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每章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 国际经济学(第 四 版)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2 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2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4 第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7 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8 第五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11 第六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11 第七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13 第八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17 第九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18 第十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19 第十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19 第十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20 第十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22 第十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25 第十五 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26 第十六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29 第十七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32 第十八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 35

  2 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传统贸易理论研究产业(industry)或部门(sector)层面,假定企业同质;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企业(firm)层面,假定企业异质。

 2.答:以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3.答:北京师范大学李翀教授认为,马克思曾经有一个六册著作的写作计划,准备研究国内和国际经济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能够完成他的研究工作。将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应用于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经济体系已经成熟,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国际经济的本质是资本的跨国流动,因此,应该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三个方面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在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国际价值、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等基本范畴出发,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在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生产资本本质的角度重新构建直接投资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在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要用国际金融资产的虚拟价值重新解释汇率形成的基础和货币资本流动的原因。另外,还需要揭示世界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论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命运。李翀:关于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学术月刊》2008 年第 6 期。

 第一章 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且为直线。在自给自足经济下,各国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E A 和 E B 上达到均衡。需求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在自给自足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的不同选择,但这些不同并不会引起两国之间相对价格的差异,两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是相同的。因此,不存在着贸易的基础。

 2.答:因为,相对价格使得国际贸易成了物物交换的世界,消除了货币幻觉。

 3.答: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小国福利改善程度更明显些。

 4.答:

 (1)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均衡要求国内需求数量与国内供给数量相等。设两个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出没有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无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为 100,均衡数量为 300。

 (2)当价格为 120 时,A 国的需求数量为 290,它的供给数量为 400。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 国将出口 110 个单位的产品。

 (3)A 国的消费者剩余将减少。在无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 100 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 120 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三角形。A 国的生产者剩余将增加。在无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

  3 100 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小三角形。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 12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整个国家从贸易中获得的净收益为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之差。这一收益的大小等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它的底边是产品贸易数量(110),它的高是价格的变化量(120-100=20)。因此,总收益为 1100。

 5.答:他们的损失为,继续在国内销售 480 亿立方米木材价值的损失,加上少销售的40 亿立方米木材价值总量的损失。生产者剩余的减少梯形 a 的面积,共损失 25 亿美元。

  6.答:

 (1)在自由贸易及每桶 18 美元价格下,国内生产数量 Q S 为 18=0.6+6Q S ,或 Q S =29 亿桶。国内消费数量 18=42-4Q D ,或 Q D =60 亿桶。见下图。

 (2)在无进口时,国内供给数量必须在国内均衡价格 P 处等于国内需求数量(两者都等于 Q E ):42-4Q E =0.6+6Q E ,或 Q E =41.4 亿桶(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利用其中一个等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国内价格为每桶 25.44 美元。

 (3)国内石油生产者将获益。他们得到了以图中面积 a 代表的生产者剩余。国内石油消费者将受到损失,即由图中面积 a+b+c 代表的消费者剩余。

 7.答: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有 5 个条件:(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如果 5 个条件同时成立,那么,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国际贸易是不可能发生的。

 8.解:

 (1)贸易前,国内供给等于需求。即 2000-0.02P=1200+0.02P,得:P=20000,产量=1600。

 (2)自由贸易下,P=10000。则:供给=1400,需求=1800,进口=400。

 (3)自由贸易的影响:见下图。

 P O 数量(10 亿桶)

 18 D S P O 25.44 a b D S 数量(10 亿桶)

 c 18 2.9 6.0 2.9 6.0 4.14 P O 0.25 S 480 520 0.3 a

  4

  消费者福利增加 a+b=1/2*(1800+1600)*10000=1.7*107 生产者福利减少 a=1/2*(1400+1600)*10000=1.5*107 社会福利增加 b=(a+b)-a=2*10 6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

 (1)

 20000 4 5   Y X 。

 (2)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5/4=P X /P Y 。因为 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 2,所以此国出口 X 进口 Y。出口 1000 个单位的 X 可以换得 2000 个单位的 Y。贸易三角形即可划出。

 2.答: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因而,古典学派的生产函数一般形式可写成如下形式:

 Q=F(L)

 因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故根据规模收益不变的定义,对任意的常数 λ>0,则有:

 F(λL)= λF(L)

 由于 λ 可任意取值,不妨令 λ=1/L,则:

 F(1)=(1/L)F(L)

 上式左边是一常数,它表示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而右边则表示平均劳动产出,即平均劳动生产率。由等式可知,平均劳动生产率是固定不变的。令 a=F(1),上式整理后,可写成下列形式:

