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德育语文教案

 渗透德育的语文教案

 篇一:语文渗透德育教案

 语文渗透德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写7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文词的优美。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文词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策略:

 1、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学习。

 2、识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

 3、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朋友,(播放课件)这是谁?板书小鱼,请你们用最甜最亮的嗓子叫叫它。

 2、小鱼儿在干什么呢?(小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小鱼儿玩了一整天,它说:“玩累了,要睡了。”于是,小鱼儿进入它那甜甜的梦乡。

 3、学生拿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梦”字,谁来读读这个字,注意后鼻音。

 4、齐读课题。小鱼做了一个怎样梦呢?听——课文配乐朗读。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喜欢这首儿歌吗?轻轻打开书翻到P72,先择自已喜爱的方式读儿歌,可以小声读,大声读,也可以捂着耳朵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圈出。可以想哪些办法?(问老师、请教同学、看拼音、看查字表)好,开始吧!看谁读得最过瘾!

 2、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带劲,瞧,儿歌中的生字宝宝带着微笑来到了我们身边,快来和它们打声招呼吧!(出示生字)

 老师出示一幅图,根据图来猜猜是什么字?可要认真看!

 看图猜“落”字,用“落下来” 练习说话。

 看图猜“睡”字,“目”与眼睛有关。

 看图猜“尾巴”,“嘴”。

 b、加笔画的游戏

 问:“力”字加两笔可变成什么字?(办、为)怎么记住它们?

 猜谜:一点在外,一点在内,为啥分开,全靠有力。打一字(为)

 总结:“办”与“为”两点的位置不同,书写顺序不同,让学生拿出写字本写“办”与“为”各一个。

 C、看你们写得真认真,现在,我们轻松轻松,跟生字宝宝做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三、细读品悟。

 1、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成为了好朋友,有了生字朋友的帮忙,我们就可以正确读儿歌了。这回,请你们放开喉咙读儿歌,读完数一数儿歌有几句话,把它标好。

 2、汇报:共有4句话。

 3、这首儿歌里,你最喜欢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课件随机出示相应

 1第一句:

 为什么喜欢?在池塘妈妈怀里睡,感到幸福。

 2第二句:

 a天上的星星真的会落下来吗?(不会)那“珍珠被”是什么?(板书“珍珠被”)

 b星星的倒影在池塘里,一闪一闪的,像珍珠做的被子。

 C说话练习,(谁)_____为(谁干什么)__________。

 d谁来试试,把第二句读得像画面一样美。全班也美美地读这句。

 3第三句:

 a、听催眠曲,问:风儿真的会唱催眠曲吗?(不会,那是风声)板书催眠曲

 b、风儿一吹,水面起了什么变化?(一层一层的波浪出现)。

 C、小鱼的摇篮是什么?板书 摇篮推

 d练习朗读(读轻一些,慢一些,别把小鱼儿吵醒了。)

 4第四句

 a甜甜的梦,还可以说什么样的梦?(幸福,快乐,美好)

 b创设情境,播放催眠曲:小鱼在贝壳里美美地睡着了,还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在它甜甜的梦里会梦见什么呢?请你们轻轻闭上眼睛,尽情想像你就是这条可爱的小鱼,听着这美妙的摇篮曲,睡在星光下,躺在摇篮里,你会梦见什么?

 C、来,可爱的小鱼们,把你甜甜的梦说给大家听听吧!

 5、刚才,每位同学都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做了这么多甜甜的梦,现在让我们甜甜地来读一读小儿歌吧!可以边读边加上自己喜爱的动作。

 6、试着把儿歌背下来。

 四、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鱼的梦》,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请你们回家后,把小鱼的梦用美妙的图画表现出来。

 篇二: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教案

 临澧一中语文组 酉世明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去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把德放在首位,是因为德调节着才的运用,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或阶级不仅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智力才能的培养,而且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成为这一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德才兼备的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大,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本着全面负责的精神,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存在着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的现象。其实,德育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的教学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这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重要渠道之一。

 就拿语文教学来说,这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密切的学科,每一课都应有一定的德育教学目标。这就必须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

 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启发他们总结出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地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再如《师说》一文,韩愈论证了“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择师标准的问题”,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进步思想。作者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重门弟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

 这些对我们今天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社会上看不起教师,不注重教育的现象也正是我们批判的现象。再通过“今之众人”和“古之圣人”、“其子”和“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进行充分论证,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不重视师道的恶劣风气。由此我们可以教育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他们谦虚好学的学风。

 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其特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以我们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都应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可以说,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使学生自觉地反省思考,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

 篇三: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案1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因而,作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又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可见,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与美育教育,既是语文教学教材中美的因素所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既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也是开拓语文教学视野的探索课题。至于此,语文科教学要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得到品德修养,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素质较差,有较多的学生在品行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开学的第一周就出现学生不交作业,不做笔记的现象,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现把目标分列如下: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进而能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培养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二)、加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带领学生实现学校的德育培养目标。

 (三)、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

 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措施方法:

 (一)、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认真督促学生的一言一行,使其都能符合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甚至做得更好。

 (二)、学应用“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录音、感情范读、学生诵读,达到师生共同接受作品感染的目的,并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蕴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潜化在学生的心里。

 (三)、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过程变为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体教学方法,使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让其有自主思维和意识的参与。

 (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学不学无所谓,学多学少无所谓。”的思想中转变过来,使其认识到“学生时代就是学习,是不断学习”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贯彻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应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正确的审美情趣等。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已是教师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神圣职责。我们语文教师不仅毫不例外,而且首当其冲。要提高认识,自觉地在教学中改革单纯的讲授知识、技能技法,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真正地完成现代语文教学的任务,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篇四: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沙漠中的绿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想象园林工人爱护花草树木的具体行为。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努力改造、维护美好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努力改造、维护美好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

 我们先来默写四个词语。(四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默在纸上) 咸而板结 不毛之地 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请同学们对照黑板自查

 2、引入。

 哪个同学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你对这四个词语的理解

 先读前两个词

 读得真好!(或:在读词时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景象,你会读得更好,再试试)

 我们来看看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沙漠

 再读后两个词

 想看看鲜花遍地的城市吗?

