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教案,11

 第4 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 1954 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难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三、教学基本过程:

 1、新课导入:展示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的阅兵仪式图片,引出课题。

 2、新课探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探究:1.根据 P18 内容,结合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经济形势分析归纳“一五计划”实施的原因、时间、目的; 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经济形势 史料 1:我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发电量的对比; 史料 2:《材料研读》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得出:

 原因: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时间:1953—1957 年 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2.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什么? (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探讨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史料 1:图片展示; 分析得出:1、国防建设的武器需要重工业支持 史料 2:

 分 析

 得出:2、农业设备业也需要重工业支持,而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只有发展重工业,才能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史料 3: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37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人教版九年级下《世界历史》 分析得出:3、学习苏联实现工业化的经验 总结:(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是国家实力的一种表现)

 (3)为什么在制定“一五”计划的时候,重点发展重工业,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归纳:适当发展其他行业来支持重工业的发展,而人才掌握着技术。

 3.阅读 P19-20,说出“一五计划”的指标是否完成了?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出“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并说说如何看待这些成就。

  展示图片分析,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分析工业、交通运输成就,利用史料实证来锻炼学生分析图片、归纳信息的能力)

 教师:“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通过课本和结合材料,讨论回答: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讲练结合 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基本建设投资达 493 亿元,超过计划 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 784 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重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是通过缩减文化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回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探究 (1)根据 P21 正文,回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

 1954 年 9 月

 地点:北京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难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探讨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史料 1:1954 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 1.5 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 558 人,占 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 177 名,占 14.4%。提出 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教师: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来讨论呢?说明了什么? 史料 3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 教师: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回答:

 教师: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就标志着我国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回答:

 讲练结合 20 世纪 20 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拓展:

 区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区分 1949 年颁布的《共同纲领》、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五”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分别从经济和政治的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基,对我们国家后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一百年的工业发展。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睿智的选择。

 五、布置作业 作业:1 1 、完成《高分突破》第 4 4 课;

 2 2 、背诵“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3 3 、搜集资料,看看最近召开的“两会”有哪些热点议题和主要活动。

 五、课后练习

 1.“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2.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不可能看到(

 )

 A.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B.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通车

  C.解放牌载重汽车投入运输

 D.青藏铁路

推荐访问:工业化 下册 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