 F(L)=aL 由上可知,古典生产函数实际上是线性函数形式,其中线性系数 a 表示劳动生产率。

 3.答:

 (1)在第一种情况下,A 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 B 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第二种情况下,A 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 B 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第三种情况下,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 B 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第四种情况下,A 国和 B 国在两种商品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

 (2)A 国的国内交换比例——4 单位小麦:3 单位布 B 国的国内交换比例——1 单位小麦: 2 单位布 0000

 量0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a

 b

 QS

  QD

  5 国际交换比例——4 单位小麦: 4 单位布

  1/2<PW<4/3 A 国用 4 单位小麦换 B 国 4 单位布:

 A 国在国内 4 单位小麦换 3 单位布,获利 1 单位小麦;B 国在国内 4 单位布可以换 2 单位小麦,获利 2 单位小麦。

 先国际交换,在国内交换 4.答:

 (1)B 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它生产一瓶酒需要更少的工时。B 国在奶酪的生产上也具有绝对优势——它生产每一公斤奶酪所需要的工时数也更少。

 (2)A 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 国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在无贸易情况下,A 国的奶酪相对价格为每公斤奶酪 2/3 瓶葡萄酒,在 B 国为 2/5。写出生产可能性曲线方程,画图,并根据消费量确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

 (4)开放贸易后,A 国出口葡萄酒而 B 国出口奶酪。如果均衡自由贸易价格为每千克奶酪等于 1/2 瓶葡萄酒, A 国完全专业化于葡萄酒的生产而 B 国完全专业化于奶酪的生产。

 (5)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 国生产 200 万瓶葡萄酒。如果它出口 100 万瓶,它便消费掉 l00 万瓶。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 200 万千克奶酪。B 国生产 500 万千克奶酪。如果它出口200 万千克,它便消费掉 300 千克。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 100 万瓶葡萄酒。画图分析比较直观。

 (6)两国均从贸易中受益。两国都能够消费掉比本国生产能力所能提供的更多的两种商品的组合(自由贸易消费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两国均达到了更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5.答:在李嘉图模型中,国际贸易可提高各国的实际工资水平。现实中任何以国家间工资水平差距悬殊为理由反对自由贸易的思想都是站不住脚的。

 假定:封闭条件下,所有市场(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因此,两个部门名义工资相同,并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价值。

 (1)数学证明。

 ① 名义工资水平。在李嘉图模型中,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劳动生产率。

 YAY XAX Aa P a P w  

 ② 实际工资水平。

 XAXAaPw

  YAYAaPw

 ③ 贸易后的情况。A 国完全生产 X,名义工资水平发生了变化。XWX Aa P w  。

 因为,A WP P 

  WYWXWPPP 

  AYAXAPPP 

 所以,XAXAaPw

  Y XXYX A X WWYXWXWYAa aaaa P a PPa PPw     

  贸易后,A 国相对于出口 X 的实际工资水平没有变。但相对于进口商品 Y 而言,实际收入提高了。

  6 (2)从预算线角度的分析。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实际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于消费者来讲,实际收入水平可以用预算线来衡量。预算线的上移说明了 A 国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

 6.答:n 个国家发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是至少有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技术差异。和两个国家的情形相同,当所有国家不存在技术差异时,任一国家都没有动力去参加国际贸易。设,a 1 、a 2 、…、a n 表示 n 国家 X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b 1 、b 2 、…、b n 表示 n 个国家 Y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那么,n 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从大到小排列为:

 nnbababa   2211 这样,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就满足了,发生的充分条件为贸易条件位于最大和最小的比较优势之间:

 nnSbaRba 11 如果 R S 与某一国的比较优势相同,则该国将不参与国际贸易。如果一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大于 R S ,而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小于 R S :

 nniiSiibabaRbaba     1111 一旦条件(2-9)满足,我们说比较优势高于 R S 的国家将专业化生产 X,而比较优势低于 R S 的国家将专业化生产 Y。

 这个结论可以用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图形来直观解释。n 个国家的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见下图。例如,从整个经济都专门生产 X 开始,将商品 X 转换成为 Y 的最优方案是先沿着第 n 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接着是第 n-1 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直持续到第1 个国家。下图描绘了 5 个国家的转移曲线,图中的国际贸易价格为 tagθ,以 Y 商品来度量的世界实际收入 Q 为:

 ) ( ) (5 2 1 5 2 1Y Y Y X X XPPQYX         

 Q 的最大点在 E 点达到。从图中得到,国家 1、2 和国家 3 专业化生产 X 商品,国家 4和国家 5 专业化生产 Y 商品。

  7

  第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在下图中,B 国是小国,P A 是 A 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也是贸易后的相对价格。这意味着 B 国能够进口足够少量的商品 X 而不影响 A 国的 P X /P Y 。B 国得到了与 A 国交易的全部好处。假设 B 国进口 OX 1 的 X,贸易前需要出口 OY 1 的 Y,贸易后需要出口 OY 2 的Y,获得了 Y 1 Y 2 的 Y 的利益。

