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作业答案

《旅游地理学》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A)进行测算。

A. 空间容量和设施容量B. 心理容量和生态容量 C. 设施容量和生态容量 D. 空间容量和心理容 2、 “游客的行为举止、服装衣饰将常引起虔诚教徒的不满”属于旅游对区域的( C )影响。

A. 经济 B. 环境 C. 社会 D. 文化 3、在特吉旺提出的舒适指数中,最佳旅游季节位于(B)。

A. -1区 B. 0区 C. +1区 D. +1a区 4、衡量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可用( D)来分析。

A. 季节性强度指数B. 高峰指数C. 回归系数D. 地理集中指数 5、2003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我国第一关于旅游规划规范的国家标准是(C)。

A.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B.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C. 《旅游规划通则》
D. 《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
6、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C)。

A. 内动力B. 外动力C. 中间条件D. 阻碍因素 7、南京夫子庙街区属于城市RBD中的(B)。

A. 大型购物中心型B.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C. 特色步行街型D. 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8、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这时最适宜采用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是(C)。

A. 一元线形回归模型B. 时间序列模型C. 特尔菲法D. 引力模型 9、“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确定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这属于( B)的规划内容。

A. 旅游发展规划B. 旅游区总体规划C. 旅游区控制性规划D.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10、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是一种( A)的旅游资源。

A. 非遍在性B. 遍在性C. 共性大,个性强D. 重游率低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属于(C)景。

A. 雄B. 险C. 旷D. 秀 12、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  C)提出来的。

A. 德国学者Christaller B. 美国学者Stansfield C. 加拿大学者Bulter D. 美国学者Stanley 13、旅游者出去旅游是为了了解异国他乡的异质文化、游览外地的名胜古迹。这种旅游动机属于( B)。

A. 身体健康的动机B. 文化动机C. 交际动机D. 经济动机 14、下列哪项影响属于旅游的经济影响范畴( A)。

A. 赚取外汇B.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C. 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 促进乡村城市化 15、在一定时段内,旅游地的资源空间面积所能容纳的最大游人数称为(B)。

A. 旅游地设施容量B. 旅游地资源容量C. 旅游地生态容量D. 旅游者心理容量 16、由于旅游创汇具有换汇成本低、不受一般贸易保护的限制、消耗的社会商品少、现汇收入等优越性,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国际入境旅游,以此来获取外汇,弥补国际贸易的逆差。A A.√ B.× 17、在当地居民中,老年人最容易受示范效应的影响。

B A.√ B.× 18、旅游发展规划的任务是,明确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产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A A.√ B.× 19、趋势外推模型是依据一系列历史资料推测未来形势。

A A.√ B.× 20、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公务外出机会和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旅游可能性大。

A A.√ B.× 21、当两种文化相碰撞时,往往是较先进的文化影响较落后的文化。旅游地大多是不太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游客多来自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作为主人的旅游地居民对游客所在地的文化借用较多,他们往往屈从于游客的态度、价值观以迎合其需要。

A A.√ B.× 22、互补性存在于两个性质不同的旅游地之间,互补的结果是旅游客流的形成。A A.√ B.× 23、城市旅游形象个性特征很强的城市,如北京,新建主题公园引起轰动效应并很快成为城市的旅游形象标志的困难很大,同时对于大尺度的游客,特别是第一次出游的游客吸引力较小。

A A.√ B.× 24、旅游需求空间分布集中性指数G值越小,说明客源地越多越分散,G值越接近100,说明游客来源越少越集中。A A.√ B.× 25、一般体验性评价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

B A.√ B.× 26、《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将我国现阶段的旅游规划分为两大类——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A A.√ B.× 27、广交会、艺术节、电影节、风筝节、时装节、奥运会、歌星演唱会等属于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活动吸引。

A A.√ B.× 28、人造景观或部分人文景观,由于其本身并无自然生态的机理,也就不存在或者很少涉及生态环境容量问题。

A A.√ B.× 29、瀑落深潭、惊涛拍岸、溪流山涧、泉泻清池、雨大芭蕉、风起松涛、幽林鸟语、寂夜虫鸣等都是听觉美。

A A.√ B.× 30、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A A.√ B.× 31、2008年在我国举行的奥运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去观光游览,导致北京的饭店供不应求。那么,这种饱和与超载被称为周期性饱和与超载。

B A.√ B.× 32、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形象不同,城市旅游只能就旅游论旅游,不需要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全面协作与相互配合。

