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13.5 能量量子化

 第 第 5 5 节

 能量量子化

 基础过关

 1.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温度

  B.材料 C.表面状况

  D.以上都正确 『解析』

 影响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的因素是温度,故选项 A 正确,B、C、D 错误。

 『答案』

 A 2.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

 A.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 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C.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 D.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 『解析』

 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只能用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得到较满意的解释,故 B 正确,A、C、D 错误。

 『答案』

 B 3.“非典”期间,很多地方用红外线热像仪监测人的体温,只要被测者从仪器前走过,便可知道他的体温是多少,关于其中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温会影响周围空气温度,仪器通过测量空气温度便可知道人的体温 B.仪器发出的红外线遇人反射,反射情况与被测者的温度有关 C.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及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短波长的成分强 D.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及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长波长的成分强 『解析』

 根据辐射规律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人的体温的高低,

 直接决定了这个人辐射的红外线的频率和强度,通过监测被测者辐射的红外线的情况就可知道这个人的体温,C 正确,A、B、D 错误。

 『答案』

 C 4.普朗克在 1900 年将“能量子”引入物理学,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在下列宏观概念中,具有“量子化”特征的是(

 )

 A.人的个数

  B.物体所受的重力 C.物体的动能

  D.物体的长度 『解析』

 依据普朗克量子化观点,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地变化的,属于“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概念的是 A 选项,故 A 正确,B、C、D 错误。

 『答案』

 A 5.某激光器能发射波长为 λ 的激光,发射功率为 P,c 表示光速,h 为普朗克常量,则激光器每秒发射的光量子数为(

 )

 A. λPhc

 B. hPλc

  C. cPλh

  D.λPhc 『 解析 』

 每个光量子的能量 ε=hν= hcλ,每秒钟发射的总能量为 P,则 n= Ptε=λPhc ,故 A 正确,B、C、D 错误。

 『答案』

 A 6.(多选)对于带电微粒辐射和吸收能量时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某一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 B.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是某一最小值的整数倍 C.吸收的能量可以是连续的 D.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 解析 』

 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能量子 ε 的整数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的,是不连续的,故选项 A、B、D 正确,C 错误。

 『答案』

 ABD 7.(多选)光子的发射和吸收过程是(

 )

 A.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要放出光子,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原子在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 B.原子不能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C.原子吸收光子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放出光子后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 D.原子无论是吸收光子还是放出光子,吸收的光子或放出的光子的能量恒等于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 『解析』

 原子处于激发态不稳定,可自发地向低能级发生跃迁,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光子的吸收是光子发射的逆过程,原子在吸收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但不管是吸收光子还是发射光子,光子的能量总等于两能级之差,即 hν=E m -E n (m>n),故选项 A、B 错误,C、D 正确。

 『答案』

 CD 8.能引起人的眼睛视觉效应的最小能量为 10- 18

 J,已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为 0.6 μm,普朗克常量 h=6.63×10- 34

 J·s,恰能引起人眼的感觉,进入人眼的光子数至少为(

 )

 A.1 个

  B.3 个

 C.30 个

  D.300 个 『解析』

 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E 0 =h cλ ,能引起人的眼睛视觉效应的最小能量 E 为 10- 18

 J,由 E=nE 0得能引起人眼的感觉,进入人眼的光子数至少为 n=EE 0 =Eλhc =10- 18 ×6×10 - 76.63×10- 34 ×3×10 8 个=3 个。故选 B。

 『答案』

 B 能力提升 9.(多选)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解析』

 由题图可知,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当温度降低时,上述变化都将反过来,故 A、C、D 正确,B 错误。

 『答案』

 ACD 10.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蛇与老鼠和其他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维持

 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蛇是老鼠的天敌,它是通过接收热辐射来发现老鼠的。假设老鼠的体温约 37 ℃,它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 λ min 。根据热辐射理论,λ min 与辐射源的绝对温度 T 的关系近似为 Tλ min =2.90×10- 3

 m·K,则老鼠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

 )

 A.7.8×10- 5

 m

  B.9.4×10- 6

 m C.1.16×10- 4

 m

 D.9.7×10- 8

 m 『 解析 』

 由 Tλ min =2.90×10- 3

 m·K 可得,老鼠发出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 λ min= 2.90×10- 3

 m·KT= 2.90×10- 3273+37 m=9.4×10- 6

 m,B 正确。

 『答案』

 B 11.40 瓦的白炽灯,有 5%的能量转化为可见光。设所发射的可见光的平均波长为580 nm,那么该白炽灯每秒钟辐射的光子数为多少?(普朗克常量 h=6.63×10- 34

 J·s,光速 c=3×10 8

 m/s)

 『 解析 』

 波长为 λ 的光子能量为 ε=hν=h cλ

 ① 设白炽灯每秒内发出的光子数为 n,白炽灯电功率为 P,则 n= ηPε ② 式中 η=5%是白炽灯的发光效率。

 联立①②式得 n= ηPλhc 代入题给数据得 n=5.8×10 18 (个)

 『答案』

 5.8×10 18 个 12.小灯泡的功率 P=1 W,设其发出的光向四周均匀辐射,平均波长 λ=10- 6

 m,求在距离 d=1.0×10 4

 m 处,每秒钟落在垂直于光线方向、面积为 1 cm 2 的球面上的光子数是多少?(h=6.63×10- 34

 J·s,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解析』

 每秒钟小灯泡发出的能量为 E=Pt=1 J 1 个光子的能量 ε=hν= hcλ= 6.63×10- 34 ×3×10 810- 6

 J=1.989×10- 19

 J 小灯泡每秒钟辐射的光子数 n= Eε =11.989×10- 19 =5×10 18 (个)

 距离小灯泡 d 的球面面积为 S=4πd 2 =4π×(1.0×10 4 )

 2 m 2 =1.256×10 9 m 2 =1.256×10 13 cm 2

 每秒钟射到 1 cm 2 的球面上的光子数为 N= nS =5×10 181.256×10 13 =3.98×105 (个)。

 『答案』

 3.98×10 5 个

推荐访问:量子化 作业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