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励志名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振宁励志名言,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杨振宁励志名言

杨振宁励志名言5篇

第1篇: 杨振宁励志名言

护士学习励志名言

  护士学习励志名言
  1、我用心化水浇熄您伤口的火焰,我用情至真抚平您心灵的创伤。


  2、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是我们永恒的职责,精益求精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3、燕帽顶在头上,誓言记在心底,辛酸藏在心里,微笑挂在脸上。


  4、愿我真诚的服务换取您满意的答复,那是我莫大的幸福。


  5、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全心全意。


  6、我对职业似母亲对孩子:尽心尽责!
  7、请把病人当亲人照顾。


  8、生命第一,患者至上。


  9、您的健康,我的快乐,您的微笑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与奖励。


  10、用真诚的心,去善待痛苦中的病人。


  11、选择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


  12、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


  13、不要让沉默变成青春的内涵,要让生命之花在自信中尽情绽放。


  14、以技术求信任,以服务求生存。


  15、尊重病人就是尊重自己,爱护病人就是爱护医院。


  16、你的健康,我的追求。


  17、加油!不要让时间冲淡工作的热情。


  18、我愿用美好心灵和精湛技术呵护每一位病人,使病人的生命延续,健康重现,幸福永在。


  19、自从提灯女神的出现,便有了今天的它;
让我们接过她手中的灯继续走下去。


  20、善待生命,让患者放心。


  21、用心做事,低调做人,把健康、快乐奉献给别人,把疲劳、苦累留给自己。


  22、我愿像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3、从病人康复的笑脸上,我深深感到护理职业的伟大,如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默默地守护着病人的生命,保护着病人的健康。


  24、以心为灯,愿作生命的守护天使。


  25、用心护理,热情服务,病人的健康是我们执着的追求。


  26、能够成为护士是因为上帝的召唤,因为人是最宝贵的,能够照顾人使他康复,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27、我们心中藏着天使的翅膀,张开翅膀用爱的羽翼呵护每一位病人。


  28、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真实的人生。


  29、有人把护士比做“白衣天使”,我们没有天使般生活的逍遥,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占据了我们的一切。服务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我的爱心、精心、细心为每一位患者维护健康,呵护生命。


  30、诚信做人、认真做事、以人为本、乐于奉献。


  31、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要坚信护士是有价值的。满怀希望投入热情,护理一定会发展的。