B A.√ B.× 33、活跃的节事和会展活动能弥补区域缺乏传统旅游资源的劣势,从而使该区域成为宾馆选址的良好选址。

A A.√ B.× 34、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A A.√ B.× 35、旅游容量计算过程中一个旅游场所应该采用哪种基本空间标准取决于其旅游活动的性质和旅游活动的类型。

A A.√ B.× 36、在一定的客源市场、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背景下,主题公园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主题的选择。

A A.√ B.× 37、替代性存在于两个性质不同的旅游地之间,替代的结果是旅游客流的形成。B A.√ B.× 38、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A A.√ B.× 39、旅游经济容量是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B A.√ B.× 40、旅游业使工艺品生产得以复兴,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假冒工业品的产生。A A.√ B.× 41、旅游需求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R值越大,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
R值越接近于零,时间变动越大。B A.√ B.× 42、旅游与环境只有相互独立的关系,各自发展,互相没有接触和干扰。B A.√ B.× 43、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将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三个层次。

A A.√ B.× 44、趋势外推模型的建立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如价格、收入、距离等)之间关系的确定。

A A.√ B.× 45、某地由于铁树开花,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去观看,使得当地饭店、宾馆供不应求,住宿成了问题。这种旅游饱和与超载称为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A A.√ B.× 46、在区位选择上,RBD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而CBD的区位常常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

B A.√ B.× 47、环境差异是导致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但环境差异并不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是感知环境的差异。

A A.√ B.× 48、苏州的江南风情、上海的小资情调、北京的首都风貌、深圳的现代气息和开放特色等属于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氛围吸引。

A A.√ B.× 49、旅游目的地居民在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数量称为旅游者心理容量。

B A.√ B.× 50、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

A A.√ B.× 二、名词解释 51、旅游发展规划 本题参考答案:
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52、基本空间标准 本题参考答案:
又称单位规模指标,是指单位利用者(通常以人或人群为单位,也可以是旅游者使用的载体,如轿车、船等)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53、旅游吸引(物)
窗体顶端 本题参考答案:
在有的情况下,旅游吸引(物)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包括了旅游资源、适宜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快速舒适的旅游交通条件;
在大多数情况下,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资源的代名词,二者通用。

窗体底端 54、旅游时间比 本题参考答案:
居住地到旅游地的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

55、旅游区规划 本题参考答案:
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56、RBD 本题参考答案:
RBD是英文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直译为“游憩商业区”。史密斯将其定义为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57、旅游容量 本题参考答案:
国标《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将旅游容量定义为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

58、旅游需求 本题参考答案: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59、旅游决策行为 答:在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有关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观 偏好,作出决定,这个过程称为旅游决策行为 60、示范效应: 本题参考答案: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

三、分析题 61、图1是颐和园1949~2007年游客年变化情况。请据此分析颐和园的旅游生命周期特征。

本题参考答案:
(1)由于皇家园林的特殊性,颐和园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

(2)发展阶段:1949~1985年。从开放之日起,颐和园就开始了一个相对长的发展阶段。

(3)巩固阶段:1985年以后。1985年后,颐和园进入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但由于其不可取代的地位,除非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或社会经济动荡,不会进入衰落阶段,它的演化可以脱离巴特勒理论的后续阶段,进入维持时间较为长久的巩固阶段。

62、2013年国庆长假的第二天,九寨沟景区由于人太多,发生滞留事件,造成数以千计的游客滞留景区到半夜。游客抱怨,已被堵了3小时,景区却还在对外放人,最终导致想上的上不来,想走的下不去。景区随后出动武警维持秩序。请用所学的旅游地理学相关理论谈谈你对这件事情的认识。

本题参考答案:
(一)旅游饱和与超载的类型 根据旅游饱和与超载发生的时空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周期性饱和与超载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2、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和短期性饱和与超载。

3、空间上的整体性饱和与超载和局部性的饱和与超载 上述情况属于周期性饱和与超载。

(二)解决旅游超载的措施 (1)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旅游淡旺季。旅游旺季时提高旅游目的地各类旅游产品的价格,旅游淡季时则降低价格,可以调节一部分旅游客流,消除或减弱季节性“超载”。

(2)及时发布旅游信息,分流部分客源。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潜在的旅游者宣传已经发生过的旅游超载现象及其环境后果,并预测当年旺季可能出现的旅游流量和超载情况,从而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策行为。

