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 常规

 【概述】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 1 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本病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发病率约 5~10%。

 【临床表现】

 一、胎儿缺氧(宫内窒息):早期有胎动增加,胎儿心率增快,≥160 次/分;晚期胎动减少甚至消失,胎心率变慢或不规则,<100 次/分,羊水被胎粪污染呈黄绿或墨绿色。

 二、各器官受损表现:窒息、缺氧缺血造成多器官损伤,但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则常有差异。

 (一)心血管系统:轻症时有传导系统和心肌受损;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衰。

 (二)呼吸系统:易发生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和持续肺动脉高压,低体重儿常见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等。

 (三)泌尿系统:急性肾衰时有尿少、蛋白尿、血尿素氨及肌酐增高,肾静脉栓塞时可见肉眼血尿。

 (四)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

 :

 (五)代谢方面:常见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等。

 (六)消化系统:有应激性溃疡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缺氧还导致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降低,酸中毒更可抑制胆红素和白蛋白结合

 而使黄疸加重。

 【护理措施】

 :

 一、饮食护理: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自发活动良好,可以鼻饲,每 3 小时 1 次没有出现呕吐,继续按原计划鼻饲,如口里流出咖啡色液体及时洗胃和禁食。

 二、体位: :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三、专科护理

 (一)复苏: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应由产科及新生儿科医生、护士共同合作进行。

 1. 复苏程序:严格按照 A B C D 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复苏过程中严密心电监护。

 A A 通畅气道(要求在生后 15~20 秒钟内完成):(1)新生儿娩出后即置于远红外或其他方法预热的保暖台上;(2)温热干毛巾擦干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3)摆好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 2~2.5cm,使颈部轻微伸仰;(4)立即吸净口、咽、鼻黏液,吸引时间不超过 10 秒,先吸口腔,再吸鼻腔粘液。

 B B 建立呼吸:(1)触觉刺激:拍打足底和摩擦婴儿背来促使呼吸出现。婴儿经触觉刺激后,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 次/分,肤色红润或仅手足青紫者可予观察;(2)正压通气:触觉刺激如无自主呼吸建立或心率<100 次/分,应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遮盖下巴尖端、口鼻,但不遮盖眼睛;通气频率为 40~60 次/分,吸呼比 1:2,压力以可见胸动和听诊呼吸音正常为宜。30 秒后再评估,如心率>100 次/

 分,出现自主呼吸可予以观察;如无规律性呼吸,或心率<100 次/分,须进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C C 恢复循环: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秒后,心率<60次/分或心率在60~80次/分不再增加,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可采用双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 1/3 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中示指法:操作者一手的中示指按压胸骨体下 1/3 处,另一只手或硬垫支撑患儿背部;按压频率为 120 次/分,压下深度为 1.5~2cm,按压放松过程中,手指不离开胸壁;按压有效时可摸到股动脉搏动。胸外心脏按压 30 秒后评估心率恢复情况。

 D D 药物治疗:(1)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2)保证药物的应用:胸外心脏按压 30 秒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遵医嘱给予 1:10000 肾上腺素0.1~0.3ml/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如心率仍<100 次/分,可根据病情酌情用纠酸、扩容剂,有休克症状者可给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对其母在婴儿出生前 6 小时内曾用过麻醉药者,可用纳洛酮静脉或气管内注入。

 (二)复苏后监护:监护主要内容为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和窒息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大小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题。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保温: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保温,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维持患儿肛温 36.5~37.5℃。

 四、基础护理: :

 (一)病房环境保持在 22~24℃,每 4 小时监测体温一次,如果体温上升或发烧,应每隔 15~30 分钟测量体温一次。

 (二)加强皮肤护理,每两小时帮助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湿脏衣服及时更换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五、健康指导 耐心细致的解答病情,告诉家长患儿目前的情况和可能的预后,帮助家长树立信心,促进父母角色的转变。

推荐访问:新生儿 窒息 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