  2.答:为了推导出提供曲线上的进口需求弹性,引入下图。进口需求弹性 η 是进口商品 Y 需求量变化百分比除以 Y 的相对价格变化百分比而得。Y 的相对价格是指为了获得 1单位的 Y 商品而必须放弃的出口商品 X 的数量。

 5 5 个国家的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图

 O X Y 1 2 3 4 5 θ E 练习与思考第 1 1 题图解

 Y X O X E

 X 1

 OC B

 OC A

 P A =P W

  8

 11) / /( ) / (/ XdYYdXY X Y X dY dY

 在图 3-7 中,Y/X=BP/OB,dX/dY 就是提供曲线上切线的斜率,等于 AP/BP。因此:

 OA OBOB OAOBOB ABOBABBPAPOBBP//1 11111   

 在图(a)中,η 的绝对值大于 1,富有弹性;在(b)中,η 的绝对值小于 1,缺乏弹性;在(c)中,η 的绝对值等于 1,单元弹性。

 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由于要素丰富程度相同,无法进行贸易;美国出口黄油进口武器。

 2.答:因为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进口增多,美国工人的工资就会下降,由此工会组织反对。与此同时,工资的下降和资本收益的上升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

 3.答:(1)1/2;(2)1/4;(3)南非资本丰裕;(4)尼日利亚劳动丰裕;(5)采矿;(6)劳动。

 4.证明:只要下面公式成立,可以得出要素价格均等的结论了。

 0) )( () )( (/ /      Y B Y A YX Y B A XBY BX AY AXk p k p Lk k p p LP P P P

 已经假设,A、B 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即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时,投入系数是相同的。但是,X 产品与 Y 产品的资本一劳动比是不一样的,即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是不同的,在假设中有Y Y X XL K L K / / 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获得公式等于 0 的结果,就只能是B Ap p  ,即要素价格比相同。因此,国际贸易之后,在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同的条件下,要素的价格趋同。要素价格趋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理论的推导,在国际贸易现练习与思考第 2 2 题图解

 Y X O OC (a)

 Y A O (b)

 Y X O (c)

 OC OC P A B P B A B P

  9 实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一定理很难充分实现,只是一种趋势。

 5.证明:若生产函数 Q=F(K,L),规模收益不变,那么根据定义,有:

 (1/L)F(K,L)=F(K/L,1)

 令 f(k)=F(K/L,1),则 F(K,L)=Lf(k),根据边际产出的定义,有:

 ) ( " ) ( ) / )( ( " ) ( / ) , (2k kf k f L K k Lf k f L L K F MP L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k f L k Lf K k Lf K L K F MP K        

 由于 K=K/L,因此:劳动、资本的边际产出与所使用的劳动、资本的绝对量无关,只取决于资本——劳动比率(k)。

 6.答:

 7.答:一般来说,悲惨增长的出现通常需要以下几个前提条件: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显著增加;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8.答:

 (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9.答: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而大国经济增长后的福利效应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10.答:

 (1)A 国经历着偏向出口的增长。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会增加,A 国的小麦产业将衰落(罗伯津斯基定理),该国将从 B 国进口更多的小麦。由于 A 国是小国,其小麦价格将不会发生变化,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2)B 国出现偏向出口型衰落,两国之间的贸易量将下降。由于贫困化增长得到扭转,B 国的经济福利水平会提高。随着小麦供给的下降,贸易条件的变化将有利于该国。尽管 B国经济福利会提高,但这是人类灾难的结果。

 11.答: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劳动这种公共生产要素的增加会给劳动市场工资带来压力。失业的劳动力愿意以较低的工资工作,两个生产部门也会在较低的工资下增加劳动投入。这Y X 贫困化增长图示

 T′ Q Q′ T T T′ Pw Pw′ Q* C* C′ C Pw*

  10 种改变会使得两个部门的产量都增加,增加的幅度取决于各自的生产函数;劳动的实际收入将下降,而两个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将上升。

 12.答:若某一特定要素增加,那么使用该特定要素的部门的产量将提高,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将下降。公共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将上升,增加的这种要素的实际收入变化不确定。

 13.答: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上升;进口竞争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下降。

 14.答:钢铁价格上升将使劳动流向钢铁生产部门,使得钢铁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下降,钢铁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收益率)上升,钢铁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的实际收益率也上升。大米生产中使用的土地劳动比上升,故大米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都下降。