(3)旅游地“内部分流”。对于旅游地的局部地方“超载”,可通过恰当的措施将“超载”地域的旅游客流分流到未“超载”的地域。常见的手段有:在“超载”景区入口地段设置限制流量设施和采取限制性措施,一旦景区达到饱和则停止进入。

(4)在“超载”地附近开辟新景区(点)。对那些“绝对超载”的旅游地,只有通过利用介入机会在附近开发新景区(点)进行分流。

(5)通过行政手段分流。比如,控制旅游地交通量,限量发售旅游区门票等,以此达到将旅游区的游客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之目的。

63、贵州黄果树瀑布与赤水大瀑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区位条件上都有相似之处(表1),但到两个瀑布观光的人数差异很大。1986年到黄果树瀑布游览的人数达45万,平均每月达3.8万,而到赤水大瀑布游览的旅游者每月不足300人;
到1997年,黄果树瀑布的游客有所下降,仍达34.6万人,而赤水大瀑布全年仅2000多人。2007年,黄果树瀑布游客量达403.88万人,而赤水大瀑布仅17.5万人。请用所学的旅游地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其原因。

本题参考答案:
(1)环境差异是导致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但环境差异并不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是感知环境的差异。感知环境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的旅游信息,并把各种信息摄入到脑中,所形成的对外界环境的整体印象。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受感知环境的差异影响和限制。感知环境强烈的地方,容易引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购买行为发生。相反,没有被旅游者摄入脑中,感知印象薄弱的旅游地,即使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往往也提不起旅游者的兴趣,在决策过程中较易被淘汰。

(2)黄果树瀑布与赤水大瀑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区位条件上都有相似之处,但到赤水瀑布去旅游的人则很少,原因在于后者的感知印象薄弱。

四、问答题 64、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有哪些? 本题参考答案:
(1)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数。

(2)人口特征。总人口、人口增长的速度、城乡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对旅游需求有一定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旅游需求较小。发达国家旅游需求较大。青年时期,旅游倾向高,但旅游消费能力低。婚后分为3个阶段,孩子出生前的年轻夫妇,旅行倾向高;
孩子出生后,短途旅行是主要的度假方式;
孩子独立后,旅游倾向增强。退休后,旅游倾向较大。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公务外出机会和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旅游可能性大。

(3)收入和闲暇。总收入对旅游需求的影响不大,对旅游需求真正有影响的是扣除税收、购房和基本生活费之外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旅游需求的大小。对旅游需求影响较大的闲暇时间是带薪假期。

(4)职业和教育水平。职业不同,意味着收入、闲暇和教育程度不同,旅游的倾向和需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金融家、企业主、高级职员以及医生、律师、会计师、教师等自由职业者产生旅游的可能性较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旅游的需求越大,越是愿意牺牲部分物质享受,通过旅游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

(5)资源和交通。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越强,旅游需求越大,反之亦然。交通条件的好坏与旅游需求也呈正比例关系,交通条件改善,旅游需求增大。

(6)价格和汇率。在其它情况不变时,旅游需求总是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呈反向变化。汇率下跌,旅游需求增加;
汇率升高,旅游需求将会下降。

65、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有哪些?需要提供哪些成果? 本题参考答案:
(一)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规定的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包括:①全面分析规划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及与相关规划的衔接。②分析规划区的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预测规划期内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③提出规划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④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其依据。⑤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⑥提出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对其空间及时序做出安排。⑦提出要素结构、空间布局及供给要素的原则和办法。⑧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提出合理的措施。⑨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⑩对规划实施的总体投资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方面的分析。

(二)旅游发展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3部分。规划图件包括区位分析图、旅游资源分析图、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旅游业发展目标图、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图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等。

66、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产生? 本题参考答案:
(1))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2)互补性。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常住某地的居民对外界具有感知、感受或某种心理需求上的空白,另一地恰有可以弥补上述空白的事物。这个填补过程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完成,而不能由任何其他信息渠道或方式来代替。这样的两个地方具有互补性。互补性产生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互补性是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3)替代性。替代性是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旅游目的地可以互相替代。互补性存在于两个性质不同的旅游地之间,互补的结果是旅游客流的形成;
替代性存在于两个性质相同的旅游地之间,替代的结果是同一客源地客流方向的完全转移或者造成分流。

(4)可达性(或可进入性)。可进入性是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指旅游地的交通状况。良好的可进入性的标准是“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具有互补性的旅游地之间要有通达便利的交通条件。旅游接待地要有游客停留的接待条件。旅游接待地不存在游客进入的自然或人为的障碍因素。如自然灾害、安全、对外政策等。