  32、仔细的对,认同的做。


  33、追求完美的服务,做病人的知心朋友。


  34、将心比心,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换您的舒心、放心、安心。



第2篇: 杨振宁励志名言

杨振宁

作者简介:聂华桐,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原院长,中科院外籍院士。曾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1992年被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友谊奖,曾任中国国务院国外智力引进办公室顾问、中美人才交流基金会理事。1997年,杨振宁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并邀请聂华桐回国工作。聂华桐到北京后担任研究中心主任,当即为研究中心捐献10万美金。后再次捐献20万美金。(按:杨振宁从海外邀请回一流学者数十位,其中有7个人做到中科院外籍院士,聂华桐即其中之一,杨振宁创建的学术机构培养出本土院士10人以上,大学(副)校长5人以上。)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对杨振宁作出了高度评价,“杨先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顾秉林透露,他任校长时杨振宁推荐了著名计算机专家姚期智来清华任教,为后来清华引进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清华物理系有今天的成就,杨教授功不可没。”清华大学前校长陈吉宁:“在杨振宁推动下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不仅在学术前沿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海洋大学校长,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经常参加国内的学术交流,国内已有不少地方通过杨振宁教授引进了不少‘少壮派’高端人才,这其中包括杨振宁教授的弟子。”中国科普研究所政策室主任郑念:杨先生对中国教育、对中国科技发展、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都是贡献至伟的。尤其是在拨乱反正之初,杨先生在促进中国高层领导调整航向,走上科教兴国和重视知识价值的轨道,致力于促进中国教育改革,推动中国学者走向国际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努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文/聂华桐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先生是安徽省合肥市人,我来到这儿感到特别亲切和高兴,我跟杨先生相识多年了,对他的做人以及做学问的成就和态度有一点了解,今天向大家作个介绍。杨振宁1980年即开始在兰州大学授课,照片摄于1981年一、 根杨先生于1922年9月22日出生在合肥。6岁以前是在合肥度过的,后来随父母到厦门、北京,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全家又从北京回到合肥,然后经武汉、香港、越南的海防抵达昆明。他16岁时以同等学力考进了设在昆明的西南联大,1945年毕业。那时的确是非常艰苦的,西南联大的校舍非常简陋,可是教员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却非常高,杨先生一再跟我谈起,而且还给我看了一些照片,可以看出那时的物质条件实在非常艰苦,比现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以说是差得很多很多。可是师生们却以那样高涨的热情来教书和读书。按我的想法,他们那样努力,绝不是仅仅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整个国家,有使命感,不然的话,很难想像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教员那么用心教,而学生又那么用心读。杨先生从物理系毕业时的毕业论文是跟联大的教授吴大猷先生做的。吴教授做的是关于分子光谱方面的工作,他就让杨先生用群论的方法把分子光谱的一些问题搞清楚,所以杨先生当时对群论、对对称性等有了基本的了解。杨先生一再讲,他以后所做的工作,比如关于宇称不守恒以及后面要讲到的规范场都与那时候的学士论文有一定的关系。杨先生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继续留在那里做硕士研究生,他的导师就是后来北京大学的王竹溪先生。杨先生的硕士论文是统计物理方面的,后来在统计物理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他自己常常讲,他在统计物理方面的工作,根源可以追溯到在西南联大跟王先生做论文的那一段时间。他一再讲,他自己这一生在物理上的见识、视野、鉴赏能力,以及对物理的基本态度,可以说是年轻时在中国奠定的基础。我强调这些是要使大家感觉到只要有条件,自己肯努力,又能够有合适的发展的机会的话,中国是能够出很多人才的。杨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条件那么艰苦,但是他掌握住了物理的基本精神,由于在西南联大受到的教育,到美国以后结出了硕果,而根是在中国。他对自己的“根”从来没有忘记过,他身在美国,心里对中国的情形是非常记挂的,一直关心中国各方面的发展。二、贡 献 和 成 就杨先生是1945年去美国的。1946年的春天开始在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学物理。1948年夏天,杨先生得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由于杨先生学业上出众,芝加哥大学就把他留下来作讲师。一年以后,又转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工作。当时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是爱因斯坦所在的地方。他到普林斯顿以后做了一连串重要工作。杨振宁的百科介绍杨先生和李政道先生合作开始于1949年,在他们开始合作以后不久,美国一些新的高能加速器造出来了,发现了一些新粒子,有一些非常令人迷惑的现象,对这些现象原有的物理理论不能解释。这在1953~1955年间,成为当时基本粒子物理中最使人关心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讲法、猜测和理论,搞物理的人原来最相信的原理之一就是所谓宇称守恒原理。所谓宇称守恒,是说物理规律在最深的层次上是不分左右的。当时他们就很大胆地设想,如果不接受宇称守恒这个假设,那么很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就不会使人感到迷惑,问题就可以解决。他们对当时已有的物理工作做了很仔细的分析,提出了几个可能做得出的实验来验证他们这个猜想,吴健雄先生和她的几个合作者立即着手去做,而且很快把实验就做出来了,证实了他们的猜想是对的。这是1956年的事情,这件事对整个物理学界轰动很大。当他们最初提出宇称可能不守恒的时候,世界上一些最有权威的理论物理学家都是不信的,实验的结果出来以后,不信变成了惊讶和赞美。他们的见解轰动了物理学界,成了以后物理学中弱作用理论的基石。由于这一工作,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大家也许以为杨先生在物理学上的贡献就是这个宇称不守恒。的确,这是杨先生在物理学中一个很突出的贡献。可是杨先生对物理学的贡献远不只是这一个方面,他在统计物理中同样有很高的地位,而更高的成就是规范场理论。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式。那组方程式有一个性质叫做规范不变性,所以最早关于规范场的理论就是电磁学。电磁学加上量子力学就成为量子电动力学,这个理论是最成功的一个物理理论之一。后来实验上发现同位旋是一个守恒量子数,性质和电磁场中电荷守恒有些类似。杨先生由此就问为什么不可以把同位旋守恒的性质也变成一个规范场的理论呢?他告诉我,他在做学生的时候就在考虑这个问题。1954年他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提出了现在所谓的非阿贝尔的规范场理论。近十几、二十年来,理论物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探索就是寻找一个完整的弱作用理论,可是一直没有成功。到了60年代,物理学家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引用了杨先生1954年写的这篇文章中的数学结构,即非阿贝尔的规范场理论的数学结构,来构造一个完整的弱相互作用的理论。1954年,杨先生和米尔斯写出文章时,杨-米尔斯规范场还不被承认为物理,而只是一个可能对物理有用的数学结构。但到1972年,这个非常简单而又非常漂亮的数学结构被正式承认是物理的一个基本结构了,是完整的弱相互作用理论的基础。从物理基本规律看,相互作用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电磁作用,根基是麦克斯韦方程组;
