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小学农村新入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农村新入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 立德树人, 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德树人, 离不开教师, 最关键的也是教师。据统计,我国小学农村新入职教师越来越多, 他们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力军,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指导者和引路人。提升小学新入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关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立德树人是新入职教师的根本使命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其根本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自学校诞生以来,虽然学校的使命和功能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逐步拓展, 但人才培养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和最中心的任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其他功能均是人才培养功能的延伸并服务于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 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教师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要力量和根本依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校教师不仅是授业解惑的“经师”, 也是传道立德的“人师”。正如德国著名教育思想家赫尔巴特所言,“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新入职教师既要当 好学问之师,也要当好品行之师, 自觉在传道授业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尤其是小学农村新入职教师,由于与学生接触较多,因而也更加直 接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养成与人格塑造,更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自身的第一职责和 根本使命,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 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的高素质人才。

二、当前新入职教师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 广大新入职教师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他们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辛勤付出, 其中有许多优秀教师堪称立德树人的楷模。但由于种种原因, 当前新入职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思想观念多元化, 忽视立德树人重要性。

新入职教师成长于改革开放新时代,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取向深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新入职教师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征, 特别是受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些新入职教师出现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追求异化、道德行为失范、敬业意识淡薄等问题, 对教师职业缺乏敬畏之心和虔诚态度, 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 强。此外, 一些新入职教师存在重业务轻政治、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倾向,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 对教学的重视和投入不足, 对学生成长关心不够, 对自身在学生道德养成和品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 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实际落实中打了折扣。

2. 职业能力尚不足, 制约立德树人有效性。

当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育不断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全球共识, 这些既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也对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XXX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处于职业发展起步和初期阶段的新入职教师虽对自身专业发展有着强烈愿望, 但往往苦于缺乏学习提升的机会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专业发展受限, 加之教书育人经验不足, 一些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能力难以满足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同时, 许多新入职教师的求学工作经历可谓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从校门到校门, 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历练,对党情国情社情民情认识不深, 对产业发展状况和行业前沿技术了解不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 工作生活压力大, 影响立德树人积极性。

一些新入职教师自比为“工蜂”, 科研任务重、教学任务多、经济收入少是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ft”。比如,在一些学校,由于生师比偏高、学分学时设置不合理等原因, 导致新入职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一些教师戏称自己为“教学机器”。同时, 新入职教师还面临着购房、恋爱结婚、子女入托入学、职称晋升等实际问题, 家庭负担较重, 职业发展压力较大。面对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和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一些新入职教师疲于应付,甚至出现了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过分焦虑等症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面临各种无奈、挣扎、困惑和重压,这种“青椒”现象在学校普遍存在, 严重影响了新入职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三、提升新入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着力点 要加快构建新入职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培养体系,从思想引导、师德建设、专业发展、实践锻炼、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 进一步提升新入职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能力与水平。

1. 强化思想引导,提升新入职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 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对于担负“筑梦人”这一重任的新入职教师来说, 思想政治素质是首关。因此, 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对于新入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思想认识上要真正重视。当前,在学校中还存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虚活”的错误观念。有关党政部门要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对学校党支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学校党支部切实履行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学校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 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广大新入职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四个自信”,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要增强政权意识、阵地意识, 大力加强思想管理, 对于以学术之名宣扬错误思潮等现象, 都要坚决予以反对和纠正。二是方式方法上要不断改进。要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 采用观看视频、座谈交流、读书会、微信推送、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新入职 教师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学习效果。同时,要更多采用参与式、体验式教育方法,增强新入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可利用开展组织社会实践等机会,通过现实场景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充满“现场感”的亲身体验代替“说教式”的空洞教育;
可实行新入职教师担任辅导员制度, 让新入职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使他们在“育人”中实现“自育”。

2. 深化师德建设,提升新入职教师师德修养。

韩愈《师说》有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传道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先“立德”后“树人”是学校教师职业的内在规定和必然选择, 作为学校教师, 要“立己德”而后“树人德”。所谓“正人必先正己”, 倘若“夫子教我以正, 夫子未出于正”, 便不足以为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长效机制, 培育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新入职教师队伍,引导新入职教师践行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职业操守,将道德、良知、自律、修养等融入教学全过程。

一方面, 要加强正面教育与引导。将师德教育作为新入职教师入职培训和在岗培训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要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有选择、有侧重地进行师德教育, 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对理科教师可以讲“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献身精神, 对文科教师可以讲“修齐治平、精诚报国”的家国情怀, 引导新入职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坚持实事求是、宁缺毋滥的原则, 选树师德楷模, 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激发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追求和育人情怀。实行新入职教师兼任学生辅导员制度,使新入职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 培养其爱生之情、育人之志。

另一方面,要完善师德约束机制。开展师德警示教育,用好反面教材,发挥威慑作用, 引导新入职教师自觉坚守师德底线。完善师德监督考评机制,构建学校、年级、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体系, 畅通师德师风问题投诉渠道,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职务聘任、评奖评优等的首要依据, 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表现不良的, 及时劝诫、督促整改;
对存在失德失范行为的, 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动真格、出重拳, 形成震慑。

3. 助推专业发展,提升新入职教师业务水平。

新入职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 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是建设品牌学校的重要保证。要加快新入职教师发展步伐, 除靠其自身努力外, 还需借助外力来实现。其一,要以有效平台助发展。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发展中心等服务平台, 为广大教师提供培训、咨询、指导等服务, 帮助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不断提升能力水平。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建设在线学习中心等网络学习平台, 不断完善学习资源库, 为新入职教师在线学习提供优质资源。其二, 要以“传帮带”助发展。实施新进教师助教制度,开展老教师与新入职教师“结对子”等活动, 吸收新入职教师进入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对新入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业务指导,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其三, 要以学术交流助发展。参与学术交流是新入职教师了解学术前沿、拓宽学术视野的有效途径。要邀请学术大家和行业高级人才来校交流讲学, 鼓励和支持新入职教师进修、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 通过教师沙龙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帮助新入职教师丰富学术经验、提升学术能力。

4.注重实践锻炼,提升新入职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地方和学校应努力为新入职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机会和平台, 通过学习考察、 挂职锻炼、承担横向科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从事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让新入职教师走出“象牙塔”, 走进真实的社会世界, 关心和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面临的问题, 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 激发新入职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热情。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坚持将辅导员经历作为新入职教师职称晋升、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将横向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作为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要建立健全创新教学方法和服务社会激励机制, 引导新入职教师克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人云亦云”等现象,从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和现实需要出发, 发现、研究、解决真正有价值的学术问题, 创造更接地气、更易于转化的科研成果, 培养更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 增强科研和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5.加强人文关怀, 提升新入职教师获得感和归属感。

学校要充分考虑新入职教师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真心实意关心和帮助他们, 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一是要着力减轻新入职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如通过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落实合理的授课制度、合理优化缩减课程课时等措施, 减轻新入职教师授课负担。二是要千方百计改善新入职教师待遇, 花大力气帮助新入职教师解决住房、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困难,努力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三是要关注新入职教师身心健康。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指导,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积极开展适合新入职教师的文娱、体育等活动, 营造崇尚运动、重视健康的良好氛围,帮助新入职教师缓解压力、保持健康。四是要倡导师道尊严,弘扬尊师文化,积极建设服务型机关,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倾注真情、注重细节,为教师提供热情主动、细致周到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

总之, 要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 让广大新入职教师切身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被重视, 让他们忧心事烦心事更少、获得感幸福感更多,从而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对所在学校的归属感, 进而更加自觉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