 15.见下表 表 表 1

 H-O 模型与特定要素模型的比较

 H-O 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 提出者 俄林、萨缪尔森 萨缪尔森、琼斯 长短期分析 长期分析 短期分析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基于商品要素密度的差异 因为要素的特定性或不流动性 现实性 现实性弱 更接近于现实 16.答:当 P X 和 P Y 以相同比率发生变动时,不会使模型中的其他因素产生实际的变化。工资率和价格以同比率上升,所以实际工资率,即工资率和产品价格之比,没有受任何影响。各部门雇佣的劳动量不变,实际工资率不变,因此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也没有变化。总之,任何因素都与价格变化前一样。这一点表明了一条基本原理:总价格水平的变化不会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

 17.答:

 1 1 1 12 2 2 2, 2392 196 21, 28, 14, 8, 1M M M M G G GM GM M G GW W W W WMP Q L L MP L LP PW Q P Q P           同理综合上面两式得 1 12 2, , 2 100, 0.88 420, 49, 29;40, 2, 38;M G M G M GM GM M M M MG G G M MW W W WMP MP L L L L WP Pf Q IM Q ff Q EX f Q                即 1 1 12 2 214 , 56 8 , 196, 4, 4,4, 49 4 45392, 392 2 390G G G M G MM MG GMP L W L L L L Wf IMf EX              很显然,巨大石油储量的发现,使汽车部门大量萎缩,经济更加依赖进口;同时出口部门得到极大的壮大。

  11 第五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答:(1)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越偏好必需品。(2)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3.答:适合。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

 4.答: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5.答: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基本结论不会变。当一个国家收入分配越是平均的时候,本国有代表性的需求所占份额越大,当所有国家的收入分配都非常平均的时候,重叠需求的份额会减少。但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可能会完全平均的,所以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结论不会变。

 6.答: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7.答: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8.答: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地位的原因。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

 第 六 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设,生产函数) , ( L K f Q。式中:Q 表示产量,仅有两种生产要素,K 表示投入的资本,L 表示投入的劳动力。设, 1  t 要素增加的比例 。

 如果

 ) , ( ) , ( L K tf tL tK f 

 则称规模经济; 如果

 ) , ( ) , ( L K tf tL tK f 

 则称规模不经济; 如果

 ) , ( ) , ( L K tf tL tK f 

 则称规模经济不变。

 又如,生产函数为   LAK L K f Q   ) , (。式中:A、α、β 为常数,且大于零。

  12 因为,Q t tL tK A tL tK f      ) ( ) ( ) , ( 如果

 1    

 则称规模经济; 如果

 1     则称规模不经济; 如果

 1    

 则称规模经济不变。

 2.答:内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对应;外部规模经济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对应。当规模经济对厂商来说是一种外部效应,而不是内在的时候,市场结构则仍然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规模很小,厂商行为仍是价格接受者。当规模经济对厂商来说是一种外部效应,而不是内在的时候,市场结构则仍然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规模很小,厂商行为仍是价格接受者。当规模经济对厂商来说是一种外部效应,而不是内在的时候,市场结构则仍然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规模很小,厂商行为仍是价格接受者。当规模经济对厂商来说是一种外部效应,而不是内在的时候,市场结构则仍然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规模很小,厂商行为仍是价格接受者。

 3.答: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所以,提升产业结构不能操之过急。

 4.答:

  5.答:

 (1)外部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某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其平均生产成本会下降。在自由贸易和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生产将集中于一个地理区域,以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能够扩大其生产规模的地区可以使其平均生产成本降低,更低的成本可以使该地区的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进而又使它们销售出更多的产品,实现更大的增长,并达到更低的生产成本。最终,生产会在某一低生产成本的国家或地区进行。

 (2)两个国家都会从这种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贸易中受益。重要的效应在于,随着生产集中于某一地区,其平均生产成本会下降。如果该产业是竞争性的,那么其产品价格将随成本的下降而下降。在进口国,消费者因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得到的收益要超过由于当地产业停止生产而损失的生产者剩余。在出口国生产者的供给会随着生产的扩张而增加,尽管这一效应会受到价格下降的抵销。在出口国,消费者剩余随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因此,出口国可以从两方面受益: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

 6.答:

 规模经济下的偏好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图示

 A′ B′ A B T′ T O

  13 (1)A 国的消费者从开放贸易中受到两种影响:第一,随着多种商品的进口,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多品种的外国产品;第二,进口商品所带来的附加竞争会使本国产品的价格降低,这使该国消费者得到附加的收益。

