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题试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宇宙万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体现在哪里?

 1、从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角度讲,万物的具体存在和运动形式又是多样的,表现为多样性。2、宇宙万物是物质的,从微观角度讲,万物都是由相同的物质组成的,万物统一于物质。即宇宙万物即是多样性的又是统一性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实现的现代转换,科学汲取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自然观;克服传统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完善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社会体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探索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观;对传统农业方式进行科学理性的改造,探索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对构建现代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汲取“天人合一”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自然观我国传统伦理强调“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把宇宙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人类追求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这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刻地把握生物圈的规律和人与自然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前提下,主动地适应生态规律,既用科学的生态理论来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服务,又利用它来恢复和重建被工业文明破坏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争取在更高的相互作用水平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吸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观没有高尚的价值理性引导,科技的盲目发展就会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毁灭,而没有明智的科学理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不能得到强大的物质支撑,也就谈不上真正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倾向于人文领域的德性之知,偏向于以自然人文主义的态度对待自然,强调尊重和保护,忽视利用和开发。将人类生存价值的实现与工具价值的发挥统一于对生态系统整体价值的维持,同时发挥科学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作用三、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进行科学理性的改造,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变,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现代生态农业中国传统中遵从“合于义”的节俭生活方式以及“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节用、爱物的思想对现代人类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人类的发展只有建立在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对生存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形成一种“绿色”的生活消费方式,才能既顺应自然规律又符合人类长远的发展利益,真正实现“天人合一”。

 克服传统专制等级制度思想,建立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制基础社会体制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直接约束人们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行为,它的政策导向和实际效果,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性质和规模。中国传统不仅表现在伦理道德领域,而且向法制领域延伸和扩展,形成了渗透生态伦理思想的法制理念,从而使生态伦理思想深人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

 结合自然辩证法相关知识谈谈技术滥用的风险。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自然辨证法,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性”既然作为一种性质,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也就是说,它不是个别的和偶然的现象,也不是短期的现象,而是作为一种客观特征而永恒存在的。

 科学技术在对人类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尤其是技术滥用产生的风险。

 现代生物技术在带给人类新的社会、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电脑更新速度加快,势必造成资源浪费;网络上的东西鱼龙混杂;克隆人更是引发道德、法律困惑,沉重的生态危机和伦理道德危机接踵而至,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还深刻反映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影响着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高科技的普遍使用推广,加快了技术淘汰和设备更新的步伐,而发达国家则在依靠高科技发展振兴自己的经济的同时,往往把过时的设备和技术转移到国外,特别是把那些污染环境、资源耗费大的工业项目率先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不仅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还给这些国家带来许多严重的问题。诸如经济上负债,技术上依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不能在外贸中得到好处,并且由于缺乏与引进技术相适应的工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使这些先进的高新科学技术,不能发挥应有的潜力,从而阻碍本国发明与技术革新的发展,加剧失业现象。这样一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便越拉越大,使贫富两极分化。此外,由于高科技的推广应用,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对劳动力的使用在逐渐减少,这样会导致失业率增加,就业问题突出,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等各类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当今社会对“科学”与“技术”的理解误区及其导致的后果。

 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技术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所以,讲科学和科学技术要有针对性,否则科学和科学技术的概念就容易混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二者的区别:

 (1)从目的和任务看,科学主要是认识自然,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主要地是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解决实践过程中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2)从活动过程看,科学乃是对复杂实践感性的理性纯化,技术乃是对理性理论的综合感性化。

 (3)从形态上看,科学主要地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从多样到单一;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复杂化。

 (4)从评价标准看,科学判断要讲是非,讲真理性标准,技术主要讲合理,讲效用性标准。

 (5)从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上看科学与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而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技术则是更具现实性的生产力。

 (6)从工作主体来看,科学主要是研究员、学者、教授们的事业。技术家或工程师们的价值取向、地位作用、智能结构、认知风格、心理素质与科学家有较大差异。

 运用自然辩证法“人工系统、复合系统”等相关知识谈谈当今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可能的对策。