另一种是万有引力,比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吸引力,万有引力理论,现在当然公认爱因斯坦的理论最成功;
而弱作用理论的基本数学结构是由杨先生和米尔斯所提出的,所以从长期的物理发展的观点来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
还有一种相互作用是强作用。大约10年前,由于弱作用理论获得成功的刺激,有人提出了强作用也是一种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作用。虽然这还是一个没有最后证实的理论,但在现存的理论中,是成功可能性最大的一个理论。这样看来,电磁作用、万有引力作用、弱作用和强作用,这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中就有两种是基于杨振宁-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数学结构。从这一点大家就可以了解到杨先生的这一个贡献是何等了不起。由于这一个贡献,再加上其他种种成就,杨先生现在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初建时的海森堡、薛定谔以及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里面了。三、血 浓 于 水杨先生是牢记根本的一个人,对中国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多年来和他相处,我深深感到他对中国的关心,关心中国人的生活是不是在改善,关心中国的科学技术是不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关心培养中国的人才,关心中国的前途。对于在美国的中国人,他也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力扶助。不仅我们这批知识分子,就是在华侨社会的人,也都得到了他的帮助。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对于中国的那种骨肉之情,在我和他相处的16年里,是深深的感受到了的。杨振宁是保卫钓鱼岛运动的精神导师1971年,中美关系稍有松动,他马上就决定回中国来看一看。回到美国以后,他对中国的情形作了很多报告。由于他的名望和地位,他的作风和为人,他的演讲和报道在美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的情况下,他这样做,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但他认为正面报道中国在各方面的许多发展是他的义务。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地位,他经常到欧洲、南美洲、东南亚、日本等地去讲学或访问,大家往往都要求他作关于中国的情况的报告,他的报告在这些地方,尤其是对当地的华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的态度,愿意同中国亲近,杨先生的功劳是非常之大的。杨先生还花了不少时间,尽力为在美国的华人做些事情。譬如,在美国有一些华裔认为美国的华人不够团结,于是组织了一个全美华人协会。杨先生做了这个协会的主席,对他个人做学问来说这是一个牺牲。这个协会建立以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宣传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中美建立邦交等方面发挥了作用。譬如,在中美建交之前,全美华人协会在报纸上自费8000美金发表声明,极力主张中美正式建立邦交。此外,以杨先生为主席的全美华人协会还尽力去促进美国华人的团结。他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力,设法来把华侨社会团结起来,一方面能为华侨自己争取福利,另一方面也能为中美之间的交流作出更多的贡献。四、治学:才智和个性的熔合杨先生的成就是很大的,近几十年来在科学里有这么大成就的人为数不是很多的。但如果说这由于他是个天才,我看就流于浮面了。我认为他今天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是他的个性和才智熔为一体的结果。当然,杨先生的才智很高。但是为什么世界上许多聪明的人没有作出贡献而他作出了贡献呢?我个人认为,杨先生具备一些一般人不能同时具有的性格。杨先生是非常实在的一个人,他做的工作都是扎扎实实的,讲求实际效果,实实在在,这是他的一个性格。但通常一个非常实在的人往往容易缺乏想像力;
同样地,一个想像力非常丰富的人又不容易很实在,往往容易变得想入非非,想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可是杨先生一方面很实在,另一方面又有十分丰富的想像力,这是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杨振宁与学子在一起。杨振宁参加学术活动、帮助中国建设实验室都是分文不取。杨先生的兴趣非常广泛。他对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国的历史,对传记和考古──中国的以及埃及和其它许多地方的考古等都了解的很多,而且他也爱好音乐、艺术和摄影。前面讲到杨先生在物理方面的兴趣是广泛的,在统计物理原理,在万有引力理论方面,在强作用与弱作用的理论方面,他都有兴趣。他对纯理论的东西有兴趣,对实验的东西同样也感兴趣。这是他的一个特征。多方面的兴趣使他随时都在吸收新的东西。而在这同时,他又能够坐下来做工作,做很深入的工作。一般说来,兴趣太广了往往难以收下心来对一件工作钻得很深。杨先生令人惊讶的一点就是:他对多方面的事情深感兴趣,而同时又能坐下来就很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作出重要的贡献。杨先生对我说过,他感到国内经常使用的一些话字眼并不是很恰当的,比如“十年寒窗”的提法,要学生苦读。他认为假如一个人读书觉得很苦的话,要把学问做的好,要出成果,恐怕是很困难的。“十年寒窗,埋头苦读”,不是他的形象,他是顺其自然,发展自己的兴趣。杨先生另外一个很突出的品质,就是诚实。一般来讲,诚实往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那种诚实,在这个意义上讲杨先生当然是诚实的。他对人坦诚,不会虚假的一套。可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诚实。我为什么讲这一点对一个人做学问很重要呢?做研究工作的人都了解,当一件事情是未知的时候,常常是非常混乱的。要从一个非常混乱的局面中把一个正确而且真实的东西找出来,假如你不是一个对自己很诚实的人,那是不容易做到的。有些人容易自我欣赏,自鸣得意,甚至于自欺欺人,这就很难抓到真实的东西。一个人只有常常老老实实去思考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做得是对的还是错的,力求抓住事情的本质,才能真的抓到事情的本质,而不仅仅是抓住一些表面的虚象。杨先生具备了这种品质,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也都具有这种诚实的品质。一个搞学术研究的人还需要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杨先生今年60岁了,而且取得了这么大成就,普通人也许不会去听年轻人的意见了,但他却不然。一直到今天他还保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杨先生为什么有这么多成就?这不是一个单一的性格造成的,也不是因为他有超人的能力。杨先生的成就反映才智和个性的结合。