 (2)A 国的生产者也会从开放贸易中受到两种影响:第一,进口加剧了国内的销售竞争,这会促使国内生产者降低其产品价格,而本国产品的一些销售市场会被进口商所占有;第二,本国生产者接触到了新的市场,即国外市场,它们将能够通过向外国消费者出口产品而扩大销售。

 7.答: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已经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第 七 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解:

 (1)本国对该商品的进口需求为 Q=D 1 -S 1 =15-2P, 在自由贸易时,假如世界是均衡的, 那么 S=Q,即 1+12P=15-2P,解得 P=1,如图 7-10。

 在本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t 以后,本国内的价格为 P=P*+t,P*表示国际市场价格,此时代表国际均衡的公式相应地改变为 15-2×(P*+t)=1+12P*,解得 t71- 1 P* , t P761  ,见图 7-10。

 征收关税的福利效应。

 在自由贸易时,该商品的进口量为:Q=15-2×1=13 在本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t 以后,该商品的进口量为:

 t Q Q712133 4  

 由于征收关税 t 使进口量减少,国际价格下降 t71,从而获利 24912713)71213 (71t t t t   

 由于征收关税 t 使国内价格上涨 t76,国内福利损失为 O 13 1+6t/7 1 1-t/S 图 图 7 7- - 10

 征收关税的价格效应

  14 249367127621t t t   

 由最佳关税的定义知,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即 )4912713( )4936(2 2    t t t 解得9691 t

 也就是说,当该商品的关税为 91/96 时,可使本国获得最大利益。

 关税率= % 7 . 11667969171196 / 917 / 1 ** ttPP P t (2)本国进口需求弹性为PPDPdPdDPdPDdDD2 152      , 自由贸易时1322 1521  P D ; 国际供给弹性为,PPSPdPdSPdPSdSs12 112     

 自由贸易时131212 1121 P S 。

 由于1321312  ,即国际供给弹性大于本国进口需求弹性。

 根据第(1)小题知道,国内的消费者承担 6/7 的关税,出口商仅承担 1/7 的关税,这就说明了进口国需求弹性较小或无弹性时,进口国消费者要承担大部分关税;外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时,出口商承担较少的关税。

 2.解:(1)厂商 H 的利润函数为 L 1 =q 1 P(Q)-C 1 q 1 =q 1 [8-(q 1 +q 2 )]-2q 1 =6q 1 -q 1 q 2 -q 1 2和 L 2 =q 2 P(Q)-C 2 q 2 =q 2 [8-(q 1 +q 2 )]-2q 2 =6q 2 -q 1 q 2 -q 2 2 。

 0 2 60 2 62 1221 211      q qqLq qqL

 解之,得 q 1 =q 2 =2,并且这是唯一的一组解。因此(2,2)是纳什均衡解,见图 7-12。图 图 7 7- - 11

 古诺均衡

 HE q 1 * q 2 * H FO F

  15 两厂商均生产 2 单位的产量,双方都获得最大利润,双方的利润都为=4 (2)由于 H 国政府对本国出口商提供出口补贴,单位补贴金额为 0.5;F 国政府没有对本国厂商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因此,C 1 =2-0.5=1.5;C 2 =2。

 厂商 H 的利润函数为 L 1 =q 1 P(Q)-C 1 q 1 =q 1 [8-(q 1 +q 2 )]-1.5q 1 =6.5q 1 -q 1 q 2 -q 1 2 和 L 2 =q 2 P(Q)-C 2 q 2 =q 2 [8-(q 1 +q 2 )]-2q 2 =6q 2 -q 1 q 2 -q 2 2 。

 0 2 60 2 5 . 62 1221 211      q qqLq qqL

 解得:

 2371  q ; 26112  q ,见图 7-13。

 H 国厂商获得的利润为 4949375 . 1 )611378 (37L 1       

 F 国厂商获得的利润为 4361216112 )611378 (611L 2       

 由于 092375 . 0 4949     ,所以 H 国福利得到改善,H 国实行贸易保护要优于自由贸易。

 (3)由于两国政府对本国出口商都提供出口补贴,单位补贴金额都为0.5,因此,C 1 =C 2 =2-0.5=1.5;两厂商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L 1 =q 1 P(Q)-C 1 q 1 =q 1 [8-(q 1 +q 2 )]-1.5q 1 =6.5q 1 -q 1 q 2 -q 1 2

 L 2 =q 2 P(Q)-C 2 q 2 =q 2 [8-(q 1 +q 2 )]-1.5q 2 =6.5q 2 -q 1 q 2 -q 2 2 。

 0 2 5 . 60 2 5 . 62 1221 211      q qqLq qqL 图 图 7 7- - 12

 出口补贴与古诺均衡

 HE q 1 * q 2 * H q 1 FO q 2 F

  16

 解得:

