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专题报告:科技产业估值研究

 投资专题报告:科技产业估值研究

 1、科技股估值成为挑战 1.众多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曾以美国市场为首选 ➢2000 年以前,众多中国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选择在美股上市,包括当前的中国互联网巨头。

 ➢回顾中概股赴美 IPO 的历程,以互联网科技企业为代表,可以简单概括为四波:

 ➢①2000 年第一波,以新浪、网易和搜狐上市为代表;②2005 年第二波,以百度为代表;③2010 年以后第三波,以阿里和京东为代表互联网巨头在美股上市;④2018 年以来新一轮,以拼多多为代表。

 2.中概股回流成为趋势:近来科技公司多选择回流或 A 股上市 ➢近两年中概股回流成为趋势,更多独角兽选择在境内上市。

 ➢回归有三个方面因素:

 •估值:大部分中概股面临估值折价的问题; •投资者:众多中概股业务以国内为主; •制度:A 股注册制改革迈进,对科技类企业上市更为友好,打通中概股 A股境内上市通道

 3.中概股回流成为趋势:A 股估值高于美股

 ➢回归的三个因素中,估值是众多企业考虑 A 股上市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5 年至 2020 年,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近三分之二跌破发行价; •横向对比来看,A 股的整体估值都相对美股更高。

 4.360 借壳江南嘉捷回归为例,回流后估值显著高于美股 ➢回流 A 股大概率能获得更理想的估值。

 ➢以 360 借壳江南嘉捷回流为例,回归后估值显著高于美股:

 •美股退市前,折算的市值约为 660 亿人民币; •通过借壳江南嘉捷回流后,截止 2020 年 10 月市值约为 1100 亿人民币。

 5.A 股迎来独角兽上市新机遇,科技股估值提出新要求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是未来 A 股迎来科技潮的重要支撑,对科技股估值提出新要求。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不断增多。CBInsight 统计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从 2016 年不足 40 个增加到 2020 年 122 个; ➢中国大型独角兽增多,行业向硬科技转向,为 A 股科技企业带来多样化,并且符合科技趋势。

 •规模方面,胡润排行榜显示 2020 年有 10 家中国独角兽估值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包括字节跳动、滴滴出行、京东数科等; •行业方面,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数量居前,包括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

 ➢面对新业态、新模式,将通过案例分析,从纵向的生命周期和横向的行业对比,对科技公司估值进行新思考。

  2、从生命周期看科技股估值 1.微软:软件巨头向云转型,上市后的生命周期再造 ➢比尔·盖茨时代(1975-2000 年):建立了 PC 软件的垄断帝国。

 ➢史蒂芬·鲍尔默时代(2000-2014 年):艰难探索的互联网转型之路。

 ➢萨提亚纳德拉时代(2014 年至今):“移动优先、云优先”战略重塑微软竞争力。

 2.微软:转云推升股价上涨

 3.微软:2014 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发展迅速,传统业务增长乏力 ➢发展陷入瓶颈,2014 年微软人事重组。以 Windows 事业部为例,2009 年营收下跌了 12.77%,2011 年和 2012 年也都分别下跌了 2.21%和 3.47%,整体发展陷入瓶颈。2014 年 2 月,微软高层重组,主管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的萨提亚·纳德拉担任新 CEO,创始人比尔·盖茨也正式卸任微软董事长。

 ➢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主要源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发展迅速

 4.微软:2014 年收入结构调整,披露云业务表明转型决心 ➢提出“云优先”的战略,带领公司向云转型。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云基础架构来支持 Bing、Xbox、Office 和其他服务。

 ➢公司收入结构也在 2014 年进行了调整。突出披露了公司云业务(CommercialCloud)的收入规模,包含 Office365、Azure 等。

 ➢微软云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当前已经成为全球排名前列的云计算企业。

 •SaaS 方面,Office365 增长率高达 41%;IaaS 方面,2019年 Azure 增长56%,继续保持超越 AWS 的增速。

 5.微软:云业务发展重塑微软估值体系 ➢公司云业务的快速增长,使得公司股价和估值逐渐抬升,公司估值体系在资本市场得以重塑。

 ➢当前微软 PE 超过 30 倍,较 2014 年显著提升,股价也在近 5 年内翻了 4倍; ➢云业务的布局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带来估值显著提升,这对于国内当前正在经历云转型的公司具有同样的参考价值。

 3、从行业看科技股估值 从行业看科技股估值

 1.1 计算机:Salesforce,SaaS 龙头的估值研究意义 ➢Salesforce 是北美云 SaaS 龙头企业,对于研究 SaaS 企业的估值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市值层面,Salesforce 在北美云 SaaS 企业中市值排名第一; •业务层面,CRM 是核心业务,占据 CRM 大部分市场份额,云 SaaS 模式成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收入结构,订阅与支持服务是 Salesforce 的主要收入来源,纯粹的新型

 SaaS 企业。

 1.2 计算机:从 Salesforce 看云 SaaS 企业估值五大影响因素 ➢产业发展仍处于早期,考量收入规模增长情况。

 ➢云 SaaS 企业以 PS 作为主要估值参考。

 ➢结合 PS 和云 SaaS 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五个因素看估值影响因素:

 •因素 1:LTV(单客户终生价值),与 PS 正相关; •因素 2:CAC(获客成本),与 PS 负相关; •因素 3:LTV/CAC(单位经济效益); •因素 4:Billings 增速(还原预收款后的收入增速); •因素 5:基于经验规则的 Ruleof40。