我在这里借介绍杨先生的成就和他的治学精神的机会向大家呼吁,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年轻人的兴趣,多方面培养他们,让他们得到发展的机会。安徽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我今天介绍的杨振宁是安徽出的人才。希望我们大家在教育方面多多努力,让中国、让安徽、让合肥出更多的人才,出更多象杨振宁这样的科技人才。选自《科学、教育与中国现代化》,人民日报出版社附 录:中科院院士:杨振宁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朱邦芬院士曾经发表文章《我所熟悉的几位中国物理学大师》:我可以专门用一两个小时来讲讲杨先生回清华后所作出的很多重要贡献,这里我只简单说几句。杨振宁回到清华后所作出的贡献至少包括:(1) 学术领导。他亲手创办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物理学和其他相关研究领域中做出了非常好的研究工作。他担任清华物理系的国际评估委员会成员和顾问,帮助清华物理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2016 年9 月19 日,薛其坤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这与杨先生在清华物理系首次国际评估时强调要发展实验凝聚态物理,以及他所创建的高等研究院为薛其坤和张首晟两人提供了合作平台分不开。杨先生是“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首任主席、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顾问,他的辛勤工作和慧眼,使得这两个奖项声誉卓著,评出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和成果。例如,早在1996 年,求是基金会就授予屠呦呦等10 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工作的主要科研人员“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而当时没有任何机构授予屠呦呦等人奖项。他还就一些重大的科学工程以及科技政策,发表了真知灼见。可以说,杨先生在科学界所起的引领作用非常显著。(2) 物理研究。杨先生回到清华后,在冷原子物理和统计物理领域发表了13 篇SCI 研究论文,亲自做了很多重要的研究工作。当时他已经80多岁了,但全部研究工作都还自己独力而为,最多有时有一个合作者。他有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上,我常收到他发来的电子邮件,发件时间经常是晚上10点多、11点以后。(3) 教育家。杨先生为清华培养出了多名杰出的青年物理学家,其中好几位在国际上已经很有名声。为了推动教师上课,他还曾经为清华物理系的新生讲了一学期的大学物理课。(4) 科学史研究。杨先生写了很多科学史方面的研究论文,特别是对一些他亲身接触过的物理学大师和数学大师的研究及评述,独具匠心、极其精彩并珍贵。杨先生回清华后一共发表了近30篇SCI 论文,作者单位都署有清华大学,此外还出版了几本专著。(5) 杨先生还做了许多其他事,包括就文化、教育、艺术等问题作了很多精彩的公共演讲,他还就学术诚信问题发出了声音。杨先生回清华后一共发表了近30篇顶级SCI论文,单位都署清华大学,此外还出版了几本专著。2017年9月,朱邦芬院士又发表文章《杨振宁绝非回来享福养老 他做了这些事》,节选如下:他在文章《父亲与我》里写道,“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指杨振宁父亲)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杨振宁和他父亲一直父子情深,杨武之从未对杨振宁加入美国籍说过什么,更没有写过什么,这句话只是杨振宁自己内心的感觉。我以为只有率真、坦诚的人才会把对自己形象有损且不为人知的内心独白揭示出来。从80 岁至95 岁的15 年间,他所做的事情远比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做的要多,更重要。1970 年代初期和中期正值“文革”,知识分子在劳动改造,他多次访问祖国,参观中亲眼见到大学教授在工厂把不同电阻分类,深感“在那些年里,中国政府片面的平等主义已经毁了中国的科学”。在第二次回国的晚宴上,他直言不讳地向周恩来总理呼吁,要重视基础科学,虽然得到了周总理的积极响应,但是现实与他的梦想毕竟相离太远。“文革”后,祖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开始重视基础理论研究。1980 年代,杨先生积极帮助创建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两个机构都很成功,但还不是他心目中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那种模式。1997 年杨振宁答应清华大学的请求,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并担任名誉主任。杨先生和清华大学时任校领导经过多次商讨,确定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模板建设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作为一个科学机构的领导人,他既充分放权,只管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大事,又对重要事务的细节予以充分注意。作为一个做大事的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立不久,杨先生就在香港注册成立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美国筹集资金。杨先生明白,有了财务上的自由,才可能有招聘杰出人才和开辟新研究方向的自由。为此,杨先生一方面把自己个人积蓄以及在美国长岛一幢占地面积3 英亩的别墅捐给基金会;
另一方面,他还努力向好友和香港的爱国人士募捐。正是有了这个基金会,高等研究院才有可能把美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引进到清华全职工作,才有可能设立“杨振宁讲席教授”职位,给翁征宇、王小云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以比较体面的薪酬,才有可能给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稍好一点的待遇。杨先生不但捐款给基金会而自己分文不取,而且还把回归后国家给他的每年100 万人民币津贴的很大一部分捐给中心用作日常开支,使中心能够较好运行。要使一个科学研究机构成功,研究方向的正确选择和一流研究人员的招聘是关键。杨先生一开始为高等研究中心确定的研究方向是理论物理和数学,其中理论物理又聚焦在凝聚态物理和冷原子物理的研究,为此中心邀请了张首晟、文小刚、李东海、何天伦、华泰立等一批在该领域国际物理界最出色的华人学者到高等研究中心来工作。他们对中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5年,在杨先生的感召下,国际理论计算机领域的大家——姚期智先生全职加盟清华高等研究中心,而后又引进数学和密码学交叉领域的杰出女科学家王小云,还聘请微软亚洲实验室的一批信息领域的翘楚兼职,高等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也增加了理论计算机科学。杨先生对招聘杰出人才到高等研究中心工作费心思量。对每位候选人,杨先生都要仔细研究其学术背景和已有的学术成就,往往谈了多位,每位谈了数轮,最后才成功一位。在研究人员结构和行政运行机制方面,高等研究中心采取了类似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做法,本着“精干、择优、流动”的原则,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延揽国内外科学英才,营造宽松环境,埋头科学探索,培育顶尖人才。