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联考作文“最好基础教育是这样”审题指导及优秀例文

 2021 高三联考作文“最好的基础教育是这样的”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日,教育“痛点”成“两会”焦点。针对培训乱象这一顽瘴痼疾,家长们表示一方面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

 材料二: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就记者提出的“什么是教育的真谛”的回答上热搜:“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贏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省教育厅联合电视台策划一档“家校共建大讲堂”栏目,本期议题为“最好的基础教育是这样的”,你作为高三毕业生代表受邀参加并发表讨论,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本题属于典型的热点材料+任务驱动作文。在选材上更有现实针对性,更贴近考生实际,虽然话题仍显宏大,但考生有话可写,且发挥空间较足。相对促使学生说假话、讲空话的“大一统”作文题,此题命制得更有分量,更有深度。

 命题的背景,既聚焦于当下的教育现状,也呼应今年 3 月份两会中,习主席看望医教界委员的讲话(详见《习主席谈校外培训、唯分数论、家长焦虑》)。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有的很小的孩子心理问题一大堆。” 材料解读。

 材料一交代当前的教育大背景,指出教育“痛点”成“两会”焦点这一教育现状,引发考生对基础教育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引用名校长的观点,提供了一种有关“教育的真谛”的观点,供考生参照、解读与借鉴。考生可表示赞成认同,当然也可以做辩证分析,或做观点补充,乃至提出言之成理的异议。

 写作要点。

 ①要有明确观点。就“最好的基础教育”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的真谛”)这一问题,做出自己的解答。当然,这对于一名高中生有些难,但不苛求观点完备,有自我表达即可。

 ②要有理性分析。可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分析教育“痛点”的原因,阐述“最好的基础教育”的意义,展望其美好的前景。

 ③可以提出建议。就教育焦虑与美好期待之间的矛盾畅谈解决方案。

 ④注意写作情境。结合电视栏目“家校共建”议题,有“高三毕业生代表”的身份意识,发言稿要有现场交流及对象感。

 参考立意。

 ①莫要“被焦虑”,共育幸福人; ②缓解教育焦虑,着眼长远目标; ③家校达成共识,理性看待分数; ④分数是一时之得,健康成长更长久; ⑤培养健全而优秀的人格,比考试拿高分更重要; ⑥科学筹划教育起跑线,完善优化高考指挥棒; ⑦好的教育需要家校共襄共建,是渗透到生活中每个时间单元的活动。

 优秀题目 帮助孩子,赢得幸福 莫让教育成“痛点” 为基础教育止“痛”(57 分)

 分数绝不是教育的唯一 探寻教育真谛,赢得幸福未来(52 分)

 健全人格,胜过分数 非干分数,不是应试(53 分)

 (注:化用名句“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好的教育,只在育“人”(54 分)

 (注: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

 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 好的教育,在更高处(55 分)

 (注:应有更高起点,而非应试与考大学)

 好的基础教育,当如春风拂面(56 分)

 (注:教育不是霹雳雷霆,而是春风化雨、阳光融露)

 家校携手,点亮教育明灯

 既看分数,更重人格(51 分)

 拿什么来拯救你,基础教育? 教育要面向未来(55 分)

 谆谆刚柔济,耿耿星河明(53 分)

 考场佳作 温情研翰墨,劲笔绘鸿图 敬爱的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作为高三毕业生代表,与在座诸位共议教育之要义,我发言的主题是《温情研翰墨,劲笔绘鸿图》。

 何为教育?何为基础教育?诚然,这个话题无比宏大。而在我心中,好的基础教育,恰如成功的水墨之作。执笔者须有心用情,细细研磨,始有温润灵动之墨,再以如椽劲笔蘸之,起笔高远,而力透纸背,绘就人才鸿图。一言以蔽之,兼具耐心培育的温度,着力落地有为的深度,成就时代所需的高度,是为良好的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应保持温度,以真心真情培育丰盈之心。

 未经打磨的我们正如一张白纸,若以冷墨泼之,则易曲皱而失形,这正是当下培训班漫天飞之现状。据调查,经历填鸭式应试培训的学生,大多数比同龄人拥有更低的学习热情,又遑论社会责任感与家国使命感?与此相反,一位名叫齐海亮的爸爸,选择中断女儿的学前教育,以小车载之环游大江南北,不仅为女儿提供了丰盈童年,也使她亲睹社会现实,感受世界的温暖。唯有以温度关怀学生身心需求,以温度发现学生禀赋因材施教,让接受教育不再是“受苦”,才能点燃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热度。

 基础教育应注重深度,以求实之思锻炼实践之能。

 作为高三毕业生,回顾三年题海遨游,自是感慨良多。而最大遗憾处,便在于精通了考题解法,却对生活中种种困局不解皮毛。好的基础教育,应让学生在深入剖析知识,在解决试卷问题的基础上,将其深化为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纸上谈兵者。被问及选才标准时,袁隆平院士回答:“我就看他能不能下地。”因此,教育的目光应抽离山一般高的试卷,投向脚下这片土地,使所学皆落地,所育皆有为。

 基础教育应具有高度,以时代所需塑造新型人才。

 “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停时。”时代在发展,在日益“黑箱化”的世界,传统职业正面临快速消亡的危机,我们的教育亦应紧随时局。高中毕业后,

 我在专业选择时也历经了一番纠结迷茫,也从中反省:我们的教育是否忽视了对专业之处的劳动能力的培养?我们是否能经受住职业更新的考验?因此我坚信,我们学子需要有高度的教育,紧迎时代之变,以培育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根本目的,以知识打基础而又不停滞于旧有认知,而是适时更新,应变求存。

 我也欣喜地看到,中国已然向教育的远景未来迈出脚步:家庭教育重新释放温度,综合实践教育力求育人深度,人才强国战略站位有高度……我们目前做得还不够,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值此盛会,有幸亲临。我愿为莘莘学子,多一次代言人,传达他们的心声:请家长老师们多一些温馨包容,多一些远见新思,我们当不负殷殷之期待,在教育的春风化雨下,砥砺前行,劲展宏图!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简评 文章主体虽为三个分论点模式,但并非拼凑排比段,而有一定思维深度。多角度的内容无明显杂糅交叉,而是呈逐步推进之势。行文有理性分析,也能结合自身实际,说得较为真切。语言表达也属上乘。在措辞用语的精准上,虽有打磨空间,但在仓促的考场上,能有此表现,已属不易。

推荐访问:审题 例文 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