 人工系统,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如机器、现代交通丁具等;复合系统,指人的实践活动已经部分参与其中的系统,即其中包括天然系统也包括人工系统的复合系统,如水力发电系统、农业系统等。

 结合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行为规范谈谈你对当今学术越轨问题的看法。

 科学家作为群体的一般的抽象存在形式,叫科学共同体。它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指整个科学界;二指部分科学家组成的各种集团。

 科学共同体的目标是以增进知识为己任,并用知识造福于人类。科学的终极目标在于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以及这种知识在进一步认识自然时的作用。

  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行为规范或精神气质,由美国科学社会学家莫顿概括如下:

  (1)普遍主义。即深信科学的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2)公有主义。及承认科学发现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它属于整个科学共同体以至社会,科学家无权独占或收回他的科学发现,科学发现奉行公开原则,科学家得到发明权;

  (3)不谋私利的精神。即主张科学家应当把认识自然奥秘和追求真理作为科学探索的主要动力,仅仅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

  (4)有条理的怀疑精神。科学家决不应不经任何分析批判而盲目接受任何东西,应按照一定规范合理地怀疑现存的事物。科学家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怀疑。越轨是指学术界的不端行为,即违反科学家共同承认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行为。当谈到科学家的越轨行为时,有几个问题是需要首先阐明的。首先,科学家的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不能等同,因此大部分越轨行为不能通过司法或其他与科学活动无关的手段来解决。解铃还需系铃人,科学家的越轨问题最好通过科学共同体自己来解决。

 其次,科学家的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也就是说有些越轨是被动的或者被迫的。

 第三,科学家的越轨虽然不被科学家共同体赞同,但现在已演变成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因此科学家不必讳言越轨行为,其他人也不必因为越轨的存在否认科学精神的存在。

 第四,科学家的越轨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行为。当越轨变成组织行为时,表明越轨和规范出现了严重的冲突,是规范需要改进的信号。

 第五,越轨并非是完全有害的,只有严重的越轨行为才会使科学的社会功能失调。

 第六,科学上的越轨需要区分道德性越轨和非道德性越轨,但这两种越轨又难于区分,可能造成对科学进步的扼制或者对越轨行为的失控。

 , 宗教关乎价值。科学是外在事务的陈述, 宗教为内在信念的表达; 科学关注客观物质世界, 宗教关注主观心灵世界; 科学真理是大众公认的绝对真理, 宗教信仰是因人而异的相对价值; 科学坚持理性及知性的进路, 宗教则选取感性及心性的进路

 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宗教是互不排斥的,将二者关系理解为和谐共处,对于当今的许多社会问题有着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有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双重异化”结合实际谈谈现代发展科学、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负作用的表现和根源。

 科学,技术取得了全面的、长足的进步,推动了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空前发展,然而在此同时科技却不断地在侵蚀和危害着人类社会。

 科学、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负作用表现在多方面: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消耗的物质大量增加,排放物增加,造成看环境污染;

 二、科学技术强大了军事和国防力量,潜在的战争隐患有可能给地球予毁灭性的破坏;

 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给犯罪分子带来新的犯罪手段和方法。

 科学、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负作用的根源:

  人类社会对科技的非理性的利用。这里所谓非理性的利用,主要是指下述:其一,人们对使用新技术的社会后果缺乏明确预料,因而即使出于积极的心态也会带来始料不及的恶果。这种情形大多发生于科技水平尚不高的时期。其二,人们只着眼于生产劳动和经济发展中最浅近、最直接的有益效用而应用科学技术,却忽视了长期的客观与社会的影响。其三,科学技术被用作战争、侵略、征服、称霸的工具。不论是地理大发现以后的殖民征服,还是当今的霸权主义行经,无一不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凭借和后盾的。总而言之,在非理性利用的情形之下,科学技术就愈发显出“双刃剑”的属性,因而它造福或为祸人类的情形和成分是难以定量比较的。

 

 个人编辑(仅供参考)

 第 2 页 共 5 页 zfy

推荐访问:自然辩证法材料题 辩证法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