 26132 1   q q ,见图 7-13。

 两国厂商获得的利润为 4361696135 . 1 )6136138 (613L2 1        L

 由于 01876135 . 0 436169      . 所以,虽然两国厂商的利润都增加了,但是也增加了两国政府的支出,使两国福利恶化,可见两国自由贸易要优于实行贸易保护。

 由(2)和(3)可看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但在寡头市场结构下,利润转移效果很容易就会被竞争对手觉察出来,这样一来,竞争对手也会要求其政府采取同样的政策来对付对方,从而爆发补贴战或关税战。因此,在现实中战略性贸易政策易招致外国报复。与实行自由贸易相比会导致两国更大的损失,可谓两败俱伤。

 3.答:农业。因为在发达国家,农民通常都是一个组织良好和具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群体,他们一直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相当高的有效保护。比如,欧洲的共同农业政策使得大量的欧洲农产品价格达到世界市场的 2 倍-3 倍;日本政府有传统的大米进口禁令,该禁令使得日本国内的大宗食品价格超过国际市场的 5 倍,由于 90 年代中期的歉收,日本政府才稍微放松了禁令,但到 1998 年底,尽管遭到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抗议,日本还是决定对大米进口征收 1000%的关税。

 服装业。服装工业由两部分组成:纺织品(纺纱和织布)和服装。这两个行业,尤其是服装加工业,一直受到发达国家政府的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有力保护。目前它们在为许多国家制定了进出口的配额多边纺织品协议的管辖之下。

 服装加工业有两个显著特征。首先,它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一个工人只需要很少的资本投入,有时甚至一台缝纫机就可工作,也不需要接受广博的正规教育。其次,服装加工业要求的技术非常简单:技术能轻易转移到任何贫穷的国家。因此服装加工业在低工资国家具有的比较优势而在高工资国家则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但是在发达国家,服装加工业具有组织性强的传统,例如,很多美国服装加工业的工人就属于国际妇女时装工会。

 4.答: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来自发达工业化国家制成品出口的猛烈冲击下,为保护本国新生的制成品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对制成品进口征收关税也许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由关税保护所造成的可能只是一种短期的损失,假如本国的新生产业能够因此而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得到迅速的发展,那么以这种短期损失来换取长期的利益还是值得的。即便如此,发展中国家在推行这一政策时,仍然要时刻注意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所保护的是不是真正的幼稚工业,它们的成长性又究竟如何?第二,有没有比关税更好的,也就是说成本更低的保护方法?如给其以税收补贴,或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等方式来促进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

 F 图 图 7 7- - 13

  贸易报复与古诺均衡

 HE q 1 * q 2 * H q 1 FO q 2

  17 5.答:日本的例子使得那些认为保护主义有害的言论不那么理直气壮。当然,日本的成功并未证明保护贸易政策是这一成功的原因。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它在二战前就已经进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也许它的成功是因为其他的因素。

 6.答:巴西作为一个大国拥有较大的市场,从进口替代政策中获益的工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获得竞争优势。而在加纳这样的小国,仅仅为本国市场进行生产是不可能获得规模经济的。

 第八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进口配额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并有寻租的可能。国内生产者愿意选择配额。

 2 . 答 :

 进 口 关 税 导 致 的 净 国 民 福 利 损 失 占 国 家 GDP 的 百 分 比 等 于 :2.5%GDP×2.5%GDP×1/2×2,等于 0.625%GDP。

 3.答:

 (1)A 国消费者每年从取消关税中可得到的收益为 4.2 亿元。

 (2)A 国生产者从取消关税中遭受到的损失为 1.4 亿元。

 (3)取消关税导致的美国政府的关税的损失为 2.4 亿元。

 (4)取消关税后,美国国民福利增加 4000 万美元。

 4.解:

  2121111% 30% 1001iiii iniinii iat aat a TERP % 70) 5 . 0 2 . 0 ( 1%) 10 5 . 0 % 20 2 . 0 ( % 301     ERP % 20) 5 . 0 2 . 0 ( 1%) 40 5 . 0 % 20 2 . 0 ( % 302     ERP % 50) 5 . 0 2 . 0 ( 1%) 10 5 . 0 % 50 2 . 0 ( % 303     ERP 5.答:自由贸易下增加值=5000-2500=2500(万美元)。贸易保护下增加值=6000-2500=3500(万美元)。有效保护率=[(3500-2500)/2500]×100%=40%。

 6.答:

 (1)自由贸易下:需求量=200 吨,国内供给量=50 吨,进口量=150 吨。40%关税下: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钢材数量(吨)