20 年来,高等研究院已成为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术殿堂”,一流学者的报告常年不断,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大量活跃在物理前沿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云集于此,青年学子刻苦钻研互相切磋,多个学科交叉融合,产出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培育出一批学术精英,对清华理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正如清华大学前任校长陈吉宁所说,“在杨振宁推动下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不仅在学术前沿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3年,薛其坤研究组实验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我认为没有杨先生就没有这项成果。一方面,杨先生把张首晟请到高等研究中心做客座教授,张首晟指引祁晓亮、刘朝星这些优秀的博士研究生进入到拓扑绝缘体领域,而祁晓亮和刘朝星及合作者则在国际上最早在理论上预言了实验观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机理和实际的材料体系。另一方面,薛其坤2005年到清华工作,是杨先生等在关于清华物理系应重点发展实验凝聚态物理的指导方针下的产物。正是杨先生,为张首晟和薛其坤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平台,导致薛其坤研究组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10年,清华大学对物理系进行了第二次国际评估。新的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四沈二杨”6 位先生,即第一次评估的“三沈一杨”再加上沈吕九和杨炳麟。在一如既往尖锐指出清华物理系尚存问题的同时,评审报告的结语写道“自2002 年第一次评审以来,清华物理系在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在教授治学的大方针下科研实力已进入国际水准,在某些领域已处在世界领导行列。教学方面,更是非常成功。每年都能招引到全国拔尖的本科生,集而教之的英才多对系的教学相当满意,与八年前大不相同。物理系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极有希望成为世界一流,但还需要系内同仁坚持方向同心协力才能达到。”借用王大中前校长一句话:“清华物理系有今天的成就,杨教授功不可没。”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给大一学生上课。左图是他在课堂边讲边写教学内容投影到屏幕上;
右图是课间学生围着杨先生请教问题杨先生是香港“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首任主席,也是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创始顾问,他为这两个奖项的成功设立了宗旨和高标准。1993年香港查济民先生想切实帮助中国发展科技事业,他向杨振宁表示,基金会的基金由查氏家族提供,而基金会的组成、运作和发奖方法,由杨先生这样有成就又关心中国的科学家负责。他们俩决定香港求是科技奖的宗旨为“雪中送炭”。杨振宁回想起好友邓稼先等人的清贫生活,想起中国一批最杰出的科学家的工作条件还很差,于是,求是基金会1994 年第一次颁奖,奖励了包括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于敏、周光召在内的10位杰出科学家;
1995 年,为了鼓励优秀的青年科学家留在国内做基础研究,求是基金会又设立了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奖人中有一大批后来成为了中国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1996 年,求是基金会授予屠呦呦等10 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工作的主要科研人员“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当时没有任何机构授予屠呦呦等人奖项。2004 年设立的邵逸夫奖的奖励领域是数学、天文学和生命科学与医学。杨先生作为首任评审会主席,把邵逸夫奖定位为与诺贝尔奖互补的、具有最高水准的全球科学大奖。杨先生的辛勤工作和慧眼识才,使得邵逸夫奖声誉卓著,评出了一大批世界最优秀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医生和生命科学家,其中多人在获得邵逸夫奖后进而获得诺贝尔奖。2017年9月14日,杨振宁先生参观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海光源提供)杨先生十分关心中国一些重大的科学工程以及科技政策,经常就此发表自己的意见。他的意见从来不为自己或小集团谋取任何私利,一心只是为了中国的科技发展。1990 年代末,他独具慧眼,建议中国研制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为此多次上书。2017 年1 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工作在20—100nm范围的全相干自由电子激光,还正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试运转一项软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且同步发展更大规模的高重复频率的超导加速器驱动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中国的自由电子激光事业在杨先生的推动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最近杨先生关于中国建造超级大对撞机争议的见解,不管持有什么立场,毫无疑问,都可以看到杨先生热爱中国、一心为中国人民的赤子之心。杨先生以他的学术成就和声誉,在科学界所起的引领作用非常显著。大学的本科教育是高校之本,教师授课是基本职责,然而教学是个“良心活”,是否尽力只有自己心知,外人很难考评。2004 年秋季学期,杨先生鉴于中国许多大学的知名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的现状,主动为清华物理系和数学系8 个班200 余名大一新生讲了一学期的“大学物理”课。82 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其独特的见解、深入的理解,每周两次、每次两个45 分钟讲授基础课,常常在课间的5 分钟休息时间还在讲课。不仅学生们受益,全国许多高校的教师也在旁边教室观看直播,细细品味杨先生讲课与众不同的地方和精妙之处。杨先生给大一新生授课为所有大学教师树立了高标准,鼓舞了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也推动了清华许多研究做得好的老师走上讲台。杨先生领导的高等研究院以优良的学风和卓越的导师吸引、影响和培养了很多中国年青一代的科学家。近些年来,清华物理系已经有多位毕业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以美国斯隆基金设立的斯隆研究奖为例(1955年设立,专门奖励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年轻学者,获奖者中已有43人获诺贝尔奖,16人获菲尔茨奖),2010年以来,毕业于清华物理系获得斯隆奖的有祁晓亮、许岑珂、檀时钠、陈汐、沈悦、马登科、亓磊、陈谐等8位,其中多人在科学馆这个学术殿堂中得到升华,即使在本科阶段也在这里获益匪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至今一共毕业了65 名博士,走出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才,“土博士”获得国外名校教职的约10人,在国内大学任教、有各种头衔的更是数不胜数。葛墨林院士在南开大学讲述: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年薪为人民币100万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给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他还卖掉了自己在美国纽约的一处大房子,向清华大学捐了100万美元(注:1997年捐献100万美金,2004年以后捐献200万美金,加上1997-2016年每年100万人民币工资的捐献,按照1:6汇率合计600万美金以上)。他把诺贝尔奖金的一部分,也捐给了清华。

