借助诗词体现得更为具体和明确”。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诗与乐的完美结合,它真正做到了歌词与音乐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不论是词曲的演唱,还是钢琴伴奏的弹奏都需要符合诗词意境,如歌唱时根据古诗词的文辞特点,咬字行腔,彰显神韵;钢琴伴奏在处理上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与旋律相互呼应,丰富了歌曲发展的同时,还衬托了作品的深刻内涵,营造诗词的意境,更好地带动了演唱者的情绪表达。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利用诗与乐完美契合深入细致地刻画出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其诗化的美学意蕴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气质和东方文化的美学品格。

3.提升审美能力,引领时代风尚

古典诗词本身带有语言的文辞美,能够为欣赏者营造美好的意境,具有鲜明的美学特质。而古诗词艺术歌曲继承了这种美学属性的同时,还借助现代音乐创作手段赋予了它新的美学表达方式来传递古曲的美感。此外,古诗词艺术歌曲还为欣赏者提供了全新的美学享受,加深了欣赏者对诗歌内涵、词曲意境的感悟。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传统的古诗词诵读不同,它旨在通过声乐艺术形式为听众呈现新的美学意象,深化欣赏者对诗词歌曲艺术的美的感知,提升其艺术审美能力。除了给人带来愉悦的听觉体验,古诗词艺术歌曲还丰富了人的理解能力,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文学修养、语言韵律和音乐思想能激发大脑无限的想象力,增强逻辑理解能力,不断提升人在审美活动中的艺术鉴赏主体功能。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价值能够反映社会和民众的真实生活,结合曲调和伴奏的音乐创作,赋予时代最鲜活、最强烈的声音,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当代文学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资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以诗词文学为载体,多采用中国古代的文人诗词作品,尤其喜用《诗经》、唐诗、宋词等经典古诗词进行谱曲改编。诗词语言或清新明快、古朴凝练,或形象生动、含蓄委婉,或绚丽多彩,或晦涩深刻,或豁达豪放等等,作曲家运用灵活多变的音乐创作技巧,将词曲本身的意境和效果通过音乐音响艺术更完美地呈现,把中国诗词之美、旋律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融为一体,丰富了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充满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之一,它使我国的诗词艺术以音乐的形式发展起来,为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新发展,不断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歌曲的审美需求。赵季平先生近年创作的《幽蘭操》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使我们感受到音乐与古诗词相结合所碰撞出的文辞美、音韵美、意境美等美学特质,同时也管窥到古诗词艺术歌曲在中国声乐艺术作品的独特性。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传统文学与现代音乐的完美契合,是音乐发展的方向,是当代文化审美的趋势,更是时代和人民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翠萍.二十世纪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蕴涵[D].四川师范大学,2010.

[2]汪毓和.50年中国音乐回顾之二50—60年代的音乐创作[J].中国音乐,2000(2):2.

[3]郝建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与研究[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17.5.90-9.

[4]苏玲芬.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美学价值[J].艺术评鉴,2017(16):52-53+94.

[5]陈美玲.赵季平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形态特征和演唱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8.

[6]白芯泽.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的创作、演唱特征及审美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艺美学观念与散文艺术价值研究东方教育(2016年18期)2017-01-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体育艺术的美学特征及美育功能研究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管理观察(2016年31期)2016-11-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法制与社会(2016年30期)2016-11-24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关于《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美学价值分析青年文学家(2016年29期)2016-11-23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中国画的高贵传统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8期)2016-11-09

推荐访问:古诗词 美学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