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结课论文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自然环境限制性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力太小、农村经济积累不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等保障性因素的不利作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发展困境”。因此,只有摆脱障碍性因素的制约,逾越“发展困境”,完成新农村建设所必需的基础积累,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取得建设实效,形成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村和农业发展呈现了积极态势,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局面尚未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初步测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84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23%,比上季末增长2.6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4499万元,同比增长4.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267万元,同比增长17.75%,其中工业增加值31094万元,同比增长24.8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077万元,同比增长13.77%。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12%、34.52%、34.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35、5.80、5.08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

  巴马县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狠抓灾后农业生产,在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农民面上市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甘蔗、山茶油、桑蚕、龙骨花、西瓜、蔬菜、水果、香猪、库区养鱼等优势产业,农业经济得以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6049万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农业产值13034万元,同比下降0.75%;林业产值3340万元,同比增长32.12%;牧业产值27662万元,同比增长2.79%;渔业产值1629万元,同比下降3.32%。

  (二)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

  全县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升工业园区对产业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软环境,提高行政服务质量,为推动特色产业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全县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61561万元,同比增长20.69%,规模以工业完成总产值33972万元,同比增长34.15%;其中丰浩制糖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2678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7.32%,是拉动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097万元,同比增长33.02%。

  (三)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乏力

  固定资产投资受国家宏观调控压力的影响,后续大项目少,对全社会固定产投资的增长缺乏拉动力。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359万元,同比下降19.85%。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3375万元,同比下降22.5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8100万元,同比下降38.72%。造成投资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上规模项目少,缺乏大项目支撑;二是没有新兴的固定资产投资热点,技撑巴马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力量不足;三是随着城镇私人用地的限制使用和农村茅草房改造的完成,私人建房投资步伐放缓。

  (四)消费市场保持活跃

  受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及假日消费的影响,消费品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增幅,消费品市场继续旺盛,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持续快速上涨,特别是蔬菜类和食品类价格居高不下,带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46万元,同比增长20.19 %。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完成24315万元,同比增长21.59%;住宿和餐饮业完成6053万元,同比增长23.8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9.9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最大。

  (五)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规模稳定增长。

  截至2008年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8708万元,同比增长32.1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253万元,同比增长25.8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422万元,增长30.91%;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209277万元,同比增长9.84%。

  (六)财政收入质量明显好转

  前三季度,全县财政收入完成7760万元,同比增长10.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042万元,同比下降5.16%。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5564万元,同比增长29.22%,占全部财政收比重的71.70%,税收收入比重逐步上升,财政收入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七)城乡70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但增速放慢

  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增速放慢,城乡居民增收困难。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8%,增速比上年回落13..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累计现金收入217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6%,较上年同期回落15.62个百分点。

  二、当前制约巴马县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上半年的冰冻灾害和近来极端暴雨天气对全县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各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农业损失,全县农业经济损失程度之重是近10年来少有。

  二是受生产要素制约,影响了工业企业生产正常发展。一些企业由于受原材料、动力不足的影响,不能满负荷运行,影响了生产发展。部分工业企业生产形势不稳定,波动性较大。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受国家宏观调控压力的影响,后续大项目少,对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缺乏拉动力。

  四是由于财源缺乏,财政收入总量偏小,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缓慢。

  五是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影响加大。特别是食品及服务价格的上涨,部分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慢,公务员津贴补贴不能落实到位,也制约着全县城乡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的整体提高。

  六是六是旅游设施尚不完备,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县内旅游未形成大气候,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知名度有待提高。

  三、措施及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巴马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加大投入,提高农业抗灾害能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打造“长寿”、“绿色”品牌,逐步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使企业能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满负荷运行,开足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运行效果,切实加强综合协调,提高工业运行质量;继续开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投资,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民间投资总量和领域,继续加快以资源换产业的路子,培植新的投资新点,进一步拓展和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做好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经济持发展的支撑和拉动。

  四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品牌产业。长寿老人是巴马发展休闲养生度假游的一块“金招牌”,也是一颗“摇钱树”,要充分利用“长寿”这个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和旅游度假养生,做大做强长寿食品、长寿旅游产品等相关产业,通过“精品”旅游拉动巴马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要加强地方税源的培植,扩大财政收入面,实现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重点抓好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科技、人才、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一)教育:巩固“两基”成果,实现“双高”普九目标,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扩展高中教育,强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努力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比较完备的中等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框架。学前一年幼儿受教育达到80%,义务教育“五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的比率达到70%,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在校生比达到6:4,在职教职工进修率达到70%,农民文化技术培训面达到50%。改造完善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建设9所中心幼儿园,建设1所现代化高级中学,建成1所市级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及培训基地,建成巫溪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二)科技: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努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切实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技意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以“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带”建设为抓手,搞好农业经济作物的规范化种植,提高精深加工的科技含量,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到2010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

  (三)文体、广电: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键身活动,加强和规范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强乡镇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广电宣传质量,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乡镇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6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四)卫生:继续深化卫生改革,优化重组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办好重点医院,突出专科和中医特色。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全县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建立起基本设施齐全、能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立起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的中等水平。到2010年,全县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0‰以下,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00/10万以下,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完成以县人民医院为主体的渝陕鄂边区医疗康复中心建设。

  (五)劳动、社保、就业:突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支柱地位,围绕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加大财政对劳动再就业的投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形成覆盖全县的劳动力资源信息网络。注重安全生产,强化社会保障功能,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强力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深化城镇居民和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完善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的农村“五保”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服务。

  (六)人口: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进一步稳定全县低生育水平,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十一五”期全县总人口控制在53.2万人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3%以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出发点就是以城镇发展带动农村发展。然而,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尽管城乡发展差距大等问题比较严重,但是客观存在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经济实力不强、短期之内难以逾越城镇化滞后的现状也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所在。因此,从强化城市带动力的角度出发,提升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创造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环境,是民族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夯实的发展基础。

 

推荐访问:毛概结课论文1500字 论文 毛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