第3篇: 杨振宁励志名言

杨振宁(1922,10.1~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生于安徽省合肥市。

  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1966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他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以他们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后二人因排名先后的问题交恶。1962年因为《纽约客》的一篇文章,两人正式决裂。杨振宁七岁的儿子杨光诺曾说,“我要一人得诺贝尔奖。”1989年他写给已故中研院长吴大猷的信,向老师报告两人合作情形。吴大猷覆信说︰“整件事是一极不幸的事,我想是不能永远掩盖著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再在世人前争,而让慢慢的展现出来。”

  1977年他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1980年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个人经历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7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5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释。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像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6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人们赞扬在理论物理前沿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诺贝尔奖得奖人杨振宁是一位坚忍不拔、具数学天才的科学家。他致力于揭示自然的对称性,而这些对称性常常是隐藏在杂乱的实验物理结果的后面。

  杨振宁长时期在看来是神秘的物理学和数学的十字路口工作。在这个领域内,一组漂亮的方程式可以是灵感的源泉,甚至可以在还没有实验证据以前就洞察物理世界是怎样运转的。这是一个外行很难懂的世界,其中有充满了希腊字母的方程式的黑板,有寻求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品味”和“风格”,有寻求用正确语言来描述物理世界的出自内心的灵感。

  物理学家戴森去年在石溪为杨振宁退休所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说:“杨振宁对数学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

  杨振宁已有华发,可是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仍穿梭于纽约和远东之间。他和香港以及北京的大学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是设在南朝鲜汉城的一个理论物理中心的主席。

  在关于他的生活和时代的一次广泛的谈话中,杨振宁谈到他的物理学生涯,谈到他没有能从事某些领域的研究而感到的遗憾。杨振宁也谈到他在中国童年和他长时间为沟通美国和自己的祖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所作的努力。杨振宁谈到他担心中美关系的裂痕会扩大,以及由于新近对台湾出生的物理学家李文和间谍活动嫌疑的调查,将为亚洲和亚裔美国科学家带来的困难。·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解冻,杨振宁自1945年到美国来当研究生以后第一次回到中国大陆。他会见了已故的周恩来和中国的其他领导人,帮助开展了两国之间的科学合作。他担心这些合作将面临危险。

  那时候,当他从国外旅行回来后,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的人员常常去找他。中央情报局的官员第一次去找杨振宁时杨要让他的秘书记录他们的谈话,以免误解。杨振宁继续保持和中国的密切联系,他说:“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近来没有再来找我的麻烦。”

  杨振宁最关心的是科学而不是政治。他谈到自己的一些经历:一个从中国偏僻地区一个落后的城市来的年轻学生,怎么会有幸参与20世纪一个最主要的思想革命。这场革命是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方法来了解自然的无穷多样性,从混沌的星球爆炸到电子环绕原子核的颤动。

  1956年杨振宁第一次出名。那一年他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 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象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因为这个工作,两人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奖。