67、主题公园有哪些特点? 本题参考答案:
(1)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每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都具有强烈的个性,有的甚至具有不可模仿的独特性,如迪斯尼乐园是高科技的体现,好莱坞“环球影城”长盛不衰,是因为它代表了好莱坞影视娱乐文化。但同时,主题公园的活动内容对游客来讲,又要有普遍的适宜性,要能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游客。

(2)被动游憩形式。游客在主题公园里游玩是一种被动游憩形式,这既让游客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多停留一段时间,又可在每个表演娱乐场地容纳更多的游客。

(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大型主题公园投资额和占地规模大。如美国洛杉矶迪斯尼乐园用地0.76km2,1955年开业时投资1 900万美元,至1977年又追加了6 980万美元扩展新的项目;
奥兰多的迪斯尼世界,其中1971年开业的魔术王国占地1.09km2,投资4亿美元,到1976年追加到6.5亿美元,1982年开业的未来世界雏形占地2.22km2,耗资15亿美元;
1983年开业的东京迪斯尼乐园占地0.826km2,总投资额1 700亿日元;
1992年4月营业的巴黎迪斯尼乐园则耗费220亿法郎;
2005年9月开业的香港迪斯尼投资141亿港元。

(4)高门票,高消费。为了还本付息,维持经营和赢利,伴随着高投入的是高门票和景区内的高消费(相对于国内游客平均收入水平)。广东大部分主题公园的门票都在80~120元之间,在景区内停留半天以上的游客,门票之外的消费往往要达到门票的1/3左右。

68、分析旅游对文化的影响。

本题参考答案:
(1)旅游与文化的变迁和交流。文化移植理论认为,当两种文化相碰撞时,两者都会通过“借用”的方式向对方靠拢。这种借用并不是对等的,往往是较先进的文化影响较落后的文化。旅游地大多是不太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游客多来自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作为主人的旅游地居民对游客所在地的文化借用较多,他们往往屈从于游客的态度、价值观以迎合其需要。旅游业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往日益增多,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理解。

(2)旅游与文化的传承和复兴。旅游产业使工艺品的生产得以复兴,为旅游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工艺品的设计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旅游业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假冒工业品的产生。

(3)旅游与文化商品化和“舞台化的真实”。那些在旅游地自然存在的、吸引游客的东西,被人为地安排成一种间接的东西呈现给游客,那些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经过预先的安排以娱乐的形式被介绍给游客,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许多旅游地尽可能地用舞台的形式把当地文化呈现给游客,这种文化形式被视为“舞台化的真实”。实际上,这样的表演只能表现当地文化表面上的东西。

69、分析自然风景观赏视觉质量评估四大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实用价值。

本题参考答案:
(1)专家学派。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皆指自然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对风景的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元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级中的主要作用。风景评价工作由少数专业人员完成。其主要评价方法表现为一系列的分类分级。

(2)心理物理学派。其基本评价方法是: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以照片或者幻灯片为工具;
确定构成所展示之风景的基本成分(自然风景要素);
建立风景质量与风景的基本成分(自然风景要素)之间的相关模型;
将所建立的数量模型用于同种类型风景的质量评估之中。

(3)心理学派(认知学派)。通过测量风景的各构成成分来评价风景的整体质量。跟心理物理学派相比,只是在对测量的风景要素的选取上、测量方法上以及研究的空间尺度上不同。该学派更侧重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把(自然)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研究,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感情上的影响。其理论已较为成熟,但到目前为止,仍难以在大规模的、要求有量化结果的自然风景质量评价中实用。

(4)现象学派(经验学派)。把人对风景的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和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的表现。该学派的研究方法,一般是考证文学艺术家们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以之来分析人与风景的相互作用及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
另外,也通过心理测量、调查、访问等形式,记叙现代人对具体风景的感受和评价。被试者需要详细地描述自己的个人经历及关于某风景的感受等,用于分析某种风景价值所产生的环境和背景。此种方法和研究结论不能为风景评价者直接应用,实用价值小。

五、论述题 70、旅游需求预测模型分为哪几类?各类模型有什么特点? 本题参考答案:结构模型的建立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如价格、收入、距离等)之间关系的确定。这种关系通常应用多元回归数学方法来确定。

(<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5)定性模型包括一系列不同的技术,其中最著名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定性预测模型是特尔菲法。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