 1.3 计算机:云 SaaS 企业的估值思考,单客户效率、成长性带来高估值

 ➢影响云 SaaS 企业估值的两个主要的核心因素,即单客户效率以及企业的成长性。

 •结论 1:LTV/CAC 与估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单客户效率是云 SaaS 企业的立身之本,用更小的获客成本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结论 2:Billings 增速与估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云 SaaS 企业的成长性带来高估值。对于高速成长的云 SaaS 企业,市场更愿意给予更好的估值。

 2.1 通信行业:Ciena,研发为根,盈利为果 ➢通讯设备行业的估值特点:

 •早期:高研发投入侵蚀利润,估值适用 PS 法或 PER 法; •中期:同时追求成长性和成本竞争力,估值适用 PEG 法; •成熟期:规模优势显著,估值适用 PE 法。

 ➢Ciena:所在的光传输设备是成长性较高的新兴行业。

 •北美云计算市场高增长+公司强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由发展中期进入成熟期,估值体系逐渐由 PS 过渡到 PE。

  2.2 通信行业:5G 中上游弹性大于主设备,中国企业适用更高估值 ➢中国通信企业估值思考:适用更高估值。

 •小市值通信企业高 PE 现象更适合用市销率角度考虑; •华为中兴主设备地位稳固,上游零部件成长性更好; •工程师红利造就成本优势,中国企业适用更高的估值。

 3.1 半导体行业:考量估值的六大核心因素 ➢考量半导体行业估值,我们认为有六大核心因素:

 ➢1)行业发展,2)产业趋势,3)国内市场空间,4)资本开支对利润的影响,5)行业壁垒,6)产业链公司发展的置信度。

  3.2 半导体行业:北方华创,关注成长和“科创属性” ➢除“财务属性”外,同时关注“科创属性”,以此提升估值水平。科技企业以技术驱动为主,当前多数领域中国还处于赶超状态,持续投入会对短期利润造成冲击。因此,在成长阶段更需要关注“科创属性”。

 ➢北方华创为例,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公司,估值溢价来源于三个方面:

 •估值溢价来源之一:行业天花板高,有持续成长的基础,且国内增速快于全球; •估值溢价来源之二:高壁垒,国产龙头份额极低,未来替代空间巨大; •估值溢价来源之三:产业链公司发展成功的置信度增加,确定性增强带动估值水位提升。

 4.1 消费电子:舜宇光学,估值演变与业务发展、业绩释放匹配 ➢我国电子制造业起步较早,具有较好的产业观察意义。

 ➢舜宇光学我国电子制造业龙头的典型代表。自身历经幼稚期、成长期,即将迈入成熟期。

 ➢纵观舜宇光学历史股价与 PE(TTM),公司股价、估值水平与公司业务发展、业绩释放情况基本匹配。

  4.2 消费电子:舜宇光学,各发展阶段基本适用泛 PE 的估值方法 ➢消费电子估值方式类似传统制造业:从龙头舜宇光学在不同阶段的估值表现来看,是典型的业绩驱动。

 •当龙头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或成熟期:营收快速成长,利润亦有较好释放,适合用 PE 或 PEG 估值; •对于部分企业多主营业务:可使用分部 PE/PEG 估值。

 4、科技行业估值体系的思考 1.如何看待 A 股科技行业普遍具有更高估值? ➢估值方法上,小市值的高 PE 现象表明,不能单纯用 PE 来进行估值; ➢所处阶段来看,成长性是当前驱动 A 股科技股的主要因素。

 ➢A 股的高溢价:①逆全球化是带来溢价的宏观因素;②中国众多科技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应当动态地看待估值;③高研发投入的特性决定了,用传统估值方法去看,科技股普遍估值较高。

  2.全面拥抱数字经济,带来三次产业向数字化演进 ➢新一轮科技产业浪潮最关键的节点,全方位拥抱数字经济将带来更多企业向数字化演进。

 ➢当前科技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科技股当中,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渗透,以及产业数字化,为更多领域带来科技的概念。

 ➢工业互联网渗透率逐步提高,第二产业最为显著。根据信通院数据,从2018 年到 2019 年,第二产业工业互联网渗透率提升速度最快,提高 0.95%。

 3.制造业升级加速,数字化规模逐年递增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加速,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智能化升级演进。

 ➢工业互联网自动化、工业数字化装备产业规模逐年递增。

 ➢从 2017 到 2019 年的产业规模变化来看,工业互联网自动化、工业数字化装备分别增加 323 亿元和 387 亿元。

  4.科技赋能加速,传统行业估值有望重塑 ➢汇川技术,从单一产品公司转型成综合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重塑竞争优势。

 ➢业务层面的优势是将技术融入客户场景:

 •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维度,公司以工业控制为平台延伸至多产品、解决方案、工业软件领域,以电力电子为技术平台延伸价值链。

 •强平台下的定制,充分发挥公司贴近下游客户和规模化的成本优势,是公司作为本土工控自动化龙头的独家特色。

 5.科技成为核心驱动力,奠定 A 股长牛基础 ➢A 股科技行业具有天然的高估值属性。

 •技术驱动的生命周期再造、高研发建立高壁垒、高投入带来高成长。

 ➢科技赋能加速,传统产业在估值有望重塑,企业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科技赋能驱动各行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盈利能力和估值有望迎来双升,奠定 A 股长牛的发展基础。

 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推荐访问:估值 科技产业 专题报告