  从长远来看,1954年杨振宁和已故的米尔斯的开拓性的工作却更为重要。那一年,两人都在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工作。他们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以后证明它是以统一的方式描述作用力和基本粒子的关键。布洛克海文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马奇努说:“当它在1954年写成时,争论极大。一些人认为它和物理世界无关。”当时,杨和米尔斯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可是以后证明,这个从微分几何和纤维丛这样的抽象世界中抽提出来的数学,正是为描述像磁、电、强核力,也许还有重大相互作用中,中界作用力的粒子交换所。戴森讲道:“我要说,在杨振宁的工作中最最重要的是规范常已经证明这比他和李政道关于宇称的工作要重要得多。”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关系变得愈来愈紧张,两人在1962年分手。杨振宁拒绝谈论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的关系变得紧张的。他说:“这是我生命中令我非常失望的一件事情。我要说,这是一个悲剧。”他们两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讲话了。

  杨振宁扎根于数学,但是他指出,自己一生的工作不是脱离现实世界的形而上学的游戏。40年代后期他刚去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时曾打算成为实验物理学家。可是他很快就了解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差。实验室的同事们开玩笑道:“哪里出爆,那里就有杨振宁。”

  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

  对于物理学家最大的挑战,依然是提出一个统一的理论,它既适用于以重力为主的极大王国,又适用于由量子所主宰的极小王国。物理学家在70年代已经在这方面获得进展。他们提出一个称为标准模型的理论。可是标准模型并没有将重力考虑在内。

  目前,弦线理论可能可以克服这个缺点。这个理论经过修改后要求十或十一维时空,而不是我们熟悉的四维时空,即时间这一维加上立体几何的三维。弦线理论提出来已经20多年,它在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中很流行。可是杨振宁在晚年时是不同意这个理论的。杨振宁怀疑弦线理论或其派生的理论是否能将所有客观存在的现实都放进一个简洁的包装中。

  杨振宁说:“弦线理论并没有得到实验证明。它太不定形,太模糊。”问题部分地在于,为探索弦线的影响,需要极高的能量,更强的粒子加速器。如何写出一个可以工作的理论,并从事十维计算也是一个问题。

  杨振宁提出物理学正经历一个过渡期。不断地寻找更快更小的计算机晶片等的应用研究,将会比基础研究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他说:“很清楚,在未来的30到50年中,人们将更注意物理学的应用。其理由并不是因为所有的基本问题都已经解决了,而是因为更深入地探索物质的基本结构变得愈来愈贵。”他又说,2005年国会决定中止建造超导超级对撞机是一个信号,高能物理有充裕的经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超导超级对撞机是要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造的一个基本粒子加速器,它的直径将达54哩。

杨振宁预言,计算机工业的实际需求将会推动界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物理学的发展,他承认许多分析家们早已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就像刚刚过去的20世纪被称为物理学的世纪一样。是什么环境使杨振宁能在占支配地位的物理学中起重要作用呢 听他自己说,在他的成功中,运气和抱负同样重要。

杨振宁的科学成就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1.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R.L.密耳斯共同提出杨-密耳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理论(包括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大统一理论、引力场的规范理论、……)打下了基础。杨-密耳斯场方程最近被数学家S.唐纳森引用,获得了拓扑学上的重大突破。

  2.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方面的另一项杰出贡献是:在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
如果弱衰变过程宇称守恒,则它们必定是两种宇称状态不同的K介子。但从质量和寿命来看,它们又应是同一种介子。——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一项科学工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第一次。

  在粒子物理学方面,杨振宁的其他贡献包括:费米-杨模型(1949),与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7),与李政道和R.奥赫梅合作的关于C(电荷共轭变换)和T(时间反演变换)不守恒的分析(1957),与李政道合作的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1959)和关于W粒子的研究(1960~1962)。与吴大峻合作的CP(宇称)不守恒分析(1964),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1974),与吴大峻合作的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75),与邹祖德合作的高能碰撞理论(1967~1985)等。

  3.在统计力学方面,杨振宁的贡献包括:二维伊辛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1952),与李政道合作的关于相变的理论(1952),与杨振平合作的关于数种模型的严格解(1966~1985)等。

  4.在凝聚态物理方面,杨振宁的贡献包括:与N.拜尔斯合作的对磁通量量子人的解释(1961),非对角长程序观念(1962)等。杨振宁于1971年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回美以后,对促进中美建交、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都做了大量工作。杨振宁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杨振宁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

第4篇: 杨振宁励志名言

经济励志名言

励志名言

1、虽然商人终日从事买卖之事,但只要致良知于事事物物,即问心无愧,也不妨碍他成为圣人贤达。

2、送东送西送出良心与理智,诚实诚信成就道德与文明。

3、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

4、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助推器和安全阀。

5、法纪为天平,岂容人情充筹码;诚信作准绳,不许利欲乱曲直。

6、铸诚信,万事兴;严法治,国必强。

7、农民要与商人交易余缺,各取所需,才能使双方生活便利而有利可图。

8、生命因诚信而美丽,生活因守法而精彩。

9、心连心共筑诚信长城,手牵手齐建法制社会。

10、人人参与,共铸诚信;个个努力,推进法治。

11、信是为人之道,法是强国之本。

12、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13、如果商人不经营贸易,农业和商业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14、手牵手,与法治同行;心连心,将诚信同铸。

