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思想政治(统编版)】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x

 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学期 课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

 《思想政治》必修 4《哲学与文化》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年 1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分析教学情境,体会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举例说明二者关系,学会运用这一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理解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在培养科学精神的基础上,提升政治认同。

 2.结合实例,解释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结合身边事例,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培养科学精神。

 3.结合实例,解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内涵及要求。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

 三个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关系),两个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主要师生活动

 节 1 导入 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内容 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了解本节课内容 23 教学过程 学习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阅读与思考 1 教师:出示、阅读材料,提出问题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国王不信,派卫士和宫女到御花园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莱布尼茨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国王又派卫士和宫女去找,结果找来的树叶总是具有共同性。

 请思考:

 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完成任务单 教师:分析材料及其中蕴含的哲理 显然,莱布尼兹所说的“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揭示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独自具有的东西,即事物有个性,哲学上也称之为矛盾的特殊性;他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所揭示的是另一种现象,即不同事物总有其共同之处,即事物有共性,哲学上也称为矛盾普遍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学生:倾听、思考、记笔记 看图分析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病人说:“我不吃香蕉和苹果,医生让我吃水果。”请同学们想一想:“病人家属能找到符合病人要求的水果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完成任务单

 教师:分析材料及其中蕴含的哲理,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显然,病人家属找不到病人所要求的水果,因为,水果是指多汁且有甜味的植物果实,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帮助消化,是对部分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统称。相对于苹果、香蕉等各类具体的水果而言,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它一定要存在于香蕉、苹果等某种具体的水果中,并通过它表现出来,脱离了香蕉、苹果等具体形态,水果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说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同时,任何一种具体的水果(如香蕉、苹果)都包含着水果的共性,都是水果的共性与某种具体水果个性的对立统一。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将前面的分析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这就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一个内容。

 继续研究苹果和水果的问题,我们发现,苹果又可以分为富士苹果、冰糖心苹果、……,可以看出,富士苹果和冰糖心苹果都具有苹果的共性,但在口感上又有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所以,相对于水果而言,苹果表现为个性;但相对于富士苹果而言,苹果又表现为共性。同理,富士苹果又可以分为来自不同产地的富士苹果,它们也会在形态和口感、成熟期等方面有所差异,这时富士苹果又表现为共性,而不同产地的富士苹果又表现为个性…… 我们再来看水果,如果跟蔬菜、面包等并提,它们都可称之为食品,因而都具有可食用等共性,此时水果与蔬菜、面包相比,又因给人提供的养分不同表现为个性…… 可见,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共性和个性会发生转化。也就是说,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

 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因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关系的另一个内容。

 归纳一下,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有: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互联结、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学生:倾听、思考、记笔记 试一试 教师:提出问题 请你试着说一个生活中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解决问题的实例。

  学生:完成任务单 想一想 教师:提出问题 再请同学们思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 学生:完成任务单

 教师:讲解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生:倾听、思考、记笔记

 在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及矛盾主要方阅读与思考 2 教师:出示、阅读材料,提出问题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毛泽东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认为,虽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先攻占锦州是夺取这一战役胜利的关键。

 面和矛盾次要方面关系的基础上,学习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因为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撤回关内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的敌人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的大门堵死,关起门来歼灭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思考:毛泽东提出先攻占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学生:思考,完成任务单 教师:分析材料及其中蕴含的哲理,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归纳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从材料的信息中可以看到:辽沈战役涉及多个矛盾——需要攻下多个城市。其中,攻打锦州这个城市虽然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因为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先攻占锦州是夺取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因而也就成为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堵死了东北敌人撤回关内的通道,决定了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

 归纳一下,我们可以看出: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因此,面对复杂事物,我们要抓重点,抓关键。

 同时,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主要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的变化也影响着主要矛盾,促使或延缓主要矛盾的解决。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事物发展阶段的推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总之,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也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同时还要着重把握主

 要矛盾,也就是要坚持重点论。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倾听、思考、记笔记 练一练 教师:提出问题 请思考:从哲学角度看,以下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学生:思考、完成任务单 教师:举例分析 “牵牛要牵牛鼻子”。因为牛的鼻中隔薄而布满神经,只要牵住并刺激牛的鼻中隔就可使牛感觉到痛而乖乖地听话,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十个指头弹钢琴”。是指做事情要全方位考虑、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在围绕中心工作的同时,也要统筹兼顾,开展好其他方面的工作。

 另外两个观点请同学们课下试着分析一下。

 学生:倾听、思考、完成任务单 拓展阅读与思考 教师:出示、阅读材料,提出问题 1937 年,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写道:“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一九二七年中国革命失败后的情形,中国红军在长征中的情形,都是如此。现在的中日战争,中国又处在困难地位,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这种情况,使中日双方的情况发生根本的变化。” 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思考、完成任务单 教师:分析材料及其中蕴含的哲理,说明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反面的关系,归纳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可以看出,在革命战争中,作为矛盾双方的困难和顺利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当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困难处于支配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革命处于困难时期;顺利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是,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逐步克服困难,顺利条件超过困难条件,处于支配地位,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革命进入顺利局面;此时困难处于被支配地方,成为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就是说,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我们把刚才的分析归纳一下,就可以得出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关系:

 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这也是坚持两点论;同时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这也是坚持重点论。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练一练 教师:提出问题 接下来,请你运用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分析为什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为什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完成。学生:思考、完成任务单 教师:归纳说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将前面的分析归纳一下,可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都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

 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学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阅读与思考 3 教师:出示、阅读材料,提出问题 接下来,我们阅读一段材料: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如果问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对这一问题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应当给出确定的条件。比如说,当谷物播种完毕时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这时如果回答是有益的,就是正确的回答。可是,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这时如果回答是有害的,也是正确的回答。

 请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思考、完成任务单 教师:分析材料及其中蕴含的哲理,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和第一个意义——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从材料看,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正如毛泽东所说: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

 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学生:倾听、思考、记笔记 阅读与思考 4 教师:出示、阅读材料,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段材料:

 孔子对不同的人问同一个问题,往往给予不同的回答。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孝,他说:“无违。”不违背礼仪就是孝。孟武伯问孝,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心孩子生病,保持自身的健康就是孝。弟子子游问孝,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孝的关键是敬,而不是简单地养活父母。子夏问孝,他说:“色难。”在父母面前经常保持愉悦的容颜就是孝。

 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孔子对不同的人问的同一个问题为什么给予不同的回答。

 学生:思考、完成任务单 教师:分析材料及其中蕴含的哲理,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和第二个意义——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并小结。

 很显然,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孔子针对每个人的情况,作出什么是孝的回答,即因材施教,才能真正让每个人知道如何做到孝。

 因此可以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我们认识矛盾的目的是正确解决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学生:倾听、思考、记笔记

 1 小结 教师:小结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框题的内容:

  这一框题涉及三部分内容: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问题的精髓,以及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学生:倾听、思考

推荐访问:唯物辩证法 课时 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