 100 S D 第 第 6 6 题答案图示

 S 世界

 S 世界+关税

 S′ D′ 200 300 400

  18 P=140 美元,需求量=180 吨,国内供给量=70 吨,进口量=110 吨。在 110 吨配额下,除了关税收入效应部分重新分配外,其他所有的效应都相同。

 (2)关税收入效应大约为 4400 美元(110 吨,40 美元/吨)。这部分收入是转移到外国出口企业(将价格定在 140 美元),或国内进口企业(以 100 美元买入,以 140 美元卖出),还是政府(以 40 美元/吨拍卖配额)手中,依赖于讨价还价能力和政府拍卖配额的决定。

 (3)需求量在每一价格下都增加需求量 50 吨,向右移至 D′。在 40%的关税下,需求量和进口量都增加 50 吨(D230 吨,进口量=160 吨)。在 110 吨的配额下,供给曲线移至 S′,价格上涨到 190 美元,直到进口量恰好等于需求量与国内供给量之间的差额(需求量≈205吨,国内供给量出 95 吨,进口量 110 吨)。

 7.答:

 国内供给曲线向下平移 40 单位。价格为 100 美元,需求量还是 200 吨,但是国内供给量增加至 70 吨,进口量减少至 130 吨。国家提供补贴的损失仅为保护效应;补贴会把收益转移给国内企业。补贴避免了关税和配额产生的价格扭曲。

 第九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如果 A 国对来自 B 国和 C 国的 X 商品施加 100%的从价税,A 国将自己生产 X商品,因为自行生产的价格是 10 美元,相比之下,包括关税在内,从 B 国进口 X 的商品价格是 16 美元,从 C 国进口则是 12 美元。

 2.答:

 (1)若 A 国和 B 国结成关税同盟,A 国从 B 国进口 X 商品,这样价格仅为 8 美元,低于自行生产价格 10 美元,更低于从 C 国进口的 12 美元。

 (2)A 国同 B 国结成的关税同盟将会是一个贸易创造关税同盟,因为从此 A 国将 从 B 国以 Px=8 美元的免税价进口商品 X,以取代以 PX=10 美元的价格自行生产。

 3.答:

 (1)当价格为 10 元时,D-S=(400-100)-(50+50)=200,进口量为 200 袋。

 (2)征收每袋 50%的进口税后,进口价格为 15 元。由于在没有进口时,该国的国内价格为 P=(400-lOP)- (50+5P)=70/3>15,因此国内价格为 15 元。此时的进口量为(400-150)-(50+75)=125。

 (3)结成关税同盟后,该国市场会完全由其邻国占领。此时,其国内价格为 12 元,进口量为 170 袋。由于进口量从 125 袋增加到 170 袋,贸易扩大效应为 45,贸易转移效应为负的 30。净福利为 15。

 4.答: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参加国并非总是有益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以关税同S D 第 第 7 7 题答案图示

 S′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钢材数量(吨)

 100 200 300 400

  19 盟为例。如果一国未来的关税同盟伙伴国的生产成本不高于世界价格,则该国参加关税同盟总是有益的,因为这时有贸易开辟效应而没有贸易转移效应。但是如果未来伙伴国的生产成本高于世界价格,则会同时出现贸易开辟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如果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开辟效应,则其参加关税同盟可能会有损失。当然,如果考虑到组成关税同盟后的动态效应,则问题就会更加复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一国参加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并不总是得益的,也可能会有损失。

 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对不参加的国家也有可能造成损失。仍以关税同盟为例。如果其他国家结成了关税同盟后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使得原来从该国进口的商品改为从同盟成员国进口,则留在同盟外的国家就有可能受损。如果同盟内部因为结成同盟而扩大市场,产生更强的竞争能力和规模效应,则留在外面的国家更有可能受损。

 第十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不同意。外国政府可以发行本国货币,因此不会破产。但是,外国政府的信用却不一定是可靠的。

 2.答:正确。因为,证券的获利性等于包含在证券中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多种证券组合的收益率永远不会超过组合中具有最高收益证券的收益率。

 3.答:美国对外投资会降低美国的资本劳动比率,减少了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4.答:不同意。只要借款能正确地使用,向外国人借款可以为借债国提供净收益。可以通过图 10-6 加以说明。

 5.答:熟练劳动者和高技能工人从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可能导致世界效率和世界产业的提高,但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发展中国家往往倾向于限制他们移民。但是,发展中国家限制熟练劳动者和高技能工人移民的政策可能因限制个人自由导致生产率降低以及专业领导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丧失。有些政策可能比直接限制国际间的劳动自由转移更具吸引力。例如:支付熟练劳动和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对专业人员进行补贴;对接受国外专业教育后回国人员给予就业保证和合适的工作;激发熟练劳动者和高技能工人的爱国精神等。