15、用诚信美化心灵,用法治规范社会。

16、诚信处世世界大,奸诈为人人格低。

17、诚存人自乐,法正民自安。

18、诚信不能只挂在嘴上,法律不能只写在纸上。

19、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

20、诚信走遍天下,法治和谐人间。

21、性格决定命运,选择改变人生。

22、立警为公执法为民长霞精神耀神州,与时俱进诚信俱佳玉儒形象映中华。

23、守法律己时时尽心报国,诚信待人处处竭力为民。

24、法治与安定同在,诚信与文明共存。

25、诚信要靠法律维系,法律要靠诚信遵守。

26、做诚信之人,铸法治之国。

27、没有诚信的坚强基石,法制便犹如是建在沙土上的高层建筑。

28、朋友是路,家是树。别迷路,靠靠树。

29、做人要诚信,做事要守法。

30、以诚取信心灵美,依法循规事业兴。

31、以诚待人,人人敬;以信办事,事事成。

32、夜里切不可以在外游荡,早晨要早些起床,乘清心爽意之时,于理些事务。

33、天近中午时开市交易,招来四面八方的人民,积聚各地的货物,买卖交换,各取所需。

34、社会是由诚信与法律组成的双轮车。

35、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

36、农民以体力劳动从事耕耘,商人以其审时观变从事贸易,手工业者以其精工巧技制造器械。

37、你诚信我诚信人人有威信,讲-法治护-法治个个能自治。

38、倡导法治,法治执根于社会;谋求诚信,诚信融汇于民心。

39、经营有法有道,交往以信以诚。

40、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41、人生在世,谁能比得上商人那样逍遥富乐呢?

42、有利益所在的地方,天下人都向那里聚焦,以追逐财利。

43、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

44、农民若没有耕种之事,则没有和乐的生活;商贾若没有买卖之事,则没有和乐的生活。

45、个个互信,人人守法。

第5篇: 杨振宁励志名言

女性励志名言

  女性励志名言
  1、任何时候,不要为一个负心的男人伤心,女人更要懂得,伤心,最终伤的是自己的心。如果那个男人是无情的,你更是伤不到他的心,所以,收拾悲伤,好好生活。


  2、当一个男人对你说:分手吧。请不要哀伤和烦恼,应该笑着说:等你说这话很久了。然后转身走掉。


  3、懂得出现在什么场合着什么服装。


  4、情人节或者生日没有人可送花也无所谓。你可以将买花的钱买精美的礼物,送给妈妈和爸爸。


  5、不要24小时都想念同一个人。可以分一点给家人和朋友。


  6、对善意欣赏你的男子回报浅浅的微笑。


  7、不要和男人动手。第一,你不一定打得过他;
第二,和你动手的男人一定是个疯子。所以,不如不动。


  8、人生处处靠打拼,快乐女人善打拼:一等女人拼气质,二等女人拼实力,三等女人拼运气,末等女人拼背景。我就是我自己最好的背景。


  9、如果喜欢一个人,在允许的情况下,告诉对方。也许得不到答案,但至少你努力过,将来不必后悔(也许后悔的是对方,呵呵)。


  10、每天打扮的优雅从容出门,给自己带上不同的笑容。


  11、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是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用快乐美容,绝无副作用!
  12、我不是随便的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


  13、买舒适的睡衣给自己,暴露一点也无所谓。


  14、穿有质感的衣服,找有质量的男朋友。()他不一定很漂亮,但是一定要能让你有安全感和开心。


  15、女人谨记:一定要吃好玩好睡好喝好;
一但累死了;
就别的女人花咱的钱,住咱的房,睡咱的老公,泡咱的男朋友,还打咱的娃。


  16、如果一个男人开始怠慢你,请你离开他。不懂得疼惜你的男人不要为之不舍,更不必继续付出你的柔情和爱情。


  17、认真的对待你的工作。工作也许不如爱情来的让你心跳,但至少能保证你有饭吃,有房子住,而不确定的爱情给不了这些,所以,认真努力的工作。


  18、任何情况下,背后不说他人是非。如果一定要你说,说好话。


  19、如果哪个男人说了让你难堪的话,原谅他。一个被原谅的男人最后会后悔失去一个像你这么宽容的女朋友。


  20、之前你放弃的人或者放弃你的人,深夜打电话给你,挂掉之后关机。不是你狠心,而是任何经历伤痛之后的分手都会有裂痕,修补得再好也无法还原。不如就让它过去。



推荐访问:名言 励志 杨振宁 杨振宁励志名言 杨振宁励志名言 杨振宁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