 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个是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一个是鲜花遍地、绿树成阴的美丽城市。其实,它们都是迪拜的照片,左边这张是改造前的迪拜(板书),右边这张是改造后的迪拜。

 二、品读课文。

 迪拜人民是怎样让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变成鲜花遍地、绿树成阴的美丽城市的呢?(板书“?”)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有关词句,用直线划出来。

 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划。

 指名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引导感悟。

 预设1: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理解“精心侍弄”。(擦去“?” 板书 精心侍弄)

 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预设A:浇水。

 花草树木下面埋着自来水管,能源源不断地输出淡水到花草树木的根部,为什么还需要浇水?

 预设B:洗尘。

 那园林工人认为他是在给花草树木洗尘吗?

 预设C:洗脸

 这让你体会到园林工人把花草树木当成什么了? 怪不得作者觉得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这样一洗,蒙上灰尘的花草树木变得怎样了?

 请把花草树木更漂亮的句子读出来: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

 更艳。

 其实,从小苗到参天大树,从小苗到芬芳的花朵,期间,花草树木会遇到很多情况,缺少营养啦,长虫子啦,被晒蔫啦

 我们联系生活中看到听到的,想象一下: 当花草树木蒙上灰尘时,园林工人给它们洗脸,树叶变得更绿,小草变得更翠,鲜花变得更艳;

 当花草树木 时,园林工人给它们 ,树木长得更 ,小草挺得更 ,鲜花开得更 。(小练笔)

 请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象。

 这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园林工人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那么,只有园林工人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吗?

 不是?那你又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出示:我们来到迪拜访问。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者在草地上行走。

 的确,从迪拜的美景,迪拜人民的良好行为习惯,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那么,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呢?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找有关词句,用曲线画出来。

 学生边默读边划线。

 指名交流。

 原因a: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那这“很大的代价”到底有多大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据调查,把一个孩子从小学培养到大学,平均要花13万人民币。)

 文中哪些句子能说明国家要花很大的代价来培植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为什么要买来泥土?(土是咸的 咸而板结的沙石 这种恶劣的环境没法种植

 花草树木)

 为什么要买来淡水?(水也是咸的 不适合种植花草树木)

 为什么要买来花草树木?(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寸草不生的地方)

 三个“买来”: “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说明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指导再读第一句)

 买来了这些东西就能“鲜花遍地、绿树成阴”了吗?那还要做哪些工作?(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综合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是啊,他们要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买来的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他们要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买来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语言练习) 也就是说,除了花钱,还要人力,这代价可真大呀!所以,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所以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

 阿联酋的人民为什么要花“很大的代价”去培植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并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呢?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或: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原因b:“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原因c: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对,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会有良好生存环境,所以阿联酋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所以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所以才有了迪拜这个沙漠中的绿洲。

 那么,这样的绿洲只有迪拜一个吗?

 不是?你又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呢?

 出示: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

 漠。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点出对比图。原本白茫茫的沙漠中竟出现了这么多的绿洲,这真是人间奇迹! 让我们伴着音乐,跟着画面,进入阿联酋,进入迪拜,去感受一下这人间奇迹吧!

 你看,绿草如茵,鲜花如霞,高楼林立,绿树成阴,小桥如虹,美景如画,这是要花多大的代价,多少的心思,怎样爱护才能创造出来的奇迹呀?!

 三、德育渗透。

 走在这样的城市,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那么,走在我们苏州的街头,你又会怎样做呢?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看来,阿联酋人民的共同认识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看来,阿联酋人民的好习惯也将成为我们的好习惯: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者在草地上行走。

 看来,我们苏州也将变得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如迪拜这般美若天堂!

 四、作业设计。

 最后,请同学们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给我们的亲朋好友介绍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奇迹。

 板书设计:

 沙漠中的绿洲

 咸而板结 精心侍弄 绿树成阴

 ——————

 不毛之地美 鲜花遍地

 预设2: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为什么要买来泥土?(土是咸的 咸而板结的沙石 这种地方没法种植花草树木)

 篇五: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沈阳市苏家屯区十里河九年一贯制学校

 刘冬梅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因而,作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又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可见,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与美育教育,既是语文教学教材中美的因素所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既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也是开拓语文教学视野的探索课题。至于此,语文科教学要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得到品德修养,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素质较差,有较多的学生在品行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开学的第一周就出现学生不交作业,不做笔记的现象,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现把目标分列如下: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进而能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培养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二)、加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带领学生实现学校的德育培养目标。

 (三)、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措施方法:

 (一)、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认真督促学生的一言一行,使其都能符合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甚至做得更好。

 (二)、学应用“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录音、感情范读、学生诵读,达到师生共同接受作品感染的目的,并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蕴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潜化在学生的心里。

 (三)、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过程变为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体教学方法,使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让其有自主思维和意识的参与。

 (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学不学无所谓,学多学少无所谓。”的思想中转变过来,使其认识到“学生时代就是学习,是不断学习”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贯彻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应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正确的审美情趣等。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已是教师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神圣职责。我们语文教师不仅毫不例外,而且首当其冲。要提高认识,自觉地在教学中改革单纯的讲授知识、技能技法,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真正地完成现代语文教学的任务,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推荐访问: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 渗透 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