 6.答:(1)强调适用技术的引进,因为适用技术会更为适合国情。适用技术不是落后技术,而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要素禀赋特点、该国的技术吸收能力相适应的技术。(2)在实践中引进与消化结合考虑,尤其要注重对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同时应在深入研究方面努力。

 第十一 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从事外国直接投资的公司一般拥有一些专有优势,这些优势可以使公司成功地与东道国本国的公司进行竞争。主要的公司专有优势包括更好的技术、管理及组织技能、更强的营销能力。这些公司专有优势对于诸如制药和电子产品这样的行业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专有优势的公司可以成功地进行外国直接投资;而这类公司专有优势对于服装和纸制品这类产业则并不很重要,在这些产业,具有专有优势的公司较少,外国直接投资也较少。

 2.答:海默理论为:公司可以通过外国直接投资而保护和利用自己作为独家垄断者或寡头垄断者所具有的市场力量。公司以专有优势作为获取市场力量的基础,并且通过外国直接投资而维护自己的市场力量。这一理论意味着,东道国应当对外国直接投资持审慎的态度。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其市场力量而以不符合东道国利益的方式进行决策和经营。例如,跨国公

  20 司可以限制其子公司向其他国家出口,它还可以利用其市场垄断力量而收取高价格,或者以其势力影响当地的政治活动,包括利用院外活动而促使东道国政府设置进口壁垒,以便使当地子公司受外部的竞争。这种理论为东道国政府的如下政策提供了理由,即对外商直接投资加以限制或筛选,以及对外国公司在本国的活动加以管制。

 3.答:报告中应当包括的要点有:

 (1)外国直接投资给国家带来了新的技术。

 (2)外国直接投资给国家带来了新的管理技能。

 (3)外国直接投资给国家带来了新的营销能力。这种能力可被用于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尤其重要的是,通过改进跨国公司在该国生产的产品的国际营销,还可以扩大该国的出口。

 (4)外国直接投资给国家带来了金融资本,进而扩大了该国通过投资建立国内生产能力的能力。

 (5)跨国公司在当地的附属企业通过对工人进行培训而提高了当地工人的技能。

 (6)国家在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时还得到了其他一些技术上的(以及类似的)附加收益。当本地公司对跨国公司的各种无形资产进行学习和模仿时,跨国公司的一些技术、管理技能以及营销能力会扩散到本地公司。上述六种效应共同作用,增强了国家生产(及销售)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7)该国政府还可以通过对外资企业的利润征税而获得附加的税收收入。

 4.答:有两方面的因素会在这里发挥作用,一方面,对于那些其运输费用将高至足以阻止其在国家间流动的最终产品来说,外国公司会发现,在东道国当地生产并销售的商品会更加具有成本效率。在运输成本下降时,这类商品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会减少。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考虑人员和信息的运输成本,这类成本的下降将会使公司更容易对外国附属公司的日常经营进行远距离控制,这将增加对外直接投资。

 5.答:沙特阿拉伯子公司有动机提高运往美国精炼子公司的原油转移价格。

 6.答:

 (1)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活动因为以下的理由而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可以填补技术、企业精神、熟练劳动力间的差距;可以填补国内储蓄的供给与国内投资机会之间的差距;提供外汇;付给土地、厂房的租金和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供就业机会。

 (2)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跨国公司活动的理由也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于西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的合适性的质疑。这些技术通常适用于资本丰富、劳动力缺乏的发达国家,而不适合较穷的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这些技术可能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另外一些理由是:跨国公司抑制了国内的储蓄;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收入分配;干预甚至控制了国内政策;耗尽了东道国重要的自然资源而没有充分地注意环境保护。

 第十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商品和服务出口导致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给。在进出口交易中,出口目的销售者往往愿意得到本币。而进口国的购买者则愿意以其本国货币进行支付。外国人在对这些出口品进行支付的过程中,要将外汇换成出口国本币,进而导致了外汇的供给。国际资本流入导致了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给。外国投资者开始对本国金融资产进行投资时,手中持有的往往是外汇,他们必须首先将这些外汇换成本币,才能购买受资国的国内资产。货币的交换导致了外汇的供给。本国居民原先获取的外国金融资产的销售,以及本国居民向外国人的借款是另外两种可以导致外汇供给的资本流入。

 2.答:美国公司从其银行得到用美元购买日元的即期汇率报价。如果该汇率可以接受,

  21 公司便会通知其银行...

推荐访问:每章 参考答案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